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听到有人说“我得了下肢脉管炎”这句话。但各人的表现并不相同,有人小腿“青筋”突起,形似蚯蚓盘绕;有人脚上干枯、发紫、发黑,好似老树枝;有人小腿粗壮、肿大,好似“大象腿”。老百姓把这些都叫做“脉管炎”,但从医学上讲,它们的病因是不同的,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下面我们就来细数区分这三种“脉管炎”。上海长海医院血管外科田文
静脉性“脉管炎”
很多人把下肢静脉曲张叫做“脉管炎”,这是一种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引起的疾病。病人常常抱怨,小腿上“青筋”突起,走路时容易酸胀、疲劳,腿肿。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出现小腿、足踝部的黑色半点,融合成片,伴有皮肤“油亮”,毛发脱落。到后期,足部一旦发生碰伤等情况,就会出现伤口不易愈合,创面逐渐扩大等症状。这些症状可以从年轻时就出现,如不保护,一般经历10-20年会发展到后期,给患者带来很多的不便与痛苦。
如何预防和治疗?对于下肢静脉性疾病,物理疗法是最重要的手段。平时减少长时间的站立与行走,1-2小时就将下肢抬高5分钟左右促进静脉回流,利用医用弹力袜支持下肢静脉,这些方法有利于减缓疾病的发展。如果病情较为严重,影响生活,就需要到医院进行手术治疗。
动脉性“脉管炎”
动脉性“脉管炎”也有两种类型,老年人通常由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引起,而青年人通常是由于下肢动脉炎症引起。虽然病因不同,都会引起动脉血管狭窄、闭塞导致的下肢血供减少,引发症状。这种类型的“脉管炎”开始时会感到足部“发冷”,后逐渐发展到行走一段距离后下肢酸胀、疼痛,需要休息几分钟才能继续行走,行走距离会越来越短,逐渐出现下肢静息时的疼痛,最后出现足趾缺血、发黑、坏死。
对于这种类型的“脉管炎”,最重要的措施是戒烟。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是全身性疾病,一些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见措施如饮食控制、多运动、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以及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是基本措施。需积极去医院治疗,定期检查,注意控制疾病发展。一旦发展到坏死等不可逆的阶段,就需要进行截肢治疗。
淋巴性“脉管炎”
淋巴性“脉管炎”目前比较少见。人体下肢的脉管系统分为动脉、静脉和淋巴管,动脉的作用是供应血液至肢体,静脉的作用是让血液回流至心脏,淋巴管的作用是收集组织液回流。一旦淋巴管阻塞、发言,就会造成下肢的肿胀,长期发展就会造成皮肤增厚、粗糙,坚韧如“象皮”,可以称为“象皮肿”,一旦发生皮肤破溃,伤口经久不愈。这种类型的“脉管炎”需要至医院治疗,找到阻塞的原因。同时,进行有效的物理疗法保护,方法同静脉性的“脉管炎”。
另一种急性的淋巴性“脉管炎”是淋巴系统的感染,称为“丹毒”、“流火”,表现为下肢足部至小腿红、肿、热、痛,常伴有全身发热等症状,需要去医院进行大剂量青霉素治疗。这类病人通常有足癣,在平时注意控制可以有效的预防疾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