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2-25 21:21

  67、防风

  Fangfeng

  Radix Saposhnikoviae

  [异名] 铜芸(《本经》)、茵芸、茴草、百枝(《吴普本草》)、屏风(《别录》)。

  [来源]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Turez 、)Schischk、的根。

  [成分] 含挥发油、甘露醇、苦味苷。

  [药理] ①解热作用:煎剂的作用较浸剂好。②有镇痛作用。③防风煎剂对溶血性链球菌及痢疾杆菌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功效及剂量] 发表,祛风,胜湿止痛。用于外感风寒,头痛目眩,项强,风寒湿痹,骨节酸痛,四肢痉挛,破伤风。内服:煎汤4、5-9g。

  [不良反应] 有皮肤过敏现象。

  [实例] 1例35岁女性因感冒服桂枝汤加薄荷、荆芥,服1帖。次日复诊因头痛不减,原方加防风12g,药服后1h,即上腹部不适,恶心,随即面部、双手背皮肤出现红色斑块,其痒难忍。停药后当日下午症状消失,以后再服,上述症状又出现。将方中防风减去,继续服用,未再出现过敏症状。

  [防治] 有皮肤过敏者,立即停服,避免以后再用。

  参考文献

  1、向义廷、防风引起过敏1例、四川中医,1985,(11):19

  68、红花

  Honghua

  Flocs Carthami

  [异名] 红蓝花(《金匾要略》)、刺红花(《四川中药志》)、

  草红花(《陕西中药志》)。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干燥花。

  [成分] 含红花黄素、红花苷。红花苷加酸水解后得葡萄糖及红花素。

  [药理] ①对平滑肌:小剂量可使子宫发生节律性收缩,大剂量则发生痉挛,妊娠动物尤明显。对肠管平滑肌也有短暂的兴奋作用。②对心血管:红花煎剂在动物实验中有持久降压作用,已证实是对a-肾上腺素受体的阻断所致。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营养及血流量。红花黄素抑制血小板凝集,增加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抑制体外血栓形成。③对代谢:口服红花油可降低实验动物高胆固醇血症。

  [功效及剂量] 中医多用于痛经闭经等妇科疾病及跌打损伤、瘀血等。近年来还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常用量:3-9g。

  [不良反应] 小白鼠饲料中混入6%红花粉喂饲1个月无异常,如混人15%则引起死亡,说明有一定毒性。红花黄素给小鼠灌胃半数死量LD50为5、53g/kg,按1/10的LD50。连续10天给家兔灌胃未见有毒性[1]。这些数字都远高于临床常用量,因此在规定用量内是安全的。临床所遇到的主要是过敏反应。

  [实例] 梁氏报道某23岁女性患者服用含红花10g的煎剂6h后面颈部发痒,继则潮红,两眼睑水肿,全身起丘疹,随后头痛腹痛,呼吸不畅,吞咽困难,两肺哮鸣音,尿少,尿中有管型。同时外用敷药(含红花)的局部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大者2cm ×2cm,予补液、抗敏等治疗6天后消失。以后试用红花浸泡液外敷左前臂,7h后即出现丘疹,故可确证为红花过敏所致[2]。王氏报道一17岁痛经病人自行泡服18g红花(加糖),饮液后2h全身不适,两手背出现红色丘疹,继而遍及前胸后背、面部、颈项,刺痒难忍。4天后再用又出现同样反应[3]。

  此外尚有外用正红花油引起过敏的病例:某男,38岁,有多种药物过敏史,因摔伤用正红花油涂擦左肩部后,出现皮肤潮红,皮疹,头晕,恶心,气急。查体心率每分钟106次,血压9、3/6、6kPa,诊断过敏性休克。予对症处理后2天痊愈[4]。王氏报道一名8岁男孩涂正红花油后半天出现局部及左下肢红色斑疹,继之发展至右下肢及臀部,7天后腹痛、呕吐,不能进食。查体时腹部有散在压痛,诊断为腹型过敏性紫癜。予补液及抗敏治疗,经5天方愈。过后其父在涂红花油时患儿在旁闻及药味,隔1h患儿以上诸症又重现,再治疗5天方愈。

  另有一6岁男孩亦在涂正红花油半天后出现红色斑疹,6天后入院尿检蛋白(+),红细胞(++),诊断为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经14天方康复[5]。但正红花油并非单一含有红花,据近日报道正红花油含水杨酸甲酯( methylsalicylate ),个别的商品中含量可达65 %,即每l0ml中含量大约相当于30片300mg的阿斯匹林,且其为脂溶性,毒性大于阿司匹林[7]。故正红花油的不良反应究系其中哪一成分引起尚待研究。余氏报道一个喷门癌手术后,54个月复发者经化疗2个疗程效果不显着,用红花注射液10ml静滴,每日一支,第三日突然头痛呕吐,视力障碍,CT显示:右侧内囊膝部梗塞,该作者认为,可能红花促进病变发展[6]。

  [防治] 孕妇、出血性疾病及对本品过敏者应避免使用。出现过敏反应即应停药,并予对症处理。供外用的正红花油不可内服。

  参考文献

  1、簧正良,等、红花黄色素的毒理学研究、甘肃医药,1983,(4):22 - 24

  2、梁红文、红花引起过敏性反应1例、山东医药,1983,(9):42

  3、王东琦、泡服红花致过敏反应1例、中国中药杂志,1994,19(11):693

  4、孟坤铭、外用正红花油引起过敏性休克、中原医刊,1992,(6):27

  5、王万春、正红花油外用引起过敏性紫癜2例、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1992,6(4):265

