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2-09-30 21:39

  任何养生和治疗,离不开“阴阳消长”的原则。谈到季节养生,就要谈到此季此时阴阳如何消长,太阳光照长短,人体生理的相应变化,才能理解和掌握“天人相应”的治则治法和生活保健方法。

  1、春捂的原理:

  春季从何时算起呢?春季的阴阳如何消长呢?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

  从“立春”到“惊蛰”,阳气初升尚未充足,阴气仍然旺盛。表现在气候上就是:温度回升缓慢,春寒料峭,仍有冬季的寒气。治疗和保健上需要保护阳气不为阴寒所伤。

  从“春分”到“清明”:在“春分”这天,阴阳达到一个平衡,阳气增长到与阴气相当的程度,此后的1个半月时间里,阴气逐渐减弱,阳气越加充盛。由于春分节气平分了昼夜、寒暑,人们在保健养生时应注意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穿着上不是以保护阳气不损伤为主了。而以“防风”为主。春天的另一个季节特点显露出来:多风。“春分风不小,要防痛深扰”。

  从“清明”到“谷雨”,逐渐为夏季做准备,太阳光照时间延长、气温升高、空气湿度增加,厚厚的冬衣收起来,夹衣和长袖衬衣、长裤是主打装扮。这时候以“防晒”为主。

  2、春捂的分类:

  护阳:立春后到春分前。

  “春捂”就是一种保护阳气的行为,尤其对于阳气已经下降的老人和阳气尚未充足的孩子,在这个阶段,不要脱冬衣。对于阳气旺盛的青壮年来说,保护双足、下肢和后背不受阴寒所伤即可。阳气从下而生,聚于头面,大家能体会到,立春之后就会很少用戴帽子来保护头面温度了。总结,从“立春”到“惊蛰”的捂的重点在维护初升阳气不受损,捂的部位以下身和后背为主。另外,广义上的“捂”,也应包括居室和被窝的保暖。一般来说,早春季节里可以使居室温度适当高一点、被子也要适当厚一点。

  防风:春分后到清明。

  风性轻扬,善行数变,风胜则动,为百病之长,这是风邪的基本特点。风为春令主气,与肝木相应。风邪为病,其病证范围较广,变化为快。其具体特点为:①遍及全身:无处不至,上至头部,下至足膝,外而皮肤,内而脏腑,全身任何部位均可受到风邪的侵袭。②媒介作用:能与寒、湿、暑、燥、火等相合为病。③其致病的特殊性,风病来去急速,病程不长,其特殊症状也易于认识,如汗出恶风、全身瘙痒、游走不定、麻木以及动摇不宁等症状。临证时,发病在春季与感受风邪明显有关者,均可考虑风邪的存在。

  那么,防风就是防范风邪侵袭。

  穿着上,可选择具挡风作用的外衣、风衣、夹衣等,如果气温仍低,或对于老人、孩子等阳气相对不足的人群,可加用背心来保护前后心的温度。

  局部要注意保护血管浅露的部位和口鼻等粘膜娇嫩的部位不受风邪。血管浅露的部位有:太阳穴、风池穴、风府穴、颈项、手腕、脚腕。口鼻可以戴口罩以保护局部湿润,以减少上呼吸道感染。

  防晒:清明到谷雨。

  春季虽不像夏天般炎热,但紫外线照射并不弱于夏季。这个季节,全球臭氧层含量最少,于是紫外线含量增高,加上皮肤的新陈代谢周期一般为28天,4月底5月初受过强紫外线照射后,到6月份就会出现晒斑,因此,美白防晒,更要从春季开始。

  3、减衣的方法:

  春季经过6个节气,逐渐从冬季过渡到夏季,“春捂”也从“保暖”到“防风”再到“防晒”,衣服要逐渐减少。古代养生学书籍《摄生消息论》提出:“春天天气寒暖不一,不可顿去棉衣,老人气弱、骨疏、体怯,风寒易伤腠理,时备夹衣,温暖易之,一重减一重,不可暴去。”

