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1-29 07:47

  68岁的张阿姨虽然有多年的胆囊结石病史,但一直精神状况良好,偶尔胆囊炎发作,用点药就见好,家里人都不在意。直到最近一次因胆结石致急性重症胰腺炎,在医生的积极治疗后,张阿姨才从死神手里回来,最后在医生的劝说下,张阿姨及家属终于同意做手术切除胆囊了。本以为这次彻底把病治好了,可不料病理结果出来以后,证实胆囊组织已经有癌变了,张阿姨的家人非常伤心,后悔不已,早知道把手术做了就不会癌变了。

  像张阿姨这样的患者并不少见,肝胆外科每年都会收治数例由结石引发癌症的患者。作为一种常见病,胆囊结石常常被人们所忽视,以为打打针吃吃药就能好,只有在炎症越来越重、腹痛难以用药物控制的情况下才选择手术治疗。殊不知,胆囊结石如不及时治疗,除了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增加手术治疗的难度,还有引发癌变的可能。

  不是所有的胆囊结石最终都会引发胆囊癌,但有数据显示:90%以上的胆囊癌患者伴有胆囊结石。胆囊结石长期存在往往会引起胆囊萎缩、钙化,而钙化性胆囊或瓷样胆囊患者胆囊癌发生率较高。

  由于人们作息规律、饮食结构等方面的改变,近年来,我国胆囊结石、胆囊癌发病率均持续上升,目前国人胆囊结石发病率达3%到10%,每年新增胆囊癌患者数千人,与10年前相比,分别上升1至2倍。

  目前,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普通外科每年接诊胆囊结石病人中有2到3例会发现癌变,与几年前相比,增加2至3倍。

  胆囊癌恶性程度高、转移早、进展快,很容易发生扩散,早期癌变又没有特异性的症状,影像学上也不容易与慢性炎症相区别,早期诊断很难。近年来,虽然科技在不断进步,但是医学界对胆囊癌的诊断、治疗手段并没有太大突破,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不足5%。“上医治未病”。对于普通人来说,疾病的预防非常重要,改变饮食结构、合理调控生活节奏,减少胆囊癌的发生显得非常重要。

  警惕癌变的蛛丝马迹

  手术切除是胆囊癌首选的治疗方法,也是目前来说唯一可能达到治愈的办法。但遗憾的是胆囊癌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一旦出现上腹部持续性疼痛、包块、黄疸等,病变已到中晚期,大多已经无法切除根治,因此治疗胆囊癌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

  尽管胆囊癌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但是也有蛛丝马迹可寻,例如:

  1、消化道症状。临床上,曾发现早期胆囊癌患者会出现一些消化道症状,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右上腹不适等。此时如果没有发现胆囊疾病以外的其他消化道疾病,那就要引起警惕,是不是胆囊出了问题。

  2、右上腹疼痛。如果出现右上腹疼痛,呈钝痛、胀痛或绞痛,伴恶心、呕吐,就应该及时到医院就医,查清病因,以免延误诊断。如果患者既往诊断胆囊疾病,右上腹疼痛由间断发作变成持续存在,药物治疗效果变差,那么就要警惕是否有胆囊癌发生的可能。

  3、50岁以上慢性胆囊炎或胆囊结石患者,如果原有症状加重或发作频繁,以及既往有胆囊炎、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近期有原因不明的乏力、消瘦伴消化道症状者,应该及时就医,全面检查。有数据显示,胆囊癌患者中,50岁以上的患者占2/3。

  B超是目前筛查性早期诊断胆囊癌的首选方法。如检查出现以下情况要高度怀疑胆囊癌:胆囊息肉直径>1cm,基底较宽或复查增大较快;胆囊壁不规则增厚>0.5cm或有钙化斑;胆囊轮廓不清或边界不规则等。对于胆囊区不适或疼痛的患者,特别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合并有胆囊结石、炎症、大于1cm胆囊息肉者,应尽早手术切除胆囊,以防癌变;对于不愿手术的患者,也要定期进行B超、CT、肿瘤标志物的检查,一旦怀疑癌变要尽早治疗。

