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2-02 20:17

  背景介绍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中侵袭性最高的恶性肿瘤,以导管腺癌为主。虽然和其它肿瘤相比,胰腺癌发病率较低,但由于其极低的5年生存率(小于5%),使胰腺癌成为癌症相关死亡因素的第四大主因。长期以来,依据形态学进行病理学诊断一直是胰腺癌诊断的金标准,但由于肿瘤在分子水平上具有高度异质性,传统的病理形态学诊断随着国、内外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逐渐不能满足胰腺癌研究的发展需求。因此,在原有的病理组织学诊断的基础上深入发展胰腺癌的分子分型对胰腺癌的诊断、预后及治疗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研究进展

  肿瘤的分子分型最早由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于1999年提出,是通过综合的分子分析技术为肿瘤分类从形态学转向以分子特征为基础的肿瘤分类体系。随着这一观点的提出,以DNA、RNA及蛋白分子水平在不同肿瘤中表达差异的分子分型研究得到广泛开展。近年来,由于胰腺癌遗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不断完善,胰腺癌的分子分型的研究同样得到了不断发展;大量关于胰腺癌基因组测序的综合研究及胰腺癌遗传异常的报道在国外权威科学杂志发表。最具代表性的是2008年美国《Science》杂志报道了Jones教授及其团队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mplification)及桑格测序技术(Sanger sequencing)检测了24例胰腺导管腺癌的外显子,并在另外的90例胰腺癌样本中进行了外显子测序验证。该研究发现,平均每例胰腺癌样本中发生了48个非沉默突变(nonsilent mutation),而这些突变涉及12条核心信号通路。在这些突变中包括了后来公认的胰腺癌四大“驱动”基因:癌基因KRAS,抑癌基因TP53、CDKN2A /p16及SMAD4。其中KRAS在胰腺癌的突变率大于95%,CDKN2A /p16, and SMAD4突变率大于90%,TP53为50%-75%,SMAD4则为55%,故又称作4大“高频驱动基因(high-frequency driver genes)”。除此以外,另外7个低频驱动基因(low-frequency driver genes):SMARC4A、CDH1、EPHA3、FBXW7、EGFR、IDH1以及NF1也参与构成了胰腺癌的一个基因“地形图”。这一“地形图”对胰腺癌的诊断、预后判断以及个体化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临床意义

  目前认为:KRAS基因突变是胰腺癌发生的最早期基因改变证据;SMAD4/DPC4的缺失对其手术切除后的预后密切相关;DPC4表达缺失的病人预后较差,并且DPC4蛋白的免疫标记能协助诊断胰腺癌转移灶(如卵巢)来自于胰腺而不是卵巢的原发癌。另外,与SMAD4/DPC4突变不同,单独的TP53或CDKN2A /p16的突变并不能预测胰腺癌患者的生存,但与KRAS一样是胰腺癌发生的重要原因。而且根据各基因突变的情况,能够间接反映从胰腺癌前期病变到胰腺癌的演变进展:胰腺上皮样瘤变(Pancreat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PanIN)作为重要的胰腺癌前期病变,分为3级(PanIN-1至PanIN-3)。PanIN-1中KRAS突变发生率约为45%;CDKN2A/p16失活性突变发生在PanIN-2,而TP53、SMAD4/DPC4及BRCA2突变常见于PanIN-3。基因改变能间接反映胰腺癌的侵袭性和进展情况,胰腺癌因此被认为是基因病变不断积累的结果。一项针对胰腺癌发病家系的研究证实了这一观点,发现随着KRAS、CDKN2A/ p16、GNAS、TP53及 SMAD4突变的不断积累,非侵袭性癌前病变逐渐增多,并进展为胰腺癌的爆发。同时目前最大规模的一项胰腺癌病人尸检报告(76例)证实约70%的患者存在广泛转移,而这70%的胰腺癌患者中SMAD4基因存在失活性突变,说明SMAD4的潜在改变与胰腺癌的进展和转移密切相关。因此不同基因突变在胰腺癌进展中发挥不同作用,且与进展分期戚戚相关,据此识别胰腺癌的基因突变为胰腺癌的个体化提供了潜在的治疗靶点:比如确认存在BRCA2或PALB2突变的胰腺癌患者能优先接受PARP抑制剂或DNA交联剂从而控制病情。

