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接诊中,术后患者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医生,我这植入的钢板到底要不要取啊?如果要取,什么时候取呢?为什么他的取我的不取?为什么我要取他不用取?
医生多是根据经验判断,你这个要取,他那个不用取。结果有的医生说可以,有的医生说不要,患者一头雾水,到底取不取?在这儿就跟大家聊一聊,植入体内的钢板到底取不取?内容比较多,分几次跟大家好好讲一讲这钢板的学问。
要回答开篇的那个问题,首先就要跟大家科普一下这钢板的材质。
所谓的钢板,实际上要打上一个引号:“钢”板。
什么是钢?说到钢,就不能不说说他的祖宗――铁。百度百科上给出的解释:钢,是对含碳量质量百分比介于0.02%至2.06%之间的铁碳合金的统称。钢的化学成分可以有很大变化,只含碳元素的钢称为碳素钢(碳钢)或普通钢;在实际生产中,钢往往根据用途的不同含有不同的合金元素,比如:锰、镍、钒等等。定义这么复杂,概括下来就一句话:钢是掺有其它元素的铁合金。那么骨科手术植入人体的钢板是铁合金材质的吗?
事实上,骨科手术用到的所谓“钢”板实际上成分非常复杂,远远不是铁合金那么简单,而且随着生物材料学的发展,新材料不断涌现,将来也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性质更优良的材料应用于临床,造福于患者。植入体内的“钢”板长期浸泡在血液、淋巴液、关节润滑液等体液之中,而体液含有有机酸、无机盐、Na+、K+、Ca2+、Cl-等复杂成分,使用时间长达几年甚至几十年之久,这些都给材料提出了严格甚至苛刻的要求:首先要具备与人体组织和体液有良好的相容性,其次还要有耐蚀性和化学稳定性。此外还要承受人体的各种机械动作,因而在力学上应具有适宜的强度、韧性、耐磨性和耐疲劳性能。对于生产来说,还要容易加工成各种复杂形状,价格便宜和使用方便。
这么多苛刻条件,目前能达到要求并且普遍使用的骨科内植物材料有三种:不锈钢、钴合金和钛合金。
先说说不锈钢。虽然都是铁合金,但手术用的不锈钢和我们平时生活中用的不锈钢还是有很大差别。骨科用的不锈钢主要是混杂了镍铬的不锈钢,优点是成本低,价格便宜,强度大,缺点是同等强度下体积大,更厚重,耐腐蚀性不如其它钛合金,所以在骨科中多用于肌肉丰富部位的固定,如大腿、上臂等。因为便宜,所以好用。目前用的最多的材料就是不锈钢了,从这个意义上讲,称其为钢板也没错。
银光闪闪的钢板闪亮登场!
接下来说说钴合金。钴合金成分为钴铬钼,因其具有最佳的耐磨性能而广泛用于人工关节制造。我们平时用的人工关节多是这种材料。
人工髋关节
最后讲讲钛合金。钛因其优异的组织相容性和较高的强度而备受青睐。纯属钛由于太软,较少单独使用,而钛合金的强度明显提高。目前用的钛合金“钢”板厚度薄、强度大(等体积情况下),多用于表浅部位的骨折固定,如桡骨远端,胫腓骨等。
患者说:我就想知道这个东西到底要不要取出来,能不能直接回答?
医生说:这个确实是个问题!答案很简单,概括下来八个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你会说,这也算答案?!别急,听我慢慢讲。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先看看文献,老外怎么说这个问题。看下来真令人失望,老外似乎对这个问题不太感冒,一般只有两个选择:一定要取和可以不取。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国情,“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中国人老觉得本来好好的身体多了个零件总是不舒服,于是本来简单的问题到了中国变得复杂起来,我总结了五种情况:一定要取,尽量取,可取可不取,尽量不取,一定不要取。
是不是又看晕了?因为可用的研究不多,只能结合平时自己的临床经验,各位病友对号入座,如果有不同意见欢迎拍砖!
先说第一种情况:一定要取!当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内植物并发症和几处特殊部位的钢板螺钉,我会建议患者尽快取出。
常见的有:
1、异物反应:虽然大多数人可以和内植物和平共处,但总有那么一小部分人的身体对这些内植物意见很大,出现了明显的异物排斥反应,表现为皮肤红肿,切口愈合困难,反复破溃等等。我就遇到过一个对钛过敏的病人,放置钢板的部位皮肤表面起了一层皮疹!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那就不要再犹豫,骨折愈合后第一时间联系你的医生取出它们吧。
2、内植物失败:这个不多说了,如果出现了断板断钉、严重感染等情况,医生往往会考虑取出内固定物。还有一种极端情况:内植物跑偏到其它部位!你会说,什么?这也可能!前段时间有媒体报道了个世界罕见的病例:有个病人做脊柱手术的内固定竟然游走到了胸腔里,这告诉我们:世界那么大,一切皆有可能!
3、严重的心理异物反应:虽然没有明确的临床表现,但有极强烈的心理反应!无时无刻不在担心和焦虑,臆想各种极端可能,揣测各种不良后果。面对这种患者我的建议:一定要取!
