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3-19 01:21

  微创、快速、高效――神经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

  傅先生今年37岁,正值事业的黄金期,却因视力下降被查出患有脑垂体腺瘤。由于视力下降是因垂体瘤压迫所致,所以要改善视力,必须通过手术切除肿瘤。在去年的十一月份,他在江苏当地的医院接受了第一次垂体瘤切除术。但因种种原因,第一次手术肿瘤只切除了一部分,视力在短暂改善后又恢复到术前的状态。于是,今年的三月,傅先生满怀希望地来到上海的某家大医院接受了第二次手术治疗。术后医生却告诉他说,肿瘤的质地很坚韧,尽管努力了,但肿瘤还是残留了很大一部分。听了医生的话,戴先生想想自己这么年轻,以后肿瘤复发该怎么办?因此,一向乐观的戴先生变得情绪低落,尤其在今年的七月份,傅先生的视力又下降了。家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到处打听有没有好医生能看好他的病。后来听说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有办法,于是求医心切的傅先生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找到了楼美清教授。楼教授组织了病例讨论,决定通过神经内镜切除肿瘤。手术取得了巨大成功,肿瘤全部切除!傅先生听说后,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术后第一天他就可以下床活动、正常进食,术后第四天,他就出院了。出院后,周围的朋友、邻居都不相信他做过手术,因为,在他的头上根本找不到伤口。

  翁先生也是一位垂体瘤患者。一年前就发现了肿瘤,但没有当回事,直到后来性功能进行性减退,视力也下降,他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慕名来到沪上某知名大医院后,医生告诉他说,肿瘤向侧方侵袭性生长,将侧方的颈内动脉完全包绕起来,常规的经鼻显微镜下手术切除风险大,难度高,翁先生听说后不敢做手术。后来听说上海第十人民院神经外科有新方法,于是来到我院神经外科就诊。楼教授同样采用神经内镜将肿瘤完全切除。对这样的病例,楼美清教授解释说,由于肿瘤包绕了颈内动脉,如果采用传统的显微镜下手术,部分肿瘤将无法看到,如果盲目切除将面临颈动脉破裂大出血的危险。

  垂体瘤是一种生长于垂体内分泌细胞的颅内良性肿瘤,它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分泌过多的激素,引起激素相关的症状,比如女性出现月经紊乱、闭经、不孕、泌乳,男性患者出现阳痿、性功能减退、不育等。如果成人出现肢端肥大,儿童或青少年出现巨人症也要高度怀疑是不是垂体腺榴所致。二是肿瘤长大后压迫周围的神经血管,

  最常见的就是压迫视神经,引起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甚至失明等。前面提到的傅先生就属于这种情况。由于绝大多数垂体瘤属良性,如果能早期发现,及时、正确治疗,是可以治愈或明显改善症状的。

  垂体瘤的治疗方式主要以手术为主。目前绝大多数医院采用的是显微镜下经鼻手术。该方法术后需要填塞鼻腔2-3天,患者痛苦较大。另外,显微镜下视野狭窄而固定,对周边生长的肿瘤无法直视,只能靠医生的手感切除,因此不但全切难度大,而且还有相当的风险。神经内镜下经鼻垂体瘤切除术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项先进技术。该手术方式克服了显微镜手术的固有缺陷,能提供手术区域清晰的全景图像,可全方位清晰显示肿瘤与周围的重要结构,因此可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最大限度地降低对正常神经组织的损伤。另外,细小的内镜利用鼻腔的天然间隙作为手术通道,对鼻腔损伤几乎为零,因此,术后鼻腔不需要填塞,患者感觉舒适,患者的住院时间也明显缩短,一般术后3天即可出院。楼美清教授领衔的上海第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是在上海地区最早开展此类手术的单位之一,目前已完成垂体瘤手术接近500例,采用经最先进的内镜下切除垂体瘤120余例,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每年举办一次上海市内镜下垂体瘤手术继续教育学习班,普及先进技术。

