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本文全文發表於 2000年《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誌》7 卷第1 期。11年過去了,我們的診斷和治療技術方法都在不斷改進,手術也已全部採用鼻內鏡下微創手術,傳統的柯路式上頜竇根治術早已被摒棄。但總體上黴菌性上頜竇炎的發病特點和我發表這篇文章時基本相似。上頜竇黴菌更易好發於老人、女性、糖尿病患者和大量使用廣譜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劑的患者。作為科普知識,希望這些資料能對大家有些幫助。現簡介如下:
自1791 年Plaignus 報告首例人的真菌性鼻竇炎病例後, 隨著診斷技術的不斷改進, 真菌性鼻竇炎病例報告逐漸增多。我們分析了1984~1988 年及1994~1998 年各5 年間在我院行上頜竇根治術的住院患者上頜竇真菌病的發病情況並探討了本病的發病趨勢, 希望有助於加深對這一疾病的認識。 統計結果發現1984~1988 年間, 真菌性上頜竇炎病例占上頜竇根治術病例的15.79% , 性別比例為男: 女= 1∶2, 男性平均年齡為60.5 歲, 女性平均年齡為54.25 歲; 1994~1998 年間, 真菌性上頜竇炎病例占上頜竇根治術病例的28.57% , 性別比例為男: 女= 1∶2.33; 男性平均年齡為51.33 歲, 女性平均年齡為47.5 歲。但經x 2檢驗兩個年齡段之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 0.05)。
男女比例: 這兩組的共同特點是女性患者明顯多於男性患者, 男女比例分別為1∶2 和1∶2.33。這提示上頜竇真菌病的發病與性別有一定關係。有文獻報道非侵襲型尤其是真菌球型易發生於女性患者中。內分泌的變化尤其是雌激素水平的變化可能會誘發或加重真菌性上頜竇炎, 但現在還缺乏足夠的資料來解釋這
一特點。對這一問題進一步的探討將有助於加深對此病的認識和提高防治水平。
年齡: 比較這兩個5 年資料的年齡特點, 可以發現三點提示: ①這兩組的平均年齡均較大,男女各自的平均年齡在47.5~ 60.5 歲不等, 國外文獻也報道鼻竇真菌病一般好發於老年患者。這種特點可能與中老年患者隨著年齡增大, 身體抵抗力下降, 免疫功能減弱以及可伴發多種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這一生理病理特點有一定關係。② 在這兩組中, 男性患者的年齡均較女性患者大, 平均年齡差分別為6.25 和3.83 歲。這提示在某種程度上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患病年齡偏小。③ 與1984~1988 年段相比, 在1994~ 1998 年間, 男女患者的年齡均較前者有明顯的下降, 男性平均年齡下降9.17歲, 女性平均年齡下降8.83 歲。產生上述這些特點的原因可能反映了真菌性上頜竇炎的一種發病趨勢, 但也可能與採樣樣本量有限隨機誤
差的影響較大有關。
發病比例: 與1984~ 1988 年段相比, 在1994~ 1998 年間真菌性上頜竇炎占上頜竇根治術的比例有明顯的升高, 升高約81%。產生這種變化的原因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① 診斷水平的提高: 由於臨床醫生對此類疾病認識的不斷加深和重視, 病理診斷技術的不斷提高以及CT 等影像學技術的不斷髮展, 原先反覆臨
床檢查無法確診的病例因影像學資料而發現病變部位。我們在臨床工作中發現長期鼻涕帶血絲而找不到病灶的患者經行鼻竇X 線片或CT 檢查而最終發現為鼻竇真菌病。原先可能診斷為乾酪性上頜竇炎的病例現在因病理的證實而歸於真菌性上頜竇炎。因此臨床醫生會感到真菌性上頜竇炎的發病率在提高, 而實際上這種提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應歸因於診斷水平的提高。② 藥物的影響: 由於抗生素尤其是廣譜抗生素的長期使用、不恰當使用及濫用, 可能會導致包括鼻腔和鼻竇在內的機體許多部位的菌群失調, 誘發真菌感染。另外, 免疫抑制劑和皮質激素的使用也是一種可能的誘因。③ 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 真菌感染尤其是繼發性真菌感染與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關係密切。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 糖尿病的發病率也在升高。但本組資料未發現患者存在血糖異常或免疫功能低下證據。真菌性上頜竇炎發病率的增高在多大的程度上與此有關值得作進一步的研究。
甚麼是黴菌(真菌)性上頜竇炎?
