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养生和治疗,离不开“阴阳消长”的原则。谈到季节养生,就要谈到此季此时阴阳如何消长,太阳光照长短,人体生理的相应变化,才能理解和掌握“天人相应”的治则治法和生活保健方法。
1、春捂的原理:
春季从何时算起呢?春季的阴阳如何消长呢?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
从“立春”到“惊蛰”,阳气初升尚未充足,阴气仍然旺盛。表现在气候上就是:温度回升缓慢,春寒料峭,仍有冬季的寒气。治疗和保健上需要保护阳气不为阴寒所伤。
从“春分”到“清明”:在“春分”这天,阴阳达到一个平衡,阳气增长到与阴气相当的程度,此后的1个半月时间里,阴气逐渐减弱,阳气越加充盛。由于春分节气平分了昼夜、寒暑,人们在保健养生时应注意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穿着上不是以保护阳气不损伤为主了。而以“防风”为主。春天的另一个季节特点显露出来:多风。“春分风不小,要防痛深扰”。
从“清明”到“谷雨”,逐渐为夏季做准备,太阳光照时间延长、气温升高、空气湿度增加,厚厚的冬衣收起来,夹衣和长袖衬衣、长裤是主打装扮。这时候以“防晒”为主。
2、春捂的分类:
护阳:立春后到春分前。
“春捂”就是一种保护阳气的行为,尤其对于阳气已经下降的老人和阳气尚未充足的孩子,在这个阶段,不要脱冬衣。对于阳气旺盛的青壮年来说,保护双足、下肢和后背不受阴寒所伤即可。阳气从下而生,聚于头面,大家能体会到,立春之后就会很少用戴帽子来保护头面温度了。总结,从“立春”到“惊蛰”的捂的重点在维护初升阳气不受损,捂的部位以下身和后背为主。另外,广义上的“捂”,也应包括居室和被窝的保暖。一般来说,早春季节里可以使居室温度适当高一点、被子也要适当厚一点。
防风:春分后到清明。
风性轻扬,善行数变,风胜则动,为百病之长,这是风邪的基本特点。风为春令主气,与肝木相应。风邪为病,其病证范围较广,变化为快。其具体特点为:①遍及全身:无处不至,上至头部,下至足膝,外而皮肤,内而脏腑,全身任何部位均可受到风邪的侵袭。②媒介作用:能与寒、湿、暑、燥、火等相合为病。③其致病的特殊性,风病来去急速,病程不长,其特殊症状也易于认识,如汗出恶风、全身瘙痒、游走不定、麻木以及动摇不宁等症状。临证时,发病在春季与感受风邪明显有关者,均可考虑风邪的存在。
那么,防风就是防范风邪侵袭。
穿着上,可选择具挡风作用的外衣、风衣、夹衣等,如果气温仍低,或对于老人、孩子等阳气相对不足的人群,可加用背心来保护前后心的温度。
局部要注意保护血管浅露的部位和口鼻等粘膜娇嫩的部位不受风邪。血管浅露的部位有:太阳穴、风池穴、风府穴、颈项、手腕、脚腕。口鼻可以戴口罩以保护局部湿润,以减少上呼吸道感染。
防晒:清明到谷雨。
春季虽不像夏天般炎热,但紫外线照射并不弱于夏季。这个季节,全球臭氧层含量最少,于是紫外线含量增高,加上皮肤的新陈代谢周期一般为28天,4月底5月初受过强紫外线照射后,到6月份就会出现晒斑,因此,美白防晒,更要从春季开始。
3、减衣的方法:
春季经过6个节气,逐渐从冬季过渡到夏季,“春捂”也从“保暖”到“防风”再到“防晒”,衣服要逐渐减少。古代养生学书籍《摄生消息论》提出:“春天天气寒暖不一,不可顿去棉衣,老人气弱、骨疏、体怯,风寒易伤腠理,时备夹衣,温暖易之,一重减一重,不可暴去。”
春捂”应有一定的限度。当南方地区进入三月份或北方地区进入四月,天气明显变热,如果还穿着厚衣服,同样对健康不利。只要注意“防风”即可。
4、养生不应季,会产生什么后果?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这可认为是《内经》对春季养生提出的总则,它指出在春令季节,人们应从精神调摄、生活起居、运动健身等诸多方面,以“生”为中心对人体进行调养,“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又有:“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