警惕胆囊结石诱发胆囊癌变!相关文章
查出胆囊息肉的患者,往往认为自己逃过一劫,庆幸自己胆囊内的小肿物只是“息肉”而不是“肿瘤”。事实上,胆囊息肉分为真性息肉和假性息肉,其中真性息肉又称为肿瘤性息肉,属于潜在的癌前病变,与胆囊癌密切相关。因此,查出息肉后要明确其性质,一般来说真性息肉主要指胆囊腺体、肌层增生引起的息肉,确诊的方法是进行超声检查,即便是小于5毫米的息肉,检出率也可在90%以上。如果怀疑是恶性,还要进行多普勒超声、CT、
发布于 2022-12-12 13:27
0评论
胆囊结石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胆囊切除术,胆囊切除治疗胆囊结石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已被证实是安全、有效的。近二十多年来,国内有学者提出保胆取石手术治疗胆石病,同时进行了系列的研究,经过广大胆道外科医师的努力探索,现在认为保胆取石术理论上有合理性,技术上安全可行,治疗胆囊结石是有效的,部分达到了保留人体器官和功能的内镜微创外科治疗的标准,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发布于 2023-01-09 12:31
0评论
胆囊结石是最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少部分患者胆囊结石会诱发胆绞痛,继而发生细菌感染,表现为急性、慢性胆囊炎,长期慢性胆囊炎甚至会发展为胆囊癌。胆囊切除术是外科治疗有症状胆囊结石的主要手段。然而大多数胆囊结石患者无症状,无症状胆囊结石需要外科干预吗?当胆囊结石合并以下情况时,预计未来会诱发急慢性胆囊炎、心肺疾病、胆囊癌,建议手术切除胆囊:1、结石大于3cm、泥沙样结石或胆囊充满型结石;2、合并
发布于 2022-11-24 22:31
0评论
胆囊、肝总管和胆总管共同构成人体的胆道系统,以行使运送、贮存、浓缩和排泄胆汁的功能。若是胆道系统的结构或者胆汁的成分发生变化,在胆道系统内的任何位置都有可能形成固体的结晶,这就是胆结石。胆结石若是很小,患者一般没有明显的感觉;胆结石若是较大,患者会出现发热、寒战、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同时还可引发黄疸、胆管炎和胰腺炎等疾病甚至胆囊癌变,因此,对于胆结石要尽早治疗。治疗胆囊结石,手术切除最可靠目
发布于 2022-12-19 16:30
0评论
胆囊具有存储、浓缩、排出胆汁和调节胆道压力的作用,还具有复杂的化学和免疫功能,是人体一个重要的消化器官。近一百多年来胆囊常因胆囊结石而被切除,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快速普及使得该技术成了治疗胆囊结石的“金标准”。但是,胆囊切除术后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十二指肠液的胃返流及胃液食管返流、消化不良性腹泻、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胆总管结石发生率增加等各种不良并发症,促使临床医生对胆囊切除术进行了反思。与胆囊切除相
发布于 2023-03-28 18:26
0评论
      胆囊息肉又称胆囊隆起样病变,或胆囊息肉样病变。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环境污染日益加重,社会、生活压力不断增加等各种原因,胆囊息肉的发病率及癌变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据资料显示从80-90年代,因形成的胆囊息肉的性质不同,胆囊息肉的癌变率逐渐增高。国内资料报告显示20%~82.6%的胆囊癌合并有胆息肉,国外报告则高达54.3%~100%。而胆囊息肉有5%~1%
发布于 2023-03-13 03:31
0评论
胆囊结石是一种常见且具有相当危害性的疾病。许多研究证实了肥胖、年龄、女性、多产、家族史、种族等为其主要危险因素。近年来以糖脂代谢紊乱为特征的胰岛素抵抗相关凶素亦被发现是胆囊结石的危险因素,但争议也颇多。胆囊结石与糖尿病的关系一直为临床医生重视。许多研究认为糖尿病是胆囊结石形成的一个危险因素,但二者的相关性还存在许多争议。目前认为,糖尿病引起的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紊乱、自主植物神经病变等都是形成胆囊
发布于 2023-01-09 09:56
0评论
患者: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右上腹肋间疼痛1年,一开始疼痛不明显,现在疼痛很痛,一般为5到6小时,然后自行好转.呈放射性疼痛,有时候扩展到背部,一般1个月或者2个月疼1次.本人长期夜班,饮食不规律,长期坐姿工作.在区人民医院检查:胸片正常.彩超检查:肝正常.胆囊大小正常:囊壁厚7MM,毛糙,腔内有21MMX10MM强回声团,后伴声影.胆总管正常.结论:胆囊炎,胆结石.医生建
发布于 2023-03-11 07:06
0评论
胆结石病又称胆系结石病或胆石症,是胆道系统的常见病,是胆囊结石、胆管结石(又分肝内、肝外)的总称,胆石症是胆道系统中最常见的病变,主要症状为腹痛(胀痛或绞痛、剧痛)、恶心呕吐、畏寒、发热及黄疸。各种结石的种类和成分不完全相同,胆结石的主要成份有胆固醇、胆红素、碳酸盐以及钙、镁、铁等金属元素,其中胆固醇和胆红素为主要成份。可分为胆囊结石、原发性或继发性胆总管结石、肝外胆管或肝内胆管结石。但临床实际
发布于 2023-03-13 04:46
0评论
在西方国家,成年人胆囊结石的发病率约为5%-25%,了解胆囊结石的相关结局、并发症及正确的治疗方案十分重要。来自英国皇家自由医院的Kurinchi等对胆囊结石相关进展进行了一项综述,文章发表在2014年4月22日的BMJ杂志上。定义胆囊结石是沉积在胆囊内的结晶,患病率约为5%-25%,西方人群、女性和老年人群患病率较高。根据结石的组成成分,胆囊结石可以分为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及混合结石(既有胆
发布于 2023-03-14 20:36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