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3-12 07:11

  随着脊柱病研究的发展及影像学的进步,尤其是MRI的普及,使临床上脊柱病的诊断越来越清晰,同时也出现越来越多的混乱和争论。尤其是椎间盘突出的诊断。现参考相关文献,做一简单概述。
  1、概念
  胸腰椎椎间盘突出胸腰段包括下胸段T11、T12和上腰段L1、L2节段,是胸椎后凸向腰椎前凸转换的部位,亦是容易受伤的部位。胸腰段椎管内神经结构包括圆锥上腰髓、圆锥、马尾以及神经根。90%的人脊髓终止于L1椎体或L1/L2间隙平面,亦有人脊髓终止于T12椎体下1/3至L3中1/3处。
  2、临床表现及诊断
  本病早期症状不典型,表现为腰背部酸胀不适、疼痛,常误诊为腰背部筋膜、肌肉慢性劳损等,后期脊髓压迫症状明显时,常易与椎管内肿瘤、颈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相混淆。胸腰段椎间盘突出主要引起背痛、下肢疼痛、行走功能障碍及括约肌功能障碍。T11/12椎间盘突出主要引起上运动神经元受损,表现为背痛、下肢疼痛,疼痛常难以定位,因疼痛而行走障碍明显,腱反射亢进,锥体束征阳性;T12/L1椎间盘突出可引起下运动神经元受损,也可引起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同时也可有神经根受压。表现为大腿前侧及外侧的根性疼痛、行走障碍及括约肌功能障碍。腱反射可以亢进也可减退,锥体束征可为阳性也可正常,可有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L1/2椎间盘突出主要表现为神经根受压,大腿前侧及外侧的根性疼痛明显,腱反射基本正常,一般不会出现锥体束征,股神经牵拉试验多为阳性。这些临床表现与胸腰段的神经解剖基本一致,说明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的规律性,但由于解剖的变异,突出类型的不同,同一椎间盘突出的临床表现亦有差异,这就造成了临床表现的无特征性。有学者认为,以下情况提示可能存在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

①胸背部、大腿前方或腹股沟疼痛

②下肢痛广泛且模糊,难以定位

③步态障碍,但腰椎检查难以解释

④膝反射亢进和(或)踝阵挛,即使轻度异常也需要注意

⑤明显腰骶神经根病变表现,但腰骶部影像学表现又难以解释临床表现。
  大部分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起病缓慢,病史较长,逐渐加重。临床症状最突出的表现是下肢无力和麻木,有的患者表现为下肢发僵、不灵活,常主诉整个下肢麻木。此外疼痛和大小便困难也较常见。极少数患者甚至表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神经根性损害的症状与体征。由于可能受到累及的神经是脊髓腰膨大、脊髓圆锥或马尾神经,使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表现复杂多样。当椎间盘突出位于T10~11节段时,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即下肢的生理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肌张力增高等;当椎间盘突出位于T11~12或T12~L1节段时,则可以同时出现上运动神经元与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表现,即下肢又可能有生理反射的减弱,也可能引出病理反射;当椎间盘突出位于L1~2节段时,主要表现为马尾神经损害的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症状与体征并非胸腰段椎间盘突出所特有,在临床上胸腰段的压迫性疾患都可以有上述表现,如胸腰段OPLL、后凸畸形等。了解这一特点,通过仔细物理检查,将有助于我们比较准确判断出病变部位。有学者提出,如果X线平片显示患者胸腰段脊柱后凸加大,或一节或两节椎体楔形改变;或发现椎体后缘骨赘等,就要高度怀疑为胸腰段椎间盘突出,进一步通过MRI检查即可确诊。
  3、结语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经MRI检查显示有胸椎椎间盘突出的病例中可以有高达15%的人没有神经症状与体征,所以一定要结合临床症状综合考虑,才能确诊。

