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0-20 05:04

腦動脈瘤介入治療後有一定的複發率,它與動脈瘤的大小成正比,即動脈瘤越大,複發率越高。一般來說,直徑小於1釐米的動脈瘤介入後的複發率小於5%-10%;但是,直徑大於1釐米的動脈瘤的複發率可能高達10%-30%。因此,腦動脈瘤的術後定期複查尤為必要。復發一般集中在術後2-3年內,超過2-3年不復發基本可以解除武裝。但也有文獻報道術後8-9年復發的病例。
國內外通常要求患者術後至少複查4次,即術後3個月、6個月、1-2年、3-4年各一次。腦血管造影(DSA)是前兩到三次複查的首選,無創腦血管檢查(如MRA或CTA)可作為後續長期隨訪的複查項目。對於動脈瘤栓塞滿意、術後無特殊不適的患者,也可延長複查間隔時間,適當減少複查次數,以避免造影劑和X射線的副作用。
腦動脈瘤介入治療後,絕大多數患者安全出院,可以很快恢復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但極少數患者可能會出現病情反覆,尤其是出現以下情況,需要緊急複查:
1.嚴重頭痛、嘔吐甚至昏迷;
2、眼瞼下垂、眼球運動障礙、飲水嗆咳;
3、出現吞嚥困難等顱神經麻痺症狀;
3、部分身體麻木、無力、失語甚至半身不遂。
前兩種情況多見於腦動脈瘤破裂或佔位後復發,第三種情況多見於動脈瘤載瘤動脈主幹或其遠端分支內的血栓。

如何做好腦動脈瘤介入後的複查工作?相關文章
前面講過,腦動脈瘤介入術後是有一定複發率的。復發機理在於血流的衝擊把瘤腔內的彈簧圈團壓縮到瘤底,瘤頸部重新開放。醫生強調定期複查的目的也在於早期發現、早期處理復發的動脈瘤。複發性動脈瘤仍然可以再次介入治療,如再次介入治療困難也可以考慮開顱夾閉。多項臨床研究表明支架輔助技術能顯著降低腦動脈瘤介入術後遠期複發率,因此對複發性動脈瘤進行再次介入治療時建議常規使用支架輔助。對於首次介入手術使用了支架的復
發布於 2022-10-20 05:09
0評論
由於介入栓塞手術不需要開顱,創傷小,痛苦少,因此越來越受到患者青睞。那麼,腦動脈瘤介入手術是怎麼做的呢?首先認識一下介入手術的必備神器――彈簧圈。這是一種鉑金材質的金屬絲,質地柔軟,有不同的直徑、長度和形狀等多個規格,適用於不同形狀、大小的腦動脈瘤。彈簧圈與一根一米多長的金屬推杆相連。圖6彈簧圈在介入栓塞手術過程中,這個推杆可以將其前端的彈簧圈推到動脈瘤腔內,當彈簧圈在動脈瘤腔內穩定時,用通電、
發布於 2022-10-20 04:44
0評論
顱內動脈瘤(腦動脈瘤)是危害人們健康的重大疾病,一旦破裂死亡率極高,一般初次出血死亡率達30%,再次出血死亡率高達80%,因此一旦檢查發現腦動脈瘤,尤其是高危動脈瘤,建議積極手術治療,介入栓塞或開顱夾閉。那麼,動脈瘤術後應該注意些甚麼呢,能不能恢復正常人的活動呢,能不能上班呢,還能抽菸喝酒嗎?腦動脈瘤本身是一種出血性腦血管病,手術本身可以最大程度降低其破裂出血的機會,理論上血流不再流入動脈瘤腔內
發布於 2022-12-07 06:04
0評論
甚麼是腦動脈瘤?腦動脈瘤是腦動脈壁局部變薄,向外突起形成一個囊性的“小泡泡”,多為先天性。動脈瘤是惡性的嗎?動脈瘤不是腫瘤,沒有良惡性之說。動脈瘤常見哪個部位?常見於腦動脈血管分叉部位,如頸內動脈後交通動脈起始部、頸內動脈分叉部,前交通動脈,大腦中動脈分叉部等。動脈瘤如何確診?腦血管造影(DSA)是確診腦動脈瘤的“黃金標準”。通過腦血管造影(DSA)可以明確腦動脈瘤的具體位置、大小、形態及血管走
