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3-02 18:06

  腹股沟疝是最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在成人,腹股沟疝以斜疝为主,也有部分直疝,而儿童腹股沟疝几乎都是斜疝,且其发病因素以先天性因素――鞘状突未能闭合所致。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位于后腹壁的睾丸逐渐向下移降,在接近腹股沟内环处,将腹膜向前推移,形成鞘状突,睾丸紧贴在腹膜鞘状突的后面,渐移降至阴囊。在正常发育下, 鞘状突在出生不久,开始萎缩,除在睾丸附近处形成固有鞘膜外,其余部分完全闭合成条索状组织。如果腹膜鞘状突不能闭合而继续开放,即形成所谓的鞘状突未闭,它是儿童腹股沟疝和鞘膜积液发生的主要原因。此外,腹内斜肌、腹横肌薄弱,儿童腹股沟管短等其它因素也在儿童腹股沟斜疝的发生中起到一定作用。
  如果整个鞘状突管未闭合,腹腔内容物可以沿鞘状突(疝囊)到达阴囊部位,这种情况为绝大多数。另一种是鞘状突管近睾丸部分闭塞而精索部分未闭,疝囊止于精索部,腹股沟肿块较小且不到达阴囊,有人称其为精索疝。但在治疗原则上,这两者并无区别。
  最常见进入疝囊的腹腔脏器是小肠,这大概是腹股沟斜疝俗称为小肠气、疝气的原因。如果小肠长时间的脱出、小肠卡在疝囊环口部位不能回纳即为腹股沟斜疝嵌顿。进入疝囊的小肠被嵌顿后,小肠血液循环受障碍,可引起患儿剧烈痛疼,严重时还伴有恶心、呕吐、腹胀、便血和发烧症状。此外婴幼儿的嵌顿性疝中,由于精索长时间受压可以导致睾丸缺血,引起睾丸梗死。虽然没有男孩发病率高,但女孩也有腹股沟斜疝,由于内环口与卵巢、输卵管相距近,所以女孩的疝内容物除了小肠外,卵巢、输卵管也是很常见的,在卵巢下降到疝囊的过程中,可以合并卵巢血管蒂的扭转,所以在女孩,即便没有环口部位的压迫,也可能出现卵巢坏死的情况。另外,在女孩,输卵管、卵巢系膜甚至子宫可以随鞘状突一起下移,作为疝囊壁的一部分,即形成所谓滑疝,手术处理时就相对复杂一些。
  尽管腹膜鞘状突管在出生后可继续闭塞,临床上也偶有小儿腹股沟疝自愈的现象,但毋庸置疑的是:腹股沟疝自愈的可能性极小,等待自愈的代价可能是疝嵌顿的发生。腹股沟疝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我们不建议采用疝气带、反对注射治疗。疝气带的目的在于减少腹腔内容物进入疝囊的机会,并不能提高鞘状突闭合的机会,使用疝气带还可以造成疝囊的瘢痕形成、增加手术难度,另外如果在使用疝气带的同时有小肠掉入疝囊,小肠缺血的风险显然会增加。注射治疗是通过局部注射硬化剂,增加疝囊闭合的机会,但其成功率低,更主要的是注射后局部形成严重的瘢痕,可能影响睾丸血供和输精管通畅性,再次手术难度也明显增加。请各位家长在选择治疗方法时慎重考虑。
  疝囊高位结扎术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经典方法,就是将鞘状突在接近腹腔的位置分离出并将靠近腹腔的一侧结扎,使腹腔与鞘状突不再相通。此手术技术非常成熟及安全,手术过程简单、切口小、创伤小、复发率极低。由于疝囊紧贴输精管,有很多家长担心腹股沟疝是否会影响生育,从实践情况来看,只要仔细分离疝囊,完全可以避免对输精管的损伤。疝囊高位结扎术创伤小,理论上新生儿期就可以进行,但考虑到6个月内的小儿腹股沟疝嵌顿机会相对小、疝囊也很薄,国内很少常规在6月内进行手术。但对于嵌顿性疝不能手法复位者、有嵌顿史者、巨大疝等情况,应该尽早手术,从笔者和同行的经验来看,也是安全的。季节、气候等不影响手术时间的选择。对于患有严重疾病的小儿,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营养不良、肝肾疾病或其它疾病急性期的儿童等宜暂缓手术。

儿童腹股沟疝主要常识是什么呢相关文章
一、腹股沟疝小儿腹股沟疝(inguinalhernia)均是斜疝,几乎都是先天性鞘突未闭,其特点是疝囊后壁与精索紧贴。不是所有开放的鞘状突都将发生腹股沟疝。据统计,1岁以内的婴儿尸体解剖发现鞘状突未闭者占57%,而有疝的临床表现者,为数远低于此。只有当腹腔脏器被挤入未闭鞘状突时,才形成疝。腹内压增高则是疝的诱发因素,如小儿剧烈哭闹、长期阵咳、便秘和排尿困难等。此外,小儿腹股沟管很短,约1cm,而
发布于 2023-03-02 23:21
0评论
老张前几天洗澡无意中发现自己右边小腹部近大腿根鼓起来一个包块,站起来明显,但是躺平了又不见了,也没什么特别不舒服,老张觉得很奇怪,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老张是得了腹股沟疝的毛病了。那么什么是腹股沟疝?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的缺损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疝,俗称“疝气”或者“小肠气”。腹股沟疝又分为斜疝和直疝。斜疝多发于儿童及青壮年男性,直疝多发于老年男性。发病率以腹股沟斜疝占绝大多数。腹股沟斜
发布于 2023-03-11 12:26
0评论
