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迷患者因早期病情需要,为改善呼吸困难,治疗肺部感染等,常需气管切开。但经过较长时间治疗,病情已稳定,无严重肺部感染及呼吸困难,仅因为意识未恢复而长期保留气管切开,并无必要。且对后期恢复有诸多影响:
增加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气管切开是治疗重症肺炎的必要治疗手段。但慢性昏迷的患者,肺部感染多不严重,并不需要从气管中频繁吸痰。多可以通过翻身、拍背等护理操作即可解决。长期气管切开,绕过了鼻咽部的天然过滤、加湿、加温的功能,直接气道开放,导致不洁及干冷空气直接进入肺部,增加或加重肺部感染的机会。
增高护理难度:气管切开后,需定期在切开处换药、清洗套管,防止局部感染或痰痂堵塞套管引起的危险。这增加了病人护理的难度及强度,对于慢性昏迷的陪护者,是一项极其繁琐的工作。过大的工作量会导致陪护者耐心的丧失,分散功能训练的时间。影响病人整体护理及锻炼。
影响吞咽、发声训练: 气管切开对以上训练不利。很多病人在气管切开去除及封闭后,立即出现发声,甚至言语的情况,可能是早已具备发声的能力,但由于气管切开而无法完成或体现其恢复情况。
早期封堵,可降低家庭护理难度,避免气道开放导致的肺炎。利于早期吞咽、发声训练。
封堵方法:一般用胶布逐渐缩小气管口径,待完全封闭48-72小时无不良反应,可拔除。此过程长短因人而异,需要慢慢适应直至完全封闭。通常情况2-3周即可,拔除后的瘘口不需要缝合,多在1周内自行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