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軟組織受凍並且局部血供減少時所形成的損傷稱為凍傷(Frostbite)。當皮膚溫度降到-2℃時凍傷就可能發生,氣溫在-25℃~-30℃時凍傷發生率最高。凍傷的主要危險因素是之前的冷損傷。淺表凍傷最常見,佔病例總數的74%,面部(鼻、耳)為最常見的受累部位。
凍傷的飲食:
凍傷主要是因為寒冷所致,所以飲食原則為加強營養,多吃高蛋白食物,但需要注意避免過高的脂肪飲食,以免導致血脂增高、血液稠度增加,影響血液循環。
高蛋白飲食飲食要求,應多采用動物蛋白,如瘦肉、肌肉、魚類、乳類、新鮮蔬菜水果、馬鈴薯、山藥、荸薺、藕粉、慈姑、番茄、胡蘿蔔等,飲食中注意含多量維生素成分和微量元素的食物。
凍傷的護理:
凍傷處局部皮膚蒼白冰冷、疼痛和麻木。根據損害程度臨床分為四度,第一、二度主要為組織血循環障礙,第三、四度有不同深度的組織壞死。
一度:皮膚淺層凍傷。初起皮膚蒼白、繼為藍紫色,以後有紅腫、發癢、刺痛和感覺異常。
二度:為皮膚全層凍傷。除紅腫外,出現水皰,皰破後易感染。如無感染,經2~3周後水流乾枯成痂。
三度:凍傷累及皮膚全層和皮下組織。皮膚由蒼白色漸變為藍色,轉而為黑色,感覺消失。壞死組織脫落形成潰瘍,易繼發感染。癒合後可留疤痕,並可影響功能。
四度:皮膚、皮下組織、肌肉,甚至骨骼均被凍傷。凍傷部位呈暗灰色,邊緣可有水腫和水皰,感覺和運動完全喪失。2~3周後壞死組織分界清晰,形成乾性壞疽,有水腫和繼發感染轉為溼性壞疽。常後遺有傷殘和功能障礙。少數可併發肺炎、心包炎等感染。
除此之外,加強對寒冷氣候條件下工作者的防凍教育,使其儘量減少體溫散失,著裝應寬鬆,保暖,尤其是肢端和耳鼻頰處,應注意保暖,鞋襪應保持乾燥,手腳應保持乾燥,在無法避免潮溼時,可外塗凡士林,以便預防。
皮靴應較大而不緊,不透水,在潮溼地區,可於鞋外塗油或凡士林,此外應保證充足睡眠,避免過度疲勞,進食高脂,高蛋白,高維生素食物,一旦發生凍傷,應儘早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