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受体阻滞剂是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和慢性心力衰竭的一线药物,然而在临床存在使用明显不足的现象。许多医师担心应用β受体阻滞剂易引起不良反应,这种担心在一定程度上与β受体阻滞剂的“被妖魔化”有关。实际上,β受体阻滞剂的安全性不逊于其他类降压药,且多数不良反应是可以预防和适当处理的。
用药禁忌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在临床中,真正由于绝对禁忌证(如支气管哮喘、二度或以上房室传导阻滞)而不能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很少。此外,有3%~5%的患者确实不能耐受β受体阻滞剂,主要表现为服用小剂量药物后即发生有症状的低血压或心动过缓。
β受体阻滞剂的多数不良反应与其药理学效应有关,如头晕、疲乏、心率减慢、传导阻滞、雷诺现象、性功能障碍和哮喘患者的气道阻塞加重等。此外,某些制剂可以引起头痛、过敏、体重增加或抑郁等不良反应,似乎与β受体阻滞本身无关。
走出禁忌证与不良反应认识误区
β受体阻滞剂与COPD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不是β受体阻滞剂的禁忌证,相反,许多COPD患者由于合并冠心病或心力衰竭而应当使用β受体阻滞剂。
荷兰一项观察性队列研究对2230例COPD患者平均随访7.2年,期间686例死亡、1055例发生至少1次COPD病情恶化。Cox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应用β受体阻滞剂者的总死亡率[风险比(HR)=0.70,95%可信区间(CI)0.59~0.84]和COPD恶化率(HR=0.73,95%CI 0.63~0.83)均显著降低,伴或不伴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同样获益。
苏格兰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对5977例COPD患者平均随访4.35年,其中819例应用β受体阻滞剂。结果为, β受体阻滞剂使总死亡率降低22%(P<0.001,图1),对肺功能无不利影响,同时还显著降低由于COPD恶化所致住院率和COPD相关死亡率。
根据新近的一些研究结果,已有专家提出β受体阻滞剂具有心肺双重保护作用的观点。
β受体阻滞剂与PAD
医生不愿对外周动脉疾病(PAD)患者处方β受体阻滞剂,原因是据称在血管β2受体被阻断后α1受体介导的缩血管作用相对增强,从而会加重肢体缺血。但该说法从未得到证实。
拉达克(Radack)汇总分析11项研究发现,β受体阻滞剂不会损害轻~中度PAD患者的步行能力。另一项前瞻性临床研究纳入128例有间歇性跛行症状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组以奈比洛尔或美托洛尔缓释片48周后,两组患者的踝臂指数均显著改善、绝对步行距离显著增加(图2),两组的治疗效益无显著差异。
上述结果表明,PAD患者可长期耐受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与性功能障碍
许多医师和患者都认为性功能障碍是β受体阻滞剂的常见副作用,但这种观点缺乏证据。实际情况是:① 无论是否用药,性功能障碍都是心血管病患者的常见症状;② 性功能障碍常与心理因素有关;③ β1受体阻滞剂引起性功能障碍的可能性不高于任何其他类降压药。多项随机对照研究显示,患者在不知道所服药物为β受体阻滞剂时,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3%~8%;在被告知药物为β受体阻滞剂后,性功能障碍发生率为13%~16%;在被告知所服用药物为β受体阻滞剂且该药有这种副作用后,性功能障碍发生率为31%~32%(P<0.01)。对于这些性功能障碍患者,安慰剂与西地那非的疗效相同,强烈提示症状主要源自心理因素。
不良反应可防可治
β受体阻滞剂的多数不良反应与其药理学效应有关,因此可防可治,尤其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β受体阻滞剂的心血管保护作用主要来自阻断β1受体,而对支气管、外周血管、糖脂代谢及性功能的不良影响主要是由于β2受体被阻断。因此,在多数临床情况下,尤其是伴COPD、PAD或糖尿病者及中青年男性患者,应选用有心脏选择性的β1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缓释片或比索洛尔。新型β受体阻滞剂奈比洛尔或卡维地洛兼有扩血管作用,对糖脂代谢等的不利影响可能更小,但在许多领域还缺少证实其临床作用的大型临床试验。
其次,β1受体阻滞剂的心脏选择性与剂量有关,剂量大时选择性会减弱甚至消失。因此应根据临床情况使用适当剂量药物。例如,美托洛尔缓释片用于无并发症高血压患者时,无论作为一线还是二线药物,剂量一般不超过95 mg/d,对血压仍未达标者应考虑联合用药;用于心力衰竭患者时,应争取逐步上调剂量至190 mg/d,以获得最大程度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第三,由于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存在个体差异,β受体阻滞剂一般从小剂量开始,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逐步上调剂量。尤其心力衰竭患者须从很小剂量开始应用以避免病情突然恶化。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根据标准方案使用美托洛尔缓释片、比索洛尔或卡维地洛时,心力衰竭患者不仅有临床获益,而且耐受性良好。
第四,使用β受体阻滞剂出现不良反应时,应及时适当处理。例如,心力衰竭患者开始应用β受体阻滞剂或上调剂量时,如病情加重,首先应加大利尿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用量,以稳定临床情况;如心力衰竭恶化较重,可酌情暂时减量或停用β受体阻滞剂,待临床情况稳定后再加量或继续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不同制剂存在异质性,患者对不同制剂的反应也不尽相同。因此,不能耐受一种制剂时可尝试另一种。长期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患者,其剂量并非一成不变,发现心率过慢或血压偏低时可暂时减量进行观察,但不可突然停药,以免发生撤药综合征。总之,β受体阻滞剂是一类比较安全的药物,即使出现不良反应,只要及时发现并适当处理,很少会遗留长期或不可逆性严重损害。
正视“被妖魔化”的β受体阻滞剂
发布于 2023-01-05 15:11
正视“被妖魔化”的β受体阻滞剂相关文章
