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2-12-03 13:01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以表皮增殖和炎症为特征的红斑鳞屑性皮肤病,是世界范围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目前全世界的发病率在0.1%一5%,其发病率存在地区、种族差异。白种人发病率高,为2%一5%,在远东地区发病率为0.1%~0.3%。我国其特点为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城市患病率高于农村,北方患病率高于南方。全国城市平均年发病率为0.2%。,高于同期农村平均年发病率(0.08‰)发现。近几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银屑病的发病率呈增高趋势。它是多基因遗传疾病,并受多种因素,如外伤、精神、环境、生活、感染等的影响,紧张生活事件可影响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通过这些中介系统在银屑病发病和加重方面起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相关研究较多。
  1、感染因素
  感染是银屑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主要包括上呼吸道的细菌、病毒性感染及皮肤表面的真菌感染等,目前研究最多的是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MallonE等对29例高加索白人有明确咽痛史(或)抗“o’,滴度大于2ooT(记d单位的点滴型银屑病患者的HLA一C类基因分型结果表明:HLA一Cw*0602基因和链球菌感染与银屑病相关联。weisensee等研究表现,链球菌感染与I型银屑病(发病年龄必≤40岁;家族史阳性;HLA抗原Cw6、B13、B57阳性)的发生紧密相关。提示银屑病患者存在对链球菌感染的免疫遗传学的异常,需从分子水平进行更深入的研究;Bunse等用糠批抱子菌作为一种化学诱导剂观察其对多形核白细胞(PMN)的趋化作用,结果糠秋抱子菌对银屑病患者PMNs的化学趋化作用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糠批抱子菌在银屑病的同形反应中所起的作用。研究各种感染因素包括细菌、病毒及真菌在银屑病的发病、复发及加重过程,将对银屑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2、遗传病学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复杂疾病易感基因己被定位和克隆,但是仍然有许多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银屑病(Psoriasis)就是其中之一。本病常有家族史,并有遗传倾向,早发型(I型)有家族史,85%带有HLA一cw6基因,晚发型(Ⅱ型)家族史阳性少见。国外报道银屑病有家族史者10%一90%,多数在30%左右,国内报道为15%~20%。李敬等通过对不同群体银屑病患者的基因样本进行全基因组扫描,确定了7个银屑病易感基因位点(PSORS1一PSORSS7),其中位于6PZI染色体上的易感基因位点PSORsl是当前研究热点,它包括3个候选基因,即HLA一CW6、CDSN、HCR。其中每对基因的作用是轻微的,其作用是累积的,当累积效应超过一定值,遇有一定外因或体内因素变化时即发病。
  3、精神因素
  银屑病是一种心身性疾病,近年来一些研究都阐明了精神紧张和负性生活事件可诱发加重银屑病,Farber等曾调查了2144例银屑病患者,其中有40%承认紧张或焦虑加重该病。而后又调查了5600例患者,仍有30%认为忧虑诱发了疾病。张春敏等报道银屑病患者的抑郁、焦虑、恐怖三项心理因子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Jiang等发现与正常对照相比,皮损表皮中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肤(CGRp)阳性纤维分布更加密集。SP、CG盯钧可以趋化中性粒细胞,也可以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和内皮细胞的增殖分裂,SP还可以激活T细胞,诱导内皮表达粘附分子,进一步加重了银屑病。近年来人们对皮肤内神经肤及其受体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4、饮食因素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饮食与行为因素在银屑病发生、发展及防治中的作用。美国Pegano医生提出银屑病的自然疗法很有参考价值,但是,国外的生活条件、饮食习惯与我国有很多不同,不能照搬Pegano推荐的食谱。而现在欧美人,食谱有了较大的改善,而在我国则变化不大。但要限制煎炸、油腻、盐腌的食物,如某些食物牛羊肉、海鱼经研究证明含花生四烯酸(AA)较多而影响银屑病的恢复,在急性期可适当禁忌;有的患者对鱼虾蛋类产生过敏,亦禁忌。一般认为饮酒可使该病加重,如schopf等报告10一18%的患者因饮酒而加重银屑病,戒酒可改善银屑病皮损,而重新摄入酒精可再度加重,其中,男性银屑病患者每日饮酒超过80g者治疗效果差。MichaessonG曾报道:一些银屑病患者既往有原因不明的谷胶超敏反应史,当食用无谷胶饮食后银屑病病情明显好转。并且发现银屑病患者血清无谷胶抗体一IgA的升高较对照组更多见。serwin等研究发现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中硒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且病程超过3年的患者血清硒水平和疾病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说明银屑病与变态反应及硒有可能相关。因此,合理的饮食是治疗银屑病的主要措施。
