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3-05 03:51

  神经母细胞瘤是儿童颅外最常见的来自交感神经系统一种恶性实体瘤,60 %的儿童神经母细胞瘤在诊断时已发生转移。神经母细胞瘤通常位于腹腔,腹膜后占 75 %,胸部占 12 %,盆腔占 5 %,颈部占 2 %, 1 %肿瘤发源于脊柱,但 5 %的病例未找到病因。神经母细胞瘤在临床表现多样,反映了其生物的异质性。由国际神经母细胞瘤NB 分期系统制订的肿瘤分期和诊断时患者的年龄是与生存密切相关的主要预后因素,而肿瘤异常基因对肿瘤表型和预后起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 MYCN 癌基因的扩增。根据肿瘤复发低、中、高风险来制定治疗计划。虽然大多数 NB 低风险的儿童可以通过单纯手术治愈,但是对于Ⅳ期高危 NB 尽管积极治疗结合了化疗、手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高剂量化疗、放疗和诱导分化药物(维甲酸)等治疗方法,在高风险 NB 患儿中生存大于 5 年者不到 40 %。

  根据治疗方案对Ⅳ期高危 NB 肿瘤包绕大血管患儿,先行术前化疗,2 ~ 4个疗程后如肿瘤缩小能手术则行手术切除,术后继续化疗,接着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大剂量化疗,然后原发肿瘤部位局部放疗,因为局部放疗在预后差的神经母细胞瘤可以提高局控率。神经母细胞瘤有 4 个主要预后因素: MYCN 基因扩增、肿瘤期别和浸润、就诊年龄、治疗方法,也存在着其他因素,将在难以分类的情况下使用。在神经母细胞瘤的初始治疗策略中化疗是必不可少的。事实上,在诊断时 60 %的患儿已有转移,且NB 是化疗敏感的肿瘤。对于不能手术的肿瘤( L2 期),化疗能缩小肿瘤的体积,使之符合手术指征。最经常使用的药物有长春新碱、环磷酰胺、阿霉素、依托泊苷、铂盐等,高剂量密集的化疗周期往往有好的完全缓解率。为了改善预后不好的 NB 以得到完全或接近完全的缓解率,在欧洲常用马利兰和马法兰,而在美国则用卡铂、依托泊苷和马法兰的高剂量化疗,同时与骨髓来源或来自血液的干细胞移植相结合,已经清楚地表明药物剂量、肿瘤的反应、生存三者之间存在着关联,显示了大剂量化疗与造血干细胞移植所带来的好处,目前欧洲将对这些联合疗法的相对有效性进行评判 。最后,高危 NB 患儿完成6个月维甲酸衍生物的口服,从而促进在干细胞移植后仍存在的非恶性细胞的成熟。根据神经母细胞瘤INRG 分类,肿瘤扩展程度是一个重要的预后因素。在 MYCN 基因无扩增的情况下,神经母细胞瘤转移的预后( M 分期)比局限期更严重,若无肿瘤压迫相关的一些并发症, MS 预后通常好较。神经母细胞瘤是放射敏感性肿瘤,由于近年来随放疗设备的不断进步,影像引导下的调强放射治疗,针对靶区三维形状和要害器官与靶区的具体解剖关系对束流强度节,在患儿进行治疗前、治疗中利用各种先进的影像设备对肿瘤及正常器官进行实时的监控,并能根据器官位置的变化调整治疗条件使照射野紧紧“追随”靶区,使之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精确治疗,从而减少放疗并发症。

  对于Ⅳ期高危 NB 肿瘤包绕大血管的患儿,尽管结合了术前化疗、手术、术后化疗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高剂量化疗、放疗和诱导分化药物(维甲酸)治疗方法,患儿预后仍然较差 。高危 NB肿瘤包绕大血管患儿行术前化疗、手术、术后化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强化疗,然后接受局部放疗,在放疗结束后 2 个月复发,分析原因有可能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高剂量化疗后有并发症的存在而无法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化疗后的 42 天内进行局部瘤床的放疗,导致局部未控或转移。

  无论是立即手术或术前化疗后手术,目的是尽可能切除肿瘤。尽管术前化疗缩小了肿瘤,创造了手术条件,然而III-Ⅳ期高危 NB 就诊时肿瘤往往包绕主动脉和(或)腔静脉,手术很难切除干净,且手术破坏了血供有可能导致化疗药物不能到达肿瘤,而导致了大血管周围成为肿瘤的庇护所,使肿瘤复发转移。

  成为可能。因此认为对于包绕大血管的术后高危 NB 患儿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高剂量化疗前就应该行放射治疗,以增加肿瘤的局控率,杀灭隐匿的肿瘤细胞,从而减少转移概率,增加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高剂量化疗的疗效,同时在做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高剂量化疗前应行全身 PET-CT 检查以发现是否有遗漏的转移灶 。

