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3-01 23:31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早为人所周知。作为一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血栓栓塞并发症、心功能受损和心室律/率紊乱是其主要危害。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男性和女性的房颤患病率分别为1.83%和1.92%。由此估计,我国目前约有800万左右的房颤患者。目前,房颤,尤其是持续性、复杂性房颤的治疗效果,手术远好于药物。就手术治疗房颤而言,微创和导管消融一直并行、持续发展,各自在房颤的治疗上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从整体的治疗效果来看,微创的单次消融治疗房颤的成功率高达90%以上,远高于导管消融50%左右成功率。而目前仍然没有其中一个单项技术对持续性、复杂性房颤治疗达到100%成功率。微创从心外膜消融,导管从心内膜消融。两项技术都具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如果贯通这两项技术的优势,联合消融心外膜与心内膜,那么持续性、复杂性房颤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则会有大大地提高,并给患者带去更多的福音。本文作者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成功地将这两项技术精确地应用到了治疗持续性、复杂性房颤中,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被称为“微创外科+导管”的杂交技术,可谓是偏锋走剑,独创一帜。为了让更多的患者对房颤治疗有进一步的了解,知晓其治疗的差异性,本版以科普知识的形式作一介绍。
  一、 导管消融技术
  导管消融技术通过经皮穿刺在心内膜隔离肺静脉及左房消融。随着导管三维标测技术的不断进步,心房颤动的导管消融技术也逐步提高,但由于导管消融本身技术的局限性,因此消融成功率仍然较低,复发率较高,特别是持续性房颤,一次性消融的成功率不到30%,多次消融后成功率约50%。国际报道单次导管消融后6年,成功率为23%,其中阵发性房颤36%、持续性房颤15%。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导管消融成功率低呢?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首先,心内膜射频消融每一个消融点都难达到透壁性损伤。结果显示房颤复发时80%的病人发现有肺静脉处的电位恢复;其次,在导管消融过程中,不能完成大范围、完整的消融线。因为消融线是通过点的消融来达到的,所以很难做到每个消融点准确相连从成线而达到彻底的双向阻滞;再次,导管消融不能有效处理左心耳――这一引起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元凶。如果导管消融后房颤复发,那么病人将完全没有从导管消融中受益,仍有血栓形成的风险,仍需继续服用抗凝药等;最后,Marshall韧带和自主神经节都是诱发房颤的重要因素,导管消融不能处理心外膜自主神经节和Marshall韧带,也影响了手术效果。
  导管消融的缺点是消融线连续性、透壁性差,单次治愈率低,患者重复治疗比例高、接受大剂量X射线等。其优点是创伤小,可以进行心内膜详细的电生理标测,并能进行二尖瓣、三尖瓣颊部等局部消融。
  二、 微创外科房颤消融技术
  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手术方法的不断提高和房颤消融器械的日益改进,房颤的微创外科治疗技术不断完善,治疗效果也不断地有所提高。1987年,Cox根据房颤发生的机制设计出经典的Cox迷宫手术,该手术尽管过程复杂,但能确保窦性激动的正常传导,避免了激动的心房折返,成功恢复了房室同步及窦性心律,同时消除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并降低了远期卒中的发生率,效果良好。之后世界各国心脏外科医生在保证治疗效果基本相当的前提下,对传统Cox迷宫术又进行了多次的改良,手术创伤更小,风险更低。与此同时,伴随新的消融设备、消融能量及消融策略的出现,通过微创手术治疗房颤成为一种新的选择。
  2005年,Wolf首次把迷宫手术应用于微创心脏外科领域,报告了通过双侧胸壁小切口行肺静脉隔离及左心耳切除术,效果良好。由于胸腔镜辅助及全胸腔镜下房颤射频消融术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迄今成为治疗房颤的一种重要术式。但此技术需要双侧胸部切口手术,创伤较大;加上该技术仅能作两侧肺静脉间消融连线,手术效果有一定的局限性。
