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我们提到,丙型感染有四个特点(四多):症状不明显或不典型的多;转氨酶正常或轻度异常的多;感染后发展成慢性的多;发生肝硬化及肝癌的多。其实,丙肝还有一个临床特点,就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效果好,最新资料显示:至少一半以上的丙肝可以达到临床治愈。所以,早期发现丙肝显得尤其重要。
实际上,早期发现丙肝即容易也困难。容易的是,丙肝诊断十分简单,到医院抽点血一化验便知,困难的是丙肝感染,尤其早期阶段几乎没有什么异常表现,大多数人根本想不到要查丙肝。据最近的一篇报道,德国估计有90%以上感染丙肝的人尚未诊断,而同样处于欧洲的波兰,这个数字甚至接近98%。我们国家没有这方面的具体数字,但有一组数据可以看到,随着公众对丙肝了解的增加,全国发现并报告的病例数确实逐年增多:2003年我国报告丙肝新发病例21 100多例,2004年37 700多例,2005年增加到52 000多例,2006年已经超过7万例。以上说明我们周围的丙肝感染者并不少见,只是多数没有发现而已。
那么,如何才能早期发现丙肝哪?归纳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就是要提高公众对丙肝防范的意识。专家指出,增强公众对丙肝的防治意识将会对丙肝防治工作产生积极影响。法国就是一个证明,由于政府倡导的各项运动,法国国民的肝炎意识已明显增强。目前,有56%感染者已经知道自己感染了肝炎病毒,而1994年这一比例仅为24%。
我们需要知道,丙肝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我们生活周围时刻会碰到丙肝的患者,单靠个人讲究卫生习惯是不够的,例如我们不可能保证一生中不注射、不手术、不输液输血。丙肝是有其特殊传播途径及传播规律的,有些情况特别要注意,例如努力避免接受消毒不严的修脚、补牙、纹身手术,而有的情况则并无大碍,例如一起吃饭、就餐、旅游等等。丙肝诊断是容易的,早期诊断治疗效果多数很好,而晚期则后果严重。及时发现丙肝并采取一些措施,不仅会保护我们
自己,还有助于保护家人及社会上其他的人。丙肝的宣传不仅需要政府的主导,更需要新闻媒体、学术组织、医务人员等的努力,更要得到我们广大群众的参与。
第二,高危人群一定要及时化验检查。这些高危人群包括输过血及血液制品的人,静脉毒瘾者,家庭成员中有丙肝而且还与其密切接触的人,丙肝阳性的妈妈所生所养的婴幼儿,同性恋及不洁性行为者,接受脏器移植者,长期血液透析者,有在消毒不严的场所进行过牙科手术、肌肉或经脉注射、针灸、修脚、纹身、耳朵打孔美容等的人,以及艾滋病病毒阳性者。我们可以对照一下,看看自己或家人是否属于上面的情况,如果是,一定要到医院进行丙肝化验检查。
第三,出现原因不明且持续的乏力、胃口下降、恶心、面色发暗、右上腹不适、转氨酶异常、肝脾肿大、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要注意检查丙肝。虽然早期丙肝常没有典型症状,但一部分患者还是会出现异常表现的,尤其病情活动的时候。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我国乙肝、酒精性肝病等相当常见,所以许多人一旦有症状或肝功异常,首先想到是乙肝或饮酒引起,而忽视了丙肝的因素。恰恰乙肝阳性的人也是丙肝的高危人群,两者有类似的传播途径。
第四,就是完善丙肝的检测方法。丙型肝炎的主要检查方法包括:血清生化学检测、丙肝抗体检测、丙肝病毒RNA检测、超声及肝脏病理学检查。丙肝抗体检测是用于诊断丙肝的最重要手段,适用于高危人群的筛查,也可以用于丙肝感染者的初次筛查。如果检测结果是丙肝抗体阳性而丙肝病毒RNA阴性,说明曾经感染过丙肝,机体已经清除了病毒或者病毒滴度低,不需要特殊抗病毒治疗,只要定期随访观察即可。如果丙肝抗体和丙肝病毒RNA检测均为阳性,则可明确是丙肝患者,需要积极进行治疗。B超检查有助于排除肝胆胰腺等其他疾病。个别患者为了明确肝脏病变程度,才需要进行肝脏病理检查。
丙肝危害如此之大,但很多群众甚至患者却对此一无所知。这是因为丙肝的表现症状不明显,入职、入学及日常身体体检又极少包含这项检查,而且没有相关的疫苗接种。目前,只有通过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才能让丙肝处于可控范范。
如何早期发现丙型肝炎
发布于 2022-12-07 14:29
如何早期发现丙型肝炎相关文章
1、丙肝的潜伏期为两周至六个月。最初被感染后,大约80%的人并不会出现任何症状。可能出现的急性症状包括发热、全身乏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痛、尿色深、大便颜色变浅、关节酸痛和黄疸(皮肤和眼白发黄)。
2、大约75-85%的新感染者出现慢性肝病,慢性感染者中60-70%会出现慢性肝病,5-20%会出现肝硬化,1-5%会死于肝硬化或肝癌。丙肝是25%肝癌患者的致癌因素。
发布于 2024-05-23 03:28
0评论
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为丙型肝炎、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经输血、针刺、吸毒等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8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未来20年内与HCV感染相关的死亡率(肝衰竭及肝细胞癌导致的死亡)
发布于 2024-10-05 12:41
0评论
