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一般老百姓都知道,在乳腺上摸到一个比较大的质硬包块,担心自己得了乳腺癌,才着急忙慌的去医院检查。如果这个时候才确诊乳腺癌,多数都是属于进展期乳腺癌(也叫浸润性乳腺癌),其实已经不太早了。
任何癌症都有个开始阶段,如果癌细胞还呆在原地方,没有向周围组织浸润扩散,医学上叫“原位癌”。那么原位癌和浸润癌的标志是什么呢?上皮组织层下方有层膜,叫基底膜,癌是由上皮细胞恶变而来的,当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后就叫浸润癌,没有突破这层膜就叫原位癌(如下图所示)。
乳腺是由很多分泌乳汁的腺体组成的,有多个腺叶及其导管,导管和腺泡四周由上皮细胞构成的(下图)。乳腺癌就是由这些上皮细胞恶变而来的,乳腺原位癌就是指还没有突破乳腺上皮细胞下的基底膜,一旦突破基底膜就叫浸润性癌。
乳腺原位癌会不会转移呢,可以治愈吗?不会转移,是因为上皮层内没有淋巴管和血管(转移是因为癌细胞进入了血管和淋巴管后往远处跑)。而基底膜以下就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淋巴管,癌细胞一旦突破基底膜以后就可能进入血管和淋巴管内而扩散。所以在原位癌阶段,手术切除后就治愈了,但到了浸润癌阶段就可能跑到淋巴和血液内,光靠手术就可能清除不完全。
普通老百姓对“乳腺原位癌”并不太了解。预计美国在2015年将新发现60290个乳腺原位癌,将占整个新发现乳腺癌患者的20%。在我国,没有确切的统计数据,应该这个数字不会太小。大约83%的乳腺原位癌来自于乳腺导管上皮细胞,约12%的来自于乳腺的腺泡管上皮细胞。
是不是所有的乳腺原位癌都会发展成浸润性乳腺癌呢?过去是这样认为的,如果不治疗的话最终将成为浸润性癌。但是最近的研究表明,不是所有的原位癌都会变为侵润性癌,大约有20%~50%未经治疗的乳腺原位癌才会最终发展为浸润性乳腺癌。到底是什么原因有的不发展成浸润性癌,而有的却发展为浸润性癌?但不幸的是,目前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乳腺原位癌的发病率是个什么状况?美国发布的数据显示,在所有年龄阶段,总的发病率每年每10万人有14.4~25.8个发病,在我国估计是23.9。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越来越高,70~79岁达到高峰:40岁之前大约3.4/10万,40~49岁约37.9/10万,50~59岁约57.9/10万;60~69岁约81.8/10万,70~79岁约84.3/10万,80以上约47.4/10万。
发生乳腺原位癌的危险因子?所谓危险因子,就是在某些情况下,发病率会比普通人群明显增高。在英国对120万女性进行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具有如下因素的人发病率升高:
1、不生育或少生育;
2、第一胎生育年龄大;
3、绝经年龄超过50岁;
4、有乳腺癌家族史;
5、更年期或绝经期使用过雌激素替代治疗;
6、乳房密度高的女性。过去认为月经初潮年龄小、肥胖和嗜酒为高危因子,但该研究却发现没有明显关系。
怎样早期发现乳腺原位癌?乳腺原位癌很微小,少部分人因为乳房疼痛等不适去医院就诊,或者因为发现“良性”的包块在手术切除以后发现有细胞癌变。因大多数没有任何表现,既摸不到包块也没有不适,所以很难发现。所以,早期发现主要依靠定期的体检,目前全国都在开展女性的乳腺癌筛查,在筛查中发现了很多的乳腺原位癌或早期癌。检查手段主要依靠乳腺钼靶(乳腺X线检查),如果钼靶显示局部结构紊乱、有钙化点、导管有扩张等表现,就要引起重视,听医生的建议早期处理。年龄大于40岁、有高危因素的女性更应该警惕。切忌太轴、一根筋,不听医生的建议和意见而追悔莫及(在临床上一根筋的人还不少,总质疑医生的建议)。美国从2000年左右开始在全国女性体检中普及乳腺钼靶检查以后,整个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下降。
检查发现了异常怎么处理?对于乳腺这种受性激素影响大的器官来说,有异常了,尤其医生怀疑有恶性可能的时候,千万不能大意,一定先要排除恶性可能以后才考虑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期间也要密切的观察复诊。我们国家存在一些不好的观念问题,一些人爱听信某些“神叨叨的医生”或者铺天盖地的“神药”,天天喝“罐罐药”“神仙丹药”之类的不畏惧,就是忌讳“开刀”二字,一个微创的小手术比成天喝“汤汤药”要轻松得多。改变我们的观念,可以减少很多的“悲剧”。
对于乳房上孤立性的包块,无论良恶性,我的观点能切还是把它切掉,不要养虎为患,即使有些恶变率很低,但也不能完全排除,小概率的事情究竟是否发生到个人身上,目前也只有“天”知道了。观察保守期间要经常去医院复查,既花钱也费功夫,还提心吊胆的生活。手术并没有那么恐怖。
多数乳腺原位癌,既没有症状,不痛不痒的,也摸不到包包块块,基本都是在体检时做乳腺钼靶检查发现的。钼靶检查报告有BI-RADS分级,这是专业医生看了钼靶片子后的一个判断,一共分为5级:1级(阴性,无异常发现);2级(良性的);3级(良性可能,恶性几率低于2%,注意6~12月左右要复查);4级(恶性可能,几率在30%以上,需要取活检);5级(恶性几率95%以上,必须马上处理)。这个分级系统再结合个人病史和其它的检查,如B超、核磁等,临床医生会综合判断,给您一个合适的建议或意见。
怎么取病理活检?如果需要进一步排除恶性的可能,决定是立即手术还是定期观察,那就需要取点病变组织出来做病理检查,取活检的方式有两种:
1、乳腺活检针,这是一种专门的真空针,在B超或核磁的定位指引下,把病变组织取一块出来化验,当然这个并不是100%能取到,太微小的话,有可能就错过了,这个方法的花费也较贵;
2、手术切除做病理检查,用B超定好位后,打个局部麻醉、切一个小口,把病变范围的组织全部都切下来,送病理检查,可靠性高,花费也不高,就是多了个刀口。
一旦病理明确了诊断,肯定需要手术处理,手术方式和方法参见以后的专门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