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2-10-04 07:25

胃食管反流病在胃切除术后患者中比在正常人中更常见。研究发现,近1/3的患者在部分或全部胃切除术后出现胃食管反流,而这种反流是食管癌的危险因素。
近端胃切除术后,由于切除了贲门和食管下段,贲门和食管下段括约肌的抗反流作用不复存在,胃酸从胃部反流至食管腔内,引起吻合口水肿、炎症,甚至侵蚀吻合口部分,并至发生反流性食管炎。这主要是由于(i) 手术切除了食管的贲门和腹段,破坏了正常食管下部的高压区和His角等机械性抗反流结构,食管胃的压力梯度发生变化,使胃内容物容易反流到食管。(二)迷走神经主干被切断,胃侧大弯上部的胃蠕动起搏点被切除,导致迷走神经对胃蠕动型收缩的协调作用消失,造成残胃体的蠕动消失,胃窦的蠕动减弱,导致不清除功能延迟。(3)手术切除了胃底和部分胃体,只留下分泌酸较多的胃窦,使胃的容积明显缩小,胃的容性松弛减少或消失,导致其幽门压力增加,胃排空阻力增加,从而使富含胃酸的胃内容物容易回流到食管。
BiⅠ式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患者,由于幽门括约肌被切除,容易出现十二指肠液反流到残胃,同样也容易进入食管。在Bi-II式胃切除术后的患者,近端空肠和残胃被吻合,十二指肠液直接流入残胃,同样也更容易进入食道。虽然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患者胃酸分泌减少,食道酸反流不明显,但胃大部切除术Bi-II后的患者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患者都可能存在贲门括约肌松弛和胃肠功能紊乱,但Bi II术后患者的反流性食管炎患病率高于Bi I术后患者,这可能与十二指肠液反流有关。十二指肠液中含有胆汁和胰液,它们与胃酸和胃蛋白酶协作,加重了粘膜上皮细胞的损伤,这可能是Bi-II手术后患者反流性食管炎患病率高于普通人群的原因,也是Bi-II手术后患者反流性食管炎患病率高于Bi-II手术后患者的原因。

为什么胃部手术后容易发生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文章
胃食管反流病是十分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严重的困扰着人们的工作和学习。胃食管反流是由于胃内容物异常反流到食管引起的粘膜损伤和慢性症候群。这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在人群中发病率很高。即使是健康人在不当饮食后,有时也会出现烧心和反酸的现象。调查显示,大约有10?30%的人几乎每天都有会发生返流症状,而40%的人每月至少出现一次。所以为食管反流病及其症状是非常普遍的,应该引起重视。随着现代生活质量的
发布于 2022-09-24 21:54
0评论
抗反流手术是治疗症状反复的慢性胃食管反流病的替代疗法。对于一些经谨慎选择的患者(如年轻、有典型胃食管反流病症状、异常pH及对PPI有良好反应的患者),抗反流手术治疗与PPI疗效相同,因此抗反流手术应作为该类患者替代药物治疗的另一种措施。但应让患者知道抗反流手术的风险,如术后吞咽困难、嗳气能力下降、可能发生腹胀及胀气加重等。对于抗反流手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有效性和疗效是否等同于或优于长期药物治疗,
发布于 2022-10-04 07:20
0评论
胃食管反流病(以下简称GERD)是指因为某种原因致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或进一步冲入气道、耳鼻咽喉、口腔等部位所引发的系列疾病。一、流行病学1、发病率GERD在欧美国家比较常见,椐报导,美国人中有44的人每月至少有一次反流症状,20的人爸苤辽儆幸淮畏戳髦⒆矗辉谖夜⒉÷式系停本┑厍戳飨喙刂⒆吹姆⑸饰玻.3,上海为7.68。2、年龄目前普遍认为,GESD的发病随年龄的增L而增加,40―60岁
发布于 2022-10-04 11:30
0评论