  6、余叙惠、山西中医,1993;9(6);35

  7、Chan、Aust N Z J Mmed,1995,25;57

  69、红茴香根

  Honghuixianggen

  Radix Illicii Lanceolati

  [异名] 山木蟹、山桂花、大茴(《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木蟹柴、山大茴(《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 本品为木兰科植物狭叶茴香Illicium lanceolatum A 、 C 、Smith或红茴香I、henryi Diels,以根及根皮入药。

  [功效及剂量] 祛风通络,散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痈疽肿毒。内服:煎汤3-6g,研粉0、3-0、9g。

  [不良反应] 轻者:恶心呕吐,腹痛流涎,眩晕,汗出,手足冰冷;重者:呼吸困难,发绀,角弓反张,昏迷,休克,并有肝肾损害。

  [实例]①1例33岁女性,因腰痛冲服红茵香根皮粉9g。 4h后恶心、呕吐数次,头晕,上腹隐痛,随即口唇发绀,牙关紧闭,神志不清,全身强直性抽搐持续5min后停止,神志转清。24h内有类似发作5次。既往无癫痫史。②1例24岁男性,自服红茴香根干品30g, 30min后头晕头痛,上腹绞痛,频繁呕吐,1h后昏迷,间歇性痉挛伴四肢抽搐,每次10min,牙关紧闭,两目上视,口唇发绀,四肢厥逆。

  [防治] ①不能超量。②一旦发现有中毒症状应立即停药。③解毒方法:生甘草120g水煎喂服。地西泮(安定)肌肉注射。葡萄糖、维生素C、维生素B6静脉滴注。冬青树叶250g水煎服。或黄芩60g,甘草90g,防风15g,水煎分2次服,每6h1次。

  参考文献

  1、朱亚峰、中药中成药解毒手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199

  2、汤志锋、超量服红茴香粉致中毒1例、中国中药杂志,1994,19(1):47

  3、周一祥、红茴香根过量中毒1例、浙江中医杂志,1986,(9):425

  70、红粉

  Hongfen

  Hydrargyri Oxydum Rubrum

  [异名] 升丹、升药、红升、红升丹、三仙丹。

  [来源] 本品为水银、火硝与白矾经升华而制得。

  [成分] 主含氧化汞98%以上,另含硝酸汞。

  [功效及剂量] 拔毒,除脓,去腐,生肌。用于痈疽疔疮,梅毒下疳,一切恶疮,肉暗紫黑,腐肉不去,窦道屡管,脓水淋漓,久不收口。有毒,不可内服,研极细粉单用或与其他药味配成散剂或制成药捻。外用适量,外用不宜大量久用。

  [不良反应] 对消化道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可流涎,恶心呕吐,咽痛,上腹部持续剧烈烧灼痛,腹泻,出血性肠炎,胃穿孔,尿蛋白,尿少,尿闭,呼吸困难,休克。

  [实例] 1例15岁女性,因右股骨中段骨髓炎伴瘘管形成,用红升丹瘘道灌注治疗。每次用红升丹2-3g,每6-7天灌注1次,灌注2次后全身皮肤瘙痒疼痛,出现皮疹,且有流涎,口渴,齿龈肿胀,口腔粘膜溃疡。未被重视,继续灌注,渐出现全身皮肤水肿,糠片状脱屑,全身关节疼痛,呕吐,纳减,腹泻,以后全身皮肤水肿变硬,面、胸、颈皮肤呈盔甲样改变致呼吸困难。

  参考文献

  1、杨  骏、1例重症红升丹中毒的诊治、江西中医药,1982,(2):38

  71、远志

  Yuanzhi

  Radix Polygalae

  [异名] @绕、md(《尔雅》)、棘菀(《本经》)、苦远志(《滇南本草》)。

  [来源] 本品为远志科植物细叶远志Polygala tenuifolia Willd、或卵叶远志Polygala sibirica L、的根。

  [成分] 根含皂苷,水解后可分得远志皂苷元(A,B),细叶远志素,远志醇,N-乙酰氨基葡萄糖。

  [药理] 有祛痰作用。有兴奋子宫作用(动物离体子宫),皂苷有溶解红细胞的作用。

  [功效及剂量] 安神益智,祛痰。用于心肾不交,惊悸,健忘,梦遗,失眠,咳嗽多痰,痈疽疮肿。内服:煎汤3-9g。

  [不良反应] 有皮肤过敏及低热。

  [实例] ①1例62岁男性,因咳嗽多痰,服含远志10%g的方剂,10min后出现舌尖麻木,继而舌根及下颌部麻木,面部自下而上呈潮红色,并出现散在丘疹。②有2例女性,1例因慢性支气管炎服含远志煎剂,2天后出现全身燥热发痒,皮肤出现细小密集成片红色丘疹。1例为中药房药员,常有鼻塞、全身不适、低热,停止与远志接触即消失。③1例59岁男性,在中药房药库搬远志饮片,13min后出现胸闷、气急,头面部出现密集细小粟粒状红色红疹。