  对此,我们依据经典Cox迷宫手术原理,创造性地设计出全胸腔镜左胸径路超微创手术治疗房颤的术式。只需在单侧胸腔操作,便可以完成双侧肺静脉隔离、左心房线性消融、左心耳切除、Marshall韧带离断、心外膜部分去神经化的治疗等。这是一种新型、安全、高效的应对房颤的治疗方法,手术设计完美。手术有效地改变了导管消融治疗大心房效果不佳的现状,并且针对心脏特殊部位和结构(如左心耳部位、自主神经丛)进行直观、有针对性的治疗,具有单次治愈率高,创伤小,消融线连续、透壁性好的优点;同时,手术可消融心外膜自主神经节和Marshall韧带、切除左心耳。该术式明显地提高了消融效果。为复杂性房颤,尤其为导管消融失败后的房颤患者治疗开辟了一条全新有效的治疗途径,成功率达90%左右,是目前国际上成功率最高、创伤最小的技术。对于术后复发的病人,由于术中切除了左心耳,清除了左心房血栓的发源地,所以也不要继续服用抗凝药物了,减少了相关的生活不便与药物并发症。
  但微创外科手术治疗房颤仍有不足之处。例如由于解剖结构和微创外科消融手术本身特点,术中无法对二、三尖瓣峡部进行有效消融以完全消除术后窦速与房扑的发生。
  三、 微创外科/导管“杂交”消融技术治疗房颤
  了解了导管消融和微创外科手术的优缺点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导管消融治疗对于持续性房颤存在着先天的不足,而这种不足却可以通过外科消融来实现,且微创外科技术具有非常高的手术治愈率。可惜的是单次手术仍然无法获得100%的成功率。因此,如果能有效地将微创外科技术和导管消融技术结合,取长补短,那么房颤的治疗就有可能获得“1+1>2”的效果。就是在这一个理念的引导下,微创外科兼容导管消融的“杂交”手术策略就应运而生了。
  房颤“杂交”手术的定义是患者接受心外膜(微创外科手术)+心内膜(导管消融)房颤消融治疗。手术既可以同步,也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先后进行。“杂交”手术通过互补的形式,扩大了房颤射频消融手术的适应症,并极大地提高了单次手术的消融成功率,使得单次手术消融治疗房颤的成功率接近100%,是目前房颤治疗领域最高水平。该手术方式使多学科、多技能专家紧密联合,基本可以在手术台上终止房颤,在房颤的治疗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微创外科/导管“杂交”消融技术治疗房颤的优势在于1.精确消融线所形成的损伤,具有房颤治疗成功率的决定性因素,其主要由微创外科完成;2.左心耳切除,从根本上消除因房颤而导致血栓形成的栓塞风险,也由微创外科完成;3.心外膜迷走神经节和Marshall韧带消融,以最大程度消除房颤维持的“土壤”,同样由微创外科完成;4.从心内膜进行电生理标测验证所有消融线路的消融效果,必要时补充一些消融点与线,尤其对于微创手术不能完成的二尖瓣、三尖瓣峡部及界嵴等部位消融,则由导管消融完成。
  微创外科/导管“杂交”消融技术,基本完成了目前房颤治疗领域所公认的全部消融和治疗内容,因而是迄今为止成功率最高的一种手术方式。
  微创外科/导管“杂交”消融技术,对整个医疗团队水平的要求很高。期间必须要求高超的房颤外科医生与导管水平一流的电生理医生密切配合,以期达到效果最大化。在手术顺序的选择上,不同的学者也有不同的观点。目前国际学术界比较主流的是建议先行微创外科,继而作导管消融。这因为1.微创外科手术整体成功率高,在术中可以完成左心房几乎所有消融的线路和病灶,并且消融完整、透壁性良好;2.微创外科术后进行导管消融,可以进一步标验证消融线路的完整性,并标测其他可能的兴奋灶,同时完成部分消融线,如二、三尖瓣峡部线的消融等。
  在手术适应症的选择上,我们建议以下患者首选“杂交”手术方式:1、复杂的持续性房颤,尤其是病程较长(长程持续性房颤),左房增大明显,预计单纯性微创外科手术或导管消融效果不佳者。2、既往行导管消融失败者;3、房颤外科消融术后复发者。

复杂性房颤真的能治愈吗相关文章
概述 最近我跟老公都特别的纠结一个事,我婆婆以前身体很好,所以我们在生了孩子以后就把她接到我们这里来,一直帮我们带孩子了,可是现在婆婆说自己不舒服,我们带她到医院一检查,可是没想到结果下的不够详细,医生说房颤还可见室性早搏的图形,是差异性传导的可能性大,我们听的一点都不清楚,不知道这两者之间有区别,该怎么鉴别呢。 步骤/方法: 1、 早搏跟差异性传导两者是有一定区别的,但也有一定的联系,心房
发布于 2024-05-08 04:47
0评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工作节奏的加快,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一类严重威胁大众健康的疾病。房颤是心肌丧失了正常有规律的舒缩活动,而代之以快速而不协调的微弱蠕动,致使心房失去了正常的有效收缩。房颤按时间划分,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慢性房颤又可分为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如果房颤发生后可以自行终止,就称为阵发性房颤。如果发作后不能自行终止,但可经治疗后终止,就称为持续性房颤,一般房
发布于 2023-01-26 13:17