  总而言之,深入探索胰腺癌相关的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分析,构建胰腺癌完整的分子分型模式,并联合详细的病理组织学检查,对于胰腺癌的异质性、分期诊断及预后判断,以及个体化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将对不同个体的肿瘤或同一个体肿瘤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合理调整疗效,减少无效治疗,最终达到延长患者生存期和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胰腺癌的分子分型的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相关文章
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癌(简称胰腺癌)是一种致死性极高的疾病(发病率/死亡率为1/0.95)。2011年最新全球肿瘤统计资料显示,其发病率逐年升高,预计2011年将有26.6万例患者死于胰腺癌。胰腺癌已成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胰腺癌的研究领域,使相关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回顾2011年胰腺癌从基础到临床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胰腺癌诊治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些许思路。转化性研究:随着生
发布于 2022-10-02 18:43
0评论
    胰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胰腺癌在美国已占肿瘤致死亡的第4位,在我国,近20年来其发病率增长约6倍。胰腺癌很难早期发现,一旦发现,80%的患者丧失了手术机会。即使病变局限的患者虽经根治性手术切除,仍会出现复发和转移,5年生存率不足25.0%。而晚期胰腺癌患者1年生存率不足10%,中位生存时间仅为3个月左右。经过5-FU治疗,中位生存时间也仅为5个月
发布于 2023-03-21 17:36
0评论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系统肿瘤,患者的5年存活率低于5%,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是延长生命的主要疗法,各种手术技巧的改进也使得肿瘤切除率不断提高。然而,由于胰腺癌起病隐匿、早诊困难,大多患者就诊时已经是晚期而失去了手术机会,此时药物治疗就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即使是经过手术切除的患者,他们在术后2年的复发、转移率也高达80%,术后5年的存活率只有15%~20%,大部分患者都因为手术以后的
发布于 2023-02-02 09:12
0评论
最近有学生在阅读近年美国ASCO年会关于进展期胰腺癌的治疗药物的相关文章,现在将学生的读书笔记贴上以供患者及家属参考。早先,5-Fu作为进展期胰腺癌标准化疗药物,其单药有效率仅仅不到19%,病人中位生存期在4.2月-5.5月。1997年后,吉西他滨投入临床使用,为现代进展期胰腺癌的化疗奠定基石。近十年,许多研究将吉西他滨单药治疗与吉西他滨联合其他化疗药物治疗胰腺癌进行比较,比如氟尿嘧啶、卡培他滨
发布于 2023-01-09 08:16
0评论
胰腺癌的治疗是目前国际公认的难题,具有早期诊断率和根治切除率低、临床治疗效果差、5年生存率低等特点。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对预后有重要价值。有不少资料显示,直径≤2cm的小胰腺癌5年生存率为42%,而直径>2cm的胰腺癌5年生存率不足5%。近年来,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进展,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率逐渐提高,同时对于晚期不能手术的患者,内镜下治疗也显示出一定的优势,现对此做一综述。内镜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发布于 2023-01-29 08:52
0评论
胰腺癌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低于5%。约80%-85%的患者就诊时已处于局部进展期或晚期,从而丧失手术治疗的机会。吉西他滨单药化疗是胰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但只有约15%-20%的患者对此方案有效。对于一线吉西他滨为主的化疗方案失败后,NCCN指南推荐以氟尿嘧啶为基础的方案作为二线化疗方案,但是缺乏随机对照III期临床试验的支持。CONKO003临床试验,是由德国CONKO胰腺癌研究小组
发布于 2023-02-02 18:12
0评论
取得活组织病理(包括治疗前穿刺样本,及手术切除样本)一直是肿瘤临床诊治必备的“黄金标准”。但胰腺由于其复杂的解剖位置――居于腹腔脏器的最后方;及胰腺癌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富含间质,导致依靠穿刺技术难以取得足够临床诊断或分型的活组织量。复旦大学胰腺肿瘤研究所更是回顾性分析了2006~2011年,上海31家医院(多中心),1,088例临床确诊胰腺癌病例的前瞻性资料,发现上海地区5年间胰腺癌病人的病理
发布于 2023-02-02 08:17
0评论
基因编码的蛋白是SCF型泛素连接酶中介导底物识别的部分,常参与底物的泛素化,引导底物被蛋白酶体降解。FBW7可介导包括原癌蛋白在内的许多重要蛋白的泛素化,如cyclinE、Notch、mTOR、c-Jun和c-Myc等众多在细胞周期、细胞增殖及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蛋白质。因此FBW7的失活会引起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如胃癌、结肠癌、乳腺癌、肝癌等。上海肿瘤医院的虞先濬教授在CellResear
发布于 2023-02-02 07:22
0评论
最新一期《临床肝胆病杂志》刊出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肿瘤内科叶胜龙教授文章:肝癌研究当前面临的挑战。摘要:原发性肝癌是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升高趋势。近年来原发性肝癌临床研究不断取得长足进展,但仍面临严峻挑战。重点评述原发性肝癌相关的分子分型和干细胞基础研究、病理和临床诊断、临床分期、外科治疗、局部区域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系统化疗、门静脉癌栓治疗、抗病毒治疗、肝内胆
发布于 2023-03-09 04:11
0评论
探寻有效的治疗药物及手段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肝癌发病机制、肿瘤进展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取得了显着进展,新的分子靶向药物不断涌现,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抗血管生成药物和多激酶抑制剂等,生物靶向治疗已逐渐成为原发性肝癌病人的新选择、新希望。现就其研究进展简要介绍如下。多靶点Raf激酶抑制剂肿瘤的生长、发展、转移过程中的许多步骤均是由酪氨酸
发布于 2023-03-26 04:41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