  参考文献

  1、李丙顺,等远志内服过敏1例湖南中医杂志,1993,9(3):封三

  2、刘自尹、远志过敏反应2例报道、中成药研究,1985,7(5):44

  3、杨树光、远志过敏1例、中国中药,1993,18(4):247

  72、芫花

  Yuanhua

  Flos Genkwa

  [异名] 芫(《山海经》)、去水(《本经》)、赤芫(《吴普本草》)、闹鱼花(《中国树木分类学》)、杜芫(《别录》)。

  [来源] 本品为瑞香科植物芫花Daphne genkwa Sieb 、 et Zucc的干燥花蕾。

  [成分] 芫花含芫花素(genkwanin )羟基芫花素、芹菜素( apigenin)及谷甾醇,另含苯甲酸及刺激性油状物。

  [药理] 大鼠口服芫花煎剂适量可引起尿量增加,排钠量亦有所增加。增加口服剂量尿量反有减少倾象。利尿时常引起大鼠腹泻,毒性较甘遂、大戟为大。芫花素能抑制离体肠和子宫的运动。静脉注射于犬,可降低其血压。

  [功效及剂量] 逐水,涤痰。用于痰饮,癖积,水肿,胁痛,心腹Y结胀满,食物中毒,疟母,痈肿。内服:煎汤1、5-3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或煎水含漱。

  [不良反应] 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头痛,痉挛抽搐,出血性下痢,尿少尿闭。严重者昏迷及呼吸衰竭,脱水。外用中毒可引起局部组织发红,渗出液增加,起泡,糜烂,甚至坏死。目前有研究提出含有促癌物质。

  [实例] ①1例56岁男性,因慢性胃炎、胆石症、上腹胀痛、嗳气泛酸,自行采集鲜芫花全草约150g,焙干后研成细粉末,温开水冲服5g,服后30min即感恶心欲呕,肠鸣漉漉,1h后频繁呕吐腹泻7次,排尿2次,浓茶色。尿检:红细胞满视野,蛋白(+)。②1例患者因闭经4个月,注射黄芫花醇液0、5ml,15min后引起急腹痛。③1例26岁女性,用芫花根引产,48h后流产,产后阴道出血不止,鼻衄,上腹疼痛,频繁呕吐,尿少,大便色黑。第3天出现黄疸,出血,继而肾功能衰竭死亡。

  [防治] ①与甘草同用可增加毒性,应避免两药同用。②有不良反应出现,应立即停服,同时洗胃、导泻,口服鞣酸蛋白,或阿拉伯胶浆。③对症治疗。④吃冷冻的粥或大量饮服冷浓茶。⑤黄连9g,山桅9g,黄豆30g,加水煎至400ml,每2-3h服200ml,连服2-4剂。或白及9g研成细粉,1次冲服。

  参考文献

  1、朱亚峰、中药中成药解毒手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341-342

  2、纪志武、中草药、人精液和厌氧菌代谢产物含促癌物质的研究、中国医学论坛报,1995,12:21

  3、王自芳、自服芫花过量致吐泻血尿、河南中医,1994,14(3):185

  4、王振海,等、黄芫花引产引起急腹症1例、河北医药,1984,6(3):136

  5、鲁永保,等、芫花根引产致溶血性尿毒综合征1例、河南中医,1991, 11(3):29

  73、芥子

  Jiezi

  Semen Sinapis

  [异名] 芥菜子、青菜子、白芥子、黄芥子。

  [来源]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Sinapis alba L、或芥Brassica juncea(L、)Czern、et Coss、的种子。

  [成分] 含白芥子苷Sinai 2、5%-5、0%,另外含脂肪油、芥子酶、氨基酸等。

  [药理] 芥子能刺激皮肤,扩张毛细血管,对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功效及剂量] 祛痰利气,散寒消肿止痛。用于寒痰壅滞,胸满胁痛,咳嗽气逆痰多等。煎服:3-9g。外用适量。

  [不良反应] 常见于外用接触皮肤后,引起局部皮肤灼热疼痛、瘙痒、水泡等。严重者可致皮肤剥脱、感染以至死亡。

  [实例] ① 1例患者因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用“白芥子涂法”敷贴双侧肺俞、膏盲、百劳穴。患者因治病心切,每次敷药时间均超过规定的4h,最长达7h。第1,2次敷贴后,仅局部红赤、起泡、微痒、辣痛,无全身症状,4-6天水泡吸收,局部症状消失。第3次敷贴后,局部红赤,起大泡,有3cm ×4cm水泡4个,4cm×4cm水泡2个,水泡晶莹饱满,局部奇痒,5天水泡破溃,大量浆液流出。患者自诉“水”流到那里就痒得不得了,继之全身出现紫红色斑丘疹,肌肤灼热,瘙痒无度,时有闷热感,伴心悸、气短。经西医抗过敏治疗近1个月始恢复正常。②某患者因咳喘、胸闷反复发作8年余,近年加重住院用中药治疗,给予二陈汤、三子养亲汤加味治疗,每日1剂,6剂后,自觉皮肤有时瘙痒,未引起重视,之后加重。半个月后,颈、面部、耳后、两手及臂部出现痱子样皮疹,抓之更痒,皮肤潮红,加用扑尔敏、维生素C治疗无效,考虑中药过敏,令停中西药,翌日皮疹消退,瘙痒解除。为了明确何药引起,将汤剂中药单味服用。单味白芥子12g,水煎服,每日1剂,服首剂后即开始皮肤瘙痒,颈部出现痱子样皮疹,2剂后范围扩大,波及面部及上肢,3剂后症状加剧,瘙痒加重,皮疹成片,皮肤潮红,由此说明是白芥子引起的反应。为了进一步验证,再服原汤剂去白芥子,无任何反应。③ 1例患者因喘病用白芥子研末外敷肺俞穴,初用之,效良好。10天之后再用之,不足4h,病人自觉局部灼热疼痛,浑身起风块,奇痒难忍,且腹痛隐隐。除去敷料,见局部红肿有水泡,大小不等。④ 1例白芥子外敷致败血症,敷处皮肤起泡剥脱,或大片坏死,发烧至400C,神志昏迷,白细胞数19、3 ×109/L,最后死于败血症。