微创、快速、高效――神经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相关文章
垂体瘤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根据不同的内分泌类型可以分为泌乳素型、生长激素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型等等;根据不同大小,又可以进一步分为微腺瘤、大腺瘤等,而手术治疗是垂体瘤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神经内镜的出现,不但使得传统经鼻蝶入路的创伤降低到极低程度,实现了真正的“微创”,而且让一些既往只能在显微镜下开颅进行的手术也能在内镜下经鼻蝶进行,给患者带来了福音。鼻腔是天然的腔道,由于鼻腔较小而且内部鼻甲
发布于 2023-01-27 16:22
0评论
1、垂体瘤是什么肿瘤?发病情况如何?垂体瘤就是发生在垂体上的良性肿瘤,也叫垂体腺瘤,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之一,约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0~15%。根据目前国内流行病学调查垂体瘤人群年发病率为十万分之一左右;而美国流行病学调查,垂体腺人群年发病率高达7.5~15/10万人。正常人群随机MRI检查时垂体腺瘤发现率为10%~38.5%(平均22.5%)。近年来垂体瘤的发病率或者发现率越来越高,主要的原因
发布于 2023-01-10 04:56
0评论
消化道粘膜下肿瘤包含的范围很广,既有良性的肿瘤如平滑肌瘤、脂肪瘤、神经鞘瘤、纤维瘤等,也有恶性的肿瘤如胃肠道间质瘤、类癌、平滑肌肉瘤等。其共同特点是“长得深”(起源于消化道壁上皮层以下),因此通过常规黏膜活检不能对这类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而主要依靠超声内镜下的经验性诊断,确诊需要切除后标本病理检查。这一类病变以往认为不能在内镜下切除,治疗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但外科手术治疗的创伤较大,对消化道正常
发布于 2022-12-01 16:41
0评论
      21岁的小张原本是一名漂亮的东北姑娘,但是这一切在3年前却悄悄发生了变化.原本身材苗条、面容清秀的她变得手脚粗大、嘴唇变厚、皮肤变黑变粗糙.这可吓坏了小张的妈妈,赶紧带着小张四处求医。       经过一系列检查后发现,原来小张的脑袋里长了一个31mm*26mm*33mm大肿瘤,这个肿瘤正好长在了脑垂体上,导致了生长激素过渡分泌,才使小张的的外貌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小张
发布于 2022-10-21 08:04
0评论
结直肠癌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常规的结直肠癌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但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有许多微创手段可使结直肠癌得到有效治疗。1、激光治疗主要利用激光易于聚焦的特点将激光聚集在一个很小的面积上,使被照射的局部组织吸收光能后,产生高温,蛋白质凝固,水分汽化肿瘤的方法来进行治疗。内镜介入治疗应用激光一般为Nd:YAG激光,但由于这种激光穿透深度约为4mm左右,深浅难以控制,烧灼范围小,热损伤大,
发布于 2023-02-28 15:41
0评论
主要建议如下:1、电视胸腔镜手术目前是纵膈肿瘤的标准方式之一。主要取决于肿瘤的性质、大小、具体部位、以及手术医生的经验。2、有些纵膈肿瘤虽没有症状,也应该尽早切除。一则随着肿瘤的长大,会出现压迫症状;二则良、恶性肿瘤单纯影像学有时难以区分而耽误治疗;最后部分良性肿瘤也有恶性变可能或者出现一些免疫性疾病等合并症。3、希望你能带资料到门诊进一步咨询或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发布于 2022-10-11 10:38
0评论
一、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胃息肉(ICD-10:K31.7/D13.1)。行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ICD-9-CM-3:43.4102)。(二)诊断依据根据《实用内科学》《消化内镜学》等国内、外临床、内镜诊断及治疗指南。1、胃镜发现胃息肉。2、钡餐造影检查发现充盈缺损,提示胃息肉。(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实用内科学》、《消化内镜学》等国内、外临床、内镜诊断
发布于 2023-01-07 08:26
0评论
微创手术具体是如何操作的?手术一般是先穿刺肚脐下第一孔(在脐下一指处),充入二氧化碳形成气腹,扩张操作空间。连接腹腔镜后,观察肝血管瘤所在肝叶位置,再于剑突和左或右锁骨中线肋下缘穿刺辅助操作孔。操作器械就是通过这些切孔进入腹腔,完成精细操作的。整个过程中,医生可以通过屏幕实时观察处理。微创手术又有什么优点?相对于开腹手术,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是一种值得采取的治疗方案,具体优势体现在:1、创伤程度
发布于 2023-03-18 09:46
0评论
100多年来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囊结石的确定性方法,如今微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优越性也已得到证实。但现代医学发现,胆囊除应该有的储存、浓缩、收缩排泄胆汁的功能外,还具有复杂的化学和免疫功能,而胆囊切除术又会带来诸如并发症等后患。因此,原来确定的胆囊切除术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胆囊结石患者,对有良好胆囊功能的病人,保胆取石手术已经越来越多的被广大的病员和医务人员所采纳。
发布于 2023-01-14 11:41
0评论
TEM的适应证:瘤体最大径超过1.5cm的无蒂广基型良性直肠腺瘤(T0期),尤其是绒毛状腺瘤最适合应用TEM治疗。一般肿瘤占据肠腔应在3/4周径以内。TEM特殊器械的设计使这项技术能够切除位于距肛缘5-20cm任何距离的直肠肿瘤。对于直肠原位癌(Tis期)或T1期低复发危险的直肠癌(如肿瘤高、中分化,瘤体小,活动度大),TEM提供了一个高的治愈机会。虽然,T1期高复发危险或者更后期(例如T2期或
发布于 2022-10-08 20:43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