胸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要点相关文章
1.适应症: A.病程短,症状较轻B.疼痛症状较重,但病程短且神经功能基本正常C.病程较长,但对工作生活影响较小,且神经功能基本正常D.虽病史较长,但以往非手术治疗有效E.全身状况差,无法耐受手术。 2.卧床休息: 可以有效减少椎间盘的压力,从而减少神经根所收到的挤压;还可以消除腰椎椎旁肌损伤,以及下床活动所带来的神经根动态挤压和刺激,有利于神经炎症的消退。 3.药物治疗: 包括神经营养,止痛,
发布于 2024-05-15 17:45
0评论
“腰突症”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简称。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俗称“腰突症”,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引起腰腿痛最主要的原因,常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痛苦,甚至造成残疾,丧失劳动能力。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为骨科临床最为多见的疾患之一,占骨科门诊下腰痛患者的10%-15%,和因腰腿痛住院病例的25%-4
发布于 2023-02-07 05:07
0评论
脊柱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头的支持者,又是人体躯干的中轴。脊柱的病变严重影响人体生活和工作。要了解椎间盘突出为什么多发生在颈腰椎这一问题,首先要了解两方面的内容。一、人体脊柱的结构特点人体脊柱的结构非常复杂,脊柱的椎骨共有32块。包括7节颈椎、12节胸椎、5节腰椎、骶骨由5个骶椎互相融合而成,尾骨由3至5个尾椎组成。因环椎与枢椎之间,骶椎尾椎之间不存在椎间盘,所以全身的椎间盘只有23个。
发布于 2023-01-24 15:17
0评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呈几何级递升,但西医界却多认为,目前医学还没有能力使此类病程逆转,患者只能依靠止痛药、止痛针缓解症状,或者干脆就是采取手术治疗,将病变的腰椎间盘直接切除掉,但手术切除腰椎间盘并非一劳永逸,腰椎乃是人体最重要的负重脊梁,切除了椎间盘的间隙会变窄,从而会加速腰椎退变,退变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出现各种腰腿痛;另一方面,术后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同样不可忽视,早期有可能并发椎间盘炎、椎管内血
发布于 2024-01-23 04:53
0评论
腰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突出,是指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这其实只是一种病理改变,或影像学表现,几乎是人类衰老过程中并不可少的变化,就像脸上出现皱纹,头发发白一样平常,这并不是一种疾病。根据文献报道,无症状的人群中,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生率很高。有研究对102例无症状的志愿者进行了MRI扫描,年龄14-82岁,平均46.3岁,结果发现椎间盘突出、纤维环撕裂、髓核
发布于 2022-12-26 13:15
0评论
射频治疗技术属于微创治疗方法,可根据临床需要选择治疗的方式,控制仪器所发出的刺激或毁损电流的大小,选用不同直径,长短和形状的穿刺电极针,形成有选择性的特异性的精确局限毁损灶。本技术由于能很好地控制毁损灶与神经的关系,毁损灶的温度及范围,治疗后能消除或减轻疼痛而保持本体感觉,触觉和运动功能。治疗后恢复比手术治疗快,疗效维持时间长,可重复进行。经过不断改进和完善,射频仪器在原有用于神经毁损的基础上(
发布于 2023-05-21 12:07
0评论
一、椎间盘突出常识1、什么是椎间盘?成人脊柱全长约70厘米,随身材而有增减。它是人体的“大梁”,或称“中轴”,由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组成。椎体间呈圆盘状的结构,称为椎间盘。椎间盘连接椎体,缓冲重力和外力。脊柱的长度,椎体占3/4,椎间盘占1/4。椎间盘的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多糖和水分,形状象一个馅饼。“饼”厚约8─10毫米,上下两面是椎体的软骨面;中央的“馅”是胶状的髓核,四周包着的“饼
发布于 2022-12-02 17:21
0评论
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个很好的理念,并且近几年也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和病人的认可。但是由于适应症的问题,有一部分不适合做微创的病人做了微创手术,这一部分患者效果是要打折扣的。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最佳指证应该是椎间盘外侧或者极外侧型的突出,不伴有椎管狭窄或者椎间隙狭窄,腰椎不稳的病人。其他类型的病人虽然也可以做,但是很难全部解决患者的不适。近日我们做了一例椎间盘突出极外侧型的患者。病人左下肢麻木
发布于 2023-02-28 06:01
0评论
1.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是基本因素 髓核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含水量的降低,并可因失水引起椎节失稳、松动等小范围的病理改变;纤维环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坚韧程度的降低。 2.损伤 长期反复的外力造成轻微损害,加重了退变的程度。 3.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 椎间盘在成年之后逐渐缺乏血液循环,修复能力差。在上述因素作用的基础上,某种可导致椎间盘所承受压力突然升高的诱发因素,即可能使弹性较差的髓核穿过已变得不太
发布于 2022-11-25 10:45
0评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主要是因为在腰椎间盘各部分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脊髓等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越来越趋于年轻化,现在绝大多数中青年人群是因为不注意保养自身,缺少保健知识
发布于 2023-03-13 20:16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