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2-11-26 06:56

  1911年Hibbs 和Albee首先应用腰椎后路融合技术治疗脊柱畸形病例,四十余年后Smith和Robinson 及Cloward提出颈椎前路椎间减压植骨融合治疗颈椎病,脊柱融合技术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和临床实践,已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退行性脊柱疾患。脊柱融合技术通过重建椎间高度、增加节段稳定性,获得很好的近期疗效,是目前治疗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常规方法,并成为评价此类疾病治疗效果的金标准。然而,融合固定改变了脊柱功能单位正常的生物力学环境,使相应脊柱节段运动功能丧失,导致邻近节段应力负荷集中、异常活动增加,从而加速了邻近节段的退变。近几十年来,能否采用接近脊柱正常生理环境的方法来解决脊柱退行性疾病是各国脊柱外科医生不断思索的问题,非融合动态固定的理念和方法应运而生,椎板成型术、人工椎间盘、人工髓核、弹性椎弓根系统和棘突间稳定系统等动态固定的方法和技术相续进入临床,并取得很好近中期临床效果。本文对目前脊柱主要的非融合技术做一简要的述评。

  椎板成形X由日本医师Oyama于1973年首先介绍,该手术一方面扩大椎管间接缓解了脊髓压迫,同时又保留了颈椎后部结构及颈椎的活动性。随后出现了许多该手术的不同改进形式,目前被广泛应用的主要分为两种:单开门和双开门。椎板成形X的共同目标是通过重建后方的骨性拱形来增加椎管面积,同时尽量避免减压节段的融合而保留这些节段颈椎的活动功能。尽管术后患者不同程度和时间存在肩轴疼痛症状,椎板成形X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及长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良好的脊髓减压效果和功能改善已被广大医生接受。椎板成形X的椎管扩大和功能改善在颈椎前凸患者的效果要优于颈椎后凸患者。影响椎板成形X手术效果的因素除颈椎序列外还有:脊髓萎缩、症状持续时间长、老年、严重的脊髓压迫及神经根病变等。

  颈椎人工间盘置换(ADR)技术自上世纪末出现以来,与经典的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相比,因其先进的理念和保留相应节段生理运动,很快为广大脊柱外科医生所接受,目前病例数日益快速增长。现对颈椎ADR技术的整体认识是:充分减压是手术近期疗效的保证,开展颈椎ADR技术必须严格控制适应症,这直接影响治疗的中远期疗效。单节段置换近中期疗效与传统ACDF手术相比,在症状缓解、手术并发症、患者满意度方面无显著差异,但ADR较ACDF在防止或减缓邻椎退变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多节段间盘退变病例治疗方法出现多种方法共存局面,如多节段ADR、ADR结合椎间融合及ADR结合微创技术,孰优孰劣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颈椎人工间盘假体呈现多元化,目前尚未优劣之分,各种人工间盘之间各有特色,手术技术也有所差别,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学习曲线。此外,有关颈椎人工间盘置换的并发症及防治的报道也有所增加,这说明颈椎人工间盘技术正日趋成熟。

  腰椎人工间盘技术虽然开展时间(上世纪八十年代)较颈椎早,但仍未得到广泛开展和推广,其主要原因有:腰椎人工间盘置换对手术者技术要求高、学习曲线长、并发症多且比较严重、翻修难度大,而且腰椎人工间盘假体设计仍存在较多不完善之处,这些均限制了该技术的推广。令人欣慰的是,近年出现腹腔镜下腰椎人工间盘技术的初期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为腰椎人工间盘技术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此外,腰椎人工间盘置换的适应症应严格限制在间盘源性腰痛,对以腿痛为主的病例进行腰椎人工间盘置换应慎重。

  腰椎人工髓核置换技术,由于假体设计一直未达到临床理想要求,早期应用的尝试因并发症多、国内特殊的医疗环境,没有得到较长时间的延续,处于淘汰的边缘,但人工髓核置换在理念上存在优势,相信随着未来假体设计的完善,在脊柱非融合领域应占有一席之地。

  腰椎棘突间固定(动态稳定装置)在棘突间形成一个“漂浮”装置,适度撑开可分担椎间盘和关节突关节部分负荷,通过上下棘突间的捆绑带或其它固定装置的有限伸缩限制植入节段过度屈伸、降低了棘突间和关节突关节的压应力,同时保留了相应节段一定范围的活动度。腰椎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因其先进的理念、无需太多的技术学习曲线、翻修容易等优点,推广较快。国内临床应用主要集中在Wallis 和Coflex系统两方面,经过近五年的临床经验积累,对其适应症的探索及手术技术方面应注意事项,有了我们国内自己的体会和总结,对其长远的疗效和适应症的把握仍需时间的检验,可以说,其未来是光明的,但所需完善的方面仍很多。

  腰椎弹性弓根系统和半坚强固定技术,近年国内出现初步应用的报道,早期效果较好,但缺乏系统的研究,国外有十余年随访与坚强固定对比的报道,临床效果较为满意,对延缓相邻节段的退变要优于传统的坚强固定,但此方面的研究报导尚少,与传统固定融合孰优孰劣,目前得出结论为时尚早,将来的路仍很长。

  总之,脊柱非融合技术为脊柱退行性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理念和希望,尽管目前仍不完善,但相信其未来的发展是光明的,其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广大脊柱外科医师和相关研究者在将来不断探索解决。