肝炎发病常比较隐匿,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可能能对肝炎进行早期发现。1、在半个月到6个月内曾与肝炎患者密切接触,吃过半生不熟的海产贝类食物,或输过血或血制品等,或有过不洁性接触,用过消毒不严格的注射器,接受过不洁的针灸、纹身、拔牙和手术等,即有被传染上肝炎的可能。2、近日来全身疲乏无力,不想吃东西,恶心、呕吐,厌油腻、腹胀,肝区痛,大便不调,尿似浓茶等,经休息后上述症状仍持续不好转,而又找不到其它原
发布于 2022-10-11 14:43
0评论
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类似乙型肝炎,但由于体液中HCV含量较少,且为RNA病毒,外界抵抗力较低,其传播方式较乙型肝炎局限,传染力也较乙肝病毒为弱。
丙肝病毒主要通过肠道外途径传播。
(1)输血及血制品传播:曾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输血后肝炎70%以上是丙型肝炎。随着筛查方法的改善,此传播方式已得到明显控制,但抗HCV阴性的HCV携带供血员尚不能筛除,输血仍有传播丙
发布于 2024-02-10 03:36
0评论
大部分患者在感染的急性期无明显症状,伴有高水平的病毒血症和ALT升高。HCV急性感染后HCVRNA早于抗-HCV出现于血液中。HCVRNA最早可于暴露后2周检出,HCV核心抗原可在HCVRNA出现后1~2d检出,而抗-HCV直到8~12周才能检出,也就是说,在HCV感染发生后,有约8-12周的时间,仅能检出HCVRNA,而抗-HCV为阴性,即抗-HCV检测的“窗口期”,“窗口期”的长短与检测试剂
发布于 2024-10-05 12:15
0评论
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经输血,针刺,吸毒等传播,如近期饮酒,劳累,长期服用有肝毒性的药物等,可促进病情的发展,因此有所避免和注意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了解下丙肝早期的症状:
丙肝早期症状不典型,易被忽视,早期患者常常会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异常的症状,疲倦、浑身无力等症状。患者的皮肤表现有脸黄、皮肤黄等症状。患者容易出现发烧、右上腹功能不适、尿液发黄等症状
发布于 2024-02-15 21:37
0评论
最近,病房收治了一位年仅42岁的男性晚期肝癌患者,病人10年前曾因肝功异常、HBsAg(+)住院治疗一个月,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肝功正常出院,之后随诊两个月,肝功持续稳定,且一直无不适感,未再就医。近两周病人感右上腹不适、双下肢浮肿再次就诊时,B超已提示为晚期肝癌,失去了手术时机,后很快因肝癌破裂出血死亡。在临床工作中,像这样伴有慢性乙型肝炎,因未感不适而未定期复查,直到出现症状再就医,已发展至
发布于 2022-09-25 03:31
0评论
中国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率为1.6%,中国大陆丙型肝炎年发病率为6.01/10万人,HCV感染率随年龄增加而递增。基因型:中国大陆人群感染的HCV基因型以1b和2型最常见;并发症:HCV1b基因型与肝细胞癌(HCC)的发病率相关,是HCC的高危险因子;其它相关并发症有肝硬化、高血脂、腹水和门脉高压;伴肝硬化的HCV5年生存率为73.8%;HCV伴HCC肝移植后5年生存率为39.6%,
发布于 2022-12-08 13:47
0评论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所致的肝脏炎症性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之一,至今尚无预防性疫苗问世,且丙型肝炎自然转阴率低,患者可能在很长时间内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表现,往往容易被忽视,但HCV可以对肝脏进行持续性的破坏,使疾病在不知不觉中进展为肝硬化、肝癌。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人口中约有3%的人感染了HCV,中国的平均感染率为3.2%,略微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肝炎防治
发布于 2022-09-30 11:19
0评论
围绕“快速发展中的肝脏病学”这一主题,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暨2015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年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年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肝病领域的专家学者展开了为期两天的专题研讨,全方位展现了肝病学领域的最新成就和发展趋势。作为本次大会最大的亮点,25日下午召开的指南发布会,正式推出了2015年版《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和《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其中关于
发布于 2023-02-23 06:01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