发布于 2023-01-25 18:02

为什么房颤患者最怕血栓?

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普通人群中房颤发病率为0.5%-1.3%,随年龄增长,其发病率逐渐升高,80岁以上人群房颤发病率达10%以上。

房颤最主要的危害是导致心脏内血栓形成,血栓脱落后可导致脑中风、脏器栓塞及外周血管栓塞等并发症。其中,脑中风为房颤最常见、危害最大的并发症。房颤患者随访研究显示,5年中风的发生率高达20%。中风后一年死亡率达30%。且房颤导致脑中风的风险随年龄增加而增加,50-59岁的房颤患者脑中风风险为1.5%/年,而80―89岁的房颤患者脑中风风险达23.5%/年。

房颤患者中风的临床特点是起病急骤(数十分钟内可导致明显症状)且病情严重(致死致残率达50%以上)。总之,房颤导致脑中风具有“高龄”、“高发病率”、“高复发率”、及“高死残率”等4个特点。因此心房颤动的目标主要是预防脑中风。以往治疗的重点是应用药物抗凝治疗,或通过射频消融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

预防脑中风,药物抗凝和射频消融有何不足?

房颤性脑中风的药物预防主要是依靠口服华法林。但长期口服华法林存在诸多问题:华法林在预防血栓的同时,其抗凝血作用可造成出血并发症,药物作用受到许多食物、药物影响,服用时需要频繁地到医院化验监测凝血功能以防药物过量。因此,服用华法林给患者带来了不便。特别是对年龄大者,其本身出血风险就高,且往往不能做到医院定期化验,老年患者的华法林治疗耐受性、依从性都很低。然而,这些患者恰是脑中风高危的人群。而一些新型抗凝药物价格高,疗效并非完美,出血并发症仍不能避免。

近十多年来,房颤的射频消融治疗被广泛接受。但这一治疗的成功率不高(阵发性房颤约80%,慢性、永久性房颤不到50%),有些患者需要反复多次射频消融,有些术后仍需要抗凝。且射频消融是有创性治疗方法,费用高,操作时间长。

什么是左心耳?

左心耳是从左心房伸出的耳状小囊,是左心房的一部分,是人类进化过程中遗留下的产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原始左心房变成了左心耳,而原始左右肺静脉被并入左心房,成为左心房主要组成部位。

左心耳是血栓形成的“老巢”?

临床研究显示,在房颤患者中,90%以上血栓的形成与左心耳有关。在正常人的窦性心律下,左心耳因具有正常收缩能力而很少形成血栓。房颤时,左心耳明显增大,且失去有效的规律收缩,导致血液在左心耳淤积,极易形成血栓。

左心耳形状不同,血栓形成的几率不同?

人有千面,左心耳也形态不一,可分鸡翅、风向标、仙人掌和菜花形状。临床研究显示,心耳内腔的凹陷多,隐窝深的结构可能容易形成血栓。因此,菜花形的左心耳并发脑卒中的发生率相对较高,鸡翅形者,脑卒中发生率较低。

分析左心耳形态结构,可能是房颤并发脑卒中危险分层的重要因素,也许是未来决定左心耳堵闭的主要决定依据。

左心耳封堵术怎么做?

近年来针对左心耳的经导管封堵或外科手术治疗作为预防房颤患者卒中和血栓栓塞的手段受到人们关注。其中,经导管封堵左心耳因为伤口小、不需开胸及体外循环被认为更具前景。

其手术过程类似于支架手术,医生在患者股静脉经皮穿刺、建立通道,然后沿着股静脉将压缩的封堵器送至左心耳的开口处,打开封堵器,隔离左心房与左心耳的内腔。

哪些房颤患者适合做左心耳封堵?

经导管左心耳封堵的目前主要适应证为出血风险高、不能耐受华法林抗凝或者不愿华法林抗凝患者。随着技术的改进和经验的积累,其适应证可能会进一步拓宽,有望成为房颤患者预防脑卒中的常规治疗手段。临床研究显示,左心耳封堵后,患者中风复发的几率很低,且无需药物抗凝治疗。

封堵器长啥样?

中山医院使用目前全球研究最为深入,也是国内唯一具有长期临床试验数据和随访数据、被批准上市的WATCHMAN 左心耳封堵系统。

它形如一个半球形的草帽,凹陷处有数根固定支架。

相关试验的长期数据显示,相较于华法林,该封堵系统能更有效预防脑中风,减少病死率及致残率,且减少出血发生,对于已经发生过脑中风的患者(二级预防),效果更为显著(比抗凝药有效)。