0评论
概述 这位患者您好,针对您的问题,老年人心律失常快速房颤如何治疗?如果患者是老年人心律失常快速房颤的话,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老年人心律失常快速房颤,所以一定要积极找出正确的老年人心律失常快速房颤的病因,才能做到根治老年人心律失常快速房颤的目的。下面小编将会针对老年人心律失常快速房颤的情况进行讲解,希望能够帮助到老年人心律失常快速房颤的患者朋友们,积极通过有效的方式来治愈老年人心律失常快速房颤,
发布于 2023-10-29 15:18
0评论
首先我们先要明确,房颤的机制是什么。多数房颤在早期阶段是阵发的,随着病程进展,越来越频繁,最终转化为慢性房颤,说明房颤会引起心房重构。而心房重构是房颤发生、发展、维持的核心环节,包括心房电重构和心房结构重构。其中,心房电重构是指房颤引起的心肌电生理学改变,通过房颤导管消融术可改变这种“病态”的电生理学,最终使心脏重新恢复正常状态。心房结构重构主要表现为心房肌细胞退行性变及间质纤维化,最终引起了一
发布于 2023-01-22 16:35
0评论
1、导管消融效果:阵发性AF强于持续性AF2012年HRS/EHRA/ECAS房颤消融指南,房颤导管消融适应证中,阵发性房颤为I类适应证,且为A级证据。2014年AHA/ACC/HRS公布的房颤指南也采用了同样的推荐建议,对于Ⅰ类或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的有症状的阵发性房颤(Ⅰ类推荐)、有症状的持续性房颤(Ⅱa类推荐)可行导管消融。即仅对于阵发性房颤患者,才将导管消融作为“一线治疗
发布于 2023-02-06 08:42
0评论
(1)恢复窦性心律只有恢复窦性心律(正常心律),才能达到完全治疗房颤的目的,所以对于任何房颤病人均应该尝试恢复窦性心律的治疗方法。 (2)控制快速心室率对于不能恢复窦性心律的房颤病人,可以应用药物减慢较快的心室率。 (3)防止血栓形成和脑卒中房颤时如果不能恢复窦性心律,可以应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和脑卒中的发生。 对于某些疾病如甲亢、急性酒精中毒、药物所致的房颤,在祛除病因之后,房颤可能自行消失
发布于 2024-02-01 13:00
0评论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指心房内的电产生和传递异常,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时心房内激动传导快而且不规整,可高达300-600次/分,由于房室结的滤过性保护作用使这些激动部分达到心室,引起快且绝对不整齐的心率(心跳)心室率可高达100-160次/分。发生房颤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慢性肺部疾病、甲亢、心脏外科手术等。房颤的三大主要危害:脑梗塞(中风
发布于 2023-01-13 07:06
0评论
房颤的诊断、判断心房颤动,也称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长。在一般人群的总患病率在0.4%,成人患病率在0.5%-0.95%之间,60岁以上的患病率为1%,随着年龄增加,房颤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在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房颤发作时,心电图上面可以看到规律整齐的窦性心律消失,代之以快速而紊乱的心房电活动(也就是心房颤动波),同时因为不同传导比例
发布于 2023-03-17 07:26
0评论
      2016年2月12日,著名艺术家、空政文工团创作员阎肃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老人是因中风离世,缅怀这位德高望重老艺术家的同时,也让我们再次重视夺走老人生命的常见病中风。这段时间关于中风防治的话题聊了很多,今天我们展开来谈一谈中风的难兄难弟――房颤。近80%的中风都是缺血性的,即脑血管被栓子堵塞,进而相应的脑组织缺血坏死。其中30%的血栓来自于心脏。心源性脑梗死约占全部脑梗死的3
发布于 2023-03-01 23:16
0评论
房颤,全名叫“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轻者造成病人不适,重者引起心衰、丧失劳动力,甚至发生脑血栓栓塞、猝死等而危及生命。房颤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0.5%左右,发病率随年龄而显著提高,60岁以上的人群中,其发病率可高达6%以上。房颤―心房上发生的心律失常人的生命是靠心脏跳动来维持的,心脏把全身用过的血液收回来,通过呼吸在肺里把二氧化碳排出去,把氧气带进血液,然后再送至全身,这是心脏主
发布于 2023-03-01 23:56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