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1-25 20:42

  各种原因所致的肝硬化是门静脉高压形成的主要病因,大约占85%。几乎所有的肝硬化患者均不可避免地出现门静脉高压这一并发症。肝硬化的自然病程大体上分为两期:即无症状期,也称为代偿期;随后进展至失代偿期,此期的特征是出现门静脉高压和/或肝功能失常的并发症。结合既往关于肝硬化自然史两项大规模研究(共纳入1649例患者),可将肝硬化进一步划分为4个期,每一期的临床特点与预后存在明显差异(见表14-3-1),其中1期和2期属于代偿期范围,3期和4期为失代偿期范围[1,2]。
  1期:既无食管曲张静脉也无腹水
  此期每年死亡率低于1%,超越此期进一 步进展的累积年发生率达11.4%
  2期:存在食管曲张静脉但尚无腹水也无出血
  每年死亡率3.4%,每年由此期进展至腹水6.6%,每年4.4%在形成腹水时或前出血曲张静脉出血
  3期:腹水伴或不伴食管曲张静脉,但从未出血
  每年死亡率20%,明显高于前两期,每年7.6%由此期进展至出血
  4期:消化道出血伴或不伴腹水
  1年内的死亡率达57%(其中大约一半死亡发生在首次出血的6周内)
  在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压力可能正常或低于形成曲张静脉或腹水的临界水平(threshold)。随着疾病的进展,门静脉压力进一步增加和肝功能进一步减退,导致腹水、门静脉高压性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和黄疸等。由此可见,门静脉高压形成在肝硬化病程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门静脉高压及其相关并发症是肝硬化患者的主要死因,也是终末期肝硬化患者考虑作肝移植的指征。
  对于绝大多数肝硬化患者,最终会形成静脉曲张,其中食管静脉曲张的发生率相对最高,据报道:在最初确诊的肝硬化患者中,大约40%代偿期患者存在食管静脉曲张,伴有腹水的患者则高达60%[1,3]。在随后的随访中,每年大约5%患者新出现静脉曲张[1]。曲张静脉一旦形成,就会由小变大,总的发生率为10~15%,一般1年内进展至大曲张静脉的发生率为12%(95%CI:5.6-18.4%),2年内发生率为25%(16.0-34.0%),3年内的发生率为31%(21.1-40.8%)[4]。肝功能衰竭的进展是促进或加速静脉曲张改变的重要因素。相反,肝功能的改善和戒酒可致曲张的静脉由大变小甚至消失[5]。
  曲张静脉一旦形成就会由小变大,大的曲张静脉最终出现破裂出血,未经处理的患者2年内发生曲张静脉破裂出血者为8~35%。寻找预测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危险指标异常重要,目前明确的最重要的预测指标是:曲张静脉的大小、曲张静脉红色征及肝功能损伤程度(用Child-Pugh分级)。通常联合应用这些指标来评估,然而,这些指标还不尽人意。据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曲张静脉的大小是预测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最好指标,小曲张静脉(<5mm< span="">)患者在2年内出现破裂出血的发生率大约为7%,而大静脉曲张患者则增加到30%[1]。静脉曲张大小和红色征作为预测曲张静脉破裂的因素,可能因为与增强曲张静脉壁的张力有关。此外,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可反映曲张静脉的跨壁压,也可作为预测曲张静脉破裂的危险因素。当HVPG<12mmhg< span="">,几乎不会发生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据已往报道,大约30~50%的肝硬化合并急性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患者在6周内死亡,这一数据可能过高的估计了目前的曲张静脉出血的实际死亡率。在最初的6周内更精确的死亡率是20%,因出血不能控制所致的早期死亡率为5~8%[1]。
  入院时,存在内镜下可视的急性出血、细菌感染和HVPG>20mmHg的患者,预示出血将难以控制。需要强调的是,40~50%的曲张静脉出血的患者出血可以自行停止。可能的原因是出血后的低血容量状态导致脾静脉反射性收缩,从而使门静脉血流量减少与压力降低有关。
  在第一次出血后,短期再出血(指自出血后6周内再出血)的发生率30~40%。在首次出血后的最初5天内再出血的风险最高,发生率达到40%,尤其在最初的48h~72h内再出血风险最高,随后的6周内再出血发生率逐渐降低。据文献报道,短期内再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胃底曲张静脉出血、急诊内镜下可视的活动性出血、低血浆白蛋白、肾衰竭和HVPG>20mmHg。短期再出血和肾衰竭是预测患者6周内死亡率的最关键的因素,因此,在急性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治疗过程中,应积极主动防治短期再出血和肾衰竭的可能。
  初次出血后存活者,晚期再出血率(指自出血发生第6周以后)和死亡率仍比较高,晚期再出血发生率为32~84%,平均为59%。长程死亡率为4~78%(平均为46%)。正是因为存在这种高风险,必须采取措施预防再出血发生。预测再出血与死亡的危险因素包括:曲张静脉大小、Child-Pugh分级、继续饮酒和肝细胞肝癌 。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与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相关文章
门静脉高压症是指门静脉压力增加,门静脉系统血流受阻和/或血流量增加,伴侧支循环形成的一组临床综合征。门静脉高压症的病因很多,主要为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占到80%~90%。据统计,30%肝硬化病人最终可出现门静脉高压症,而30%肝硬化病人在发现静脉曲张的2年内可引起出血,出血停止后如果不治疗,其一年内复发出血率为70%,病死率可达33%。门静脉高压症最常见和最危险的并发症是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
