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脊柱病研究的发展及影像学的进步,尤其是MRI的普及,使临床上脊柱病的诊断越来越清晰,同时也出现越来越多的混乱和争论。尤其是椎间盘突出的诊断。现参考相关文献,做一简单概述。
1、概念
胸腰椎椎间盘突出胸腰段包括下胸段T11、T12和上腰段L1、L2节段,是胸椎后凸向腰椎前凸转换的部位,亦是容易受伤的部位。胸腰段椎管内神经结构包括圆锥上腰髓、圆锥、马尾以及神经根。90%的人脊髓终止于L1椎体或L1/L2间隙平面,亦有人脊髓终止于T12椎体下1/3至L3中1/3处。
2、临床表现及诊断
本病早期症状不典型,表现为腰背部酸胀不适、疼痛,常误诊为腰背部筋膜、肌肉慢性劳损等,后期脊髓压迫症状明显时,常易与椎管内肿瘤、颈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相混淆。胸腰段椎间盘突出主要引起背痛、下肢疼痛、行走功能障碍及括约肌功能障碍。T11/12椎间盘突出主要引起上运动神经元受损,表现为背痛、下肢疼痛,疼痛常难以定位,因疼痛而行走障碍明显,腱反射亢进,锥体束征阳性;T12/L1椎间盘突出可引起下运动神经元受损,也可引起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同时也可有神经根受压。表现为大腿前侧及外侧的根性疼痛、行走障碍及括约肌功能障碍。腱反射可以亢进也可减退,锥体束征可为阳性也可正常,可有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L1/2椎间盘突出主要表现为神经根受压,大腿前侧及外侧的根性疼痛明显,腱反射基本正常,一般不会出现锥体束征,股神经牵拉试验多为阳性。这些临床表现与胸腰段的神经解剖基本一致,说明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的规律性,但由于解剖的变异,突出类型的不同,同一椎间盘突出的临床表现亦有差异,这就造成了临床表现的无特征性。有学者认为,以下情况提示可能存在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
①胸背部、大腿前方或腹股沟疼痛
②下肢痛广泛且模糊,难以定位
③步态障碍,但腰椎检查难以解释
④膝反射亢进和(或)踝阵挛,即使轻度异常也需要注意
⑤明显腰骶神经根病变表现,但腰骶部影像学表现又难以解释临床表现。
大部分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起病缓慢,病史较长,逐渐加重。临床症状最突出的表现是下肢无力和麻木,有的患者表现为下肢发僵、不灵活,常主诉整个下肢麻木。此外疼痛和大小便困难也较常见。极少数患者甚至表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神经根性损害的症状与体征。由于可能受到累及的神经是脊髓腰膨大、脊髓圆锥或马尾神经,使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表现复杂多样。当椎间盘突出位于T10~11节段时,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即下肢的生理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肌张力增高等;当椎间盘突出位于T11~12或T12~L1节段时,则可以同时出现上运动神经元与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表现,即下肢又可能有生理反射的减弱,也可能引出病理反射;当椎间盘突出位于L1~2节段时,主要表现为马尾神经损害的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症状与体征并非胸腰段椎间盘突出所特有,在临床上胸腰段的压迫性疾患都可以有上述表现,如胸腰段OPLL、后凸畸形等。了解这一特点,通过仔细物理检查,将有助于我们比较准确判断出病变部位。有学者提出,如果X线平片显示患者胸腰段脊柱后凸加大,或一节或两节椎体楔形改变;或发现椎体后缘骨赘等,就要高度怀疑为胸腰段椎间盘突出,进一步通过MRI检查即可确诊。
3、结语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经MRI检查显示有胸椎椎间盘突出的病例中可以有高达15%的人没有神经症状与体征,所以一定要结合临床症状综合考虑,才能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