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2-12-11 03:12

  历史渊源:1976年在苏丹南部及民主刚果(旧称扎伊尔)北部几乎同时暴发了一种传染性出血热,当时两国的病死率为53%和88%。WHO医学专家从病人标本中分离到一种新的丝状病毒,形态上与马尔堡病毒相似,但免疫特征不同,后来就以疫源地民主刚果的埃博拉河来命名,称为埃博拉病毒(EBV),所引发的疾病被称为埃博拉出血热(EBHF)。后来近40年全球又相继爆发过24次疫情,感染发病近2000例,死亡1300多例,各国报告病死率达53%~88%。埃博拉病毒像长长的纤维丝,一端绕成了一个“索扣”,形状和我国古代的如意有几分相似。它属丝状病毒科,单股负链RNA病毒,有18,959个碱基,分子量为4.17×106。外有包膜,病毒颗粒直径大约80nm,大小100nm×(300~1500)nm,感染能力较强的病毒一般长(665~805)nm左右,有分支形、U形、6形或环形,分支形较常见。有囊膜,表面有(8~10)nm长的纤突。纯病毒粒子由一个螺旋形核糖核壳复合体构成,含负链线性RNA分子和4个毒粒结构蛋白。目前已知共有5个亚型:扎伊尔型、苏丹型、本迪布焦型、塔伊森林型和莱斯顿型,其中莱斯顿型对人不致病,感染其余4种亚型均会出现典型临床症状。埃博拉病毒一旦感染了人体,就会分泌出一种糖蛋白,可让你的免疫系统发生混乱而躲避免疫系统的攻击,进一步溶解身体里的所有组织细胞,使红细胞凝集,阻塞血管,导致出血和器官坏死,最终导致死亡。

  爆发原因:此前的埃博拉疫情爆发都出现在非洲东部和中部。这次却在西非肆虐,这也让这些国家的防疫部门措手不及,这种病毒为什么突然出现?难道在西非已经存在多年吗?难道此前西非其实就有埃博拉病例,但却一直未经确诊。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传染病专家斯蒂芬?莫斯教授分析认为“一种甚至多种亚型的埃博拉病毒很可能已经在西非存在相当长时间了,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未呈爆炸式发作,直到今年”。
  埃博拉病毒的危害
  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埃博拉病毒来源于自然界中的动物。理由有1989年10月,美国莱斯顿的灵长类动物检疫中心接收了一批来自菲律宾的猴子。在检疫过程中,这些猴子一个接一个地患病死亡。在对猴子的血液进行检查时发现,这些猴子竟然感染了埃博拉病毒。幸好这种莱斯顿埃博拉病毒对人无致病性,没有导致人类患病。但这一发现再次使人想到,埃博拉病毒很可能也像马尔堡病毒一样来源于猴子、猩猩等非人灵长类动物。但后来发现,非人灵长类动物也是埃博拉病毒的受害者。2001-2003年加蓬和刚果暴发埃博拉出血热期间,法国的科学家在疾病流行的地区捕捉了上千只不同的动物,包括蝙蝠、鸟类、松鼠等,对这些动物进行埃博拉病毒检测。结果在29只蝙蝠的体内检测到埃博拉病毒存在的证据,怀疑蝙蝠可以是传播埃博拉病毒的元凶。尽管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埃博拉病毒是由动物传播给人类的。但是到目前为止,埃博拉病毒的确切来源仍然不清楚。
  今年爆发的埃博拉疫情是由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EBOV-Z)引起的。这次西非埃博拉疫情的“零号病人”据美国CDC流行病学专家调查证实是一名两岁男童,据说曾经被蝙蝠咬伤,这是发现于今年5月份几内亚东南部的丛林深处,后来不断通过人类接触传播向周围扩散。医学专家认为,在每一次埃博拉疫情中,“零号病人”也就是疫情中最初染病的患者,都可能是由于误食或者处理过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动物造成的。目前阶段专家认为,埃博拉病毒一直隐匿在自然界中,可能来源于某些种类的蝙蝠,例如果蝠。在几内亚农村地区和西部非洲的许多地方,蝙蝠都被认为是美味受到青睐。1983年一项研究表明在埃博拉疫区有9.7%的健康人身上埃博拉病毒抗体呈阳性,经过进一步流行病学调查也证实生活在热带丛林中的人们身上的抗体阳性率普遍高于城市人口的水平。
