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3-20 23:11

       棉毛裤到底要不要穿?什么时候开始穿?穿到什么时候可以脱了?
  棉毛裤一定要穿,深秋以后,无论年龄大小,如果天气确实冷了,就不要扛着,要及时穿棉毛裤。中医认为“寒邪”是凝滞、收敛的,所以有“寒从脚下起”的古话。最好的养生方法就是顺应自然,顺应四时。年轻人可能年轻时不穿棉毛裤,冻一下也感觉不到什么。但是当他们年龄大一点之后,积累的寒气就会让身体表现为病态。如免疫力低下,关节炎,下肢凉等可能都是年轻时受寒引起的。中医认为腿主肝肾,受寒以后可导致肾阴虚、脾胃消化不良、大便稀等病症。年轻人可能因为两个原因而不穿棉毛裤:一是认为自己年轻,火力壮。二是觉得穿棉毛裤太臃肿,不好看。尤其爱漂亮的女性不爱穿棉毛裤,秋冬天气寒冷时也喜欢穿超短裙和薄袜子。其实这对女性的身体伤害很大,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引起月经方面的疾病。如月经量少、断经、痛经等。产妇尤其应当特别注意腿部保暖,因为生产后,身体正是最虚的时候,稍不注意就会受寒,落下病根。棉毛裤应该穿到春季气温稳定后才可以脱,即所谓春捂秋冻。
  刘德华军大衣配裸露脚踝的穿衣搭配对身体会有哪些伤害?
  “寒从脚起”,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少且慢,再加上脚的表皮下脂肪层较薄,保温性较差,因此,大家外出的时候还是要护好脚,以免脚部受凉还会使抗病能力下降。而人体下部血液循环要比上不差,很容易遭到风寒侵袭。这时寒气与湿气就会悄悄地趁虚而入,尤其是裸露的膝关节,不知不觉间会感到酸胀不适,关节僵直等,从而引发关节炎。
  有的人习惯睡觉穿袜子,不管春夏秋冬整年都穿,这样对身体好吗?
  晚上皮肤也是要呼吸的,特别是足部,都被闷了一整天了也该透透气。穿袜子睡觉,足部产生的汗水就不容易排除,脚趾中间,利于真菌生长和繁殖,很容易生足癣。脚尖太冷而无法入睡的时候,可以套上脚套睡觉,这样就可以保持脚部的温度。而穿袜子睡觉会阻碍脚部热量扩散,这些无法扩散的热量会让全身发热,令人们在起床后感到疲倦。如果经常穿袜子入睡,会影响人体正常的体温调节,使交感神经变迟钝、凉症加重。如果袜子过紧,还会影响血液循环,使下肢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调节。所以穿袜入睡的习惯是错误的,睡前可以用暖水袋将脚部温暖一下,睡觉时再取出来。
  冬天女生容易手凉脚凉,她们会用汤婆子或电热毯来加热被窝,手脚经常冰凉的人是身体哪里出了问题?整夜捂汤婆子或电热毯开过夜会对身体造成怎样的伤害?
  从中医的观点来看,手脚冰凉多是属于气血两虚的毛病,按中医分析,血的运行要靠气的推动,如果气虚血行肯定慢,循环就不好,从而导致手足末梢供血不足。或者是阳气外虚,营血内弱,复为寒侵,血脉涩滞,阻于经络所致。
  电热毯不仅具有温暖、舒适、卫生、轻便等优点,而且对各种风湿病及腰腿痛等病症有一定的医疗作用。但是,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引起“电热毯病”。该病主要表现为:一是咽痛、鼻衄、口干、舌燥以及大便秘结、小便少而黄等,这是因为人体经过一整夜电热毯加热,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体内水分和盐分丢失量明显增加所致。二是过敏性皮炎,这是由于人体水分被蒸发干燥,还由于热原体本身对皮肤的刺激,使某些人皮肤发生过敏、瘙痒,或身上出现大小不等的丘疹,抓破后可出现结痂和脱屑等。这些症状大多从背部开始,逐渐蔓延至全身。皮炎使人瘙痒难忍、彻夜不眠。患有糖尿并肾并肝胆胃肠病的患者易发生此类过敏性皮炎,老人、儿童、孕妇也容易发生皮炎。此外,如果是幼儿,碰上电热毯过热,时间过长,还会使失水过多而导致咽喉粘膜干燥,出现声嘶、烦躁不安等症状。另外,电热毯在打开状态会产生很低的电磁场,对女性内分泌会有影响,严重可导致不孕,温度过高也会导致男性不育。最好在睡前半小时开电热毯,睡觉时关闭。
  春捂秋冻,那么春捂究竟要捂到什么时候才可以开始脱?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一句家喻户晓的民谚。古人在长期的生活与劳动实践中认识到,寒多自下而生,因此我国古代养生家提出了春令衣着宜“下厚上薄”的主张,《老志恒言》明确指出:“春冻未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既养阳又收阴,与自然气候变化协调一致,可谓“天人相应”。这也与现代医学所认为的人体下部血液循环较上部为差,易受寒冷侵袭的观点相吻合。
  春捂要把握四点:
  1、把握气温:

  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研究表明,对多数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而需要春捂者来说,15℃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也就是说,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
  2、注意温差:
  日夜温差大于8℃是捂的信号。春天的气温多变,你得随天气变化加减衣服。现在认为,日夜温差大于8℃是该捂的信号。
  3、把握时机:
  医疗气象学家发现,许多疾病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和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比如感冒、消化不良,在冷空气到来之前便捷足先登。而青光眼、心肌梗死、中风等,在冷空气过境时也会骤然增加。因此,捂在冷空气到来之前24~48小时,再晚便是雨后送伞了。
  4、持续时间:
  医学家发现,气温回冷需要加衣御寒,即使此后气温回升了,也得再捂7天左右,体弱者或高龄老人得捂14天以上身体才能适应。
  冬天对穿裙子的女孩子和需要再户外主持节目的女主持人来说有个取暖利器叫暖宝宝,请问,常贴暖宝宝会对女性健康有影响吗?
