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推荐的慢乙肝治疗目标为,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 复制,减轻肝细胞炎性坏死及肝纤维化,达到延缓和减少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失代偿、肝癌 及其它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这与2010年版指南基本一致,不过,新指南特别指出,在治疗过程中,对于部分适合的患者应尽可能追求慢性乙肝的临床治愈,即停止治疗后持续的病毒学应答,HBsAg消失,并伴有ALT 复常和肝脏组织学的改善。这说明,医学专家们认可,随着治疗的进步,临床治愈已经是慢乙肝真实可求的目标,而不再只是不切实际的 “梦想”。
另外,基于治疗的目标,新版指南对慢乙肝治疗终点给出了非常细致的、分层次的介绍:
1、理想的终点,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患者,停药后获得持久的HBsAg消失,可伴或不伴HBsAg血清学转换。
2、满意的终点,HBeAg阳性患者,停药后获得持续的病毒学应答,ALT复常,并伴有HBeAg血清学转换;HBeAg阴性患者,停药后获得持续的病毒学应答和ALT复常。
3、基本的终点,如无法获得停药后持续应答,抗病毒治疗期间长期维持病毒学应答(HBV DNA 检测不到)。
近年来发表的几项大规模的研究结果显示,与单纯病毒转阴的患者相比,e抗原血清学转换与表面抗原清除的慢乙肝患者肝硬化、肝癌等不良结局发生率更低。这个层次分明的治疗终点的推荐正是反映了这些研究的结果,让我们对慢乙肝的治疗要求更为清晰:为了更好的临床结果,应追求更高的目标。简单而言,慢乙肝治疗最好是要实现大三阳转小三阳,并且实现停药后持续应答,而最理想的是实现表面抗原消失,也就是“摘帽子”。不能实现这些终点的,才退而求其次考虑长期用药,在长期治疗中维持病毒学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