在临床工作中,常常有患者胃镜检查结果出来后,看见胃镜结果提示:贲门口开闭良好,无松弛。往往这时患者认为,贲门口不松弛,为什么还会出现反流症状。贲门口不松弛,不会有反流---这是大多数患者的误区。胃食管反流病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食管下端括约肌(LES)的一过性松弛(TLESR)。在正常情况下进食后吞咽时,LES松弛,食物顺利经过食管通过贲门口进入胃内,完成进食过程。TLESR是指,非吞咽情况下LE
发布于 2022-10-03 16:43
0评论
 “反酸烧心”的症状很多人都有过,人们大多认为这是饮食不当造成的,不太在意。但当这些症状频繁出现,或伴随其他症状时,就可能是一种病理现象了,临床上称为“胃食管反流病”。胃食管反流可以有许多原因引起,如: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出现障碍;胃排空延缓;食管本身蠕动功能下降,不能迅速清除反流物;胃的一部分异常地突入胸腔,形成裂孔疝,天然的抗反流屏障遭受破坏等,在上述情况下均易发生胃食管反流。胃食管反流病是由
发布于 2023-01-04 08:41
0评论
内镜下治疗包括内镜下食管微量射频治疗、内镜腔内胃成形术、全层折叠术等。胃镜下腔内折叠术(ELGP)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是将缝合器安装在胃镜前端,于直视下在齿状线附近缝合胃壁组织形成皱褶,增加贲门附近紧张度,使皱褶阻挡反流,发挥治疗作用。射频治疗用于胃食管反流病治疗是镜下的微创治疗,通过热能治疗后增加下食管括约肌厚度,灭活神经末梢,使迷走神经受体失活,胶原组织收缩,从而增加下食管括约肌厚度和下食管括
发布于 2022-10-04 11:55
0评论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由于胃内容物反流而引起的不适症状和并发症,它的主要症状就是反流、烧心(胸骨后区域的一种烧灼感)。该病轻则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降,重则会并发反流性食道炎、食管狭窄、吞咽障碍、食管腺癌等疾病。北京地坛医院消化内科刘均平目前,胃食管反流病正呈现发病率高、认知率低、就诊率低、治疗率低,即“一高三低”的特点。胃食管反流病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包括:睡眠障碍、影响饮食习惯、影响工作效率、
发布于 2022-09-25 04:06
0评论
胃食管反流病是西方一种常见病,但近十年,中日韩等东方国家发病率明显上升,流行病学资料提示国内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率约12%,其中约三分之一的病人有明显的食管损害即反流性食管炎。胃食管反流病的根本原因是位于食管交界的屏障功能薄弱导致胃酸反流进入食道甚至口腔和呼吸道引起烧心、反流、胸痛以及肺炎哮喘等一系列典型或不典型的症状,甚至可能最终发展到食道癌。质子泵抑制剂PPI(就是各种拉唑类药物)的出现给胃食管
发布于 2023-02-19 19:01
0评论
胃食管反流病相关研究进展随着肥胖造成的问题呈指数性的增长,世界范围内胃肠反流性疾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加。其中人们特别关注的是中心性肥胖和包括食管腺癌在内的胃肠反流性疾病相关并发症之间的关系。因对胃肠反流性疾病的流行病学和病理生理学了解的深入,早期认为胃食管反流是因为一个主要机制引起的发病率增加,但目前人们越来越接受胃肠反流病是一个多因素疾病。其诱发因素例如肥胖、年龄、遗传因素、妊娠以及创
发布于 2022-11-29 17:31
0评论
胃食管腔因过度接触(或暴露于)胃液而引起的临床胃食管反流症和食管黏膜损伤的疾病称为胃食管反流。胃食管反流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是多因素的。其中包括食管本身抗反流机制的缺陷,如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和食管体部运动异常等;也有食管外诸多机械因素的功能紊乱。治疗治疗方针:增强抗反流屏障,减轻反流物刺激,增强食管黏膜抵抗力。药物治疗:可用H-2受体阻断剂、质子泵抑制剂等抑酸药,铝碳酸镁等黏膜保护药,促动力药物。
发布于 2022-10-04 10:50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