  5、外伤因素
  外伤一般指皮肤损伤、身体创伤及蚊虫叮咬等,它可以激发银屑病,即称为“Kocbner现象”或“同型反应”。据报道其发生率在5~76%不等,且多发生于疾病的进展期,发病年龄小的I型银屑病或复发频率高的患者。Kocbner现象的出现有一定潜伏期,一般为10一14天,短者3天,长达数年;并可表现为“全无”规律:如果患者对某种实验性刺激起反应,他将对所有的刺激起反应,相反如对于一种刺激剂不能出现阳性反应,则对其它刺激也失败。近年来,还对外伤和银屑病的关系及其诱因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和调查,并特别强调搔抓皮损、某些不适当的治疗措施也是“Kocbner现象”的重要原因,应予以重视。
  6、气候因素
  气候变化作为银屑病的诱发因素之一,越来越被广大学者所重视。认为大部分病人冬季症状加重或复发,至春夏季节减轻或消失,这部分病人被称为冬季型银屑病;而少部分夏重冬轻的病人被称为夏季型银屑病。国内汤占利等探讨了银屑病发病与气象因素的关系,单因素分析显示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气压、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相对湿度与银屑病发病率呈显著相关。Denda等对季节变化引起银屑病加重的系统研究发现;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人体某些生理指标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如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二氧化碳结合力均是冬季高于春季;血压、胃酸、皮质酮冬高于夏;球蛋白春高于冬;白细胞冬高于夏等,但气候变化是否与这些因素相关尚需深入研究。
  7、内分泌的影响
  学者注意到内分泌的变化与银屑病发病有关,Boxd等报告:63.3%银屑病妇女在妊娠后病情改善,13.3%加重,23.3%没有变化。在生命过程中,女性比男性经历着更多的内分泌变化,为此,Mowad等调查了248名女性银屑病患者在月经周期、口服避孕药、生育药、激素替代治疗、妊娠、哺乳绝经后银屑病病情的变化情况,其病情变化与患者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无关,且绝大多数在孕后头2个月有所缓解。多次妊娠者中80%出现同样的变化,13%可有不同的反应,但与宫内性别无关。
  8、伴发疾病
  银屑病的发病诱因中,常伴有其他疾病先发,而后诱发或加重银屑病,也有已患了银屑病,而后又伴发其他一些疾病,国内外研究均已证实,银屑病患者常伴有脂代谢紊乱。但这种紊乱是原发还是继发于银屑病,抑或是使用药物(如维甲酸类)的结果,目前尚无定论,高脂血症与银屑病的发生可能有共同的遗传学基础。而资料显示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脂肪肝、肝功异常及肾脏损害可能与银屑病伴发高脂血症有相关因素。目前,银屑病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己用来探讨银屑病的病因及影响其流行的因素,并取得了重大成果。然而,虽然一些“促发因素”已经阐明,但在银屑病的防治中,应尽量避免上述危险因素,以减少银屑病的发生、复发或加重,对流行病学和临床学家而言,仍在继续挑战。
  

银屑病风险因素研究的进展相关文章
摘要:压力性尿失禁为成年女性常见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女性压力性尿失禁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在对成年女性尿失禁的流行病调查中,压力性尿失禁占尿失禁的一半以上,绝经后人群患病率甚至高达50%,严重影响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我国目前趋于老龄化,作为中老年女性的常见病,对压力性尿失禁发病及风险因素的研究已成为重要的课题。1. 定义及分类:根据国际尿控学会(Internation
发布于 2023-03-13 09:31
0评论
近年来研究认为银屑病的易感基因被逐步确定;吸烟、饮酒、饮食不当、精神紧张及感染因素可能是诱发、加重银屑病的重要环境因素;自身免疫性炎症及新血管生成是疾病的病理基础,参与介导和维持炎症网络的细胞因子、趋化因子被逐步阐明。1、与银屑病相关的基因银屑病属于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多种基因与银屑作病的发病相关。人类白细胞相关抗原(HLA):定位于人类染色体6p21.3区,是第一个被发现与银屑病相关的遗传因子。