β受体阻滞剂具有负性变时、变力作用,可引起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可诱发心力衰竭或心功能恶化,可引起周围血管收缩,如肢体发冷,间歇性跛行,可诱发支气管哮喘。在与钙拮抗剂异搏定合用,尤其是静脉应用时,可导致心跳骤停,应属禁忌。β受体阻滞剂可以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副作用,如恶梦、失眠、幻觉等,也可引起男性性功能障碍如阳萎。某些β受体阻滞剂可影响体内的糖、脂肪代谢,可使低血糖恢复时间延迟,使甘油三酯升高
发布于 2023-02-18 14:16
0评论
β受体阻滞剂是临床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大类药物,具有广泛的适应症,在高血压、心律失常、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老年患者中,由于种种顾虑,其在整体人群中的使用率偏低,同时与国外指南推荐相比,其应用剂量也偏低。在2006年一项我国基层内科医师问卷调查中显示,在慢性心衰患者中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仅有40.0%,达到目标剂量的仅为1.0%。在大型三甲医院的调查中显示,门诊心衰患
发布于 2022-11-24 09:01
0评论
大量的临床试验和资料表明,长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对冠心病病人是有益的。1、心绞痛:β受体阻滞剂是治疗劳力性心绞痛的重要药物,但对变异型心绞痛应属禁忌。2、心肌梗死:对于急性心肌梗死伴心率快,血压较低,血中儿茶酚胺增高者,β受体阻滞剂对限制梗死范围扩展和防止心律失常是有效的。如果在心肌梗死后数小时内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非致命性再梗死和再发心肌缺血的可能性。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以使心肌梗死后心源性猝死
发布于 2023-02-18 14:21
0评论
随着最近意外发现(serendipitousdiscovery)普萘洛尔对血管瘤的作用,β受体阻滞剂已经成为血管瘤的首选治疗。尽管每个人的疗效不一,但普萘洛尔可显著缩小甚至控制血管瘤的生长。随着在血管瘤患儿应用的日益广泛,其安全性已经得到证实,不良作用比激素显著减少。虽然有学者建议初次用药需要住院观察,监测可能的低血糖和心血管-呼吸系统并发症,但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门诊用药治疗(outpatie
发布于 2023-02-15 22:51
0评论
前列腺增生的病因虽然不明确,但是不排除前列腺炎是前列腺增生的启动因子。因为不论患者是否存在LUTS,前列腺增生的病理中都可以看到明显的慢性炎症反应。在前列腺的表皮细胞和基质细胞中都观察到了T、B细胞的浸润。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前列腺增生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所以有相关文献观察了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和LUTS之间的相关性。并且认为慢性前列腺炎是前列腺病程和急性尿潴留的高危因素。基于前列腺炎和L
发布于 2022-12-25 22:15
0评论
良性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常见疾病,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该病发病率有明显增加。患者出现夜尿次数多、排尿不畅等症状,不仅造成老人心理上烦躁、恐惧的情绪,还增加了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前列腺增生症已严重影响了老年男性生活质量。目前,治疗前列腺增生主要通过药物和手术两种方法。其中,药物治疗是主要手段之一。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药物很多,包括5-a还原酶抑制剂和a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两大类。今天,主要介绍
发布于 2023-03-18 05:56
0评论
说说关于癫痫病的一些误解癫痫又叫羊癫疯,是一个古老的疾病,早在黄帝内经上就有记载,几千年以来,由于无知和迷信思想作祟,癫痫发作和癫痫患者被妖魔化为不详的象征,于是,但凡有癫痫的患者都以此为辱,讳疾忌医,使得疾病不能及时治疗。在很多人的观念里认为,癫痫是不治之症,又从一些有限的渠道获得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散布的错误信息,试图通过迷信活动来治疗,还有遍布全国的游医广告,打着治愈癫痫的旗号,四处招摇撞骗,
发布于 2023-03-22 17:56
0评论
最初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是作为左旋多巴的辅助治疗药物,在左旋多巴疗效减退后加上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以达到满意疗效,同时也减少了左旋多巴用量,降低了由于长期使用左旋多巴发生运动波动并发症的发生率。近来由于发现多巴胺激动剂对多巴胺神经元可能存在着直接的保护作用,提示其可能延缓帕金森病的进程,因而提倡在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年龄在65-70岁以下者需要对症治疗时首先使用多巴胺激动剂。有研究证明,多巴胺激动剂在最初的
发布于 2022-11-24 11:46
0评论
眼睛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器官之一,也是一个非常精细的器官,80%以上的外界信息是通过我们的视觉系统获得的,正常的视觉功能可以使我们在不同的环境中对自身状态进行调整,在复杂的环境中获取正确的信息。0~3岁是宝宝眼睛发育的最佳时期,3~6岁是幼儿眼睛调节能力发育的关键期。正常的视觉发育包括单眼视锐度、色觉、双眼单视、双眼协调运动等功能。儿童的眼睛更加娇嫩,许多疾病如果不能在视觉发育期治疗,即使成年后得
发布于 2023-03-25 03:26
0评论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是一类功能和结构上与多巴胺相似并可以直接作用于多巴胺受体的药物。这些药物不需要经过多巴脱羧酶的作用转换成多巴胺以及在神经末梢内储存。根据生化和药理特性,多巴胺受体可分为两大类至少5个亚型:D1样受体(含D1和D5受体)和D2样受体(含D2、D3和D4受体)。其中D1和D2受体与帕金森病关系密切。正常情况下多巴胺通路可分为两条:直接通路(D1受体参与)和间接通路(D2受体参与)。直
发布于 2022-11-24 11:51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