發布於 2022-10-18 06:54
甚麼是黴菌(真菌)性上頜竇炎?相關文章
患者提問: 疾病:左側上額竇炎一直沒好內容; 病情描述(發病時間、主要症狀、就診醫院等):用內窺鏡分別做過左側鼻息肉/上額竇開放和在下鼻道開了個小口清理上額竇的底部的東西,現那個小口已經癒合。曾經治療情況和效果:效果不好,術後有定時做鼻內鏡清理,但可能是清遠人員的設備和技術問題,一直都沒有治好。現鼻腔是隔幾天就會有塊狀的象豆腐塊樣的黃膿鼻涕在喉嚨裡出來,後來到廣州醫生清理了三
發布於 2022-10-06 05:21
0評論
患者:患上頜竇炎30年,1993年在揚中開過刀,右側上頜竇有一囊腫,當時頭昏得厲害,從嘴裡做了上頜竇根治術。但鼻涕多,尤其在冬天,前些時候做了CT,雙側篩竇炎、上頜竇炎,不排除右側黴菌感染。化驗、同上同上餘醫生,您好!我想在6月9日高考後去您那兒,看看我能否在您那兒做鼻內窺鏡手術,我不想在本地做,我怎麼找到你呢?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耳鼻喉科餘洪猛:帶CT門診就診患者:餘醫生,因為我在外地,
發布於 2023-02-04 17:57
0評論
患者問:我因喉嚨不適去醫院檢查,診斷為黴菌性蝶竇炎,只有手術治療最佳。但是我已60多歲,而且體質差,多病,手術吃不消,有沒有不用手術治好的方法?這個病危害如何?醫生答:黴菌性鼻竇炎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常見的一種鼻竇炎,多為單個鼻竇起病,以上頜竇發病率最高,其次為蝶竇、篩竇。可分為侵襲性和非侵襲性兩大類。侵襲性者較少見,但發病急,病情進展迅速,可侵犯顱內或眶內,引起嚴重併發症,死亡率高,預後差。非侵
發布於 2023-02-05 05:27
0評論
上頜竇癌綜合治療進展摘要上頜竇癌就診時大多數已為晚期,常廣泛侵犯周圍諸多重要器官,包括鼻腔、篩竇、眼眶、顱底骨質等,因此其治癒率很低。許多病人因為局部未控復發而死亡。近10年來由於綜合治療的應用,如手術、放療、化療等,且隨著設備及技術的不斷改進,上頜竇癌的治療有了一定的提高。關鍵詞上頜竇癌, 綜合治療上頜竇癌發病率約佔頭頸部惡性腫瘤的1%~2%,由於早期缺乏特異症狀及體徵,大多數患者就診時已屬晚
發布於 2022-10-23 15:34
0評論
1.局部解剖因素,竇口引流阻塞,上頜竇自然開口位置在中鼻道內變異很多,容易阻塞,如鉤突、中鼻甲肥大、泡性中鼻甲、鼻中隔高位彎曲和鼻息肉等,可妨礙上頜竇開口,影響其通氣、引流和黏膜纖毛清除功能。
2.篩竇感染,前組篩竇的下部氣房延伸到上頜竇的內上角,骨壁甚薄,感染很易蔓延到上頜竇。另外,篩竇炎的膿性分泌物經中鼻道流入上頜竇內,也是常見原因之一。
3.全身抵抗力減弱,貧血、低蛋白血癥、低免疫球蛋白血
發布於 2023-12-07 02:34
0評論
概述
如果雙側上頜竇,篩竇,額竇鼻息肉應該怎麼辦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平時做好相應的預防工作極為重要!鼻息肉是一種讓人極為痛苦的疾病,一旦患上鼻息肉給健康的危害是挺大的,對生活的影響也不小,不要養成不良的生活習慣,講究個人的衛生很重要,不能小看鼻竇炎的危害!及時治療尤為重要!針對這種情況治療的方法是不一樣的!
步驟/方法:
1、
一般雙側上頜竇,篩竇,額竇鼻息肉的治療可以用藥物進行
發布於 2024-08-13 15:45
0評論
看得仔細的人要問,為甚麼“黴菌性”要加雙引號。因為臨床上對這個疾病的叫法是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簡單的解釋一下:假絲酵母菌是黴菌的一類,它們能侵犯粘膜,對人致病。由於假絲酵母菌說起來比較拗口,不容易記憶,而且治療此病的藥物和治療其它黴菌的藥物基本相同,所以醫生和患者就把這個疾病簡單稱為黴菌性陰道炎(既然大家都明白了,以下我就懶得加雙引號了)。當然還有黴菌性外陰炎,由於一般都和陰道炎同時發生,所以
發布於 2023-01-22 14:07
0評論
概述
不知道為甚麼,最近總是精神不振,在同側尖牙窩處,同時也會出現膿涕多,鼻塞的情況,而且常伴有慢性咽炎症狀,如痰多、異物感或咽乾痛等。感覺真不好受,我以為是上火,就喝了許多涼茶,發現沒有用,以為是感冒去吃感冒藥,也不見效,很困擾,最後去看醫生,他說我是上頜竇感染,現在我跟大家分享我的治療經驗吧:
步驟/方法:
1、
醫生說我是急性的,急性的話只要注意!強調休息!而又一種慢性者則要增強體質,
發布於 2024-01-25 12:04
0評論
當上頜後牙缺失後,上頜竇的底壁就會下降到缺失牙原來的牙根的位置,此時一旦種植就有可能穿透上頜竇壁,為了植入種植體,經常需要移植一些合成的骨的替代品將其提升到原先的位置,這樣可以保證種植體在上頜骨中,這個手術的過程就叫上頜竇提升術。手術方式:1、上頜竇外側壁開窗提升術:在上頜竇側壁開窗,直視下將上頜竇底黏膜剝離並向上向內推,在上頜竇底黏膜和上頜竇底之間植入或不植入(提升高度較小)骨移植材料,以增加
發布於 2023-03-27 22:36
0評論
概述
龜頭炎可能現在就像家常便飯一樣越來越的多,所以即使得了龜頭炎很多人越來越不重視,其實這種做法是不對的,因為龜頭炎很可能會引起我們不孕不育。有龜頭炎的男性朋友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不要覺得他不是甚麼嚴重的疾病因為龜頭炎比發展的比較嚴重的也可能會導致我們不能順利的小寶寶。現在就想問一下,如果是由黴菌性引起的龜頭炎應該怎麼去治療呢?有甚麼表現症狀呢?
步驟/方法:
1、
其實對於龜頭炎我想說的
發布於 2023-05-18 22:42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