  参考文献

  1、赵伯文、白芥子涂抹致敏1例、江西中医药,1993,(3):60

  2、倪激兰、中药白芥子引起药疹1例报道、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1):25

  3、徐琼夏、白芥子过敏I例、山东中医药,1988 ,(1):25

  4、张介眉、误敷白芥子导致败血症死亡1例报道、湖北中医杂志,1990,(3):21

  74、苍耳子

  Cangerzi

  Fructus Xanthii

  [异名] }实(《本经》)、牛虱子、棉螳螂(《贵州民间方药集》)、苍子(《江苏植药志》)、胡苍子(《东北药植志》)。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 sibricum Patr?成熟带总苞的果实。

  [成分] 果实含苍耳子苷( xanthostrumarin )、树脂、生物碱,种仁含亚油酸。

  [药理] 苍耳子有毒。苍耳子油及其所含蛋白质无明显毒性,而从脱脂部分制得的水浸剂毒性很大,主要为一种苷类。水浸泡后残渣则毒性减少或无毒性。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某些抑菌作用。

  [功效及剂量] 散风止痛,祛湿杀虫。用于风寒头痛,鼻渊,齿痛,风寒湿痹,四肢痉挛,瘙痒,疥疮。内服:煎汤4、5-9g,或入丸、散。

  [不良反应] 过量可致中毒。一般于食后1-2天出现症状。而生食可于食后4-8h发病。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胀嗜睡等。严重者昏迷、惊厥、黄疸、休克及广泛出血。有的中毒者有惊叫、惊厥及昏迷。

  [实例] ① 1例8岁女孩,中午误服生苍耳子约50g,当晚6时出现头晕,头痛,嗜睡,腹痛,呕吐抽搐,昏迷。第6天出现血尿,尿少,尿闭,全身浮肿。体格检查:皮肤巩膜明显黄染,肝脾肿大,意识丧失。心率每分钟28-30次。心电图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自搏并反复短阵性心室停搏,高血钾。血尿素氮80mg%,肌酐4、2mg%,黄疽指数58u,总胆红质2、7mg% , ALT330u。诊断为苍耳子中毒并急性肾功能衰竭,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阿斯综合征,中毒性肝炎。经积极抢救第7天死亡。②12例口服鲜苍耳子30-120g不等,先后于1-4h出现恶心,频繁呕吐,水样腹泻。重者昏迷,无尿,惊厥。经洗胃,对症治疗,补液及激素治疗,10例1周内愈。1例重症,昏迷4天,2周后出院。1例死于暴发性肝功能衰竭。③7例苍耳子中毒,有5例表现为肌肉震颤,头晕血尿,尿闭。心电图示:传导阻滞,反复短阵心室停搏,高血钾症,或并发肾功能衰竭,中毒性肝炎,阿斯综合征,全部死亡。④2例13岁儿童,误服苍耳子后,1例出现全身出血及肝脏症状,1例出现发热呕吐,出血,尿少,低血压及肾功能衰竭。

  [防治] ①应严格掌握剂量,按医嘱服用。②不能随便采食野果,以免误食。③解毒目前无特殊方法。发现有中毒者应迅速洗胃,对症治疗。有肾功能衰竭、阿斯综合征发生应按肾功能衰竭、阿斯综合征抢救。④不可与猪肉共食,不宜做苍耳子饼吃。

  参考文献

  1、韩丽君、苍耳子中毒致死1例、中原医刊,1984,(4):25

  2、朱亚峰、中药中成药解毒手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287

  3、郭汉林、急性鲜苍耳子中毒12例报道、临床内科杂志1989,6(2):29

  4、朱天忠,等、常见植物类药中毒死亡的研究概况、中药通报,1987,12(10) :57

  5、王元汉,苍耳子中毒症状复杂易于误诊、实用内科杂志,I981,1(1):53

  75、芡实

  Qianshi

  Semen Euryales

  [异名] 卵菱(《管子》)、鸡头实、鸡瘫(《庄子》)、鸡头(《方言》)、刺莲蓬实(《药材学》)。

  [来源] 本品为睡莲科植物芡Euryale ferox salisb的成熟种仁。

  [成分] 种子含多量淀粉。每100g中含蛋白质4、4g,脂肪0、2g,碳水化合物32g,粗纤维0、4g,灰分O、5g,钙9mg,磷110mg,铁0、 4mg,硫胺素0、40mg,核黄素0、08mg,尼克酸2、5mg,抗坏血酸6mg,胡萝卜素微量等。

  [功效及剂量] 固肾涩精,补脾止泻。用于遗精,淋浊,带下,小便不禁,大便泄泻。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散。

  [不良反应] 有皮肤过敏现象。

  [实例] 1例36岁男性,因肾小球肾炎,而且浮肿服含有芡实15g的中药汤剂,服完1剂,自觉全身刺痒,继而全身出现密集如麻疹样红色小丘疹,融成片状。停用芡实,再服,未出现过敏。

  参考文献

  兰茂璞、服用中药引起过敏反应2例报道、江苏中医杂志,1984, 5(6):62

  76、赤芍

  Chishao

  Radix Paeoniae Rubra

  [异名] 木芍药(崔豹《古今注》)、红芍药(《圣济总录》)、臭牡丹根(《青海药材》)。

  [来源] 本品为毛莨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或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 Lynch等的干燥根。