  一般来说,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是没问题的,但专家告诫消费者,不要去买假冒产品,也不要直接接触皮肤,假货是用的是工业胶,长期使用对人体有危害,而正品采用的是医用水溶性胶。而且假货里面少了几种配方,导致温度很高,容易灼伤皮肤,而且发热时间短,容易下坠。如果直接接触皮肤,容易导致低温烫伤,使皮肤发红,甚至烫出水泡。只要是正规厂家,使用方法得当,是不会产生副作用的。
  自从有了一种在男人看来很丑陋的鞋叫UGG,从秋冬开始,满大街的女生都穿UGG,常穿UGG对女性身体好吗?
  雪地靴很暖和,很柔软,所以年轻女孩认为,穿这种靴子脚会放松,事实上,这种靴子会损坏她们的脚。英国骨科学院院长伊安德里斯戴尔博士研究发现:“UGG,即雪地靴使用的都是很软的材料,内部空间相对较大,穿上后脚在里面会出现一定的滑动,每走一步路,重力都会沿着足部向周围散开,使脚弓受到较大的冲击,从而对足部、脚踝甚至臀部造成伤害。”长期影响下,人体的骨盆、膝关节、腰椎都有可能会受影响。鞋子没选好,影响到走路,长期下来对身体肯定是有害的。
  女生脸上长肝斑说明什么问题?(引申到脸上其他部位长斑分别对应的病兆?)
  中医学认为肝斑的形成和肝,肾,脾三者的关系密切。肝气郁滞,情志不舒,引发肝郁气滞,郁而化热,熏蒸于面,伤及阴血则生褐斑。脾失健运脾胃损伤,湿热内生,熏蒸而致本病;劳倦过度,偏嗜五味,均可使脾失健运,生化之源不足,气血不能荣于面,或脾虚不能制水,内生痰饮,气血不畅,不能荣于面,均可发生褐斑。肝肾不足  冲任失调,水火不济,虚火上炎所致颜面气血失和,郁滞结成黑斑。性疾病日久则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不能上荣于面而成肝斑。
  一般来讲, 额头长斑对应气血瘀滞,鼻周围对应脾虚,鼻背部双眼下方对应肝郁气滞,面颊外侧对应肾虚等,但是必须在面诊的情况下由专家具体分析。
  女性生理期期间不能吃哪些食物?(为什么国外女性常年吃生冷东西都不会有影响?)
  中医学认为,血得热则行,得寒则滞。月经期食生冷,一则有碍消化,二则易伤人体阳气,导致内寒产生,寒性凝滞,可使经血运行不畅,造成经血过少,甚至痛经。另外经期不能吃过于活血化淤类药物,不能吃得太咸,过咸的食物会使体内的盐分和水分储量增多,从而造成在月经来潮之前发生头痛、激动、易怒等现象。禁饮咖啡、浓茶及饮酒。禁贪食生冷,其实不只是吃冰,一些属性偏凉的食物,例如茄子、丝瓜、黄瓜、冬瓜、蟹、田螺、海带、竹笋、橘子、梨子、柚子、西瓜等等,及酸涩的食物,如酸梅、未成熟味酸之水果,或是一些辛热食品,如油炸物、辣椒、胡椒、芥末等等,也都应该避免在经期内食用,以免造成血液不流畅的状况。

“春捂秋冻”的相关问题有哪些?相关文章
“春捂秋冻”是一条保健防病的谚语,是劝人们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刚见冷就穿得太多,适当地捂一点或冻一点,对于身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由于我国在同纬度上春(秋)季升(降)温最急,因此才诞生了“春捂秋冻”的养生谚语。春季中自然界气温处于上升阶段,但室内外有温差。有3-5°C,从温暖阳光下走进阴凉的室内,老人和病人必需添衣春捂,才能避免受凉致病。秋季气温处于下降阶段,室内温度高于室外,从室外走
发布于 2023-03-12 23:11
0评论
“春捂秋冻”是民间的一条保健谚语,从气候学的观点来分析有一定科学道理。春秋都是过渡季节,但有差异。在气温变化上,春季趋向回暖,室内温度的回暖速度不及室外,所以春季虽然在室外很热,进入室内,就比较凉爽了。秋季则正好相反,是一个降温的季节,室外温度虽然下降了,室内温度还比较热。秋季适当地少穿点衣服,能提高抗寒能力和抵抗力,对过好冬季有帮助。 对“秋冻”的理解,不应仅限于“不忙添衣”上,应从广义上去理
发布于 2023-05-12 02:55
0评论
1.手腕 手腕处有心经的原穴—神门穴,而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能够强化脏腑的功能。大家都知道心主管全身的血脉,通过输送气血来温暖全身,所以春捂的第一个关键部位就是神门穴。 神门穴位置:在腕横纹上,手小指一侧腕下方肌腱的内侧。 2.肚脐 中医称肚脐为神阙穴,温暖这个穴位可以鼓舞脾胃阳气,特别是一些胃部怕冷、易腹泻的人,要特别注意这个部位的保暖,可以经常在肚脐热敷。另外,还可在中脘穴(位于
