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2-28 12:36

  日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内科在科主任李毅刚教授的带领下,3个小时成功实施了三例经皮左心耳封堵术。这三例患者均为房颤患者,由于无法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接受了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我院引入微创技术,导入直径2-3厘米的封堵器,堵住容易形成血栓、阻塞血管的左心耳,避免了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三例患者手术均在一小时左右完成,所有病人术后均无需长期口服抗凝药物。这一术式目前在国内只有少数医院可以开展。
  据李毅刚教授介绍,房颤是最常见的老年性心律失常,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为0.5%-1.5%.我国约有800万名房颤患者。房颤病人的中风风险较一般人高五倍,口服抗凝药物能有效预防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恼卒中,但我国近七成的患者没有服用抗凝药物。因为抗凝药药理作用受许多因素影响,需频繁抽血监测,而且大约21%~28%的患者会因为出血而停药,尤其是年龄较大、曾有出血病史、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出血的风险更高,还有部分患者对抗凝药物过敏。
  李教授介绍说,左心耳位于左心房,血流缓慢,房颤患者左心耳内血液容易瘀滞形成血栓,血栓一旦脱落,随血流到脑部,即会阻塞脑血管引起中风。研究数据显示,超过87%的中风是缘于血栓栓塞;而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超过90%的血栓形成起源于左心耳。故采用微创技术安置左心耳封堵器,使血栓无法脱落,是房颤患者预防中风的较好办法,对于抗凝禁忌的患者尤为适用。经皮左心耳封堵术面世已10余年,其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国外已经被多项临床试验结果所证实。由于采用微创技术,术后次日患者即可起床活动,手术时间较短,对于老年人来说也很安全,是目前具有良好临床应用前景的一项新技术。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是怎样的?相关文章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即心房不协调的乱颤,它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为0.5%至1.5%.许多心脏病都可以引起房颤,比如冠心病、风心病、心肌炎以及心衰等。中国是房颤第一患病大国,目前约有800万人罹患房颤。房颤的危害不能忽视,房颤时心房丧失收缩功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滞而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可随着血液至全身各处,导致脑栓塞(脑卒中)、肢体动脉栓塞(严重者甚至需要截肢)等。脑卒中是房
发布于 2023-02-28 12:21
0评论
除了应用口服药之外,目前,是不是有手术也可以达到预防脑卒中的效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李毅刚教授认为,目前导管消融虽已成为药物无效的症状性房颤的一线治疗,但其成功率差强人意,尤其在远期疗效方面。因此,华法林迄今仍然是临床房颤抗栓治疗的主要措施,但华法林治疗安全窗窄,需频繁监测凝血功能,导致患者服药依从性差。新型抗凝药如达比加群等则因价格昂贵、远期疗效和副作用不确定而仅在相当有限的人群中
发布于 2023-02-28 12:11
0评论
近日,上海新华医院心内科李毅刚主任的团队成功实施一例经卵圆孔特大左心耳封堵术。患者李先生现年53岁,三年多前开始莫名出现心慌不适,有时还有些胸闷,诊断为房颤,休息以后会慢慢好转。当时他也没有重视,直到最近症状加重才来就诊。据李先生的主诊医师冯向飞副主任医师介绍,患者为慢性心房颤动,心脏明显扩大。李先生在术前准备时检查发现特大左心耳直径3.3cm,左心耳内血流瘀滞。同时,医生在进行心彩超检查时还发
发布于 2023-02-28 12:26
0评论
室间隔缺损是先天性心脏病中发病率最高的心内畸形,而治疗的方法主要是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术,心脏停跳缺血故手术创伤大,同时由于非正常循环灌注对肺脏、肝脏、肾脏及神经系统影响较大术后并发症较多,多数病人不愿意接受。我八一儿童医院心脏外科不断探索,钻研临床,吸收学习国内外先心病治疗的的新技术,开展了经胸超声胸前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治疗室间隔缺损的新技术,此项技术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治疗过程中,操作医生
发布于 2022-12-06 01:26
0评论
最新一期《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刊发了由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牵头组织专家撰写的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国共识(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1年9月第27卷第9期,516-518)。共识认为,室间隔缺损(V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心病总数的20%。目前主要有两种治疗方法:一是体外循环(CPB)辅助下外科手术修补;二经皮导管介入封堵。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融合传统外科技术和心导管介
发布于 2022-09-25 06:25
0评论
为什么房颤患者最怕血栓?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普通人群中房颤发病率为0.5%-1.3%,随年龄增长,其发病率逐渐升高,80岁以上人群房颤发病率达10%以上。房颤最主要的危害是导致心脏内血栓形成,血栓脱落后可导致脑中风、脏器栓塞及外周血管栓塞等并发症。其中,脑中风为房颤最常见、危害最大的并发症。房颤患者随访研究显示,5年中风的发生率高达20%。中风后一年死亡率达30%。且房颤导致脑中
发布于 2023-01-25 18:02
0评论
我院心内,外科于今年5月在国内率先联合开展并成功为一名37岁男性二尖瓣置换术后瓣周漏患者实施经胸小切口穿刺导管封堵治疗。该患者曾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于17年前行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置换术,术后一度症状改善,但是最近半年来再次出现夜间呼吸困难,活动后乏力。经检查心脏彩超提示二尖瓣机械瓣瓣周漏并导致心腔内血液重度返流,左心腔扩大。一般传统再次开胸置换人工瓣或者行瓣膜修补创伤大,手术风险高,而介入堵闭瓣周漏又
发布于 2023-02-06 08:27
0评论
共识认为“室间隔缺损(V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心病总数的20%。目前主要有两种治疗方法:一是体外循环(CPB)辅助下外科手术修补,二经皮导管介入封堵。近年,国内外学者融合传统外科技术和心导管介入治疗的技术特点,探索了在食管超声引导下、应用改良的封堵器和输送系统、经胸微创封堵VSD技术。该技术一方面避免了体外循环手术创伤和潜在并发症,另一方面又避免放射线辐射以及婴幼儿患者年龄和体重的
发布于 2022-09-25 06:27
0评论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它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与生命安全。房颤对人类的最大危害是易发生脑梗塞,医学上称为“卒中”。在发生卒中的人群中,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有房颤病史。因此对于房颤患者,预防卒中的工作刻不容缓。目前预防房颤卒中的主要措施仍是口服抗凝药物。既往曾试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但经临床试验发现,这类药物预防卒中的效果有限,但却增加出血的风险。现在最有效的药物仍然是
发布于 2023-03-22 13:31
0评论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医学院新华医院李毅刚教授团队于2014年08月17日完成首批左心耳封堵手术。3小时成功完成了3例患者左心耳封堵手术。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其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至少为1%,但是其中慢性房颤的患者症状多数较轻微,易于被忽视,可其潜在风险仍较高:一是使患者总体死亡率升高;二是会导致患者心脏逐渐扩大和心力衰竭;三是慢性房颤血栓栓塞并发症明显增高。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其脑梗塞
发布于 2023-02-28 12:41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