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肌痉挛和三叉神经痛在颅神经高兴奋性疾病中最为常见。面肌痉挛表现为一侧面部肌肉的阵发性不自主抽搐,而三叉神经痛则表现为一侧脸部阵发性剧烈疼痛发作,这两种病虽不致命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传统的治疗都无法根治这一顽症,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其问题症结在于未找到该病的病根。
传统治疗为何无法让患者满意?传统治疗令人不满意的原因在于没找到该病的病根。
传统治法一:药物
部分病人在发病初期会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所需剂量会不断增加,到后来患者会因不能耐受药物的副作用而不得不终止服药。另外,这类药物为抗癫痫药,对中枢神经系统、肝肾功能及造血系统都有很大的影响,且会引起过敏,造成全身皮疹等。
传统治法二:毁损术
对于面肌痉挛,常用局部注射肉毒素,以造成认为的轻度面瘫,但疗效维持时间短,而反复多次注射最终会造成不可逆的面瘫。对于三叉神经痛常用射频毁损、球囊压迫等破坏三叉神经的方法,但这样做一是会造成半边脸包括舌的麻木,二是神经修复后很快症状复发。
病因分析
我们知道,面部的感觉和运动分别有三叉神经和面神经支配。三叉神经的作用主要是感知脸部皮肤、口腔粘膜和舌面及角膜的痛触觉。如当颜面部被蚊虫叮咬或外伤时,三叉神经会将疼痛信号传至大脑,告诉我们面临危险,我们会做出躲避的动作避免进一步的损伤或提示我们去看医生。其实,人们感知疼痛的功能是非常有益的。而将三叉神经的功能阻滞了,人们在吃饭时可能会咬伤自己的舌头,或灰尘进入眼睛也不知道,面部烫伤也不知道。而面神经的作用则是支配口轮匝肌和眼轮匝肌,由大脑发出指令来控制脸部丰富的表情活动。
那么神经又是如何工作的呢?打个比方:当有人按门铃时,连接按钮的电线会将电信号传至屋内电铃并发出声响,告诉主人有客人来了,我们便去开门。如主人不想被打扰,可以把按钮拆了或把电线剪了。临床上的“毁损术”便是如此,但神经纤维有修复功能,一段时间后会愈合,所以很快便复发了!而药物治疗好比是减小门铃减音量。
大量实验研究发现以下几大特点
1、种族:东方人多见;
2、年龄:大多数人在中年后发病;
3、性别:女性发病略高于男性;
4、解剖:几乎所有患者均有脑血管压迫三叉神经/面神经根的现象;
5、诱发因素:激动、焦虑等情绪紧张时容易发作。
通过大量动物得出结论:这类疾病的本质是神经本身的病理改变所致,而不是其感受器(颜面部皮肤)的问题――是电线发生短路,而不是按钮的问题。电线短路了,不按按钮门铃也会乱响!所以三叉神经痛或面肌痉挛的本质神经进出脑干段受到其周围的脑血管压迫发生“短路”所致。
之所以会有上述五大特点,原因如下:三叉神经或面神经在颜面部的位置固定(好比埋在墙壁内的暗线),而在颅内则比较游离且神经外膜比较薄抗磨损性较差(好比电线因没有了保护外套,容易破损)。因东方人特别是东方女性的颅底解剖特点,三叉神经或面神经在颅内与周围脑血管离得很近。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组织逐渐萎缩而脑血管则发生硬化,使得彼此更靠近乃至接触,随着血管的搏动,彼此摩擦,导致接触面破损,神经纤维裸露。另外,脑血管壁的外膜内有丰富的交感神经网,用来控制脑血管的管径变化,调节脑血流。但膜破损后,血管壁交感神经就裸露,并与神经外膜破损的三叉神经或面神经纤维直接接触,导致神经“短路”。当患者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大量去甲肾上腺素,使得三叉神经产生异常冲动,产生脸部的疼痛感觉(其实是一种幻觉)。至于交感神经是如何作用于三叉神经痛,这牵涉到非常复杂的分子生物学和电生理的反应。
在初步明确三叉神经痛病因的基础上,目前神经外科主要以微创手术的方法为患者进行治疗。通过在患者耳后发际内作一小切口,枕骨钻孔,在显微镜下,将压迫三叉或面神经神经根的责任血管挪开,术后患者症状立即消失。此手术法也是目前最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