發布於 2023-01-25 05:52
0評論
誤區一:望文生義,以為腦動脈瘤是“腫瘤”。腦動脈瘤不是“腫瘤”,而是腦血管病。腦動脈瘤的發生,是因為某些原因,導致腦動脈壁薄弱,動脈壁像“吹氣球”一樣鼓起來。腦動脈瘤血管壁非常菲薄,有時候就像一層紙那麼薄,可以想象,在壓力很高的動脈血的衝擊下,這樣的薄弱部分非常容易破裂。腦動脈鼓出的動脈瘤部分,形狀像“瘤”,但實質上不是腫瘤,與腫瘤有天壤之別。所以說,腦動脈瘤雖然很危險,但經過治療後,不會像腫瘤
發布於 2023-01-25 06:42
0評論
很多動脈瘤行介入手術的患者與家屬術後往往會問,患者在術後需注意哪些問題?因為每個病人的介入手術的部位、手術方式都不同,在這裡大致講述一下,以便術後病人參考。動脈瘤介入手術的病人術後需控制血壓在正常範圍,因為高血壓是動脈瘤的一個發病的高危因素,雖然介入手術已經做了,但術後還是要嚴格控制的。其次,術後要保持患者大便通暢,因為便秘時,患者會用力排便,會造成顱內壓升高,對動脈瘤會有影響,所以,可以服用通
發布於 2023-01-10 00:41
0評論
查出了腦動脈瘤,該如何治療呢?兩個字:手術。簡單說就是通過手術把這個動脈壁上的鼓包給封閉,不再讓血流進入鼓包,從而防止動脈瘤的破裂。手術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是開顱夾閉術。根據腦動脈瘤的部位,神經外科醫生選擇相應的開顱手術入路,顯微鏡下暴露腦動脈瘤,用特製的鈦合金動脈瘤夾夾閉動脈瘤頸部(如圖3所示)。圖3腦動脈瘤開顱夾閉術示意圖這種治療方法主要適用於:(1)病人的身體素質較好,能承受開顱手術,Hun
發布於 2022-10-20 04:29
0評論
血管內介入治療是一微創技術,整個過程僅需在病人大腿根部穿刺後導入的導管內完成,不需開顱和暴露腦組織,術中幾無出血,不僅效果好,而且痛苦少,創傷小,恢復快等很多優點。腦動脈瘤不是腫瘤,是腦動脈壁的局部異常膨出。絕大多數腦動脈瘤生長在腦底部動脈環(Willis環)附近,它的發生與局部動脈壁薄弱和動脈內血流、血壓異常有關;有的動脈瘤有家族性發病傾向,這些病例常與其他遺傳性結締組織疾病(如埃-當綜合徵,
發布於 2023-01-10 02:56
0評論
日前,由我院神經介入科楊新健教授、劉愛華博士等領銜完成的“支架輔助栓塞腦寬頸動脈瘤的臨床隨訪研究”的課題顯示,使用Enterprise支架輔助栓塞腦寬頸動脈瘤具有更高的完全栓塞率、更低的併發症率和隨訪複查複發率。國內外蛛網膜下腔出血動脈瘤實驗研究表明,單純彈簧圈栓塞動脈瘤的殘頸比例較高,尤其是對寬頸動脈瘤而言,在具有殘頸的動脈瘤患者中,動脈瘤再破裂率及複發率均高於完全栓塞患者。動脈瘤栓塞術後復發
發布於 2022-10-20 14:29
0評論
腦動脈瘤是危害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因手術難度大,一旦破裂死亡率高,被認為是顱腦手術中的高危中的高危手術。顱內動脈瘤一旦發現,通常需手術治療,包括開顱手術夾閉動脈瘤、孤立動脈瘤、微創介入栓塞動脈瘤等。上述任何一種手術方式,都會金屬異物植入顱內,如動脈瘤夾、顱骨固定釘、微彈簧圈、血管支架等。很多患者包括放射科醫師會問:“一旦放了這些材料後還能不能做頭部核磁共振呢?”畢竟頭部核磁共振比頭部CT能更
發布於 2023-01-25 06:22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