  春捂”应有一定的限度。当南方地区进入三月份或北方地区进入四月,天气明显变热,如果还穿着厚衣服,同样对健康不利。只要注意“防风”即可。

  4、养生不应季,会产生什么后果?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这可认为是《内经》对春季养生提出的总则,它指出在春令季节,人们应从精神调摄、生活起居、运动健身等诸多方面,以“生”为中心对人体进行调养,“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又有:“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春暖花开话“春捂”相关文章
“春捂秋冻”是一条保健防病的谚语,是劝人们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刚见冷就穿得太多,适当地捂一点或冻一点,对于身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由于我国在同纬度上春(秋)季升(降)温最急,因此才诞生了“春捂秋冻”的养生谚语。春季中自然界气温处于上升阶段,但室内外有温差。有3-5°C,从温暖阳光下走进阴凉的室内,老人和病人必需添衣春捂,才能避免受凉致病。秋季气温处于下降阶段,室内温度高于室外,从室外走
发布于 2023-03-12 23:11
0评论
“春夏养阳”这一命题出自《皇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原文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这句话包涵两层意思,一是说人生活在自然界,与天地万物的生长壮老已,息息相关,即天人相应;二是说人应顺应四季阴阳的变化规律来养生。一年四季,寒来暑往,自然界阴阳二气在不断运动变化之中,表现为春温夏热秋凉冬寒,那么古人为什么要提出“春夏养阳”
发布于 2022-12-23 05:55
0评论
    棉毛裤到底要不要穿?什么时候开始穿?穿到什么时候可以脱了?棉毛裤一定要穿,深秋以后,无论年龄大小,如果天气确实冷了,就不要扛着,要及时穿棉毛裤。中医认为“寒邪”是凝滞、收敛的,所以有“寒从脚下起”的古话。最好的养生方法就是顺应自然,顺应四时。年轻人可能年轻时不穿棉毛裤,冻一下也感觉不到什么。但是当他们年龄大一点之后,积累的寒气就会让身体表现为病态。如免疫力低下,关节炎,下肢凉等可能都是年
发布于 2023-03-20 23:11
0评论
1.手腕 手腕处有心经的原穴—神门穴,而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能够强化脏腑的功能。大家都知道心主管全身的血脉,通过输送气血来温暖全身,所以春捂的第一个关键部位就是神门穴。 神门穴位置:在腕横纹上,手小指一侧腕下方肌腱的内侧。 2.肚脐 中医称肚脐为神阙穴,温暖这个穴位可以鼓舞脾胃阳气,特别是一些胃部怕冷、易腹泻的人,要特别注意这个部位的保暖,可以经常在肚脐热敷。另外,还可在中脘穴(位于
发布于 2023-05-12 03:08
0评论
春季的保健,因为乍暖还寒。 鼎真汤王———柏子仁核桃赤肉汤 配料:柏子仁10克,核桃30克,赤肉250克,调味料适量。 做法:将核桃、柏子仁洗净,赤肉洗净,切块;将核桃、柏子仁、赤肉同放入炖盅内,加入清水,先用武火炖沸,再用文火炖1.5小时,加入调味料即成。 功效:补中益气,宁心安神,益智健脑。 鼎真汤王———莲子白果炖龙骨 配料:莲子、白果各20克,龙骨200克,调味料适量。 做法:将莲子、白
发布于 2023-05-12 03:22
0评论
“春捂秋冻”是民间的一条保健谚语,从气候学的观点来分析有一定科学道理。春秋都是过渡季节,但有差异。在气温变化上,春季趋向回暖,室内温度的回暖速度不及室外,所以春季虽然在室外很热,进入室内,就比较凉爽了。秋季则正好相反,是一个降温的季节,室外温度虽然下降了,室内温度还比较热。秋季适当地少穿点衣服,能提高抗寒能力和抵抗力,对过好冬季有帮助。 对“秋冻”的理解,不应仅限于“不忙添衣”上,应从广义上去理
发布于 2023-05-12 02:55
0评论
“春捂秋冻”这一谚语来源于人们健康保健经验,春季气温逐渐转暖,但也应该适当多穿一些衣物,如果陡然脱去冬装,衣着单薄,就会很容易受凉感冒而生病,而秋季气候逐渐寒冷,也不要很快的穿上冬装,否则人体不能适应冬季的寒冷,也容易生病。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强调了人应与自然的变化规律相适应,春季阳气生发,夏季阳气旺盛,人
发布于 2022-10-18 17:14
0评论
春捂秋冻非人人皆宜,每个人都应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及时采取防病措施。尤其是老年人对外界环境变化适应差,很容易发生中风。消化性溃疡多数溃疡病患者具有周期性发作的特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更为突出。秋季至次年早春,都溃疡病的高发季节。呼吸道疾病感冒、流感、气管炎及肺心病加重,在秋冬季节明显高。 在气候多变的季节,人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疾病防治工作:积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肾病和短暂性脑缺血。科学安排
发布于 2023-05-12 03:02
0评论
白内障是由于各种原因,眼球内部透明而有弹性的“放大镜”――晶状体变混浊以至于看不清前方物体的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步入老龄化,白内障已成为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1、白内障的发病与哪些因素有关?白内障确切的病因不清楚,可能与年龄的老化、紫外线过度照射、遗传因素、全身疾病、眼内炎症、眼外伤、长期应用药物和接触化学药品等因素有关。2、患了白内障会有什么症状?患者自我感觉如何?在白内障早期,混浊区
发布于 2022-11-22 09:51
0评论
秋意渐浓,儿科门诊挤满了患上呼吸道疾病的宝宝。最近很多患感冒的宝宝,不是因为穿的少着凉了,恰恰是因为穿太多,被“捂病”了。从中医角度讲,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小儿属于纯阳之体,生机蓬勃,发育迅速,体内阳气旺盛,感寒容易化热,衣被过暖,汗出过多,阴津耗伤,易患热病。且孩子活动量大,易出汗,穿多了汗水就会浸湿里层衣服,等静下来时,稍受风吹就会感冒。常言“春捂秋冻”,入秋后,更应该适当让宝宝“冻”着
发布于 2023-01-05 08:26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