  [成分] 芍药的根含芍药苷( paeoniflorin) 。

  [药理] ①具有较好的解痉作用。②可引起豚鼠血压下降,降压程度与剂量有关。③有镇痛、镇静、抗惊厥作用。④对大白鼠应激性溃疡有预防作用。⑤对人工发热之小鼠有解热作用。

  [功效及剂量] 行瘀,止痛,凉血,消肿。用于瘀滞经闭,症瘕积聚,腹胁痛,衄血,血痢,肠风下血,目赤痈肿。内服:煎汤4、5-12g。

  [不良反应] 有皮肤过敏现象。

  [实例] 2例女性,均服中药汤剂(内都含有赤芍)后,发生全身鲜红色斑丘疹。1例手足部发生大水疱,且胸背部有猫眼样改变。停药后,改服无赤芍之药方,皮疹消退,后又服含赤芍方,皮疹再有类似发作。

  参考文献

  杨东海、中药赤芍过敏2例报道、中医药学报,1991,(4):53

  77、连钱草

  Lianqiancao

  Herba Glechomae

  [异名] 活血丹、金钱草(上海、江苏)、金钱薄荷、落地金钱、肺风草、透骨消(四川)。

  [来源]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活血丹Glechoma longituba( Nakai ) Kupr、的干燥地上部分。春至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成分] 茎、叶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为1-松茨酮(1-pinocamphone, C10H16O)、尚含1一薄荷酮(1-menthone C10H180),α-蒎烯(α-pinene, C10H16) ,1, 8-按油精(1,8-cineol, C10H18O)、对-伞花烃(P-cymene, C10H14)等,成分随产地、生长环境而有所差异。其他尚有水苏糖、熊果酸、胆碱、鞣质及无机盐。

  [药理] ①有利胆作用,促进肝细胞的胆汁分泌,胆道括约肌松弛,而使胆汁排出。②能使小便变为酸性,促使存在于碱性条件下的泌尿系结石溶解。③本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宋氏痢疾杆菌、绿脓杆菌有抑菌作用。、

  [功效及剂量] 利湿通淋,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用于热淋,石淋,湿热黄疸,疮痈肿痛,跌扑损伤。用量:15-30g,外用适量,煎汤洗或取鲜品捣烂敷患处。

  [不良反应实例] 有报道,1例40岁女性,因胆道蛔虫症,用含连钱草的清热利胆中药。服药后出现皮疹,发热至38、10C。经口服筛选,证实是中药连钱草引起皮疹。以后又曾用连钱草,再次出现上述症状。

  参考文献

  1、      杨  林、连钱草致药物性皮炎1例、中国中药杂志,1988,13(9):51

  78、连翘

  Lianqiao

  Fructus Forsythiae

  [异名] 三廉(《本经》)、方翘(《唐本草》)。

  [来源] 本品为木犀科植物连翘Forsythia  suspensa( Thunb 、) Vahl、的果实。

  [成分] 果实含连翘酚、甾醇化合物C49 H74-80 O4、皂苷(无溶血性)及黄酮醇苷类、马苔树脂醇苷( matairesinoside)等,果皮含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青连翘含皂苷4、89%、生物碱0、2%。

  [药理]①抗菌作用:连翘浓缩煎剂在体外有抗菌作用,可抑制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白喉杆菌及霍乱弧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连翘在体外的抑菌作用与金银花大体相似,为银翘散中抗菌之主要成分。此外,还报道过它在试管中及临床上的抗结核杆菌作用。②其他作用:能抑制洋地黄对鸽静脉注射的催吐作用,减少呕吐次数。连翘的果皮中含齐墩果酸(又名洋橄榄叶酸),故有强心利尿作用。

  [功效及剂量] 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治湿热丹毒,斑疹,痈疡肿毒,瘰疠,小便淋闭。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

  [不良反应] 有皮肤过敏现象。

  [实例] 1例因患神经性皮炎,于5月份、7月份分别服中药各5剂,内含连翘。服药后分别于第6天及第3天,在全身暴露部位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等皮疹。经治而愈。8月份又服该中药,药后第2天全身暴露部位再次出现上述皮疹。经口服泼尼松(强的松)、氯奎等药,局部对症处理12天后痊愈。后用以上中药作光斑试验,斑贴连翘为阳性反应而其他中药无反应。

  参考文献

  戴  杨,等、中药连翘所致光感性皮炎1例报道、临床皮肤科杂志,1987,(6):328

  79、吴茱萸

  Wuzhuyu

  Fructus Evodiae

  [异名] 吴萸(《草本便方》)、左力(《南宁市药物志》)。

  [来源]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 Benth、、石虎Evodia rutaecarpa ( Juss 、 ) Benth 、 var 、 officinalis( Dode ) Huang或疏毛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 Juss 、) Benth 、var 、 bodinieri ( Dode ) Huang的将近成熟果实。

  [成分] 含挥发油,为吴茱萸烯( evoden ) ,罗勒烯(ocimene)、吴茱萸内脂(evodin )、吴茱萸内脂醇( evodol)等以及生物碱吴茱萸碱(evodiamene)、吴茱萸次碱(rutaecarpine)等。

  [药理] ①吴茱萸醇提取物在体外,对猪蛔虫有较显着驱虫作用。②吴茱萸煎剂对霍乱弧菌有较强抑制效力。水浸剂对11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③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

  [功效及剂量] 温中止痛,理气燥湿。用于呕逆吞酸,厥阴头痛,脏寒呕泻,脘腹胀痛,疝气痛,口疮,齿痛,湿疹,黄水疮。内服:煎剂1、5-4、5g。外用适量。

  [不良反应] 药书中称吴茱萸有小毒,但小鼠一次灌服5Og/kg煎服,大于正常人常用量270倍,生、制吴茱萸均未见毒性,对传统所称炮制去小毒存疑。临床上虽然没有发生服吴茱萸中毒现象,但有皮肤过敏现象。

