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耳廓畸形是整形外科的常见病,包括各种耳廓畸形,如招风耳、隐匿耳、杯状耳、下垂耳、斯塔尔耳、耳轮畸形等,可占新生儿的25-35%。对于这些耳廓畸形的治疗,我们习惯于等到病人6岁时才进行相应的耳廓畸形矫正。在美国学习期间,我们了解到,从2011年开始,美国已经广泛而系统地对新生儿进行了先天性耳部畸形的早期非手术治疗。
研究发现,由于耳朵的柔软性和可塑性,尤其是6-8周内的婴儿,可以用矫形器永久性地矫正耳朵的形状,超过90%的6周内的耳部畸形儿童在6-8周的治疗后有满意的效果。
主要原理是血液循环中有大量的母体雌激素,而耳软骨中含有较多的透明质酸,6周后随着母体雌激素的消失,软骨中的透明质酸减少,耳软骨变硬,形状逐渐固定。最早的非手术治疗先天性耳廓畸形的方法是由一位日本整形外科医生在20世纪80年代报告的,后来还有一些医生做了相关的研究。
医生们大多选择自己的材料进行矫正,主要有牙齿复合材料、束带、带子、带金属丝的硅胶管、骨蜡等。没有统一的矫治方法,所以没有广泛系统地开展,只限于个别医生的实验性治疗。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推出了一套由硅材料制成的耳廓矫正产品后,耳廓畸形的非手术治疗开始广泛开展。适应症主要是没有软骨缺陷的耳部畸形,包括招风耳、下垂耳、斯塔尔耳、耳轮畸形等,主要治疗对象是新生儿。虽然有研究表明,非手术治疗隐耳畸形也有较好的疗效,但可能是由于隐耳畸形在西方人群中的发病率远低于亚洲人群,而且美国耳矫正器的治疗范围不包括隐耳畸形。近年来,我科逐步开展了先天性耳畸形的早期非手术治疗,并在美式耳矫正器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和改进,使新的耳畸形矫正器更适合东方人的耳畸形特点。
关于耳廓畸形非手术治疗的起始年龄,目前有很多争议。许多学者认为在新生儿期治疗是有效的,也有学者认为治疗的最大年龄可以是3-6个月大,也有报道说部分效果可以达到5岁。大多数研究表明,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据报道,新生儿的满意率为91%,5岁以下的儿童只有33%。不同的耳部畸形,治疗的有效年龄也不尽相同。一些研究表明,垂耳和斯塔尔耳畸形最好在新生儿期进行矫正,而耳廓和隐耳的矫正最晚可以在6个月大时进行。非手术治疗耳部畸形的疗效与患者的年龄、畸形程度、软骨硬度、矫正时间等因素有关,仍需我们不断进行临床观察。
目前,由于我国整形外科、儿科、产科医生对耳廓畸形的非手术治疗认识不足,加上患儿家长没有及时了解,患儿就诊年龄偏大,影响了治疗效果。早期治疗耳廓畸形可以避免手术的费用和痛苦,有利于节约医疗资源。对于那些不能早期治疗或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的耳部畸形,耳部畸形矫正仍是可行的,术后可佩戴此类支架,以帮助矫正,防止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