4、几处特殊部位:踝关节的胫腓联合螺钉,在下地负重前一定要取掉;脊柱骨折手术如果没有做融合,脊柱节段间会有反复微动。再结实的钢钉也经不起反复折弯,内植物容易出现疲劳性断裂。所以在骨折愈合后也要建议患者尽快取出。
根据经验我分为成了以下几种情况:一定要取,尽量取,可取可不取,尽量不取,一定不要取。上次聊了聊一定要取的情况,今天跟大家聊聊下面几种。
什么样的钢板要尽量取呢?
1、年轻人。多少岁是年轻呢?一般呢我以60岁为界,特殊情况可以依次上下浮动。年轻人新陈代谢旺盛,活动量大。虽说现在的材料技术已经很先进,钢板可以与人体长时间和平共处,但是也架不住几十年的磨损与腐蚀啊。长年累月的腐蚀钢板释放各种金属离子进入人体,鬼知道会发生什么呢,目前真的缺少这方面的研究报道。根据我的经验,当体内的钢板年岁超过五年,就已经有较为明显的腐蚀了,取的过程会比较困难。年轻人身体条件好,手术恢复快,取钢板后创伤会很快愈合不会伤筋动骨,所以还是早取为妙。小孩子更要早取,钢板会不会影响小孩骨骼的发育呢?实话说:医生也不知道。
2、 影响功能。近关节部位的钢板有时会成为影响关节活动的罪魁祸首。如肩锁关节部位的锁骨钩钢板,会影响患者抬胳膊,那就要尽量取掉了。当然影响的程度要患者自己把握。一千个人有一千部哈姆雷特,这里同样适用。同样的情况不同患者接受程度不同。一个健身爱好者的功能需求肯定与一个宅男不一样嘛。
3、特殊部位。一句话概括就是皮包骨头的地方。钢板在这些部位容易触及,一个是摸着不舒服,另一个钢板与皮肤反复摩擦容易损伤娇嫩的皮肤。常见的就是近关节部位的钢板,如尺骨鹰嘴的钢板、外踝的钢板,还别说,我真见过钢板把皮肤磨破的病人!
4、有一个部位呢不得不单独说,就是锁骨钢板。好锁骨是好身材的一半,说明锁骨位置很表浅。对瘦人来说这个部位的钢板有时特别明显,一摸就在那,很不舒服。所以从感观上我是建议这部分病人取的。但是呢,锁骨比较细,取出后的连成一线的钉道使得锁骨的强度大大降低,短期内锁骨再次骨折的风险会高于不取的病人。所以对于这部分患者,在取完后我往往会反复叮嘱:三个月内一定避免手臂负重,一定避免跌倒摔伤!
根据经验我分为成了以下几种情况:一定要取,尽量取,可取可不取,尽量不取,一定不要取。上次聊了聊一定要取尽量取的情况,今天跟大家聊聊下面几种。
什么样的钢板可取可不取呢?
1、髓内钉。除了正在发育的小孩子(多用一种与成人不同的弹性髓内钉),不管多大年纪,只要没有出现明显内固定物导致的不适都是可取可不取哒。
2、肌肉丰富部位。如股骨、桡骨远端等部位,肌肉丰富,对钢板形成了良好的保护,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明显的不适,可取可不取。
概括下来,只要植入体内的钢板没有造成特殊的不适,也不属于之前文章中提到的那些特殊情况,就可取可不取啦。
那什么样尽量不取呢?许多患者在这里容易钻牛角尖,要好好讲一讲。
1、时间长。一般钢板在体内超过三年,体液对金属的腐蚀就非常明显了。取的过程中由于螺钉和钢板间的吻合关系改变,骨头与螺钉间的粘连容易造成螺钉滑丝,会大大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手术创伤,钛合金钢板尤其如此。
2、年纪大。年龄超过60岁就尽量不取啦。如果没有任何不适,年纪大了何必再挨一刀,再吃一份苦头呢?
3、前臂干部骨折,包括桡骨、尺骨。前臂骨折后固定的钢板有时会影响前臂的旋转功能。如果前臂旋转功能没有特别影响还是不要取了。这个确实有研究依据。《Arch Orthop Trauma Surg》杂志在2014年发表的一篇研究显示:前臂干部骨折取出钢板的患者再骨折率为12.9%,而不取出的患者再骨折率仅为2.77%!也就是说有将近十分之一的患者取完钢板后会再次骨折!
4、桡骨干骨折。微创手术治疗桡骨干骨折真心不推荐取。本来微创做的手术,切口小、创伤小,可是这里有根很娇气的神经――桡神经。植入钢板时可以贴着骨头从桡神经的下面过去,而取钢板时可不敢直接抽出来。为啥呢?万一神经和钢板有了粘连怎么办呢?真有因为取钢板伤到了桡神经而致残的病例。所以为了避免伤到它,医生要切一个非常长的切口,得不偿失了。
什么情况下一定不要取呢?
1、老年人
2、螺钉断裂在骨头里
3、某些特殊设计的螺钉:如Herbert螺钉,根本取不出来
4、脊柱手术用的钢板螺钉,多数情况下不需要取出
但万事不是绝对的,还是要根据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有个好消息,目前可吸收钢板螺钉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以前诟病的强度问题已经解决。植入这种钢板螺钉就不用考虑今后的取出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