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肩周炎的概述
1、定义 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the frozen shoulder,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是肩关节周围肌肉、韧带、肌腱、滑囊、关节囊等软组织损伤、退变而引起的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以肩关节疼痛、运动功能障碍和肌肉萎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它的临床表现为起病缓慢,病程较长,病程一般在1年以内,较长者可达到1-2年。中医认为本病由肩部感受风寒所致,又因患病后胸肩关节僵硬,活动受限,好像冻结了一样,所以称“冻结肩”、“肩凝症”。
2、流行病学:肩周炎好发于40岁~70岁的中老年人,大约有2%~5%的发病率,女性较男性多见(3:1),左肩多于右肩。也有少数病例双侧同时发病,但在同一关节很少反复发病。其特点起病缓慢,多无明显的外伤、着凉史。病情进展到一定程度后即不再发展,继而疼痛逐渐减轻或消失,关节活动也可逐渐恢复。整个病程较长,常需数月至数年。但也有少数病例不经治疗则能自愈。
3、病因和病理:肩周炎病因至今没有统一的认识,一般以下列因素有关:
(1)肩关节以外的疾病:心、肺、胆道疾病发生的肩部牵涉痛,因原发病长期不愈使肩部肌持续性痉挛、缺血而形成炎性病灶,转变为真正的肩周炎。
(2)上肢骨析、颈椎病等使固定过久或关节撕裂、脱位复位后长期不能活动;
(3)肩关节周围软组织退变如肩峰下滑囊炎、冈上肌腱炎、肱二头肌长头腱炎等。
肩关节系人体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且肱骨头较关节盂大3倍,又因关节的韧带相对薄弱,稳定性很小。所以稳定肩关节的周围软组织易受损害;肩关节的关节囊薄而松弛,虽然能够增加关节的灵活性,但易受损伤而发炎。肩关节囊的外侧为肩峰,前方是喙突,喙肩韧带和喙肱韧带形如顶盖罩在关节之上,也易受损伤而发炎,加之退行性病变,导致顶盖变薄、钙化、断裂。在肩峰和三角肌下面的滑液囊有助于肱骨头在肩峰下滑动,使肩关节可以外展至水平面以上。当手臂经常作外展或上举活动时,肱骨大结节则与喙肩韧带不断互相摩擦,因而此处很容易发生劳损。
肩周炎的病理过程可分为三期:
(1)急性期或称冻结前期:关节囊本身粘连,其下部皱襞因互相粘连而消失,使肩外展受限,肱二头肌腱鞘亦有粘连而滑动困难,肩痛渐重;
(2)冻结期或粘连期:关节囊及其周围结构,如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痛,喙肱韧带挛缩,滑膜充血、肿胀,失去弹性,关节几乎冻结,不能活动,疼痛持续;
(3)缓解期或称恢复期,约经半年至1~1、5年时间,炎症逐渐好转,疼痛缓解,肩关节活动亦渐恢复,但往往活动范围不如病前。
4、解剖生理:肩关节是人体具有最大活动范围的关节,它是由肩肱关节、肩锁关节、肩胛胸壁关节和胸锁关节四部分组成的关节复合体。肩关节周围有很多肌肉和韧带附着,以维持肩关节的稳定,及活动肩关节,包括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三角肌、胸大肌、胸小肌、背阔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以及喙肩韧带、盂肱韧带、喙肱韧带等。同时肩部还有肩肱关节囊和众多的滑液囊,起润滑关节、减少摩擦的作用。肩肱关节的血供主要依靠锁肱前动脉、肩胛上动脉及旋肱后动脉等,肩肱关节及周围滑液囊主要受颈5和颈6神经支配,即肩胛上神经、肩胛下神经、肌皮神经和腋神经的关节支支配。肩肱关节是典型的球窝关节,其运动分为前屈、后伸、外展、内收、外旋和内旋。
二、肩周炎的临床表现
1、 症状
(1)疼痛:初为轻度肩痛,逐渐加重。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顿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按压时反而减轻。严重者稍一触碰,即疼痛难忍。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肩痛昼轻夜重为本病一大特点,多数患者常诉说后半夜痛醒,不能成寐,尤其不能向患侧侧卧,疼痛可牵涉到颈部、肩胛部、三角肌、上臂或前臂背侧。平时病人多呈自卫姿态,将患肢紧靠于体侧,并用健肢托扶以保护患肢。
(2)活动受限: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肩关节活动逐渐受限,外展、上举、外旋和内旋受限明显,随着病情进展,由于长期废用引起关节囊及肩周软组织的粘连,肌力逐渐下降,加上喙肱韧带固定于缩短的内旋位等因素,使肩关节各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当肩关节外展时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特别是梳头、穿衣、洗脸、叉腰等动作均难以完成,严重时肘关节功能也可受影响,屈肘时手不能摸到同侧肩部,尤其在手臂后伸时不能完成屈肘动作。
(3)怕冷 :患肩怕冷,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风。
2、体征
(1)压痛:多在喙突、肩峰下、结节间沟、三角肌止点、冈下肌群及其联合腱等。在冈下窝、肩胛骨外缘、冈上窝处可触及硬性条索,并有明显压痛,冈下窝压痛可放射到上臂内侧及前臂背侧。
(2)肌肉萎缩: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周围肌肉早期可出现痉挛,晚期可发生废用性肌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举不便,后弯不利等典型症状,此时疼痛症状反而减轻。肩关节以外展、外旋、后伸受限最明显,少数人内收、内旋亦受限,但前屈受限较少。
(3)肌肉抗阻试验:主要发生病变的肌肉不仅在其起止点、肌腹及腹腱衔接处有明显压痛且抗阻试验阳性。
3、影像检查 X线肩部正位片多数可无明显阳性发现,后期部分患者可见骨质疏松,但无骨质破坏,可在肩峰下见到钙化阴影。B超可探出肩部肿块。对某些病例,为排除颈椎病变,需摄X线颈椎正、侧、斜位片,或行CT或MRI检查。
三、肩周炎的临床治疗原则
肩周炎的治疗方法很多,它的治疗原则是针对肩周炎的不同时期,或是其不同症状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一般而言,若诊断及时,治疗得当,可使病程缩短,运动功能及早恢复。
1、在肩周炎早期,病人的疼痛症状较重。而功能障碍则往往是由于疼痛造成的肌肉痉挛所致,所以治疗主要是以解除疼痛,预防关节功能障碍为目的,缓解疼痛可采用吊带制动的方法,使肩关节得以充分休息;在急性期,一般不宜过早采用推拿,按摩方法,以防疼痛症状加重,使病程延长。一般可自采取一些主动运动练习,保持肩关节活动度,在急性期限过后方可推拿,按摩,以达到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局部炎症消退的目的。
2、在肩周炎的冻结期关节功能障碍是其主要问题,疼痛往往由关节运动障碍所引起。治疗重点以恢复关节运动功能为目的。采用的治疗手段可以用理疗,推拿,按摩等多种措施,以达到解除粘连,扩大肩关节运动范围,恢复正常关节活动功能的目的。针对功能障碍的症状,严重的肩周炎病人必要时可采用麻醉下大推拿的方法,撕开粘连。在这一阶段,应坚持肩关节的功能锻炼。除了被动运动之外,病人应积极主动地配合,开展主动运动的功能训练,主动运动是整个治疗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3、在肩周炎恢复期以消除残余症状为主,主要以继续加强功能锻炼为原则,增强肌肉力量,恢复在先期已发生废物性萎缩的肩胛带肌肉,恢复三角肌等肌肉的正常弹性和收缩功能,以达到全面康复和预防复发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