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吃飯是求知慾和好奇心的表現
從兒童生理、心理發育的過程來看,孩子在一歲以後自我意識開始萌動,會表現出較強的自我獨立願望,如愛說“我”,“我來”等字眼。他們渴望做一些事情,在學會走路的同時,他們開始想學著吃飯,而且要自己拿著湯匙吃,不願得到大人的幫助。和走路、玩玩具一樣,自己吃飯也是求知慾和好奇心的表現。正是這種求知慾和好奇心擴展了孩子的認知範圍,培養了他們的獨立能力。更重要的是,孩子通過自己的行為感到自己具備影響環境的力量,並初步品嚐到成功的滋味。一般說來,發育正常的孩子都可以在兩歲左右學會吃飯,這是他們應該具備的生存能力。
為甚麼有些孩子沒能在這個年齡學會自己吃飯呢?
這和父母的教養方式有關。一兩歲的孩子由於動作協調性較差,剛開始學著吃飯時,常搞得湯汁四濺,飯粒滿身。這時一些父母過於急躁,缺乏耐心,或對孩子大聲訓斥,或一把搶過孩子手中的湯匙。殊不知,這樣束縛了孩子的探索精神,會使他們產生一種受挫感,日後可能形成自卑心理。另外一些父母擔心孩子自己吃不飽,便以“喂”的形式取而代之。長此以往,孩子往往形成依賴性人格。
孩子學習吃飯的過程也是孩子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過程。孩子經過自己的努力吃飽了,他會由此產生成就感,會幫助他長大後更自信。即使孩子暫時沒有把飯吃下去,他有了失敗的體驗,也是好事,這樣可以增強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將來更好地適應社會。所以,在孩子吃飯的問題上,父母應該更耐心,常常給孩子鼓勵,讓他們做好這件力所能及的事。孩子不吃飯,可以餓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