发布于 2022-10-02 18:53
0评论
四类治疗方法一般来说,静脉曲张不会对性命构成危险,毋须接受任何治疗;但情况严重时,血液受压挤出血管,引致发炎,长期发炎使肌肉变硬、纤维化、溃烂变黑。当感到双脚发痒、疼痛、出现湿疹、红肿,你可能需要找医生帮忙。 1外科手术严重的静脉曲张,瓣膜功能失调,医生可以透过手术,把出现问题的静脉抽出体外,但这个治疗方案只限于浅层静脉曲张。若问题来自穿孔静脉,医生会利用内窥镜,把穿孔静脉的筋膜束起,阻止血液进
发布于 2024-08-01 02:19
0评论
门静脉高压症是肝硬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病理生理环节,也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ransjugularintrahepaticportosystemicshunt,TIPS)通过在月干静脉与门静脉之间的肝实质内建立分流道,以微创的方式,从结构上显著降低门静脉阻力,是降低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压力的关键措施之一。选择恰当病例,可有效减少食管胃静脉曲张再出血和腹水复发
发布于 2022-10-02 18:15
0评论
概述 我们知道肝硬化的病人后期往往伴随门脉高压,这时候是很容易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并且常常是大出血。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时期的病人可能只是吃点稍硬的食物就会引起大口大口的吐血或是便血,这时情况是很紧急的,需要立即止血和补充血容量,不然很容易就会出现生命危险。那么,当一个有门脉高压的病人出现消化道出血应该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步骤/方法: 1、 首先,应该立即将患者送到医院治疗。这时候,你
发布于 2023-07-07 14:20
0评论
概述 消化道出血的严重程度与出血病变的部位,性质,失血量和速度都有关系。与患者的年龄和心肾功能等也有一定的关系。出现急性的大量出血的话还会出现呕血的症状。慢性的少量出血的主要表现则是粪便呈血阳性。消化道出血后血液如果在胃内潴留的时间太长的话,由于胃酸的作用会变成酸性的血红蛋白而出现咖啡色。一般老年人容易出现消化道出血,这种病的病死率达到百分之十左右。 步骤/方法: 1、 胃和十二指肠溃疡,食
发布于 2024-04-15 07:53
0评论
主动脉曲张是主动脉硬化的表现,这种情况常常有高血压,或年龄比较大的人容易有。心率瞬间加快眼前发黑,很可能是心律失常导致的一过性脑供血不足。 动脉硬化年龄大一些都会有,只是程度不同,自己注意保健,注意饮食清淡一些,不要吸烟饮酒,每天适当做一些体育活动,有高血压、高血脂等等都要对症治疗,心律失常建议到医院检查心电看看什么情况,根据检查结果考虑怎么治疗.
发布于 2024-08-01 02:46
0评论
当门静脉血不能顺利通过肝脏回流入下腔静脉就会引起门静脉压力增高,形成门静脉高压症。引起门静脉高压症的病因很多,主要为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在我国以乙型肝炎和/或丙型肝炎后肝硬化多见。慢性乙型或丙型肝炎患者经过慢性过程,约25%~40%最终发生严重的肝硬化,30%肝硬化患者最终可能出现门静脉高压症。临床表现:门静脉高压症病情发展缓慢,临床表现因病因不同有所差异,但主要是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呕血和/
发布于 2023-01-09 13:21
0评论
门静脉高压症是各种原因肝硬化导致的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带来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门静脉高压症最严重的并发症是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门静脉高压症发生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治疗方法各有优劣。目前临床上对门静脉高压症引起消化道出血的手术适应症、手术时机以及术式的选择等存在争议[]。一、断流术应为门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主流术式门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手术方式大体分为分流术和断流术。二者治疗的理论依据不同,
发布于 2022-12-11 00:27
0评论
门静脉高压症是一组由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异常和压力持久增高而引起的综合症。绝大多数病人由肝硬变引起,少数病人继发于门静脉主干或肝静脉回流受阻以及一些原因不明的因素,当门静脉血液不能顺利通过肝脏经过下腔静脉回流入心脏时,就会引起门静脉的压力增高,出现一系列相关的临床表现,如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贫血)、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甚至破裂出血(呕血、黑便、血便)、肝性脑病(嗜睡、昏迷)、腹水
发布于 2022-12-11 00:42
0评论
静脉曲张(俗称「浮脚筋」)是静脉系统最常见的疾病,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因长时间维持相同姿势很少改变,血液蓄积下肢,在日积月累的情况下破坏静脉瓣膜而产生静脉压过高,造成静脉曲张。静脉曲张多发生在下肢,腿部皮肤冒出红色或蓝色、像是蜘蛛网、蚯蚓的扭曲血管,或者像树瘤般的硬块结节,静脉发生异常的扩大肿胀和曲张。 大多数的患者静脉曲张并不严重且不需治疗,保健与预防是最重要的。但若静脉曲张太严重时则容易产生反覆
发布于 2024-08-01 02:33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