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3-26 19:01

  养生也称“摄生”、“养性”,其目的就是保持身体健康、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灵枢?本神》篇中指出:“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祖国医学把“人与天地相应”、“顺应自然”作为养生防病的重要指导原则。白露时节将临,如何做好养生呢?

  白露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节气,也是九月的第一个节气。每年9月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交“白露”节气,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露是白露节气后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由于早晚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临近地面的物体上凝结而成水珠。从一年之中阴阳的消长变化来看,阳气在夏至达到顶点,而后阴气开始逐渐兴起,白露后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上,呈白色,所以称之为白露。白露时节白天的温度虽然仍可能达三十几度,可是夜晚之后就明显下降,早晚温差达十多度,是全年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节气。白露后,冷空气开始频繁南下,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南移,日照时间变短,日照强度减弱,气温下降速度也逐渐加快。

  根据五行学说,中医学认为五脏与天气相适应,五脏功能的强弱虚实与四时气候变化有密切关系。白露时节已入秋,秋季五行属金,对应肺,肺的功能是主气、司呼吸,开窍在鼻,主皮毛,秋燥伤肺则咳,此时哮喘、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感冒等呼吸道疾病也比较容易发生或加重。秋主燥,气候肃杀,燥邪伤人,容易耗人津液,人们常常会觉得口干、唇干、鼻干、咽干、渴饮不止、皮肤干燥,甚至大便干结等因“燥”所引起的病症,这就是常说的“秋燥”。白露时节温差大,早晚凉,也是心脑血管病、关节病等疾病开始发生的时节。此外,白露处于夏秋转换之际,还可见长夏湿邪、暑温所导致的多种疾病,如腹胀、泄泻,以及乙脑等传染性疾病,并可能为冬季常见的慢性病种下病根。

  所以,白露养生需要根据气候变化和人体生理特点,做到调饮食、慎起居、戒过劳,防过逸,畅情志。

  扁鹊曾说“安身之本必资于饮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饮食与保健预防息息相关。合理安排饮食可保证人体脏腑功能旺盛、气血充实,病邪就没有机会侵袭肌体,人体也就保持健康的状态。

  夏季酷热大汗,常常损耗过多,初秋之际需要进行适当的饮食调养,一来可补充夏季耗损,二来可为抵御寒冬、冬令进补打下基础,民间常称为“贴秋膘”。这一时节饮食宜清补,选用海参、甲鱼、鸭肉、蛋、银耳、莲藕、山药、莲子、芡实、大枣、豆类及豆制品等。同时也要避免进补过度,引起肥胖。

  白露已属秋季,燥令当时,易伤津液,尽量避免羊肉、狗肉、辣椒、花椒等大温大热、辛辣刺激之品,以免加重“秋燥”。预防“秋燥”的方法很多,合理饮水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一个成年人每天的摄水量至少为1500毫升,饮水要多次少量,最好在清晨和临睡前各饮水200毫升,若活动量大、出汗多,应增加饮水量。还可适当食用当季新鲜多汁的果蔬,如雪梨、鸭梨、萝卜、黄瓜、西红柿、葡萄、香蕉、广柑、椰子、枣、豆浆等,还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这些食物可以互相搭配,可以煲汤、煮粥、榨汁等,不拘形式。平时还可吃些醋,既能生津开胃,又能抑制病菌,预防肠道疾病。

  白露时节也是呼吸道疾病、过敏性疾病多发的季节,对于那些因体质过敏而引发上述疾病的人群应少吃或不吃鱼虾海腥、生冷、腌菜、辛辣酸咸甘肥的食物。

  此外,药王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说:“秋冬间,暖里腹”,虽然白露时节白天仍可能气温较高,但要避免过多食用冷饮、西瓜等生冷之品,以免损伤脾胃功能。

  起居方面,秋季阳消阴长,应“早卧早起,与鸡俱兴”。这是因为早卧可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防止收敛太过。白露乃初秋之季,虽暑热未尽,但上海地区民谚有云“白露身不露”,意思就是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体了,以免着凉,引发感冒,尤其是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更应注意早晚适当添加衣物。肺主皮毛,皮毛为肺的屏障,洁肤养肺可以作为白露时节养生的必要补充。经常洗澡有利于血液循环,使肺与皮毛气血相通,这一时节洗澡的水温最好在25℃左右,洗浴时不宜过分揉搓,以免引起皮肤干燥。初秋的早晨也是锻炼身体的最佳时间,此时气候宜人,天高气爽,动静相宜。静可平卧床上,可进行腹式呼吸,深吸气,再吐气,反复做20-30次,缓缓进行,有助于锻炼肺部的生理功能;动可选择太极、练功十八法等。

  白露时节还需注意情志调摄,“秋心”谓“愁”,古人早就有悲秋的说法。秋主肃杀,这一时节很容易引发消沉的心绪,所谓 “秋风秋雨愁煞人”。大家应保持心境平和,收敛神气,与饮食、起居等方面的养生结合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白露时节是夏秋过渡之时,天气变化较大,如果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适度、调摄情志,必可安度金秋。

