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0-19 21:39

一般來說,低級別膠質瘤需要每4-6個月複查一次,高級別的膠質瘤需要每3個月複查一次,因為這種類型的腫瘤進展更快、更兇猛,需要更多的監測。
複查項目一般為增強MRI、肝腎功能、血常規等。尤其是化療患者,為了及時預防和控制化療藥物對肝腎功能的損害,及時複查肝腎功能和血常規更為重要。
除了增強型核磁共振,有時還需要做特殊的核磁共振-光譜成像(MRS)。這種檢查可以通過分析病灶處的細胞代謝來確定細胞是否出現惡性以及惡性程度,從而早期發現腫瘤復發。大多數膠質瘤患者需要進行這樣的檢查,以幫助診斷和監測復發。因此,通常需要在術後第1次複查時做Pope成像,第2次可做增強型MRI,第3次再做Pope成像,如此交替進行。如果患者放療後出現局部水腫等異常變化,無法確定病變區是否發生放射性壞死或復發,那麼也需要做Pope分析,進行鑑別診斷。
如果複查只有一次或兩次,患者比較容易堅持,但大多數膠質瘤患者一旦發病,基本上要堅持終身複查,特別是惡性程度高的膠質瘤。
那麼問題來了,這麼多檢查的片子,怎麼給醫生看?
最重要的是,醫生要從幾十張片子中找出最重要的片子,需要幾分鐘時間。
事實上,如果病人對生活質量要求較高,最好堅持讓當初做手術的醫生進行復查和隨訪,畢竟外科醫生對腫瘤的情況比較瞭解。每次複診時,把上次複診的片子和其他化驗單,以及本次複診的片子和化驗單,分別整理好;最好在片子的右上角貼上小紙條,標明拍片時間,這樣更方便醫生在短暫的門診時間內進行對比和檢查。例如,惡性膠質瘤患者在術後第九個月複查時,必須帶上第六個月複查時的片子,以便醫生比較兩張片子,評估病變的發展。如果病人只帶這次複查的片子,如果片子上出現了某個陰影,而沒有以前的片子做對比,醫生就很難判斷這個陰影是以前就有的還是新的。
如果病人想去大醫院找當地醫生複診,也是可以的。這類病人需要把手術前的檢查、病歷和手術後的檢查一起拿給醫生看,同樣要按時間分類整理好,這樣醫生才能更快了解你的病情和治療情況,以便對這次複查進行評估。

腦膠質瘤術後應如何做好複查?相關文章
對於腦膠質瘤的患者而言,如果說手術只是斬了草,那麼術後的放化療就是除根了,只有做到了“斬草除根”,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腫瘤復發的可能性。那麼,術後到底是做放療好還是化療好呢?甚麼時候做最好呢?放療可殺滅或抑制殘餘腫瘤細胞,目前腦膠質瘤的標準治療模式為“手術-替莫唑胺同步放化療-替莫唑胺輔助化療”。這種綜合治療模式要求神經外科醫生、放療科醫生和腫瘤內科醫生的密切合作。這裡的放療一般是指普通放療或者適
發布於 2022-10-19 21:29
0評論
得了腦膠質瘤,人們的第一反應往往是,我還能活多久?怎麼才能活下來?針對這生死攸關的大問題,醫生也不能輕易就下結論。而且,腦膠質瘤有那麼多厲害程度不同的“兄弟姐妹”,要分情況才能找出答案。一般來說,膠質瘤的級別越高,越容易復發(詳見《腦膠質瘤兄弟姐妹一大家厲害程度各不同》)。腫瘤切除得越徹底,越能推遲復發時間。1級腦膠質瘤算是這類腦瘤裡“最溫柔”的了,它本身的惡性程度不高,腫瘤細胞的發展較為溫和。
發布於 2022-10-19 20:24
0評論
現代神經外科對神經影像技術的要求很明確,診斷膠質瘤要考慮腫瘤的大小、範圍、腫瘤與周圍重要結構(包括重要動脈、皮層靜脈、皮層功能區)的毗鄰關係等。神經影像對於制定膠質瘤手術計劃起最重要的作用。神經影像診斷主要包括CT與MRI,這兩種診斷方法可以相對精確地提供腫瘤在顱內的解剖位置。MRI優於CT,並且MRI可以顯示病灶的侵襲範圍。當我們懷疑膠質瘤時應按照以下順序進行考慮:①是否是膠質瘤,其部位、大小
發布於 2022-10-20 03:14
0評論
