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1-07 14:16

  可能一般老百姓都知道,在乳腺上摸到一个比较大的质硬包块,担心自己得了乳腺癌,才着急忙慌的去医院检查。如果这个时候才确诊乳腺癌,多数都是属于进展期乳腺癌(也叫浸润性乳腺癌),其实已经不太早了。

  任何癌症都有个开始阶段,如果癌细胞还呆在原地方,没有向周围组织浸润扩散,医学上叫“原位癌”。那么原位癌和浸润癌的标志是什么呢?上皮组织层下方有层膜,叫基底膜,癌是由上皮细胞恶变而来的,当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后就叫浸润癌,没有突破这层膜就叫原位癌(如下图所示)。

  乳腺是由很多分泌乳汁的腺体组成的,有多个腺叶及其导管,导管和腺泡四周由上皮细胞构成的(下图)。乳腺癌就是由这些上皮细胞恶变而来的,乳腺原位癌就是指还没有突破乳腺上皮细胞下的基底膜,一旦突破基底膜就叫浸润性癌。

  乳腺原位癌会不会转移呢,可以治愈吗?不会转移,是因为上皮层内没有淋巴管和血管(转移是因为癌细胞进入了血管和淋巴管后往远处跑)。而基底膜以下就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淋巴管,癌细胞一旦突破基底膜以后就可能进入血管和淋巴管内而扩散。所以在原位癌阶段,手术切除后就治愈了,但到了浸润癌阶段就可能跑到淋巴和血液内,光靠手术就可能清除不完全。

  普通老百姓对“乳腺原位癌”并不太了解。预计美国在2015年将新发现60290个乳腺原位癌,将占整个新发现乳腺癌患者的20%。在我国,没有确切的统计数据,应该这个数字不会太小。大约83%的乳腺原位癌来自于乳腺导管上皮细胞,约12%的来自于乳腺的腺泡管上皮细胞。

  是不是所有的乳腺原位癌都会发展成浸润性乳腺癌呢?过去是这样认为的,如果不治疗的话最终将成为浸润性癌。但是最近的研究表明,不是所有的原位癌都会变为侵润性癌,大约有20%~50%未经治疗的乳腺原位癌才会最终发展为浸润性乳腺癌。到底是什么原因有的不发展成浸润性癌,而有的却发展为浸润性癌?但不幸的是,目前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乳腺原位癌的发病率是个什么状况?美国发布的数据显示,在所有年龄阶段,总的发病率每年每10万人有14.4~25.8个发病,在我国估计是23.9。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越来越高,70~79岁达到高峰:40岁之前大约3.4/10万,40~49岁约37.9/10万,50~59岁约57.9/10万;60~69岁约81.8/10万,70~79岁约84.3/10万,80以上约47.4/10万。

  发生乳腺原位癌的危险因子?所谓危险因子,就是在某些情况下,发病率会比普通人群明显增高。在英国对120万女性进行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具有如下因素的人发病率升高:

  1、不生育或少生育;

  2、第一胎生育年龄大;

  3、绝经年龄超过50岁;

  4、有乳腺癌家族史;

  5、更年期或绝经期使用过雌激素替代治疗;

  6、乳房密度高的女性。过去认为月经初潮年龄小、肥胖和嗜酒为高危因子,但该研究却发现没有明显关系。

  怎样早期发现乳腺原位癌?乳腺原位癌很微小,少部分人因为乳房疼痛等不适去医院就诊,或者因为发现“良性”的包块在手术切除以后发现有细胞癌变。因大多数没有任何表现,既摸不到包块也没有不适,所以很难发现。所以,早期发现主要依靠定期的体检,目前全国都在开展女性的乳腺癌筛查,在筛查中发现了很多的乳腺原位癌或早期癌。检查手段主要依靠乳腺钼靶(乳腺X线检查),如果钼靶显示局部结构紊乱、有钙化点、导管有扩张等表现,就要引起重视,听医生的建议早期处理。年龄大于40岁、有高危因素的女性更应该警惕。切忌太轴、一根筋,不听医生的建议和意见而追悔莫及(在临床上一根筋的人还不少,总质疑医生的建议)。美国从2000年左右开始在全国女性体检中普及乳腺钼靶检查以后,整个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下降。