白露如何养生?相关文章
1、睡觉前关窗户 民间有一个说法:“白露身勿露,露了冻泻肚。”随着夜间的凉意一天比一天明显,撤掉凉席,关上窗户,换上长袖衣入睡,将薄棉被备在床头,是十分必要的,否则很容易受凉引起腹泻。特别是病人、老人、体弱者,更要注意随着气温的变化加减衣服。 2、肠胃不好的人少吃海鲜 白露来了,秋燥之气也愈来愈明显。秋天要防秋燥,养生更主张多吃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如梨,蜂蜜,黑芝麻,百合,银耳莲子粥,山
发布于 2023-04-25 01:10
0评论
白露时节是太湖人祭禹王的日子。禹王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渔民称他为“水路菩萨”。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将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两祭的规模为最大,历时一周。在祭禹王的同时,还祭土地神、花神、蚕花姑娘、门神、宅神、姜太公等。活动期间,《打渔杀家》是必演的一台戏,它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祈盼和向往。 白露节气的习俗之福州吃龙眼 福州有个传统叫作“白
发布于 2023-04-25 01:23
0评论
年9月7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为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的“白露”节气。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节令。《礼记》中写到:“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是表明天气已经转凉的节气。 白露过后,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此时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我国古代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
发布于 2023-04-25 01:03
0评论
令: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太阳运行到黄经285度,时值公历1月6日左右(1月5日~7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小寒意思是天气已经很冷,“冻气积久而寒”,我国大部分地区小寒和大寒期间一般都是最冷的时期。在北方,进入“小寒”,就进入“出门冰上走”的“三九天”了。我国古代将小寒分为三候:“一候雁北飞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锥。”候鸟中大雁是顺阴
发布于 2023-01-18 12:46
0评论
一、生活起居立春时节,冬藏结束,春生到来。在生机盎然的大好春光里,人们的觉却似乎总也睡不够,白天也时常觉得昏昏欲睡、精神不振。这是因为春天气温回升,皮肤和肌肉微血管处于迟缓舒张的状态,血流缓慢,体表血液供应量增加,流入大脑的血液就相应减少,于是就出现了“春困”现象。为防止春困,在起居方面要求人们夜卧早起,衣着宽松,舒展形体,多做活动,动以养“生”,增进血液循环,克服慵懒思眠状态,使自己的身体与大
发布于 2023-02-22 03:11
0评论
一、生活起居立春时节,冬藏结束,春生到来。在生机盎然的大好春光里,人们的觉却似乎总也睡不够,白天也时常觉得昏昏欲睡、精神不振。这是因为春天气温回升,皮肤和肌肉微血管处于迟缓舒张的状态,血流缓慢,体表血液供应量增加,流入大脑的血液就相应减少,于是就出现了“春困”、春季重养“生”《黄帝内经》中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根据自然界和人体阴阳消长的特点,所指定的四时调摄宗旨。春季自然界阳气初生,人
发布于 2023-02-22 03:16
0评论
一问:白露意味着什么 昼夜温差大:白露时节,晴朗的白昼温度虽然仍旧可以达到30℃以上,但夜晚会降到20℃左右,其温差达10℃以上。 不宜赤膊露身:俗语说:“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节,就不要赤膊赤脚了,以免着凉。 蚊子不露面了:著名天气预报主持人在微博中感叹,“俺最喜欢的白露谚语是:喝了白露水,蚊子闭了嘴。默默无蚊的时节终于
发布于 2023-04-25 01:16
0评论
一、现代健康理念健康的标准: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根据近半个世纪的研究成果,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但没有身体疾病和病症,还要有完善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亚健康:我国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定义的人群只占总人口数的15%,与此同时,有15%的人处在疾病状态中。70%的人处在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的人没有器官、组织、功能上的病症和缺陷,但是自我感觉不适,疲劳乏力,反应迟钝、活力降低、
发布于 2023-01-03 02:20
0评论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这就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秋天是个养阴、收敛的季节,我们应该顺应季节的特点,早睡早起,收敛我们的神气,千万不要熬夜,以免过度耗伤阴血。另外,秋季五行属金,对应的脏腑是肺与大肠,因此,秋季肺系疾病患者逐渐增多,尤其是一些反复发作
发布于 2022-12-04 21:01
0评论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找大夫开处方”,这是古已有之的养生方法。有人会问,生姜是温性的食物,而夏天天气炎热,夏食生姜不是火上浇油吗?其实不然,夏季人体阳气向外发散,而脏腑处于一种阳气相对不足的的状态,再加上食用寒凉食物伤损阳气,造成肠胃寒滞,久则郁热,寒热错杂,百病生。生姜性辛温,辛可行气,消除郁滞,温可祛寒,对夏季因嗜食凉食导致的上吐下泻有很好的疗效。平时有冰食食用习惯的,而且特别容易感到饿的、体
发布于 2022-12-05 09:26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