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心脏要收缩、泵血,就必须由电来带动。正常的心脏电发动机是窦房结,它发放电冲动,随即通过心房肌传递,抵达房室结及左心房,然后到达希氏束和浦肯野细胞激动心室肌,完成一次心脏收缩电活动。这一步骤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问题,即发动机异常或电路异常,都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心脏不能正常收缩和泵血。发动机故障,即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电路故障,即是传导阻滞。发生在窦房结和心房之间的称为窦房传导阻滞,在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称为房室传导阻滞,此外还有房内阻滞,室内阻滞,束支阻滞等。其中以房室传导阻滞较为多见。
1、心脏发动机或电路故障的病因有:
(1)以各种原因的心肌炎症最常见,如风湿性、病毒性心肌炎和其它感染。
(2)迷走神经兴奋,常表现为短暂性心跳减慢。
(3)药物:如地高辛、可达龙、心律平等,长期服用可能导致心率减慢,多数停药后,能够恢复。
(4)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及心肌病。
(5)高钾血症、尿毒症等。
(6)特发性的传导系统纤维化、退行性变(即老化)等。
(7)外伤,心脏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术导管消融时误伤。
心脏发动机或电路故障严重时,比如严重的窦性停搏,严重的第二度II型和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显著缓慢,伴有明显症状如晕厥、意识丧失、发作阿斯综合征时,就要通过安装起搏器治疗,以免发生长时间心脏停跳,导致生命危险。
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人体的医用电子仪器,它通过发放一定形式的电脉冲,通过起搏导线(人工电路)刺激心脏,模拟正常心脏的冲动形成和传导,维持正常的心脏跳动。所以不论发动机故障,还是电路故障,都能解决。
安装永久性起搏器前必须排除由其他可逆性因素导致的心律失常。
2、可逆性因素包括:
电解质紊乱、长期服用减慢心率药物、下壁心梗所致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心肌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代谢综合征等。当这些可逆性因素去除后,故障往往可以消失。确定是不可逆因素造成的心跳缓慢时,如高龄、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后遗症、手术损伤、外伤等,根据心电图明确诊断后,可以行起搏器植入治疗。简单来说,就是当心率低于某一标准,或心率不是低于该标准但又明显临床症状(晕厥、乏力、意识丧失等),需要起搏器治疗。
3、起搏器是怎样安装到人体的呢?
一般是在心脏导管室里进行的,那里需要绝对无菌,以免发生感染。一般情况下,起搏器是安装在胸前的皮下。医生先消毒,铺无菌单子,打好局部麻醉,切一个小口,做一个囊袋,穿刺静脉或切开静脉,通过钢丝,在X光透视下,把导线送到心脏理想位置,并测试各项参数,如果符合要求就固定好,并把导线和起搏器连在一起,放到囊袋中。缝合起来,纱布包扎就可以了。
笼统来说起搏器可分为单腔、双腔、三腔起搏器。并不是“腔数”越多质量越好,患者合适安装何种类型起搏器,必须根据患者年龄、心律失常类型、合并疾病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
近年来,随着起搏器技术的不断研究和开发,起搏器从单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扩展到多种疾病的治疗,如预防心房颤动,预防和治疗长QT综合征等。一种被称之为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的起搏器渐渐为大家所认识,它植入体内后具有除颤、复律、抗心动过速起搏及抗心动过缓起搏的功能,可有效降低猝死高危患者的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