源自神經上皮的腫瘤統稱為腦膠質瘤,佔顱腦腫瘤的40-50%,是最常見的顱內惡性腫瘤。年發病率約為3-8人/10萬人口。分類1、按腫瘤細胞的形態學劃分腦膠質瘤根據其腫瘤細胞形態學與正常腦膠質細胞的相似程度(並不一定是其真正的細胞起源),進行如下主要分類:(1)星型細胞瘤―星形細胞(2)少枝細胞瘤―少枝細胞(3)室管膜瘤―室管膜細胞(4)混合膠質瘤,例如少枝--星形細胞瘤,包含了混雜類型的膠質細胞2
發布於 2022-12-27 13:05
0評論
腦膠質瘤的治療以手術治療為主,如果腫瘤已經浸潤性生長,與腦組織間無明顯邊界,除早期腫瘤小且位於適當部位者外,難以作到全部切除,一般都主張綜合治療,即術後配合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可延緩復發及延長生存期。一、手術治療腦膠質瘤手術治療腦膠質瘤原則是在保存神經功能的前提下儘可能切除腫瘤。早期腫瘤較小者應爭取全部切除腫瘤。淺在腫瘤可圍繞腫瘤切開皮層,白質內腫瘤應避開重要功能區作皮層切口。分離腫瘤時,應距腫
發布於 2022-10-04 21:20
0評論
目前對於膠質瘤的治療,包括手術、放療、化療、靶向治療等手段。具體的治療,要綜合考慮患者的功能狀態、對治療的預期結果以及腫瘤所處的腦區部位、惡性程度級別等多種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判斷,從而制定個體化綜合治療方案。[2] 手術 手術往往是膠質瘤治療的第一步。手術不僅可以提供最終的病理診斷,而且可以迅速去除大部分的腫瘤細胞,緩解患者症狀,併為下一步的其他治療提供便利。對於一些低級別膠質瘤,如毛細胞星形細
發布於 2023-12-22 22:58
0評論
這依舊是一個“談癌色變”的年代,特別是顱腦的腫瘤,現在我們扒一扒大腦裡邊最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腦膠質瘤。腦膠質瘤是大腦中樞神經系統的一種腫瘤,得了膠質瘤後,會出現頭痛、癲癇、肢體癱瘓麻木、言語障礙、視力下降、噁心嘔吐以及顱內出血等表現,不及時治療可導致昏迷死亡。正常情況下,大腦裡邊有許多各種各樣的細胞,其中神經元是構成中樞神經系統的基本單元,也是大腦中樞正常運轉的基本元件。除了神經元以外,其他
發布於 2022-10-19 20:29
0評論
腦膠質瘤手術技術1、術中電生理監測-保護腦功能位於腦功能區及附近或深部的腫瘤,在手術切除過程中極易造成功能區神經細胞及其神經纖維的損傷,進而引起患者相應的神經功能缺失症狀,嚴重影響了患者生存週期及生活質量。本中心率先在國內開展術中喚醒麻醉下功能影像指導功能區監測手術,有效保護患者運動、語言、空間認知及數字認知等多項功能,手術病例全國例數最多。同時結合術中皮層腦電描記有效監測癲癇病灶,可對相應癲癇
發布於 2022-10-20 03:09
0評論
神經膠質瘤是腦和脊髓腫瘤中的一大類,它起源於膠質細胞,這種主要的腦細胞可發展成癌,惡性膠質瘤的症狀、預後和治療決定於病人的年齡、腫瘤類型和腫瘤在腦中的位置,這類腫瘤傾向於生長或侵入到正常腦組織中去,使得治療複雜化,手術切除困難甚至無法切除。隨著年齡的增長,腦瘤的風險加大,在75-84歲左右風險達到最大,通常低分化的膠質瘤好發於兒童,而腦瘤在男性中發病率略高。唯一導致惡性膠質瘤的危險因素是先前腦部
發布於 2022-10-19 19:29
0評論
腦膠質瘤是腦內最常見的腫瘤,發病率佔顱內腫瘤的44.69%,多見於成人,好發部位以額、顳、頂葉居多,也可見於腦幹、視神經、小腦及脊髓等,對治療的敏感性極差。據最新統計報告,即使通過最積極的綜合治療(包括手術、放療及化療),低級別星形細胞瘤、間變性星形細胞瘤和多型性膠質母細胞瘤的兩年生存率也僅分別為66%、45%和9%。而其它治療方法包括基因治療目前大多處於實驗室階段。在這些腫瘤中,大部分低級別星
發布於 2022-10-20 03:04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