发布于 2023-05-12 03:08
0评论
“春捂秋冻”这一谚语来源于人们健康保健经验,春季气温逐渐转暖,但也应该适当多穿一些衣物,如果陡然脱去冬装,衣着单薄,就会很容易受凉感冒而生病,而秋季气候逐渐寒冷,也不要很快的穿上冬装,否则人体不能适应冬季的寒冷,也容易生病。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强调了人应与自然的变化规律相适应,春季阳气生发,夏季阳气旺盛,人
发布于 2022-10-18 17:14
0评论
春捂秋冻非人人皆宜,每个人都应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及时采取防病措施。尤其是老年人对外界环境变化适应差,很容易发生中风。消化性溃疡多数溃疡病患者具有周期性发作的特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更为突出。秋季至次年早春,都溃疡病的高发季节。呼吸道疾病感冒、流感、气管炎及肺心病加重,在秋冬季节明显高。 在气候多变的季节,人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疾病防治工作:积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肾病和短暂性脑缺血。科学安排
发布于 2023-05-12 03:02
0评论
任何养生和治疗,离不开“阴阳消长”的原则。谈到季节养生,就要谈到此季此时阴阳如何消长,太阳光照长短,人体生理的相应变化,才能理解和掌握“天人相应”的治则治法和生活保健方法。1、春捂的原理:春季从何时算起呢?春季的阴阳如何消长呢?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
发布于 2022-09-30 21:39
0评论
秋意渐浓,儿科门诊挤满了患上呼吸道疾病的宝宝。最近很多患感冒的宝宝,不是因为穿的少着凉了,恰恰是因为穿太多,被“捂病”了。从中医角度讲,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小儿属于纯阳之体,生机蓬勃,发育迅速,体内阳气旺盛,感寒容易化热,衣被过暖,汗出过多,阴津耗伤,易患热病。且孩子活动量大,易出汗,穿多了汗水就会浸湿里层衣服,等静下来时,稍受风吹就会感冒。常言“春捂秋冻”,入秋后,更应该适当让宝宝“冻”着
发布于 2023-01-05 08:26
0评论
概述 秋冬季节,天气转冷,很多朋友尤其是年轻人还有小孩子不注意保暖,就患上了感冒。鼻塞头痛,打不起来精神,难受的要死,更别提去上班上课了。 步骤/方法: 1、 注意保暖,虽说“春捂秋冻”,但是基本的保暖工作还是要做好的。尤其是秋天到来,晚上会比白天冷很多,晚上出门的话最好带上一件御寒的外套,被冻感冒了,是一件特别得不偿失的行为。 2、 卧室要有良好的通风。白天日照强烈,可以拉开窗帘,让卧室
发布于 2024-09-16 15:25
0评论
阳虚体质:阳虚最常见的表现就是怕冷,有些人是全身怕冷,有些人是手脚冰凉,还有人是一吃了生、凉的食物就容易拉肚子。这类人群阳气本来就不足,不可能体内有很多的淤热,多穿些衣服反倒有益于固护阳气。 有呼吸系统疾病的:这类人群本身呼吸道的防御功能就比较差,在受到寒冷刺激后,气管、支气管会发生痉挛,加重原有咳嗽、喘息等症状,影响生活。像哮喘病人,对气温、湿度的变化极为敏感,机体抵抗力差,容易因上呼吸道感染
发布于 2023-05-12 03:15
0评论
“春夏养阳”这一命题出自《皇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原文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这句话包涵两层意思,一是说人生活在自然界,与天地万物的生长壮老已,息息相关,即天人相应;二是说人应顺应四季阴阳的变化规律来养生。一年四季,寒来暑往,自然界阴阳二气在不断运动变化之中,表现为春温夏热秋凉冬寒,那么古人为什么要提出“春夏养阳”
发布于 2022-12-23 05:55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