  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可以说是海陆空全方位灭绝式的,大气污染,工业排放,空气质量下降,各种有毒气体越来越多,雨水越来越脏,环境遭到破坏。在塞拉利昂和周边国家,近几年出现毁林造田,挖掘开采现象更为严重,为了大规模地开垦耕地种植水稻而使大面积森林遭到砍伐和焚毁;从山上的砍伐植物,到山下采石挖土搞建筑,再到地底的资源开采。首先这种破坏使这些国家的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变得日益简单和脆弱;同时野生动物失去生存空间,就会携带多种病毒闯入人类的居住环境,加上人类驱逐猎杀并捕食这些野生动物。导致人类直接与这些病毒密切接触,而人类对这些病毒毫无抵抗力,就导致了病毒在人群中的蔓延和爆发。一旦出现传染病爆发流行,当地卫生条件恶劣,居民文化水平低,无法认识传染病的危害,更谈不上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加之这些国家的传染病防控体制又非常脆弱,无法立刻引起高度重视,导致疫情在民间逐渐恶化,出现大批的死亡病例。
  病毒的传播途径
  西部非洲这里的葬礼习俗带来更多的感染机会,甚至可以将葬礼称为“超级传播事件”。塞拉利昂对逝者非常尊重,这里葬礼习俗是要求亲近死者遗体,去世的人在下葬前,需要由亲人彻底清洗遗体,并且要把尸体内残留的尿液和排泄物吸出来。然而这些尸体却有很强的传染性,通过触摸、亲吻和清洗遗体的过程,使得许多无辜的百姓受到感染,这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传播途径。
  埃博拉通过野生动物传播
  塞拉利昂医疗条件恶劣,这个西非小国注册的临床医师只有106位,因为埃博拉的爆发,这些人带领该国民众率先与埃博拉病毒进行抗争。他们成为这个国家的英雄,短短几个月就已经有12位医师为此献出了生命。然而在仅有数百名受训医生的西非国家中,埃博拉暴发之前就已经造成大批医疗人员死亡。而现在,数百万非洲人又将陷入下一波疫情危机的威胁中。

是什么导致了埃博拉病毒在西非的爆发相关文章
1、流行病学史(1)来自疫区或21天内有疫区旅行史;(2)21天内接触过来自或曾到过疫区的发热者;(3)21天内接触过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尸体等;(4)接触过被感染的动物。2、临床表现(1)早期:急性起病,发热并快速进展至高热,伴乏力、头痛、肌痛、咽痛等,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疹等。(2)极期:多在病程3-4天后出现。持续高热,感染中毒症状及消化道症状加重,出现不同程
发布于 2023-02-19 00:31
0评论
埃博拉病毒(Ebolavirus)又译作伊波拉病毒,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在50%至90%之间,致死原因主要为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发性器官衰竭。病毒以非洲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埃博拉河命名(该国旧称扎伊尔),是一个用来称呼一群属于纤维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属下数种病毒的通用术语。这种病毒来自“Filoviridae”族。“埃博拉”属于丝状病
发布于 2023-02-19 00:06
0评论
埃博拉出血热(Ebolahemorrhagicfever,EHF)是由埃博拉病毒(Ebolavirus,EBV)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于20世纪70年代在非洲首次发现。自1976年在非洲中部扎伊尔(现刚果民主共和国)和苏丹暴发流行后,已在非洲中部形成地方流行。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出血和多脏器损害。埃博拉出血热的病死率很高,严重危害疫区人群健康。一、病原学埃博拉病毒属丝状病毒科,包括四种亚型:埃博
发布于 2022-12-08 11:32
0评论