  [实例] 1例26岁女性,因痛经服中药温经汤加减(内有吴茱萸),药后躯干及四肢皮肤灼热瘙痒,出现针尖大鲜红色小丘疹。停药抗过敏治疗6天,皮疹消退。后又服原方1帖,4h后皮疹再现,待皮疹消退1周后,原方去吴茱萸再服,未发生皮疹。

  参考文献

  1、李  群、吴茱萸炮制前后生物碱及毒性比较、中成药1993,15(4):19

  2、朱蓟芬、生吴茱萸所致猩红热样皮疹1例报道中华皮肤科杂志,1983,16(1):9

  80、牡蛎

  Muli

  Concha Ostreae

  [异名] 砺蛤(《本经》)、古贲(杨孚《异物志》、蛎房(((本草图经》)、左顾牡砺(《补缺肘后方》)、左壳(《中药志》)。

  [来源] 本品为牡砺科动物长江牡砺Ostrea gigas thunb 、近江牡砺Ostrea rivularis Gould、或大连湾牡砺Ostrea talienwhanensis Crosse等的贝壳。

  [成分] 含80%-95%碳酸钙、磷酸钙及硫酸钙。并含有镁、铝、硅及氧化铁。

  [药理] 体外试验对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

  [功效及剂量] 敛阴,潜阳,止汗,涩精,化痰软坚。用于惊痫,眩晕,自汗,盗汗,遗精,淋浊,带下,瘰疬,瘿瘤。内服:煎汤9-30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干撒,调敷或作扑粉。

  [不良反应] 有呕吐、腹泻现象。

  [实例] ①1例50岁男性,服用含生牡砺30g煎剂后10min,剧吐3次,后又泻稀便2次。以后服消瘰丸加味(含牡砺),亦有类似症状发生。既往无海产品过敏史。②1例42岁女性,服用含牡砺方剂,当夜腹痛腹泻。以后用牡砺单独煎服,一服即有反应。

  参考文献

  1、郭龙恩、生牡蛎煎服致吐、中国中药杂志,1990,15(9):58

  2、韩明道、注意瓦楞子、牡蛎引起过敏反应、上海中医杂志1980,(4):9

  81、何首乌

  Heshouwu

  Radix Polygoni Multiflori

  [异名] 地精(《何首乌录》)、赤敛(《理伤续断秘方》)、首乌(《经验方》)、陈知白(《开宝本草》)、马肝石(《纲目》)。

  [来源] 本品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块根。

  [成分] 含蒽醌类,主要为大黄酚( chrysophanic acid chrysophanol)和大黄素(emodin ),其次为大黄酸(rhein),限量的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蒽酮( chrysophanic acid anthrone)等。此外含淀粉、粗脂肪、卵磷脂。

  [药理] ①有降血脂,抗动脉硬化作用。体外证明,首乌能与胆固醇结合。有人认为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可提高纤溶活性。②实验证明,首乌中提出的大黄酚与首乌浸膏能促进肠管蠕动。③对离体蛙心有兴奋作用。

  [功效及剂量] 补肝,益肾,养血祛风。用于肝肾阴亏,发须早白,血虚头晕,腰膝酸软,筋骨酸痛,遗精,崩带,久疟,久痢,慢性肝炎,痈肿,瘰疬,肠风,痔疾。内服:煎汤9-15g,熬膏,浸酒或入丸、散。

  [不良反应] 有药物热及皮肤过敏现象。

  [实例] ①1例69岁男性,曾服含有何首乌的方剂3次,均发热,拣去首乌后再服,即不发热。以后又服含首乌之成药,次日下午畏寒发热,体温达400C。停服后3天,热退,体温正常。以后单味首乌20g泡水饮,次日又发热同前。②1例55岁男性,3次服强力补(含首乌等6味药),均于服后12h发热,以后将首乌拣去,未再发热。③1例33岁男性,因不育症,服含有何首乌12g的汤剂,1剂后出现皮疹,停药皮疹自消,再加何首乌,皮疹再现。④1例64岁女性,因头麻、怕风,以生首乌100g水煎后内服,次日出现头晕、恶心、频吐,2天后出现右手无力,口角歪斜。CT示:右侧枕叶及左侧额叶有多发性梗塞。⑤1例男性,外敷何首乌,局部瘙痒、肿胀,表面糜烂、痒痛、发热。⑥家族性何首乌过敏的报道,母女俩服何首乌后均出现腹痛,烦躁,胸闷气促,母亲伴皮肤发痒红疹,女儿有发热呕吐。外孙接触何首乌后出现呕吐,发热,皮肤有散在红疹。⑦1例50岁男性,因斑秃病,服含何首乌的汤剂,第2天出现寒战,高热390C,双膝酸痛。

  参考文献

  1、刘  [、 何首乌致药物热1例、湖南中医杂志,1990,(2):49

  2、杜秀正、何首乌引起药物热、浙江中医杂志,1984,4(4);58

  3、朱  彤,等。何首乌致皮肤瘙痒1例、湖北中医杂志,1992,14(1):17

  4、刘芷青、 等。何首乌过量中毒1例医师进修杂志,1988,11(3):31

  5、苑贵毕、 外用何首乌引起过敏性皮炎1例、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0,(7):307

