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2-12-28 16:25

1、脊髓震荡 受伤后出现短暂的功能障碍,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的弛缓性瘫痪、感觉、运动、反射和括约肌功能丧失,在数分钟、数小时或稍长时间内逐渐恢复,直至完全康复,通常无后遗症。

2.脊髓挫伤和脊髓压迫 临床上最常见。损伤后,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反射和括约肌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可为单侧或双侧,多数为双侧同一平面。预后由脊髓损伤的程度和解除压迫的时间决定。通常在2-4周后演变成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加,腱反射亢进,病理性锥体束征。胸段脊髓损伤表现为截瘫,颈段损伤表现为四肢瘫痪,上颈段损伤表现为四肢痉挛性瘫痪,下颈段损伤表现为上肢弛缓性瘫痪和下肢痉挛性瘫痪。

3、脊髓半脱位征 受伤平面以下的同侧肢体丧失运动和深部感觉,对侧肢体丧失痛觉和温觉。

4.脊髓断裂 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反射和括约肌功能完全丧失。

5.脊髓锥体损伤 在成人中,脊髓终止于第1腰椎的下缘。当第1腰椎骨折时,脊髓锥体可受到损伤,表现为会阴部皮肤鞍部感觉、括约肌功能和性功能障碍的丧失,而双下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保持正常。

最新关键治疗观点:

对于脊髓损伤,关键在于脊髓的损伤。即使脊柱畸形愈合,脊髓完好,对病人的整体生活和工作也没有什么影响。

治疗总是要做的:首先要关注的是保护脊髓,修复脊髓,恢复功能,这是首要任务。然后才是脊柱内固定手术,以保持良好的脊柱稳定性和脊柱的良好解剖复位。

良好的、最美观的脊柱钉棒内固定并不等于脊髓功能的最佳恢复。

静脉注射大剂量组蛋白神经节苷脂+神经生长因子+肌注腺苷钴胺等,根据病情建议至少3个月-6个月或更长。

鞘内震荡神经节苷脂+甲基强的松龙等强效组,建议每周1-2次。10次为一个疗程。

细胞移植应尽早进行(脊髓损伤后2-4周开始)。1次静脉内间质细胞移植+1次鞘内神经细胞+1次鞘内间质细胞移植(2周/疗程,每1-2个月重复下一个疗程。建议至少3-4个疗程)。

对于轻度脊髓损伤患者,应在伤后3年内更积极地进行上述综合神经修复治疗(局部用药+静脉大剂量组药+细胞移植+大剂量康复治疗),以最大限度地改善功能,减轻家庭负担,提高个人的生活和工作质量。

脊髓损伤急性期后,是一个慢性病理发展过程。在受伤后的急性期和亚急性期,3-6个月内,患者处于自我修复过程。6个月-1年或更长时间,是慢性期,脊髓损伤状况处于慢性病理发展过程。因此,慢性期/晚期脊髓损伤,如不积极治疗,病情本身仍可能逐渐加重甚至恶化(感觉、运动、植物功能等)。

