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5-31 12:11

概述

人體受到嚴寒侵襲時全身降溫所造成的損害,傷員大多全身僵硬,主要出現皮膚蒼白,四肢發冷,紫紺,面部水腫,神志模糊或者昏迷。甚至有的瞳孔對光反射消失,心動過緩,心律失常或者心跳停止,呼吸淺慢,體溫低於正常

步驟/方法:

1、 進行人工呼吸以及增強心臟功能

2、 糾正脫水,增加營養,必要時輸入新鮮血

3、 給低分子右旋糖酐500毫升,靜滴,每日一次

4、 迅速恢復溫度,使患者儘快脫離寒冷環境

全身性凍傷的處理方法相關文章
概述 凍傷是人體受低溫侵襲後發生的損傷,它的發生常與氣候溼度和機體局部血液循環狀態或機體抗寒能力有關,一般情況下在低溫(3到5攝氏度)和潮溼的環境中發生。多發生在耳廓還有手足等地方 步驟/方法: 1、 用生薑片擦拭患部,每日2次,局部可擦拭凍瘡膏 2、 用40攝氏度溫水侵泡,每次20分鐘 3、 按摩局部或者理療
發布於 2023-05-31 12:19
0評論
如果凍傷後,皮膚表面有破裂情況,那麼,首先應該讓傷口癒合。具體操作技巧是:在傷口和附近皮膚塗抹爽身粉,並且輕輕擠壓那些皮膚,使傷口和附近的皮膚立即變得柔和、乾燥、光滑為止。每天操作5次以上,傷口一般2-3次過後就癒合了,3天左右就徹底康復了。那麼為甚麼傷口癒合以後還要繼續操作呢?因為,雖然傷口癒合了,但是凍傷的並非只是表面,我要求繼續以上操作,是要讓傷口及附近的皮膚始終保持柔和狀態,為進一步治療
發布於 2024-03-11 15:38
0評論
凍傷是身體表面受低溫損害後,局部血液循環發生障礙而產生的病變。其發生除了受到冷凍作用,還與潮溼、人體局部血液循環不良或抗寒能力降低等因素有關。通常凍傷可分為凍瘡、局部凍傷和全身凍傷(又稱凍僵)三種。有些人可同時發生兩種損害。 凍瘡多發生在耳殼、手、足等處。常有復發現象。表現為皮膚局部發紅或發紫、腫脹、發癢或刺痛;一部分可起水泡,爾後結痂。預防凍瘡要注意保暖,在好發季節,用茄秸煎水浸泡,或生薑切片
發布於 2024-02-07 21:22
0評論
概述 有水泡的原因比較多,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皮膚性疾病,有的人如果燙傷或者凍傷都會引起有水泡的症狀,凍傷水泡的患者還會引起局部皮膚感染和潰爛的現象,所以凍傷之後應該注意水皰部位的處理,避免嚴重的皮膚損傷,下面我們瞭解一下凍傷後皮膚有水泡怎麼處理。 步驟/方法: 1、 有的人如果不慎手上或者是某一部位皮膚凍傷了,凍傷有水皰的患者,最好應該及時通過消毒後針將水泡捅破,慢慢的將裡面的水擠乾淨,避免水
發布於 2023-08-02 09:08
0評論
當軟組織受凍並且局部血供減少時所形成的損傷稱為凍傷(Frostbite)。當皮膚溫度降到-2℃時凍傷就可能發生,氣溫在-25℃~-30℃時凍傷發生率最高。凍傷的主要危險因素是之前的冷損傷。淺表凍傷最常見,佔病例總數的74%,面部(鼻、耳)為最常見的受累部位。 凍傷的飲食: 凍傷主要是因為寒冷所致,所以飲食原則為加強營養,多吃高蛋白食物,但需要注意避免過高的脂肪飲食,以免導致血脂增高、血液稠度增加
發布於 2024-02-07 21:08
0評論
凍傷多發生於末梢血循環較差的部位和暴露部位,如手足,鼻,耳廓,面頰等處,患部皮膚蒼白,冰冷,疼痛和麻木,復溫後局部表現和燒傷相似,但局部腫脹一般並不明顯。 凍傷西醫治療方法: 凍傷的肢體應迅速在溫水中使之溫暖,水的溫度要護理人員的手能忍受(不超過40.5℃),要小心避免燙傷失去知覺的組織.若下肢受累但需步行一定距離去接受醫療時,不要解凍.外傷(如行走)可進一步加重解凍組織的損害,若再冷凍肯定會嚴
發布於 2024-02-07 20:55
0評論
1.局部凍傷 (1)反應前期係指凍傷後至復溫融化前的一個階段,其主要臨床表現有受凍部位冰涼、蒼白、堅硬、感覺麻木或喪失。由於局部處於凍結狀態,其損傷範圍和程度往往難以判定。 (2)反應期包括復溫融化和復溫融化後的階段。 (3)反應後期係指一、二度凍傷癒合後,和三、四度凍傷壞死組織。 2.手凍傷 (1)一度凍傷最輕,即常見的“凍瘡”,受損在表皮層,受凍部位皮膚紅腫充血,自覺熱、癢、灼痛,症狀在數日
發布於 2024-02-07 21:02
0評論
1、腦膜炎或腦膜腦炎:發病率5~25%,局部地區可達35%。一般認為系該病毒直接侵入中樞神經系統所引起。腮腺腫前6天或腫後2周內出現,一般多在1周內發生。臨床表現為急性高熱伴劇烈頭痛、嘔吐、嗜睡或意識障礙,腦膜刺激徵陽性等,腦脊液檢查均呈病毒性腦炎或腦膜炎的改變。一般預後良好,個別重者可致死亡。 2、耳聾:表現為嘔吐、旋暈、耳鳴等症狀,主要是由內淋巴迷路炎及聽神經炎所致。雖然發病率很低(約1/1
發布於 2023-03-16 03:50
0評論
身凍傷病人初起體內會出現一系列的保護反應,如面色蒼白、發涼、打哆嗦寒戰等,當這一系列保護反應過後,寒冷繼續作用人體,人體的這種代謝能力行將消失,就出現了抑制過程。 病人精神倦怠、嗜睡、全身疲乏無力、呼吸心跳變慢、反射遲鈍、血壓下降、體溫逐漸降低。倘若低溫繼續作用人體,病人則完全陷入昏迷狀態,肌肉僵硬,瞳孔漸散大。呼吸心跳很慢脈搏按不到,血壓聽不見,體溫降至30℃或更低,外表凍僵。此時多易誤診為死
發布於 2024-02-07 21:15
0評論
基本治療目標是迅速復溫,防止進一步的冷暴露以及恢復血液循環。凍傷的早期治療包括用衣物或用溫熱的手覆蓋受凍的部位或其他身體表面使之保持適當溫度,以維持足夠的血供。需要快速水浴復溫,水浴溫度應為37℃~43℃,適用於各種凍傷。 除非有禁忌,止痛劑應在快速解凍時服用,以便止痛。當皮膚紅潤柔滑時,表明完全解凍了。禁忌用冰塊擦拭凍僵的肢體、乾熱或緩慢復溫,這可進一步損傷組織;對受傷部位的任何摩擦都是禁止
發布於 2025-01-11 00:59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