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汤剂疗效显著、针对性强,是目前临床最主要的应用剂型,但是中药饮片煎煮不便,费时、费力,对煎具、用水、火候、煎煮法都有一定的要求。很多患者,尤其是刚开始服用汤药的患者往往一头雾水,那么到底怎样煎中药呢,让我慢慢道来。
煎中药首先要选择煎煮器具,最好选择专门的砂锅或陶罐,因为此类器皿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并且导热均匀,保温性能好,也可暂用搪瓷锅或不锈钢锅,但忌用铁、铜、铝等金属器皿,以免金属元素与中药成分发生化学变化,降低疗效,甚至产生毒副作用。应用砂锅时要注意,因为砂锅很容易破裂,故加热以后不能马上放到灶台上,以防骤冷骤热,发生破裂;当第一次使用砂锅或发现砂锅出现小的裂痕、漏水时,可以抓少许大米用此锅熬粥,粥浆灌缝,使裂痕得以填充。目前市场上还用一种电子煎药锅或养生壶,多为紫砂陶制成,有文、武火和自动停止功能,可以防止水被烧干时发生危险,还可以煲汤、熬粥,适用于长期服用中药的家庭,不足的是这种煎药壶一般容量较大,多为3-4升,必须加较多量的水,煎出量较多,对于药味小的处方很不方便。
煎药的用水,古代曾用长流水、泉水、井华水、米泔水、雨水等,现在用自来水就行,亦可用井水、蒸馏水等,总以水质纯净新鲜为好。加水量要考虑到饮片的吸水量、煎煮过程中蒸发量等因素,一般以水平面没过饮片1-2cm为好,太多则煎出液量多、浓度低;太少则易干锅、糊锅。另外质地坚硬、有效成分难以煎出的药物,需要久煎,加水量可适当增多;解表剂、芳香类等易挥发药物,煎煮时间不宜过长,加水量在考虑到饮片充分吸收水份的基础上,没过药物平面即可。
在煎煮之前,要先将饮片浸泡一段时间,一般约30-60分钟,以使饮片可以充分地吸收水分,这是煎药前非常重要的一步,可以促进有效成分充分地煎出,并减少煎煮时间,尤其是对于解表剂、感冒药,更要强调“多浸少煎”,以防长时间的煎煮使其有效成分挥发、丧失。需要强调的是,此时不要用热水浸泡饮片,这是因为许多中药有效成分是脂多糖、淀粉及蛋白质等,遇热水后会黏着、糊化及变性,影响煎煮效果;还有就是夏天气温高,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防药物腐败变质。
饮片在充分浸泡后,就可以上火煎煮了。一剂中药要煎2-3次,第三次煎出液的浓度就远不及第二次的了。第二煎、第三煎前要加热水,这是为了防止本已受热张开的药物纹理遇冷闭合,影响有效成份的煎出,这一点就跟炖肉时要加开水是一个道理。服用时将两次或三次煎液去渣滤净后混合,均分为两份或三份,早晚或早中晚服用。平时工作较忙时,可以晚上将药一次性煎出,当晚和第二天早晨、中午带到班上服用,比较方便。
煎药有文、武火之分,所谓文火,是指使温度上升及水液蒸发缓慢的火候;武火,是指温度上升及水液蒸发迅速的火候,说白了,文火就是小火、微火;武火就是大火、急火。一般煎药时要先用武火后用文火,即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保持持续沸腾的状态,以免药汁扑出或蒸干。另外煎药的具体火候和时间,还要根据药物性味而定。如解表药、芳香类药物,讲究“多浸少煎”,武火煮沸后再煎10-15分钟即可;补益类药物及一些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药物如矿物类、贝壳类、骨角类药物讲究“文火慢炖”,以使有效成风充分煎出。