伤后半个月-6个月是神经修复治疗的黄金时期。

脊髓损伤临床表现的最新治疗方法相关文章
1、脊髓震荡损伤后短暂的功能障碍,表现为弛缓性瘫痪,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反射及括约肌功能丧失,数分钟、数小时或稍长时间逐渐恢复,直至完全恢复,一般不留后遗症。2、脊髓挫伤和脊髓受压临床最常见。伤后出现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反射及括约肌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可以是单侧,也可是双侧,双侧多在同一平面。其预后决定于脊髓损伤的程度、受压解除的时间。一般2~4周后逐渐演变为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高、
发布于 2022-12-21 23:25
0评论
一、感觉障碍在损伤平面以下各种感觉均丧失。需待脊髓休克恢复后,感觉才能逐渐出现。有时在脊髓休克期中肛门及会阴部可有部分感觉保留,表示脊髓损伤是不完全性的。二、运动功能横贯性损伤时在脊髓休克期消逝后损伤节段以下的运动功能完全消失,但肌张力逐渐增高,反射亢进。部分损伤者在脊髓休克期恢复后可逐步出现肌肉的自主活动,但相当于损害节段所管辖的肌群可表现为张力松弛、萎缩、腱反射消失等。临床上如能找到这种下运
发布于 2023-01-03 12:41
0评论
脊髓空洞症(syringomyelia)是脊髓损伤后的一种并发症,主要表现是在原有症状的基础上又逐渐产生了受累节段的分离性感觉障碍、长束传导功能障碍、下运动神经元障碍和营养障碍。一、临床表现分离性感觉障碍主要表现在躯体的痛、温觉减退或缺失,最初可为单侧的痛、温觉减退,若累及前连合则可有双侧手部、臂部尺侧或颈、胸部的痛、温觉丧失,但触觉及深感觉存在。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肌力下降和肌肉萎缩,伴有上肢深
发布于 2022-12-14 02:51
0评论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脊柱脊髓损伤的治疗有了很大的进展,虽在某些方法达成了一定的共识,比如早期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1],但目前仍存在有争议且临床中亟待解决的诸多问题。比如脊柱脊髓损伤是保守还是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早期手术还是延期手术?手术入路是选择前路还是后路?另外,临床上细胞移植已应用于脊髓损伤的治疗,显示了一定的效果,但运动功能恢复几乎为零。针对这些结果,研究者对细胞移植有何新的思路?
发布于 2022-12-02 09:46
0评论
一、概述脊柱脊髓损伤是骨科或脊柱外科常见病,多由于车祸、高处坠落、工伤、体育活动等造成脊柱骨折甚至脱位,不仅破坏脊柱稳定性,而且可能压迫脊髓,造成神经损伤。脊柱脊髓损伤多伤情严重复杂,常合并胸、腹及盆腔脏器伤,处理上难度大,常出现严重的的并发症,不仅可危及生命,且常出现截瘫,预后差。近年随着老龄化,轻微外伤导致的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也越来越受重视,该类损伤通常预后好,但需同时积极治疗骨质疏松症
发布于 2023-01-23 17:52
0评论
脊髓损伤是人类致残率最高的疾患之一,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在神经再生研究临床应用尚不成熟情况下,促进脊髓损伤损伤患者运动功能提高,减少残损、残障,是脊髓损伤患者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康复主要是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等,临床缺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有效康复手段。经颅磁刺激是新型神经电生理技术,是诱导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变化的重要手段。国内外研究发现经颅磁刺激治疗可提高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
发布于 2022-12-23 03:30
0评论
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康复是脊髓病变患者、临床医生和康复医生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以往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康复主要是通过肌力训练、外周电刺激、减重步行训练、平衡训练及平地步行训练等。对损伤神经本身的治疗手段十分有限。直流电刺激是无创神经干预治疗的方法,通过经颅或经脊髓给予较低直流电刺激(1-2mA),可以兴奋运动皮层,改变大脑神经递质调节和脑血流以及产生神经网络信号调节。经颅直流电还会产生远隔作用,影响脊
发布于 2022-12-23 03:00
0评论
一、概述脊柱脊髓损伤是骨科或脊柱外科常见病,多由于车祸、高处坠落、工伤、体育活动等造成脊柱骨折甚至脱位,不仅破坏脊柱稳定性,而且可能压迫脊髓,造成神经损伤。脊柱脊髓损伤多伤情严重复杂,常合并胸、腹及盆腔脏器伤,处理上难度大,常出现严重的的并发症,不仅可危及生命,且常出现截瘫,预后差。近年随着老龄化,轻微外伤导致的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也越来越受重视,该类损伤通常预后好,但需同时积极治疗骨质疏松症
发布于 2023-01-27 14:47
0评论
1.常见表现 脊髓型颈椎病变是脊髓压迫症病理改变之一。临床表现因病变脊髓被侵袭的程度、部位和范围而异。感觉障碍多不规律,手臂的麻木多见,但客观上浅痛觉障碍与病变所支配皮节不一定对应,深感觉少有受累者,可有胸或腹束带感,此时常伴有腹壁反射增强。 上肢通常多以下运动神经元通路损害为主,手笨拙,无力,表现为写字、系鞋带纽扣、用筷子等精细动作困难,随病情发展可有手内在肌萎缩,可出现上位其他上肢肌力减退。
发布于 2024-03-13 06:44
0评论
据naturebiotechnology2000;930-931,964-969载:美国阿拉巴马大学的caseyd.morrow博士报道,他们在改造有毒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并利用它对脊髓损伤和多发性硬化等疾病进行基因治疗方面前进了一步。 基因治疗通常利用去毒的病毒将基因递送到细胞中,但是一个主要障碍是需要研究一条途径,将基因递送到靶细胞中,而避免病毒把基因扩散到机体其他细胞。 脊髓损伤的基因治疗中
发布于 2024-01-01 09:26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