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5-28 08:25

  1、心脾兩虛

  【診斷要點】不易入睡,入睡後易醒,多夢;心悸,健忘,頭暈,肢倦乏力,腹脹,便溏,面白無華;苔薄白,舌質淡,脈細弱。

  【處方】心俞、脾俞、足三里。

  2、陰虛火旺

  【診斷要點】心煩不寐,或稍入睡即醒;頭暈,耳鳴,腰痠膝軟,遺精,健忘,手足心熱,口乾咽燥;舌質紅,脈細數。

  【處方】太溪、大陵、腎俞、心俞。

  3、肝鬱化火

  【診斷要點】煩躁易怒,難以入睡;頭暈頭痛,胸脅脹痛,口苦,目赤;舌質紅,苔黃,脈弦數。

  【處方】肝俞大陵行間。

  4、胃腑失和

  【診斷要點】睡眠不實;胸膈滿悶,脘腹脹滿,噯腐吞酸;苔厚膩,脈滑。

  【處方】中脘、足三里、內關。

  5、心膽氣虛

  【診斷要點】失眠多夢,易驚醒,膽怯心悸;善驚易怒,氣短倦怠;舌質淡,脈弦細。

  【處方】心俞、膽俞、陽陵泉、丘墟。

小兒失眠的中醫辨證治療相關文章
針灸是我國醫學的瑰寶,中醫針灸辨證治療失眠具有良好的效果,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 1、心脾兩虛 【診斷要點】不易入睡,入睡後易醒,多夢;心悸,健忘,頭暈,肢倦乏力,腹脹,便溏,面白無華;苔薄白,舌質淡,脈細弱。 【處方】心俞、脾俞、足三里。 2、陰虛火旺 【診斷要點】心煩不寐,或稍入睡即醒;頭暈,耳鳴,腰痠膝軟,遺精,健忘,手足心熱,口乾咽燥;舌質紅,脈細數。 【處方】太溪、大陵、腎俞、心俞。 3
發布於 2023-12-12 22:40
0評論
失眠可引起人的疲勞感、不安、全身不適、無精打采、反應遲緩、頭痛、記憶力不集中等症狀,它的最大影響是精神方面的,嚴重一點會導致精神分裂。常見臨床類型有原發性睡眠障礙、繼發性睡眠障礙、假性失眠。下面就介紹一下失眠的中醫辨證療法有哪些。 一、肝鬱化火 從中醫角度看,壓力及鬱悶之氣會影響肝的健康。人們承受壓力時,肝是第一線作戰的大將軍,所以經常被壓力壓得喘不過氣。而“氣”多便成“火”,使身體一直處於亢進
發布於 2024-07-09 08:05
0評論
失眠新思路 調理五臟 有學者認為失眠症主要表現於肝,波及五臟,統顧五臟實體病證。提倡“五臟皆有不寐”的整體觀,從肝論治、兼顧他髒、辨證加減的證治體系,並由此制定了失眠症證治方案。 調節情志 精神情志與不寐關係密切,由此將不寐分成煩惱型、多疑型、緊張型、抑鬱型,分別選用清熱瀉火、疏肝降逆法,滋陰清熱、理氣解鬱法、清心寧神、調和肝脾法等治之,取得良好效果。 調理肝脾 此種中醫理論認為導致失眠症產生的
發布於 2024-05-16 03:36
0評論
失眠新思路 調理五臟 有學者認為失眠症主要表現於肝,波及五臟,統顧五臟實體病證。提倡“五臟皆有不寐”的整體觀,從肝論治、兼顧他髒、辨證加減的證治體系,並由此制定了失眠症證治方案。 調節情志 精神情志與不寐關係密切,由此將不寐分成煩惱型、多疑型、緊張型、抑鬱型,分別選用清熱瀉火、疏肝降逆法,滋陰清熱、理氣解鬱法、清心寧神、調和肝脾法等治之,取得良好效果。 調理肝脾 此種中醫理論認為導致失眠症產生的
發布於 2024-07-21 18:11
0評論