发布于 2022-12-03 13:06
0评论
银屑病自然人群的患病率约为2%。银屑病的病因尚不清楚,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其发生机制与一种免疫介导有关。目前治疗银屑病药物繁多。1、外用药治疗1.1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在治疗中应用最广,有明显疗效,常用0.1%哈西奈德液、氟美松软膏等,但长期使用可引起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毛囊炎、色素沉着或减退等副反应。大面积长期应用强效糖皮质激素制剂可引起全身反应,停药
发布于 2022-12-03 13:11
0评论
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功能性便秘(FD)是功能性肠病的一种,表现为持续的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不尽感,且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IBS)的诊断标准。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及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FD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结合2014年美国DDW会议相关报道,就FD的发病机制、诊断检查、治疗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发病机制F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与结肠运动功
发布于 2022-11-29 18:51
0评论
一、输精管结扎术与输精管内节育装置精子在睾丸内产生,附睾内成熟,射精时经输精管、射精管、尿道排出体外。干扰或阻断此通路的任何环节就可达到节育目的。输精管结扎术与输精管内节育器正是基于上述原理进行设计的。据1987年统计,全世界共有5000多万人接受了输精管结扎术,仅中国就有3000多万。手术方法主要有:钳穿法输精管结扎术,直视钳穿法输精管结扎术,注射针头固定法输精管结扎术,穿针引线法输精管结扎术
发布于 2023-01-22 16:21
0评论
精索静脉曲张(varicocele,VC)是指精索的静脉回流受阻引起血液淤滞,导致蔓状静脉丛伸长、扩张和迂曲。VC为导致男性不育的最常见原凶,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15%,而在不育男性中的发病率可高达40%。近年来,多数学者认为VC早在儿童或青少年即可发生,发病率亦很高,国外统计约为4.1%,而国内报道的发生率为5.7%,并且随年龄增长而升高。VC呈进展性,可导致睾丸发育障碍,进而影响精子生成
发布于 2023-01-29 19:42
0评论
1995年Brewitt将干眼症定义为:是由于外眼的天然功能和保护机制的障碍,导致瞬目时泪膜不稳定的一种眼表疾病。Sjögren(1933)将眼干、口干和关节痛三联症统称为Sjögren综合征。此病好发于40岁以上,女性多见。一、分类1、简单干眼症(SDE):血循环不含自身抗体。2、自身免疫性干眼症,但不是Sjögren综合征。3、干眼症合并
发布于 2022-11-23 02:31
0评论
概述 我是一个近视的人,觉得生活上很多事带着眼镜很不方便,不带又看不清别人,感觉这样很不礼貌,多年来,其实我的内心是崩溃的。之前看着别人家的孩子有出现弱视的情况,虽说弱视跟近视是不一样的,但是弱视更可怕一点,它是经过矫正却没有恢复视力的一类。感觉这些孩子好可怜,就想详细了解一下现在我们国家对于儿童弱视治疗的研究进展怎么样了? 步骤/方法: 1、 弱视是现在常常出现的儿童眼部疾病,它是通过视力
发布于 2023-09-07 16:46
0评论
脱髓鞘疾病研究治疗进展自身反应性T细胞疫苗治疗多发性硬化最近,以色列科学家发表用自身T细胞疫苗治疗多发性硬化的论文。他们采用双盲对比的方法,先将从继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患者体内募集来的具有抗髓鞘特性的T细胞,通过体外培育、扩增,再用射线辐射降低其活性(类似于脊髓灰质炎和乙肝减毒疫苗),制备成疫苗,最后分次皮下注射回患者。1年后的观察发现:与“假接收疫苗”(对照组)治疗的7例患者相比,接收T细胞疫苗
发布于 2022-12-27 09:05
0评论
针对近期群众自述疑似感染“阴性艾滋病”的说法,钟南山院士领衔的团队6日下午发布了针对60例来自全国16个省市的自述疑似艾滋病毒感染人员系统临床观察及病原体检测的研究结果。钟南山说:“我们不认同‘阴性艾滋病’的说法,因为没有他们罹患艾滋病的证据。目前还没有找到未知的病毒,我们想通过这个研究结果解释的是,这群人所产生的症状,并不仅仅是‘恐艾’的心理因素,而就是有一些已知病毒的感染。”在钟南山院士的指
发布于 2023-02-26 01:41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