病毒分型已确定埃博拉病毒分4个亚型,即埃博拉-扎伊尔型(EBO-Zaire)、埃博拉-苏丹型(EBO-Sudan)、埃博拉-莱斯顿型(EBO-R)和埃博拉-科特迪瓦型(EBO-CI)。EBO-Z和EBO-S对人类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的致病性和致死率很高;EBO-R对人类不致病,对非人类灵长类动物具有致死性作用;EBO-CI对人类有明显的致病性,但一般不致死,对黑猩猩的致死率很高。1、扎伊尔埃博拉病
发布于 2023-02-19 00:11
0评论
1、什么是埃博拉病出血热?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发生于人类和非人类灵长目动物(猴子、大猩猩和黑猩猩)的急性出血性传染病。2、埃博拉病毒的传染源是什么?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类和非人类灵长目动物为本病传染源。3、埃博拉出血热的传播途径是什么?接触传播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可以通过接触病人和被感染动物的各种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而感染。4、埃博拉病毒感染的典型症状和体征是什么?典
发布于 2022-11-27 19:51
0评论
各种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普遍易感,经肠道、非胃肠道或鼻内途径均可造成感染,感染后2~5天出现高热,6~9天死亡。发病后1~4天直至死亡,血液都含有病毒。豚鼠、仓鼠、乳鼠较为敏感,腹腔、静脉、皮内或鼻内途径接种均可引起感染。成年小鼠和鸡胚不敏感。人群普遍易感,无论其年龄和性别。高危人群包括与埃博拉出血热病人、感染动物密切接触的人员如医务人员、检验人员、在埃博拉流行现场的工作人员等。埃博拉病毒可透过与患
发布于 2023-02-19 00:26
0评论
病毒结构及生物学形状1、结构形态埃博拉病毒(EBV)属丝状病毒科,呈长丝状体,单股负链RNA病毒,有18,959个碱基,分子量为4.17×10?。外有包膜,病毒颗粒直径大约80nm,大小100nm×(300~1500)nm,感染能力较强的病毒一般长(665~805)nm左右,有分支形、U形、6形或环形,分支形较常见。有囊膜,表面有(8~10)nm长的纤突。纯病毒粒子由一个螺旋形核糖核壳复合体构成
发布于 2023-02-19 00:16
0评论
1、什么是埃博拉出血热?埃博拉出血热(以下简称埃博拉)是一种严重且往往致命的疾病,病死率最高可达90%。该病可侵犯人类和其它灵长目动物(猴子、大猩猩和黑猩猩)。1976年,在同时发生的两起疫情中首次发现埃博拉病毒,一起发生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河附近的一个村庄,另一起出现在苏丹一个边远地区。病毒的起源尚不得而知。基于现有证据,果蝠(狐蝠科)被认为可能是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2、人是如何感染这一病
发布于 2022-12-12 12:17
0评论
一、WHO有何旅行建议?在疫情流行期间,WHO定期评估公共卫生形势,并在必要时提出旅行或贸易限制的建议,且可能通知国家政府予以实施。WHO目前正在评价之前的旅行建议,并准备在近期发布新的建议。尽管旅行者应对他们和周围人的健康状况保持警惕,但由于埃博拉的人际间传播是由于直接接触病人的体液或分泌物造成的,因此旅行者感染的风险很低。二、与携带埃博拉病毒的人一起旅行安全么?像患其他疾病者一样,曾暴露于埃
发布于 2022-11-27 19:46
0评论
第一批埃博拉患者很特殊,是两名老年女性患者,75岁的KADIATU和60岁MARIAMA,通过询问病史我们得知KADIATU是一位孤寡老人,而另外一位却是常年体弱多病的患者。早8:30开始早交班,主班医生详细介绍了目前在院患者的分布和病情,重点交代两名老年阳性患者昨天的病情变化、治疗过程以及今日治疗计划。医疗组长、护理组长及队长均对患者的治疗方案作出指示,确定今天的治疗目的和执行步骤。早上10:
发布于 2022-12-11 02:57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