  当术前化疗不敏感时应该采用局部术前放疗,有可能获得手术的成功。

细胞瘤肿瘤包绕大血管的怎么治疗?相关文章
海绵状血管瘤其实是血管畸形。手术中可以看到,海绵状血管瘤里有畸形静脉,这些静脉管壁不成熟,很容易出血。这些静脉畸形是先天性的。 那么,静脉畸形为何称之为瘤呢?因为,这些畸形静脉出血后,血块纤维化后和畸形静脉混合在一起,形成球状的肿瘤,因此无论拍片子还是手术中所见,都呈现肿瘤样的肿块,而且质地有一定的弹性,海绵状血管瘤的名称就是这样来的。尽管被称作瘤,但其实质上是静脉畸形团。 海绵状血管瘤虽然不是
发布于 2023-09-09 14:02
0评论
血管内皮细胞瘤是起源于血管内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一般根据其肿瘤组织形态细胞分化程度分为两级:一是中间型(低度恶性),细胞分化较好,多无转移;一是血管肉瘤,分化差,高度恶性,转移率高,死亡率高。两者均可以有单发和多发的表现。WHO统计:中间型的血管内皮细胞瘤占原发骨肿瘤的0.28%,血管肉瘤占0.23%。临床表现各年龄组均有发病的报道,但主要见于中青年。男女比例基本为1:1。该肿瘤可发生于全身各处骨
发布于 2023-02-19 06:11
0评论
血管母细胞瘤是由脑神经和脊髓神经所产生的一种高度血管分化的良性肿瘤。大多数的血管母细胞瘤是由单一病灶所产生的。然而,在一种所谓“vonHippelLindau”(VHL)疾病的病患身上,血管母细胞瘤是这个基因症候群的一种表现。血管母细胞瘤会有两种基本的形态,包括固体状和囊泡状的。固体状肿瘤几乎全部由细胞所组成,而囊泡状肿瘤则是小部份的细胞伴随著大部份的囊泡所组成的。随著血管母细胞瘤的生长,日益增
发布于 2023-02-19 06:56
0评论
肝血管瘤(hemangiomas)又称肝脏血管瘤、肝内血管瘤,中医称肝症瘕,是一种常见的与先天发育异常有关的肝脏良性肿瘤,主要分为海绵状血管瘤,硬化性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和毛细血管瘤。以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hemangioma)最多见。从大小、数量和位置上还可分为小肝血管瘤和巨大肝血管瘤;单发性肝血管瘤和多发性肝血管瘤;肝左叶血管瘤和肝右叶血管瘤。我们一般所说的肝血管瘤就是指海绵状
发布于 2022-09-25 03:13
0评论
肝血管瘤又称肝脏血管瘤、肝内血管瘤,中医称肝症瘕,是一种常见的与先天发育异常有关的肝脏良性肿瘤,主要分为海绵状血管瘤,硬化性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和毛细血管瘤。以海绵状血管瘤最多见。从大小、数量和位置上还可分为小肝血管瘤和巨大肝血管瘤;单发性肝血管瘤和多发性肝血管瘤;肝左叶血管瘤和肝右叶血管瘤。我们一般所说的肝血管瘤就是指海绵状血管瘤。它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肝血管瘤多数发现于成年人,且多见于30~
发布于 2022-09-25 03:00
0评论
血管网状细胞瘤又名血管母细胞瘤,为颅内真性血管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3%―2.4%。大多发生于小脑半球,偶见于脑干,发生于大脑半球者极少见。病人以20岁―40岁多见,男性多于女性。本病有家族遗传倾向,有时与颅外病变如视网膜血管瘤,肾脏,胰腺囊肿及肝血管瘤等伴发。肿瘤多呈囊性,囊内有一供血丰富的囊壁结节,临床表现为颅内高压,小脑体征或局灶性症状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周围血象可能有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
发布于 2023-01-23 21:12
0评论
血管外皮细胞瘤又称血管外膜细胞瘤。肿瘤生长缓慢,属良性,但有恶性表现,有局部侵袭性,亦复发,远期可发生肺、肝、骨转移,是一种潜在恶性肿瘤。术前影像学表现与脑膜瘤极为接近,但有如下几点鉴别:1、血管外皮细胞瘤,形态多不规整。2、血管外皮细胞瘤多有囊变。3、局部流空较多,血供丰富。4、脑膜尾征不明显。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预后多不良,易神经系统复发及转移,亦可转移到中枢神经系统外。故术后多辅以辅助放疗
发布于 2023-01-07 04:31
0评论
获得性血管瘤是由于后天原因导致的血管异常增生性疾病,常见类型包括化脓性肉芽肿、微静脉血管瘤、靶样含铁血黄素沉积性血管瘤、疣状血管瘤、获得性弹性组织变性血管瘤、樱桃色血管瘤、丛状血管瘤、获得性多发性血管瘤病等。化脓性肉芽肿(pyogenicgranuloma)可见于牙龈组织、口唇、面部的皮肤或口腔黏膜,外形类似于黏膜息肉,呈鲜红色,表面光滑,可有蒂。由增生的血管内皮细胞组成的多个小叶状组织构成,类
发布于 2023-02-15 22:41
0评论
血管外膜细胞瘤是一种间叶来源的肿瘤,这一类肿瘤没有良性的,有两个级别II级和III级,术后需要放疗。还记得前一个月在主任门诊,一个20多岁的姑娘额顶部穹窿占位,第一次手术经历了很长时间,出了很多血,但是肿瘤仅部分切除。这个肿瘤的第一个特点就是手术难度大、出血多;第二个特点是全切除困难,容易复发,就像袁医生的患者一样已经接受了4次手术,现在又复发了;第三个特点是血管外膜细胞瘤独有的,就是容易颅外转
发布于 2022-10-20 12:29
0评论
肾母细胞瘤细胞瘤是小儿腹部实体肿瘤中预后较好的一种肿瘤,远高于神经母细胞瘤,救治的希望非常大。肾母细胞瘤是小儿最常见的恶性肾脏肿瘤,由Wilms首先报道,故又称“Wilms瘤”。近20年,由于手术,化疗和放疗等综合治疗措施的开展,以及美国肾母细胞瘤研究组和欧洲国际儿童肿瘤协会等多中心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疗效显著提高,低危患者并发症逐步减少,高危患者的长期生存率进一步得到提高。肾母细胞瘤的发病率肾
发布于 2023-03-28 03:46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