小儿(本文指小于6岁儿童)腹股沟疝是小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是常见的腹外疝,发病率占全部腹外疝的75%~90%。腹股沟疝多发于男性,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5:1,右侧比左侧多见,可能为男性右侧睾丸下降较晚所致。其病因与所有腹外疝相同:1、腹壁强度降低,小儿中最常见的是精索或子宫圆韧带穿过腹股沟管导致腹壁强度降低,生物学研究表明腹壁强度降低可能系腱膜中胶原代谢紊乱所致,主要是羟脯氨基酸含量减少,影响了腹
发布于 2022-12-26 10:55
0评论
腹股沟疝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美国和欧洲的有关手术统计调查显示,在接受手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中,老年人的比例占22%~35%。上海市曾作的一项腹股沟疝调查显示,总的腹股沟疝患病率为3.6‰,6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高达11.3‰。而最后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比例则更高。可以说腹股沟疝这个疾病在我国是一个老年人群的多发疾病。人体的某些脏器或者组织(多为小肠),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薄弱处或者缺损处进入
发布于 2022-11-25 02:56
0评论
腹股沟疝俗称“小肠气”、“疝气”,中医又称为“狐疝”。是指发生在腹股沟区域(腹壁下方、大腿根部)的腹外疝,即腹腔内的器官或组织,如小肠、盲肠、大网膜、甚至膀胱、卵巢、输卵管等脏器,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腹壁缺损进入腹股沟管甚至是阴囊/大阴唇。常表现为隆起于皮下的局部包块,易见又可触及。可分为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两种。腹股沟疝是人类特有的常见和多发疾病,在我们的周围并不少见,英国查尔斯王子,伊拉克
发布于 2023-04-19 12:02
0评论
疝气是一种多发性疾病,尤其是儿童和中老年人群中患疝气的非常多,据有关资料显示:全世界每年大约有两千万例的腹股沟疝患者。疝气一般发生率为1-4%,男性是女性的15倍,在中国,老年人口超过3亿,60岁以上人口疝的发病率为1.18%,老年人疝的患者大约为540万,因此在中国仍有上百万疝的患者在忍受着痛苦。1、什么是腹股沟疝:我们将发生在腹股沟区的疝称为腹股沟疝,它包括斜疝、直疝和股疝。任何脏器或组织离
发布于 2022-12-26 10:30
0评论
很多确诊腹股沟疝的患者总有这样的认识,希望通过保守治疗的方法包括借助外力(如疝带)、中医药、针灸等促进疾病恢复,对手术怀有很多的顾虑。事实上,这样的认识是个误区,容易贻误病情。当成年人确诊腹股沟疝后,我们建议早期手术,理由如下:1、对于成年人特别是老年人腹股沟疝,无论中药、针灸或疝带固定并不能彻底根治,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病情进展,控制因为疝囊脱出而引起的慢性疼痛或坠胀不适感。另外,中医药
发布于 2022-12-09 21:47
0评论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医师委员会联合制订“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与“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疝和腹壁外科医师委员会”虽隶属不同,但目标一致,即致力于提高我国疝和腹壁外科的诊疗水平。为此,两者互相协作,从2013年着手准备,今年初组织修订,共同讨论,最终完成《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2014版)》。(以下简称为“指南”)。需要说明的是“指南”的前身为《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
发布于 2023-03-10 14:36
0评论
腹股沟疝唯一能够治愈的治疗方式就是手术,这是毋庸置疑的医学结论。但往往患者前往医院寻求手术治疗的过程中,会发现有很多种手术方式可以选择,医生往往会推荐一种手术方案,这种方案可能是最合适患者的,又可能是手术医生最擅长的,因此不少患者很多时候还是希望能够对手术方式有一定的了解,本文笔者将尝试用通俗易懂的描述,介绍不同手术方式及优缺点,希望可以对患者理解和选择上带来一定帮助。目前主流医院所提供的手术方
发布于 2023-03-10 15:56
0评论
腹股沟斜疝是常见的儿童外科疾病,根据家长提供的病史和查体,其诊断并不困难,但是许多就诊的家长都会提出一个共同的问题:腹股沟斜疝需要手术吗?合适的手术年龄是多大?不同的医院、不同的医生给予的都是不一样的答案,作为家长应该如何选择?基于我院普外科的目前诊治原则及权威原版教材的基础上(附图来源于2013年出版的原版《小儿外科学》),在此作一讨论,供病患家长参考。以往理论上认为,6个月以下的患儿有自愈可
发布于 2023-03-14 20:46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