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5-04 04:29

  雖然早在20世紀80年代時,醫生就已經知道患者有可能發生意識混亂,但基於當時能獲取的證據,他們認為,手術前用於麻醉患者的藥物不可能導致這種情況。相反,他們的結論是,出現此情況的原因更可能是手術帶來的壓力,這種壓力可能讓潛在的大腦缺陷或早期階段的痴呆表現出來。不過,過去4年來的研究讓上述假設受到了質疑,一些科學家提出,高劑量的麻醉藥物確實可以增加術後譫妄的風險。近期的研究還顯示,這種情況的危害可能比之前認識到的更大:即使意識混亂消失了,注意力和記憶力也會在數月,有時甚至數年內受到影響。

  麻醉過深

  麻醉有三種主要類型。局部麻醉(local anesthesia)是最溫和的一種,只會麻醉很小的一塊區域,比如單顆牙齒。區域麻醉(regional anesthesia)是將藥物注射入脊椎,阻斷神經信號傳入大腦,從而使患者身體的較大區域失去知覺。通常,接受區域麻醉的患者會同時接受較小劑量的強力鎮靜藥物,比如異丙酚——這樣的劑量不會讓患者完全失去意識,但足夠改變大腦活動,讓患者的知覺和反應不再靈敏。全身麻醉(general anesthesia)依靠混合藥物,讓患者完全失去意識,無法活動,不會對手術有任何記憶。

  儘管麻醉藥物在1846年就出現了,但關於它們究竟是如何起效的,還存在不少疑問。目前為止,最強的證據提示,麻醉藥物起效的原因之一是,藥物會與某些神經細胞表面的幾種蛋白質結合,使之失活,而這些神經細胞通常負責調節睡眠、注意力、學習和記憶。此外,干擾神經細胞的正常活動,似乎可以破壞距離較遠腦區間的聯繫,從而通過某種機制引起意識喪失。

  首次發現術後譫妄時,研究者在想,這種情況是否由某些種類的麻醉藥物引起。但是,研究特定麻醉藥物和術後譫妄發生率之間關係的科學家並不多,而且對此並無定論。“沒有哪種麻醉劑可以與術後譫妄脫離干係,”賓夕法尼亞大學的麻醉學教授羅德里克·G·艾肯霍夫(Roderic G. Eckenhoff)說,“但是,我們也沒法肯定,哪種麻醉劑是患者不能使用的”。