  检查发现了异常怎么处理?对于乳腺这种受性激素影响大的器官来说,有异常了,尤其医生怀疑有恶性可能的时候,千万不能大意,一定先要排除恶性可能以后才考虑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期间也要密切的观察复诊。我们国家存在一些不好的观念问题,一些人爱听信某些“神叨叨的医生”或者铺天盖地的“神药”,天天喝“罐罐药”“神仙丹药”之类的不畏惧,就是忌讳“开刀”二字,一个微创的小手术比成天喝“汤汤药”要轻松得多。改变我们的观念,可以减少很多的“悲剧”。

  对于乳房上孤立性的包块,无论良恶性,我的观点能切还是把它切掉,不要养虎为患,即使有些恶变率很低,但也不能完全排除,小概率的事情究竟是否发生到个人身上,目前也只有“天”知道了。观察保守期间要经常去医院复查,既花钱也费功夫,还提心吊胆的生活。手术并没有那么恐怖。

  多数乳腺原位癌,既没有症状,不痛不痒的,也摸不到包包块块,基本都是在体检时做乳腺钼靶检查发现的。钼靶检查报告有BI-RADS分级,这是专业医生看了钼靶片子后的一个判断,一共分为5级:1级(阴性,无异常发现);2级(良性的);3级(良性可能,恶性几率低于2%,注意6~12月左右要复查);4级(恶性可能,几率在30%以上,需要取活检);5级(恶性几率95%以上,必须马上处理)。这个分级系统再结合个人病史和其它的检查,如B超、核磁等,临床医生会综合判断,给您一个合适的建议或意见。

  怎么取病理活检?如果需要进一步排除恶性的可能,决定是立即手术还是定期观察,那就需要取点病变组织出来做病理检查,取活检的方式有两种:

  1、乳腺活检针,这是一种专门的真空针,在B超或核磁的定位指引下,把病变组织取一块出来化验,当然这个并不是100%能取到,太微小的话,有可能就错过了,这个方法的花费也较贵;

