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潰瘍是胃潰瘍(GU)和十二指腸潰瘍(DU)的總稱,因潰瘍形成與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關而得名。臨床表現為長期性、週期性、節律性的腹疼,伴有唾液分泌增多、燒心、反胃、噯酸、噯氣、噁心、嘔吐等其他胃腸道症狀。消化性潰瘍患者要避免精神刺激、過度勞累、生活無規律、飲食不調、吸菸與酗酒。
胃潰瘍好發於中老年人,十二指腸潰瘍則以中青年人為主。男性患消化性潰瘍的比例高於女性。十二指腸潰瘍較胃潰瘍多見,據統計前者約佔70%,後者約佔25%,兩者並存的複合性潰瘍約佔5%。近年來,城市中患十二指腸潰瘍的人數有所增加。與食用穀物等含糖物質相比,食用肉類時的胃酸分泌會增加。當胃酸過多的狀態長期持續,積存在十二指腸球部(十二指腸的入口處)時,就容易損害黏膜導致十二指腸潰瘍。
1、幽門螺桿菌感染:
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是引起消化性潰瘍的重要病因。
2、精神因素:
根據現代的心理-社會-生物醫學模式觀點,消化性潰瘍屬於典型的心身疾病範疇之一。心理因素可影響胃液分泌。
3、藥物因素:
某些解熱鎮痛藥、抗癌藥等,如消炎痛、保泰松、阿司匹林、腎上腺皮質激素、氟尿嘧啶、氨甲喋呤等曾被列為致潰瘍因素。
4、環境因素:
吸菸可刺激胃酸分泌增加,引起血管收縮,並抑制胰液和膽汁的分泌而減弱其在十二指腸內中和胃酸的能力,導致十二指腸持續酸化;菸草中菸鹼可使幽門括約肌張力減低,影響其關閉功能而導致膽汁反流,破壞胃黏膜屏障。消化性潰瘍的發病率在吸菸者顯著高於對照組。在相同的有效藥物治療條件下,潰瘍的癒合率前者亦顯著低於後者。因此,長期大量吸菸不利於潰瘍的癒合,亦可致復發。
食物對胃黏膜可引起理化性質損害作用。暴飲暴食或不規則進食可能破壞胃分泌的節律性。據臨床觀察,咖啡、濃茶、烈酒、辛辣調料、泡菜等食品,以及偏食、飲食過快、太燙、太冷、暴飲暴食等不良飲食習慣,均可能是本病發生的有關因素。
5、胃排空延緩和膽汁反流:
胃潰瘍病時胃竇和幽門區域的這種退行性變可使胃竇收縮失效,從而影響食糜的向前推進,胃排空延緩可能是胃潰瘍病發病機理中的一個因素。
十二指腸內容物中某些成分,如膽汁酸和溶血卵磷脂可以損傷胃上皮。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胃可以引起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受損的胃黏膜更易遭受酸和胃蛋白酶的破壞。
得了胃潰瘍,空腹時胃液中膽汁酸結合物較正常對照者的濃度顯著增高,從而推想膽汁反流入胃可能在胃潰瘍病的發病機理中起重要作用。
消化性潰瘍病的腹痛有何特點?
⑴慢性反覆發作性:消化性潰瘍在癒合之後每易復發,多陳述上腹部疼痛呈屢愈屢發,病程平均長達5-8年。
⑵週期性發作:在氣候驟變的秋冬和次年早春是潰瘍病高發季節。
⑶節律性疼痛:是消化性潰瘍患者上腹部疼痛的典型體特徵,無併發症時多有這一特點。胃潰瘍愈十二指腸潰瘍疼痛的節律性不同,根據這一特點有時病史即可鑑別診斷,通常兩兩者特點為:
併發症:
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見併發症,十二指腸潰瘍併發出血率高於胃潰瘍、穿孔、胃出口梗阻。
癌變:首次就診診斷為胃潰瘍的部分病人,最終確診為胃癌,這是因為胃良性惡性潰瘍難以甄別,故強調正規治療2月後複查胃鏡的重要性。
治療策略:
1、胃潰瘍療程8周,十二指腸潰瘍4-6周。
2、合併Hp感染者必須根除Hp。
如何預防復發?
1、除去復發危險因素 避免服用NSAID類藥物,戒菸。
2、根除幽門螺桿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