某些药物因为质地特殊,煎法也比较特殊,如先煎(下)、后下、包煎、冲服、烊化、另煎、h服及煎汤代水等。
1、先煎:主要有两类,一是矿物类、贝壳类、甲壳类、骨角类等药药,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应先煎至少30分钟左右,再纳入其他药同煎。此类药物较多,包括:生石膏、龙骨、龙齿、牡蛎、石决明、寒水石、代赭石、磁石、紫贝齿、水牛角、生铁落、海蛤壳、紫石英等。特别要说明的是,有些厂家药材质量较好,加工细致,以上药物多打碎、切片或刨成细丝,以方便患者煎煮;若患者抓到的药物未经过这样的处理,那就需要自行先打碎或碾碎后再行煎煮,如生石膏碎块较大时,可以先用擀面杖将其轧碾成细末后再煎煮。另一类是毒性较大的药物,经过久煎可以使毒烈之性降低,确保用药安全。此类药物主要指制乌头、制附子等,一般先煎30分钟至两个小时,以口尝无麻辣感方可。
为了合理地利用时间,可以统筹安排,在先煎药物的同时,将其他药物用水浸泡,这样待先煎完成,其他药物也充分吸收了水分,便可入锅同煎了。
2、后下:有些药物如解表药、芳香类药物有效成分易挥发或破坏,不耐久煎,故在其他药物煎沸后3-10分钟下药,如薄荷、砂仁、白豆蔻、钩藤、生大黄、番泻叶、沉香、檀香、降香等,其中多数药物后下3-5分钟即可,像砂仁、白豆蔻等,应该“现用现杵”,即临用时方可杵碎,以防有效成分挥发;钩藤后下时间略长,10分钟左右;而生大黄、番泻叶甚至可以直接用开水泡服。
3、包煎:即先用纱布将个别药物包好,再放入群药中同煎,需要包煎的药物有三类:一是质地较轻,煎煮时易漂浮在药液面上或成糊状,不便于煎煮或服用的药物,如蒲黄、海金沙等;二是形质较细,又含有淀粉、粘液质较多的药物,煎煮时容易粘锅、变糊、变焦,如车前子、葶苈子等;三是表面有绒毛的药材,对咽喉有刺激性,如辛夷、旋覆花、枇杷叶等。
4、冲服:某些药物需要研成细粉,制成散剂冲服,如芒硝、元明粉、三七粉、朱砂、琥珀、羚羊角、珍珠等;还有一些液态药物也需要冲服,如竹沥汁、姜汁、生藕汁、荸荠汁等;另外临床上还有许多中成药也常需用汤药冲服,如紫雪散等。
5、烊化:某些胶质或粘性大的药物,为了避免粘锅、煮焦,或粘附于其他药物影响煎煮,应当先用水或黄酒蒸煮烊化(溶化)后,再兑入煎好的药汁中,此类药物包括:阿胶、鹿角胶、龟板胶、鳖甲胶、饴糖等。说道饴糖,也就是麦芽糖,现在很难买到了,我曾经在上海南京路第一食品百货边上的南北干货店买到过几瓶,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6、另煎:贵重的药材应该另煎,以使其最有效的利用,煎出的药汁可以另服,也可以兑入其他煎好的药汁中一并服用,此类药物包括:野山参、西洋参、枫斗等。
7、h服:有些用量较少,有效成分易于溶出的药物,可以用少量开水或药物的煎液趁热浸泡(加盖闷润,减少挥发),半个小时后去渣即可服用,如肉桂、藏红花、胖大海、番泻叶等。
8、煎汤代水:有些药物如灶心土、玉米须等,不便与其他药物同煎,故可以先煎去渣,再以此煎液煎煮它药,称为煎汤代水;还有一些药物质地轻,体积大,大量使用时,煎煮不便,如丝瓜络、芦根等,也可以考虑煎汤代水。
药物煎好箅净后,药渣中还吸附有一定药液,故可能的话,最好榨汁取汁,避免浪费。
以上就是家庭煎煮中药的方法。除此之外,有些医生对于煎药还有特殊的要求,则应该按医嘱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