  2、手术切除做病理检查,用B超定好位后,打个局部麻醉、切一个小口,把病变范围的组织全部都切下来,送病理检查,可靠性高,花费也不高,就是多了个刀口。

  一旦病理明确了诊断,肯定需要手术处理,手术方式和方法参见以后的专门介绍。

你对乳腺原位癌了解多少?相关文章
乳痛症以乳房疼痛为主诉,经医生检查,乳房内触不到具体的肿块,或只有轻度腺体增厚感,我们将其称为乳痛症。乳痛症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激素水平异常,精神因素及必需脂肪酸缺乏等有关。根据乳痛发作和月经周期的关系,乳痛症可以分为两类:2/3病人属于周期性乳痛,1/3病人属于非周期性乳痛。周期性乳痛常可见于未婚或已婚未育的青年女性,表现为月经前3-l4天双侧或单侧乳房弥漫性的酸痛或沉重感,随月经来潮而有不同
发布于 2023-02-25 01:51
0评论
中国是乙肝大国,但究竟什么是乙肝呢?很多人不知道。为什么人们谈“乙肝”就色变?乙肝究竟有多可怕?相信只有了解了乙肝才会去坦然面对,才会去积极预防。通常所说的“乙肝”是指“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肝脏疾病。乙肝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体液(主要是血液)中,健康者可能会通过皮肤的破损处与感染者的血液或其他体液(皮肤破损处的分泌物、精液、阴道分泌物)的接触而受到传染,也可因
发布于 2022-12-07 16:24
0评论
一、定义临床诊断为胆囊良性疾病而行胆囊切除术,在术中或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胆囊癌,称为意外胆囊癌。有人认为,因任何原因行胆囊切除术,术中或术后偶然发现的胆囊癌均属意外胆囊癌。二、发生率国外文献报道,在外科治疗的胆囊癌中,意外胆囊癌约占27%-41%。上海市东方医院普外科2004年1月-2006年12月间收治的胆囊癌中,意外胆囊癌占49%。由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大多数医院已取代开腹胆囊切除术,成为
发布于 2023-03-11 04:16
0评论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露事故以后,甲状腺癌是近20多年发病率增长最快的实体恶性肿瘤,年均增长6.2%。目前,已是占女性恶性肿瘤第5位的常见肿瘤。甲状腺癌的病因不是十分明确,可能与饮食因素(高碘或缺碘饮食),发射线接触史,雌激素分泌增加,遗传因素,或其它由甲状腺良性疾病如结节性甲状腺肿、甲亢、甲状腺腺瘤特别是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演变而来。甲状腺癌一般分为分化型甲状腺癌包括
发布于 2023-02-08 21:12
0评论
概述 阴道炎临床上以白带的性状发生改变以及外阴瘙痒灼痛为主要临床特点,性交痛也常见,感染累及尿道时,可有尿痛、尿急等症状。妇科专家表示,很多女性感染了阴道炎却不及时治疗,认为阴道炎感染了也没有什么关系,其实,感染了阴道炎的危害是很大的,下面来了解阴道炎的危害有哪些 步骤/方法: 1、 一、造成不孕 正常情况下,阴道内的菌群比较平衡,酸碱度比较均衡(pH值大概在3.8-4.5之间)。这种适宜
发布于 2024-02-02 16:52
0评论
乳腺小叶原位癌(10bularcarcinomainsitu,LCIS)是一种有争议的组织学病变,有发展成浸润性乳腺癌的危险。1941年,Foote和Stewart描述了LCIS是起源于小叶和末梢导管的非浸润性病变。因此它是癌前病变而不是癌。由于钼靶的使用该病的诊断率有所提高,该病90%为绝经前状态,提示其与激素有关。但小叶原位癌与非典型性小叶增生是一个非常静息的病变,具有低癌变率、癌变周期长的
发布于 2022-10-01 10:29
0评论
针灸疗法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针刺和艾灸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它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具有适应证广,疗效显著,经济安全等优点,深受广大人民的欢迎。多少年来世界各地华人广泛地运用针灸,而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国首创的针刺麻醉更引起了国际社会对针灸的浓厚兴趣,也加速了针灸在世界范围的发展,目前针灸已经成为了现代医学的有效替代疗法。针刺,是用针刺激人体的经络穴位来治疗疾病的方
发布于 2023-02-01 09:37
0评论
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中度或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主要由于生育药物引起卵巢的过度刺激而发病。住院治疗是第二个常见的并发症。每10000例自体卵细胞(女性使用自己的卵细胞而非捐赠者的供卵)导致OHSS发病率最高可达153.5(95%置信区间[CI],146.0-161.3),住院治疗发生率最高可达34.8(95%CI,30.9-39.3)。而其他并发症的发病率非常低,整个治疗周期内不到
发布于 2023-02-25 11:26
0评论
作为一种有创手术,剖腹产的潜在风险远高于自然分娩。李诗兰指出,国外研究表明,在新生儿的神经―行为评分中,剖腹产儿在第七天和第十四天得分均低于顺产儿。剖腹产儿童患多动症的几率为11.6%,远高于顺产6.25%的水平。这可能与剖腹产儿没有经过产道对大脑颞叶的挤压刺激有关,而颞叶是与情绪相关的神经中枢。此外,由于缺乏产道挤压,剖腹产儿易发生窒息、湿肺等呼吸系统疾病。对于产妇来说,剖腹产也没那么轻松。剖
发布于 2023-02-24 08:51
0评论
如果您患有“灰指甲”,那么您的隐私暴露的机会会明显增加;握手是人际交往最基本的礼节和方式,但如果你患有"灰指甲",你可能没有胆量伸出你的手。为了你的"面子",请多关爱您的手、指(趾)甲。"灰指甲"学名叫甲真菌病,它与手足癣一样,也是浅部真菌感染性疾病,其传染方式也相同,且三者可彼此互相传染,相继发病。临床表现为病甲失去光泽,形成不整形的白色混浊区,
发布于 2023-03-14 08:56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