关于房颤血栓相关文章
ACTIVEW试验显示,和持续性房颤一样,阵发房颤有相似的卒中和非中枢神经系统栓塞的危险。无论对于阵发和持续性房颤,抗凝治疗优于阿司匹林加氯比格雷治疗。有关房颤的指南中说明,无论是阵发房颤还是持续房颤,有卒中危险的患者应该口服抗凝剂,但是这一观点对于阵发房颤的患者来说证据不充分。因此对具有6706位患者的ACTIVEW研究进行了分析,结果明显地显示出与阿司匹林加氯比格林相比,华法林在减少卒中,血
发布于 2022-10-21 21:59
0评论
      2016年2月12日,著名艺术家、空政文工团创作员阎肃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老人是因中风离世,缅怀这位德高望重老艺术家的同时,也让我们再次重视夺走老人生命的常见病中风。这段时间关于中风防治的话题聊了很多,今天我们展开来谈一谈中风的难兄难弟――房颤。近80%的中风都是缺血性的,即脑血管被栓子堵塞,进而相应的脑组织缺血坏死。其中30%的血栓来自于心脏。心源性脑梗死约占全部脑梗死的3
发布于 2023-03-01 23:16
0评论
(1)恢复窦性心律只有恢复窦性心律(正常心律),才能达到完全治疗房颤的目的,所以对于任何房颤病人均应该尝试恢复窦性心律的治疗方法。 (2)控制快速心室率对于不能恢复窦性心律的房颤病人,可以应用药物减慢较快的心室率。 (3)防止血栓形成和脑卒中房颤时如果不能恢复窦性心律,可以应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和脑卒中的发生。 对于某些疾病如甲亢、急性酒精中毒、药物所致的房颤,在祛除病因之后,房颤可能自行消失
发布于 2024-02-01 13:00
0评论
1、心悸、房颤发生时常会伴有不规则的快速心跳,患者多有明显心慌、气急和无力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2、房颤患者极易发生脑中风,不仅发生比例增加5倍以上,而且中风后遗症的疗难度更大。此外,房颤患者的痴呆发生率和死亡率也明显增高。3、脑梗塞,由于房颤持久使心房内有血液淤滞,容易导致心房内血栓形成,部分血栓脱落可引起体循环的栓塞,尤其是脑栓塞最为常见。所以,房颤患者患脑梗塞大约是心律正常人的4~7倍
发布于 2022-10-21 21:54
0评论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指心房内的电产生和传递异常,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时心房内激动传导快而且不规整,可高达300-600次/分,由于房室结的滤过性保护作用使这些激动部分达到心室,引起快且绝对不整齐的心率(心跳)心室率可高达100-160次/分。发生房颤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慢性肺部疾病、甲亢、心脏外科手术等。房颤的三大主要危害:脑梗塞(中风
发布于 2023-01-13 07:06
0评论
房颤的诊断、判断心房颤动,也称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长。在一般人群的总患病率在0.4%,成人患病率在0.5%-0.95%之间,60岁以上的患病率为1%,随着年龄增加,房颤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在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房颤发作时,心电图上面可以看到规律整齐的窦性心律消失,代之以快速而紊乱的心房电活动(也就是心房颤动波),同时因为不同传导比例
发布于 2023-03-17 07:26
0评论
      8月27日,我院心脏中心内、外科通力合作,采用目前房颤治疗领域最高水平的内外科一站式杂交手术成功治疗一例多次导管消融术后仍反复发作的房颤患者,标志着我院心脏中心在复杂心律失常的诊治方面达到了世界最先进水平。来自重庆的喻女士今年59岁,已经被反复出现的“胸闷、心慌”折磨了15年,严重的时候甚至会有“头晕、眼前发黑”症状。10年前喻女士至重庆当地医院就诊后,得知自己得了房颤。医生告诉她:
发布于 2023-01-30 01:12
0评论
房颤危害不仅在心脏 一般人正常情况下的心跳为每分钟60到100次左右,当感到激动或紧张时,心跳一般会有所加快,达到每分钟160次左右。但房颤发生时,心房快速颤动并传到心室,患者会明显感到心脏不规整的“怦怦”跳动。此时,心房每分钟“颤动”的频率会达到350到600次,心房内各部分肌纤维极不协调地乱颤,从而丧失有效的收缩。 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流行病,心房颤动的危害不仅在于心脏,更在于会大大增加血栓
发布于 2024-04-22 17:54
0评论
房颤是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在美国,约有200多万房颤患者,每年因房颤住院的患者约40万例。我国房颤的流行病学情况尚不是很清楚,估计全国房颤患者在1000万以上。一项国内近3万人的调查研究标明,中国房颤患病率大约为0.77%,男性房颤患病率(0.9%)高于女性(0.7%),患病率有随年龄显著增加的趋势,80岁以上人群房颤患病率达7.5%。从流行病学的角度来看,房颤主要是发生在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
发布于 2022-10-08 02:03
0评论
什么是心房颤动?心房颤动即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房颤时心跳不仅比正常人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心房颤动是怎么引起的?房颤主要由以下病因引起: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冠心病、心肌病、高血压病、缩窄性心包炎、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预激综合征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有的特发性房颤患者无基础病因。发
发布于 2023-02-20 12:51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