失眠新思路 調理五臟 有學者認為失眠症主要表現於肝,波及五臟,統顧五臟實體病證。提倡“五臟皆有不寐”的整體觀,從肝論治、兼顧他髒、辨證加減的證治體系,並由此制定了失眠症證治方案。 調節情志 精神情志與不寐關係密切,由此將不寐分成煩惱型、多疑型、緊張型、抑鬱型,分別選用清熱瀉火、疏肝降逆法,滋陰清熱、理氣解鬱法、清心寧神、調和肝脾法等治之,取得良好效果。 調理肝脾 此種中醫理論認為導致失眠症產生的
發布於 2024-09-06 11:17
0評論
概述 失眠的症狀是非常明顯的,對人的健康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如果長時間失眠,都可能會導致緊張,焦慮和抑鬱不安的症狀,也可能會引起心理方面疾病的產生,所以應該選擇一個好的治療方法,失眠可以選擇使用中醫辨證治療的方法,能夠有效的緩解病情,通過使用局部按摩的方法,能夠緩解病情,治療疾病,平時應該多注意休息和好的生活規律。 步驟/方法: 1、 失眠的患者選擇使用中醫辨證治療的方法,能夠有效的緩解身體
發布於 2022-11-07 07:34
0評論
中醫治療失眠一般從四個方面入手: 一、調和氣血平衡陰陽 實證型:肝鬱化火,用龍膽瀉肝湯加味;痰熱內擾,用溫膽湯加味。 虛證型:陰虛火旺,用黃連阿膠湯合硃砂安神丸加減,心脾兩虛者用歸脾湯;心膽氣虛者,用安神定志丸;心腎不交、虛陽上擾者用交泰丸。 頑固性不寐從瘀論,乃氣血凝滯,用血府逐瘀湯。 二、養血育陰安神鎮靜 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適當予以安神鎮靜的藥物來治療失眠。 臨床上常用養血安神、清心安神、
發布於 2023-09-19 18:35
0評論
小兒高熱驚厥發作之時,熱勢較高,四肢抽搐,兩目直視。大約持續3-5分鐘後一般能夠緩解。抽搐緩解後,患兒發熱仍很高,這時如不積極退熱,可能還會再次發生驚厥。在這種情況下,中醫治療應採用清熱解毒,平肝熄風的方法。中藥可選用羚羊角、生石膏、鉤藤、菊花、生地、桑葉、寒水石、黃芩、鬱金等。也可以選用牛黃鎮驚丸、救急散、小兒牛黃散等中成藥。還可以用羚羊角粉沖服。 小兒高熱驚厥緩解後,發熱漸退,病情平穩之後,
發布於 2023-07-06 02:40
0評論
中醫認為弱視多由於先天稟賦不足,後天脾胃失養導致精氣不能上承濡養於目,陰陽失調,目失所養,神光發越無能,視力低下。治療採用辨證論治等綜合療法。 1、脾胃虛弱 視物不清或舉瞼無力,面色微黃無華,肌肉消瘦,食慾不振,身倦乏力,便糖,舌淡嫩苔薄白,脈緩弱。治以補氣健脾和胃,方選參苓白朮湯:黨參、山藥、白朮、炙甘草、薏苡仁、砂仁、扁豆、焦三仙等。 2、氣虛血瘀 視物不明,面色微白,身倦乏力,自汗,舌淡苔
發布於 2023-12-07 01:13
0評論
中醫認為弱視多由於先天稟賦不足,後天脾胃失養導致精氣不能上承濡養於目,陰陽失調,目失所養,神光發越無能,視力低下。治療採用辨證論治等綜合療法。 1、脾胃虛弱 視物不清或舉瞼無力,面色微黃無華,肌肉消瘦,食慾不振,身倦乏力,便糖,舌淡嫩苔薄白,脈緩弱。治以補氣健脾和胃,方選參苓白朮湯:黨參、山藥、白朮、炙甘草、薏苡仁、砂仁、扁豆、焦三仙等。 2、氣虛血瘀 視物不明,面色微白,身倦乏力,自汗,舌淡苔
發布於 2024-06-19 11:3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