  6、李寿彭、家族性何首乌过敏案、陕西中医,1993,14(2):91

  7、李小衡、服制首乌出现副作用1例报道、江西中医药,1992,23(3):4

  82、皂角刺

  Zaojiaoci

  Spina Gleditsiae

  [异名] 皂荚刺(《圣惠方》)、皂刺(《医学入门》)、天了(《纲目》)、皂角针(《江苏植药志》)、皂针(《中药材手册》)。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皂荚Gleditsia sinenesis Lam、的棘刺。

  [成分] 含黄酮苷、酚类、氨基酸等。

  [药理] 对小鼠肉瘤180有抑制作用。

  [功效及剂量] 搜风,拔毒,消肿,排脓。用于痈肿、疮毒,疠风,疥疮,胎衣不下。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外用醋煎涂。

  [不良反应] 有皮肤过敏现象。

  [实例] 1例6岁男孩,因头皮多处患疖疮,内服含有皂刺6g的汤剂。第2天服药5min后,全身起大片风疹,色红瘙痒,约1h后消退。第2剂后3min全身风疹又同前。减去皂刺后服用,未见任何反应。后又单味皂刺5g煎服,3min后全身又起风疹。

  参考文献

  肖士熹、中药致敏2例、江西中医药,1987,18(5):2

  83、辛夷

  Xinyi

  Flos Magnoliae

  [异名] 辛矧、侯桃(《本经》)、迎春(《本草拾遗》)、木笔花(《易本草》)、毛辛夷(《山西中药志》)。

  [来源] 本品为木兰科植物望春花Magnolia biondii Pamp、、玉兰Magnolia denudata Desr、、或武当木兰Magnolia sprengeri Pamp、的花蕾。

  [成分] 玉兰花蕾含柠檬醛、丁香油酚,根含木兰花碱( magnoflorina),叶和果实部分含芍药素(paeonvdin)的苷。

  [药理] 有降压作用,其降压成分在去油水溶液中转溶于乙醚之部分,对子宫有兴奋作用,15%- 30%辛夷煎剂对多种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

  [功效及剂量] 祛风,通窍。用于头痛,鼻渊,鼻塞不通,齿痛。内服:煎汤3-9g。

  [实例] 有2例患者,因副鼻窦炎用含辛夷的复方后1h头晕,胸闷,全身瘙痒。将原方诸药一一单煎,查过敏原。予辛夷9g,煎服后又出现上述症状。再用纱布用辛夷浸湿,敷于左前臂20min又出现上述症状,敷纱布处有3处荨麻疹。

  [防治] 有过敏者应立即停药,补液加速排泄或抗过敏治疗,避免以后再用。

  参考文献

  金  涛、辛夷过敏2例、中国中药杂志,1986,11(8):57

  84、没药

  Moyao

  Myrrha

  [异名] 末药(《纲目)))。

  [来源] 本品为橄榄科植物没药树Commiphora myrrha Engl、的树脂。

  [成分] 含树脂25%-35%,挥发油7%-17%,树胶57%-65%。树脂大部分能溶于醚,不溶性部分含α及β罕没药酸(heerabomyrrholic acid)。可溶部分含α,β与γ没药酸、没药尼酸等。

  [药理] 水浸剂对多种致病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含油树脂部分能降低雄兔高胆甾醇血症。

  [功效及剂量] 散血祛瘀,消肿定痛。用于跌损,金疮,心腹诸痛,Y瘕,闭经,痈疽肿痛,痔漏,目障。内服:煎汤3-9g。外用研末调敷。

  [不良反应] 有皮肤过敏现象。

  [实例] ①1例18岁女性,服含没药复方及单味没药9g均出现面部潮红,全身起疹,以胸腹及四肢为多,奇痒难忍。②有6例因骨折,外敷自制“三黄膏”,均有皮肤过敏,轻者为局部丘疹水泡,重者遍及全身。③1例女性,46岁,服含没药15g方剂后1h周身不适,继而起皮疹、瘙痒,恶寒发热39、60C。治疗1天后热退,但仍有粟米大红色斑丘疹,尤以躯干为重。④1例18岁男性,因关节炎服用乳香、没药各15g,煎剂服后30min,周身发热,继而下腹及大腿内侧出现红肿斑块,奇痒。

  [防治] ①有过敏者立即停药,避免下次再用。②有药疹者应抗过敏治疗。③外用时加适量冰片即可对抗其过敏作用。

  参考文献

  1、崔振儒、没药过敏1例、中医药信息,1988,(5):34

  2、李俊纯、没药外用皮肤过敏6例、中医药信息,1990,(5):45

  3、卞鸿桢,等、服没药致过敏2例、中药通报,1987,12(9):53

  4、韩振坤、乳香没药致过敏案、辽宁中医杂志,1991,(12):33

  85、沉香

  Chenxiang

  Lignum Aquilariae Resinatum

  [异名] 蜜香(《南方本草状》)、沉水香(《桂海虞衡志》)。

  [来源] 本品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 Lour、 ) Gilg的含有树脂的木材。

  [成分] 含S基丙酮、对甲氧基S基丙酮、氢化桂皮酸。霉菌感染的沉香含沉香醇( agarol)、沉香螺醇( agarospirol)等。

  [药理] 沉香中的白木香对小鼠有镇痛作用。

  [功效及剂量] 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用于气逆喘息,呕吐呃逆,脘腹胀痛,腰膝虚冷,大便虚秘,小便气淋,男子精冷。内服:煎汤1、5-3、0g。