麻醉危害大腦相關文章
(1)中耳炎有化膿性與非化膿性兩類,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又有單純性,膽脂瘤型和骨瘍型三種。非化膿性和單純性化膿性中耳炎一般來說還是比較安全的,不會發生嚴重的併發症。但膽脂瘤型和骨瘍型兩種可發生各種併發症,如果是顱內合併症就有危害。 (2)即使是後兩種中耳炎,只要早期手術治療,不發生顱內併發症,對大腦亦不會有危害。 膽脂瘤型和骨瘍型中耳炎之所以會發生併發症,是因為中耳的頂壁稱為鼓室蓋,鼓室僅藉此薄骨壁
發布於 2024-05-13 11:32
0評論
當患有牙周病,其產生的諸多細菌,可進入到血液當中,再通過全身循環,滲入到人體其他各個部位,從而激活免疫細胞,促使產生細胞因子。細胞因子具有破壞性,不利於人體健康。經臨床研究發現,有些口腔疾病會引起頭暈、發燒甚至昏迷,而這種症狀是“菌血症”(又稱“敗血症”)的初期表現。此類人通過腦部CT,會發現頭顱內有不明腫塊,即腦膿腫。 腦梗塞是嚴重影響中老年人身體健康的重症之一,此類人如果不及時刷牙,或者刷牙
發布於 2024-03-17 00:11
0評論
概述 中耳炎這種疾病很多人都患得,這是一種耳部的炎症問題。這種疾病在很多人身上都有出現,無論是小孩子還是成年人,都會出現中耳炎這種病症。中耳炎是耳部受到感染,是從鼻子部位,咽喉部位產生病原,通過耳咽管進入中耳部位,因此會引發中耳炎。出現中耳炎以後一定要及時去醫院進行治療,除了配合醫生的治療以外,還要在生活中注意治療,防止中耳炎對耳朵聽力以及身體帶來的影響。 步驟/方法: 1、 出現中耳炎這種
發布於 2024-08-18 17:05
0評論
膽脂瘤型和骨瘍型中耳炎之所以會發生併發症,是因為中耳的頂壁稱為鼓室蓋,鼓室僅藉此薄骨壁與顱中窩大腦顳葉分隔,乳突後壁又借乙狀竇骨板與小腦相近,這兩種中耳炎具有侵蝕,破壞骨質的因素,一旦骨壁腐蝕,感染可經此進入顱內,引起腦膜外,腦膜,腦實質的炎症,侷限形成膿腫。常見的有大腦顳葉膿腫和小腦膿腫。這種併發症是很嚴重的,如不及時搶救治療,可因腦疝形成或膿腫破入腦室,引起腦室炎和暴發性瀰漫性腦膜炎而死亡。
發布於 2023-03-23 16:16
0評論
很多手術,對麻醉方式的要求並不高,只要能讓病人不感覺到疼痛就行。然而剖宮產手術對麻醉的要求卻特別苛刻,這是由準媽媽的妊娠生理所決定的。 我們都知道,腹中的寶寶自己是不呼吸的,胎寶寶需要的氧氣全部是靠媽媽自己吸入氧氣後通過胎盤後才能被寶寶使用,而任何不適當的麻醉方式或過量的麻醉藥物都有可能會影響到這個過程,危及到寶寶的生命。 因此,剖宮產手術對麻醉的要求是:1.手術中鎮痛完善,肌肉鬆弛滿意;2.保
發布於 2024-06-05 15:34
0評論
摘要:病人在手術前,往往只會考慮主刀醫生的水平,幾乎不會想到麻醉對手術的成功有多大的影響,認為麻醉醫生的工作很簡單,就在手術室給病人打一針,讓病人安安穩穩地睡一覺。事實上,麻醉遠遠不是“打一針,睡一覺”這麼簡單。麻醉不是“打一針,睡一覺”外科醫生治病,麻醉醫生保命。麻醉是手術病人的保護神,為手術保駕護航。俗話說“開刀去病,麻醉保命”,麻醉師是病人手術過程中的守護神。許多患者對麻醉和手術充滿恐懼,
發布於 2022-11-28 19:51
0評論
麻醉醫生的工作很多普通大眾並不是很瞭解,只是簡單的認為麻醉醫生就是在手術前打一針麻藥就沒事了。其實不然,麻醉醫生的工作除了確保患者在無痛與安全的條件下順利地接受手術治療,還包括麻醉前後的準備和處理,危重患者的監測治療,急救復甦、疼痛治療等方面的工作。為了做好臨床麻醉工作,必須掌握麻醉基礎理論和熟練地應用各種麻醉技術操作,還要熟悉各種病情手術的特點。在施行每一例麻醉時,必須進行以下具體工作。 1.
發布於 2023-05-04 04:42
0評論
小孩子和大人的情況是不同的,局麻時人們是清醒的,看到手術局面以及感觸到體內臟器的牽扯感,大人還能夠忍受、自我的化解,但是,對於小孩子來說,這些感觸加上脫離爸爸媽媽的恐懼感,有可能會留下心理的傷口,而全身麻醉時沒有此憂慮,孩子們會感受“睡了一覺”,醒來又見到爸爸媽媽了。除了兒科住院手術外,當前也有一些門診手術,如有些口腔手術,婦兒醫療中心也都主張家長為孩子挑選全麻。 其實麻醉的危險不僅僅是死亡,詳
發布於 2024-06-05 15:07
0評論
關鍵期1:懷孕前8周(腦細胞形成期) 據《打造黃金腦》作者美國著名神經醫學權威麗絲.艾略特(LiseEliot)博士的研究顯示,最初的原生神經組織,約是在卵子受精後第18天,從中胚層與外胚層的交互作用中所產生;一般認為,神經胚形成約是在卵子受精後的第19天,這時候通常也是媽媽發現受孕成功的階段,在確定自己即將成為父母時,胎兒的腦部組織也就開始形成了,這時,“先天遺傳”已經確定,而胎兒後續發展就要
發布於 2023-06-26 19:53
0評論
近年來,肥胖發生率顯著上升,在發達國家約為15%~20%。小兒的肥胖發生率也處於上升趨勢,在美國約為25%,在中國約為7%。肥胖導致高血壓、Ⅱ型糖尿病以及冠狀動脈疾病在青少年和兒童期的發病率增高。小兒麻醉醫師需處理以前在成年病人中才有的圍術期問題。1、定義體重指數(BMI)常用於描述成人超重和肥胖的程度,以病人體重除以身高的平方(kg/m2)表示。成年人BMI≥25為超重,≥30為肥胖,>
發布於 2023-01-22 03:4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