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胆囊是分泌胆汁的重要器官,没有了胆囊,还能吃肉吗?
胆汁不是由胆囊分泌的,是由肝脏分泌的,胆囊的主要作用是储存、浓缩肝脏分泌的胆汁,当进食时,胆囊会反射性地将其中的胆汁排入肠道,参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可见,胆囊只是一部分胆汁的集散地,类似一个储水池。
切除胆囊后,胆汁直接经胆总管缓缓流入十二指肠,由于餐后缺少了集中排入胆道的胆汁,术后近期内对高脂、高蛋白的饮食多少有一定的影响,对于每餐食量大者(如青壮年、体力劳动者等)更为显著。三个月后,胆管会有轻微的扩张,相当于是对胆囊储存功能的代偿,对消化功能的影响就变得似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误区二:胆囊结石是小毛病,即使不治疗,也不会引起太大的问题。
这一误区让许多患者“揣石待治”,或“揣石不治”,吃了各种各样的“亏”。如果胆囊内较小的结石从胆囊管脱出进入胆总管,形成继发性胆管结石,可发生胆管梗阻、黄疸、急性胆管炎和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当急性胆囊炎演变为胆囊化脓、穿孔,胆总管结石进一步并发重症胆管炎和重症胰腺炎时,病情就变得严重了,如果处理不及时,还有可能危及生命。如果胆囊结石的时间较长,患者年龄较大,发生胆囊癌的机会就明显增加。可见,胆囊结石决不是小毛病,一旦确诊,应积极治疗!
误区三:没有症状的胆囊结石不需要治疗,等有了症状再说。
有1/3以上的胆囊结石是在没有症状的情况下被诊断的,称为“无症状”胆囊结石。还有相当一部分胆囊结石只表现为餐后胃区不适,长期按“胃病”治疗。理论上讲,所谓“无症状”只是相对的,也只是暂时的。随着胆囊病变的发展,机体抵抗力的逐渐降低,胆囊结石终会发生症状,患者不可因暂时无症状就任其不管,而失去最佳治疗时机。胆囊结石在无症状时治疗,是防患于未然,优于亡羊补牢!
误区四:小的胆囊结石不需要治疗,等长大了再说。
这是个非常错误的观点。从专业的角度讲,胆囊结石越大症状越少,因为直径超过1厘米的结石,既不容易卡在胆囊管,更不会掉入胆总管,很少会发生急性胆囊炎、胆总管结石等并发症。发生各种并发症者,大多是直径在5毫米以下的结石。所以,小胆囊结石症状更多,也很危险,应该尽早治疗!
误区五:单个胆囊结石不需要治疗,等长多了再说。
尽管胆囊结石多发时,比单个胆囊结石的症状更常见,更重,更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更危险,更应该积极治疗,但这决不是说单个胆囊结石就不需要治疗。单个结石也同样会引起各种并发症,也应该积极治疗。
误区六:高龄患者胆囊结石尽量不治疗。
高龄胆囊结石患者的治疗是个较复杂的临床问题。一方面,老年人机体抵抗力较低,老年胆囊结石,更容易发生急性胆囊炎等并发症,也更容易发生癌变,在处理上应该比中青年胆囊结石患者更积极。另一方面,老年患者常伴发心脑血管疾患、慢性肺损害、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手术风险较大,手术决策应更加慎重。
老年胆囊结石患者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决不能只考虑年龄因素。如果患者身体条件差,胆囊结石症状不明显,可暂不手术。如果症状较多,发作较频,影响生活质量,即便是年龄较大,只要身体的主要器官没有严重的功能障碍,在保证身体状况耐受的前提下,应积极地手术治疗,切不可因噎废食。
误区七:胆囊结石可以溶石治疗或碎石治疗吗?
这两种方式都不足为取。一些能够溶解胆囊结石的药物,对肝、肾功能的损害大,溶石治疗得不偿失。而碎石治疗会将较大的胆囊结石碎成许多小块,反而更容易引起并发症。
误区八:胆囊结石可以排石治疗吗?
如果说溶石治疗还有点靠谱的话,排石治疗几乎就是添乱。胆囊结石最怕的就是排石。把胆囊结石从胆囊排到胆总管内,就意味着病情的复杂化,小病就成了大病,各种各样的并发症也就会接踵而来。
误区九:胆囊结石可以“保胆取石”吗?
在胆囊结石的发病原因中,胆囊自身结构或功能的改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甚至是结石发生和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保胆取石”,在理论上讲,只是在做表面文章,日后再发结石的可能性很大,实不可取。
误区十: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小手术吗?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基本上不损伤腹壁的血管、神经、肌肉,愈合后疤痕很小,不影响外观,术后很少发生肠粘连、肠梗阻、切口感染等并发症。而且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身体恢复快。该术式几乎已成为了胆囊结石手术治疗的唯一选择。
完成一个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通常只需要20分钟左右,从时间上看,它的确算不上大手术。但这个手术又是个学问很深的手术,外科医师需要有扎实的肝胆外科基本功和熟练的腹腔镜技术,稍有闪失,将产生难以弥补的严重并发症。因此,我们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个需要“大学问”的“小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