脊柱的非融合技术相关文章
面部年轻化(Facialskinrejuvenation)的需求推动着相关技术的的广泛进步,传统和现代的面部提紧术(Faciallifting)及其他相关的年轻化手术,软组织填充材料(Fillers)和肉毒素注射(BotulinumToxinInjection)、激光换肤(Laser skinresurfacing)、射频紧肤(Radiofrequencyskintightening),以及化学
发布于 2023-02-11 21:17
0评论
随着脊柱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脊柱融合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术式创伤较大,同时由于融合技术的应用,使相邻节段退变加速,影响远期疗效。这一问题也日益得到广泛关注。关于脊柱融合内固定术后引起相邻节段病变已多有研究报道,1956年Anderson首先报道了脊柱融合术后发生椎体滑脱。1963年Harris注意到继发性滑脱病例于脊柱融合术后发生。1988年Louw报道了前方脊柱融合后的椎管狭窄。丁宇、阮
发布于 2022-11-30 20:06
0评论
低龄儿童的脊柱侧凸具有发生早、畸形进行性加重等特点,治疗困难,是脊柱外科的难题之一。通过支具治疗推迟手术年龄的方法对其矫正作用有限,患儿也很难坚持佩戴支具。严重脊柱侧凸的青春期患者,可以行矫形融合手术,手术对其脊柱发育和心肺功能影响较小。但是对于脊柱侧凸低龄患儿,矫形融合手术明显影响儿童脊柱和胸廓的发育,导致躯干和下肢比例失调,很难让人接受;对于5岁以下儿童,脊柱融合手术还可影响患者心、肺的发育
发布于 2022-12-26 23:40
0评论
4D-CT呼吸时相融合控制技术是一种用来减轻呼吸运动影响的技术。肺癌患者肺内的肿瘤在呼吸过程中有非常明显的位置移动,而且运动的幅度是显著的,一些病例甚至超过2cm。4D-CT呼吸时相融合控制技术对肺癌,特别是早期肺癌治疗有很大潜在益处。因不能直接预测呼吸运动幅度,为了补偿呼吸运动的影响,常在临床靶区CTV周边外扩一个足够大的边界,但是每个患者之间的肿瘤移动是不同的,并且由于呼吸运动所致的肿瘤运动
发布于 2023-01-28 01:47
0评论
椎间孔镜脊柱微创技术代表一种全新的脊柱微创手术概念。它通过在腰部的侧方开一个7mm左右的切口,在局麻或硬膜外麻醉下将一根脊柱内镜从椎间孔放入到椎管中进行椎间盘切除、神经根管减压等操作。这种脊柱微创技术是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最小的方法,对脊柱的稳定性破坏最小,可以在局麻下进行,术后只需要休息2个小时,病人就可以下地回家。而且由于这种手术是在内镜下的直视操作,避免了各种经皮穿刺技术的盲目性,所
发布于 2023-03-23 18:46
0评论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IdiopathicScoliosis,AIS)手术治疗的目的是通过融合来阻止畸形的进一步加重,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矫正畸形,维持脊柱和躯干的平衡。但融合脊柱与保存脊柱功能之间存在矛盾,融合节段过长会影响脊柱的运动节段,并可能加速残余运动节段的退变;融合过短又有可能发生侧弯弧延长(Addingon)、残余弯过大或躯干失平衡。King等提出胸弯的选择性融合
发布于 2022-09-24 23:28
0评论
非放射学(放射学阴性)中轴脊柱关节炎大约在1900年,“强直性脊柱炎”这一概念被提出,当时只能根据患者的脊柱已经发生强直,才能作出临床诊断。在1930年代因为放射学的临床应用,渐发现强直性脊柱炎常从骶髂关节开始发病。因此,骶髂关节炎成为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重要依据。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分类标准的发展经历了1961年的罗马标准、1967年的纽约标准、1984年的修订纽约标准。尽管修订纽约标准至今仍在临
发布于 2023-03-05 21:01
0评论
概述 白血病是一种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类型的疾病之一。本病也是一种能够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并且也会给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身体健康、心理等方面都带来了比较严重的影响,困扰了许多患者。这种病发病的时候比较慢,在早期的时候不容许发觉,而且它的病程也十分长,所致在早期最容易治疗的时候发现不了,对于这种疾病,一定要及时去检查和治疗,预防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期。 步骤/方法: 1、
发布于 2023-04-18 23:20
0评论
从学习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的第一天开始,我就问自己这个问题,“脊柱内镜技术会有美好的未来吗?它是一股时尚的潮流还是代表着未来真正的趋势?”虽然在国内、国际的大会上,已经有许多大师展示了椎间孔镜手术良好的疗效,但是在我刚开始接触椎间孔镜的时候始终有一股担心。在我做骨科住院医师的时候,胸腔镜下脊柱侧凸矫形术代表着脊柱矫形手术的一股潮流和技术的制高点。十多年前,北京协和医院和南京鼓楼医院在国内率先开展胸腔
发布于 2022-10-09 12:13
0评论
尺桡骨融合系桡尺骨近端先天融合,患侧前臂固定在一定的旋前位角度上,是一种少见的畸形。双侧患病为多,占60%。男女发病率无差别。根据临床表现和X线摄片可作出准确诊断。本畸形在一些病人中具有显性遗传,由于在胚胎发育胚胎第5周时,尺桡骨软骨杆之间不发生分离而骨化或尺桡骨之间填充中胚层组织时则发生尺桡骨融合。本畸形一般分为三型:第Ⅰ型为真正先天性尺桡骨融合,尺桡骨上端融为一起,其中间无皮质骨,桡骨小头与
发布于 2023-03-15 03:16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