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讯 (记者陈青 通讯员余飞)在恶性肿瘤发病率排行榜上,一个原先的“小字辈”――肾癌近年急速蹿红。由于肾脏是一对“沉默的器官”,因此肾癌的早期症状十分隐匿,缺乏特异性表现。由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郑军华教授领衔的泌尿外科专家团队经过艰苦攻关,终于发现了肾癌的“粮草秘道”,由此可望开创肾癌治疗的“新天地”。
在征服恶性肿瘤的征途上,医学科技工作者不断有新的发现,一系列肿瘤标记物检测开始在临床发挥重要作用。但是,除了AFP、PSA等极少数指标,其他检测项目的特异性都不尽如人意,体检套餐中的常规检查难以早期发现肾癌的信号。
郑军华研究团队的全新发现是――肾癌兴风作浪与新生血管密不可分。郑军华教授解释说,肿瘤组织的生长基本处于失控“疯长”的状态,攫取正常组织的营养,如附骨之蛆四处“钻营”。它还会使人体处于高凝状态,甚至诱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肿瘤细胞之所以有如此大的破坏性,其丰富的营养来源是重要原因之一。如果将一块组织比作一支军队,那向其供血的血管就是运送粮草的通道。正常组织血管的生长是按部就班的,而肿瘤组织血管的生长则是“侵略性的”,其速度十分惊人。“由此可以很自然地得出推论――只要对人体的血管新生能力进行定量评价,就能对肾癌进行监测。”
郑军华教授率领研究团队对健康人群、良性肿瘤患者以及肾癌患者开展了大样本量的调查,结果发现人体外周血中一种名为“循环内皮祖细胞”的特殊细胞,与血管新生能力高度相关。内皮祖细胞类似于一种分化程度较低的干细胞,在生理或病理因素的刺激下,可从骨髓中释放入外周血,并迅速增殖,进而演变为血管内皮细胞。它在血管生成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肾癌患者的循环内皮祖细胞数显着高于良性肿瘤以及健康人。肾癌患者的循环内皮祖细胞数还与肿瘤的分期分级相关。肾癌恶性程度越高,病程越是晚期,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的含量就越高。进一步分析还发现,在接受肾癌手术后,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数可降至健康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