  [不良反应] 有皮肤过敏现象。

  [实例] 有1例60岁女性,药师,在装配沉香胶囊时突感鼻腔干湿、胀痛,上呼吸道不适,头痛恶心,后用手触摸眼部,2h后眼部皮肤红肿,甚至不能睁开。治疗好转后1周,再接触沉香,又有类似发作。

  参考文献

  1、刘  懿、沉香过敏1例、中国中药杂志。

常用中草药有什么不良反应及其防治?相关文章
第一章中药不良反应的研究现状及其原因第二章中药中毒的诊断一、询问病史二、体格检查三、实验室检查第三章中药中毒的抢救一、排除尚未吸收的毒物二、阻止毒物的吸收三、促进已被吸收毒物的解毒与排泄四、对症治疗第四章常用解毒药物简介第五章中药中毒的预防各论二画1、七叶一枝花       2、八角枫       3、八角茴香4、人参          5、九里香       6、九香虫三画7、三七      
发布于 2023-02-25 21:51
0评论
56、肉桂RouguiCortexCirnnamomi[异名]牡桂(《本经》)、紫桂(《药性论》)、桂皮(《本草述》)、辣桂(《仁斋直指方》)、玉桂(《本草求原》)。[来源]本品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cassiapresl的干皮及枝皮。[成分]皮含桂皮油1%-2%,油中主要成分为桂皮醛(cinnamylaldehyde)(75%-95%),并含少量乙酸桂皮酯、丁香酚、桂皮酸等。[药理
发布于 2023-02-25 21:26
0评论
157、蓖麻子[异名]蓖麻仁、大麻子、红大麻子。[来源]本品为大戟科植物RicinuscommurisL、的干燥成熟种子。[成分]本品含蓖麻脂肪油约50%。蛋白质约20%。并含蓖麻碱、蓖麻毒素(ricin)。[药理]蓖麻油在十二指肠内受脂肪酶的作用。皂化成蓖麻油酸钠与甘油。前者对小肠有刺激作用。引起肠蠕动增强而排便。一般在服蓖麻油15-30ml后经4-6h排出稀便。蓖麻碱与蓖麻毒素是有毒成分。[
发布于 2023-02-25 20:56
0评论
16、川芎ChuanxiongRhizomaChuanxiong[异名]芎劳(《本经》)、香果(《吴普本草》)、贯芎(《珍珠囊》)、抚芎(《丹溪心法》)、西芎(《纲目》)。[来源]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chuanxiongHort、的根茎。[成分]根茎含挥发油1%;生物碱,有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酚性成分,有川芎酚(chuanxiongol)。阿魏酸(fer
发布于 2023-02-25 21:36
0评论
37、甘草GancaoRadixGlycyrrhiizae[异名]甜草根、红甘草、粉甘草、粉草。[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inflata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glabraL、的根及根茎。[成分]①三萜皂苷,总含量6%-14%,主要含甘草甜素(giyryrrhizin)、水解生成甘草次酸(glyc
发布于 2023-02-25 21:31
0评论
第五章中药中毒的预防(1)加强药政管理,澄清中药材混乱现象及伪劣品种,禁止生产不合理的炮制品和制剂。凡应该炮制的中药一律依法炮制,禁角生品内服。(2)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体质等,严格掌握使用剂量,尤其是有毒的中药。一般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大用量。不可随意超量乱用。对心、肝、肾功能不全者,孕妇,年老体弱者,儿童和过敏体质者慎用有毒中药。(3)加强中药毒性知识的宣传,不要自行服药。注意药物适应证,严
发布于 2023-02-25 21:41
0评论
137、桑堪SangshenFructusMori[异名]葚、桑实、乌椹、文武实、黑椹、桑枣。[来源]本品为桑科植物桑MorusalbaL、的桑穗。[成分]含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桑椹油的脂肪酸主要由亚油酸和少量硬脂酸、油酸等组成。[药理]有中度激发淋巴细胞转化的作用。[功效及剂量]补血滋阴,生津润燥。用于眩晕耳鸣,心悸失眠,须发早白,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血虚便秘。用量:9
发布于 2023-02-25 21:01
0评论
86、补骨脂BuguzhiFructusPsoraleae[异名]破故纸、和兰苋、胡韭子。[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补骨脂PsoraleacorylifoliaL、的成熟果实。[成分]含黄酮类化合物、补骨脂黄酮(bavachim)、补骨脂查耳酮(bavachalcone)等香豆素类化合物、补骨脂素(psolalen)和异补骨脂素等,果实含挥发油20%、尚含脂肪油、树脂等。[药理]①心血管系统作用:可
发布于 2023-02-25 21:16
0评论
101、金果榄JinguolanRadixTinosporae[异名]山慈菇、九牛胆、青牛胆、金师藤。[来源]本品为防己科植物青牛胆Tinosporasagittata(Oliv、)Gagnep、或金果榄TinosporaCapillipesGagnep、的干燥块根。[成分]含掌叶防己碱(palmatime)等生物碱。[药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抗酸分枝杆菌均有抑菌作用。[功效及剂量]清热解毒,清
发布于 2023-02-25 21:11
0评论
122、胖大海PangdahaiSemenSterculiaeLychnophorae[异名]安南子、大洞果、胡大海、大发、通大海。[来源]本品为梧桐科植物胖大海SterculialychnophoraHance的成熟种子。[成分]主要含半乳糖,戊糖及阿拉伯糖。[药理]①有抑菌作用。②有缓泻作用。[功效及剂量]清热润肺,利咽解毒,润肠通便。用于肺热声哑,干咳无痰,咽喉干痛,热结便闭,头痛目赤。用
发布于 2023-02-25 21:06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