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癌泛指原发于胆囊的恶性肿瘤,以腺癌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鳞癌、混合癌及未分化癌。因其恶性程度高、易早期转移、难于早期发现、对化疗药物不敏感等特点,预后较差。
临床表现
1、消化道症状:绝大多数患者出现消化不良、厌油腻、嗳气、胃纳减少;
2、右上腹疼痛:80%以上患者由于合并胆囊结石,表现与胆囊结石胆囊炎相似的症状,如右上腹不适继之出现持续性隐痛或钝痛,有时伴阵发性剧痛并向右肩部放射;
3、右上腹肿块:约一半的患者出现右上腹或上腹部肿块,多数为增大的胆囊;
4、黄疸:往往在病程晚期出现,由于癌组织侵犯胆管或者转移肿大的淋巴结压迫胆管引起胆道梗阻所致,多数伴有难以缓解的皮肤瘙痒;
5、发热及消瘦:约25%的患者出现发热,多由于继发胆道感染所致。晚期患者常伴有消瘦,甚至出现恶病质。
诊断
B超:B超检查简便无损伤可反复使用,其诊断准确率达90%以上,超声造影可通过对病变组织血流的观察有助于判定是否有癌变的发生,并且可以观察是否有明显的淋巴结转移及肝脏是否受累,有经验的检查者甚至可以判定病变累及到胆囊的哪一层。
CT:增强CT检查对于胆囊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怀疑胆囊癌者应常规行CT检查。
胆囊癌的CT影像改变可分三种类型:
1、壁厚型:胆囊壁局限或弥漫不规则增厚;
2、结节型:乳头状结节从胆囊壁突入腔内;
3、实变型:因胆囊壁被肿瘤广泛浸润增厚加之腔内肿瘤充填形成实质性肿块。
增强CT对于判断胆囊癌的分期也具有一定意义,可观察肿瘤侵犯肝脏及周围组织的程度,同时可判断有无区域淋巴结肿大。
核磁共振检查(MRI):MRI一般不做为胆囊癌的首选或者必要检查项目,只是在需要判定病变是否累及肝脏或者当患者出现梗阻性黄疸时可以考虑做MRI。
PET-CT:有助于对胆囊占位性病变做出定性诊断,并有助于判定是否有胆囊以外的病变存在,但是价格较昂贵,而且当合并有急性胆囊炎时容易出现假阳性结果,所以一般不做为常规检查。
实验室检查:当胆囊病变出现癌变时一般会伴随着肿瘤标记物水平的升高。检查血清肿瘤标记物(CEA、CA125、CA19-9、CA724、CA153)等是否升高有助于对胆囊癌进行定性诊断,其中尤以CA199特异性高。
治疗
早期胆囊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首选方案。只要患者一般情况许可,应尽可能争取手术切除病变的胆囊,并根据病理结果决定是否进行扩大的清除手术。一般认为当病变累及胆囊肌层时应该进行扩大清扫手术,包括切除胆囊床附近的肝脏组织及肝十二指肠韧带的软组织并对引流胆囊区域的淋巴结进行清扫,当怀疑有肝外胆道受累时可以考虑行肝外胆管切除。
对于晚期胆囊癌的治疗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包括半肝切除+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清扫及肝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术(HPD术等),对于无法根治的晚期胆囊癌合并有胆道梗阻表现者,可行ERCP下金属支架置入术或PTCD术(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外引流术)。化疗及放疗可作为胆囊癌的术后辅助治疗手段,但效果不甚理想。
我科特色:中晚期胆囊癌的诊治是我院胆胰外科的一大特色,在国内众多三家医院中处于先进地位。通过多学科讨论制定最合理的治疗方案,通过联合肝脏切除、扩大淋巴结清扫等胆囊癌扩大根治术,挽救了一批中晚期胆囊癌患者生命。
我科曾接诊过一名胆囊癌患者,有数十年的胆囊结石病史,后因出现黄疸,十二指肠梗阻致反复呕吐,诊断为胆囊癌晚期,侵犯肝脏、胆总管、胃、十二指肠等,上海多家三甲医院告知无法手术,最终来我院就诊,我科联合影像科、消化科、病理科等进行了术前多学科讨论,最终为患者行了HPD术,切除了右半肝、胰头、十二指肠、胆管下段、胆囊及远端胃,但达到了根治的目的,术后患者顺利康复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