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0-20 17:44

  腦深部電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治療運動障礙性疾病(movement disorders)的新方法,應用該方法對原發帕金森病人(PD)進行雙側電極植入,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首次採用雙側STN-DBS治療繼發性肌張力障礙(secondary dystonia),近期療效令人滿意,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1、臨床資料:PD病人,男23例,女17例。年齡38~77歲,平均56歲。病程2~22年,平均5年。選擇標準為臨床診斷為原帕金森病。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肢體震顫、僵直和運動遲緩等症狀,Hoehn-Yahr分期:II期2例,III期28例,IV期9例,V期1例;且都系統服用過左旋多巴類藥物,出現藥效衰退和藥物引起的副作用,如“開-關”現象,“異動症”等。3例繼發性肌張力障礙病人,男1例,27歲,早產缺氧,病史26年,為全身性繼發性肌張力障礙;女2例,其中1例19歲,為局灶性,病史9年,MRI示雙側底節區病變;另1例28歲,來自阿爾巴尼亞,因抗抑鬱藥物所致,病史4年,屬遲發性全身性肌張力障礙,藥物治療效果不佳。

  2、手術方法:病人術晨停藥,常規禁食水;在局麻下安裝LEKSELL定位框架,儘可能使框架基線與AC-PC線平行,採用GE公司3.0 MRI圖像掃描,採用FLAIR技術,層厚2mm,光纜將圖像信息傳輸至立體定向手術計劃系統(surgiplan system)進行三維重建,確定核團靶點座標。所有病例均採用雙側STN-DBS, STN的參考座標為AC-PC中點連線後2-3mm,旁開12~13mm,AC-PC平面下4mm。術中局麻下額部顱骨鑽孔,安裝導向裝置後,採用尖端直徑為1~2μm、高阻抗微電極進行電生理記錄,阻抗為50~40kΩ,濾波為100Hz~2kHz,微推進器以1/1000ms速度推進,所測得信號經放大整容系統處理後放大2萬倍顯示在監視器上,並同時轉換成聲音信號,進行功能定位。

  3、刺激電極植入和療效評定:植入電極採用MEDTRONIC公司生產的3389型電極,連接一個臨時刺激器,用雙極導聯的方式以最小的刺激電壓,從最遠端的兩個觸點開始給予電刺激,觀察刺激對症狀的改善情況,包括副作用,滿意後固定電極,然後將刺激器植入鎖骨下皮下。刺激參數為電壓0~4V,頻率2~185Hz,脈寬60~450μsec。PD病人在術前和術後3個月及“開”和“關”狀態下進行UPDRS評分;1個肌張力障礙的病人分別與術前和術後1個月3個月進行UDRS和BFMS評分;另兩個病人分別與術前和術後1個月進行UDRS和BFMS評分。

  結果

  1、術後療效:PD病人術後症狀如肢體僵直、震顫、運動遲緩和姿勢平衡障礙改善良好,雙側STN電極植入對中線症狀改善比較明顯。術前和術後3個月病人在“關”狀態下的UPDRS總評分各為75.2和39.8,運動能力評分各為68.5和33.9,日常生活能力評分(ADL)各為36.3和9.2,左旋多巴藥物劑量各為920.8mg和580.4mg,前後比較均有顯著差異(p<0.01)。“關”狀態下電刺激症狀的改善更為明顯。3例肌張力障礙的病人中,1例為藥物引起的遲發性肌張力障礙,術後1個月刺激器打開,患者症狀呈逐漸緩解的趨勢,術後3個月恢復良好,斜頸基本緩解,不自主運動完全消失,軀幹和四肢的姿勢異常基本緩解,說話較前清晰,生活能夠完全自理。目前僅輕度右肩抬高,動作略遲緩,雙手仍有細微震顫。術後3個月的BFMS和UDRS評分顯示症狀緩解在90%以上;1例繼發性全身性肌張力障礙病人,術後刺激近1個月症狀緩解50%;另外1例病人MRI顯示雙側底節區病變,為繼發性局灶性肌張力障礙,術後刺激近1個月症狀改善20%。

  2、術中微電極記錄結果:術中記錄到STN核團的電信號多表現為高頻、高幅及背景噪音較同的簇狀放電,伴有不規則間隙性爆發式單個細胞放電,個別病人術中也可記錄到“震顫細胞”,即病人的震顫節律與電信號的節律一致,雖然這種信號並非STN所特有,但典型的電信號有助於功能定位。一般記錄到典型STN的電信號長度為3~5mm,最長為6mm。

  3、併發症和副作用:術中及術後未出現顱內出血和偏癱等嚴重併發症,也未出現電極折斷現象,有1例電極位置過深,行二次手術上移電極;其他副作用均在開啟刺激器後出現,有1例病人當電壓升至2.8V時出現半身投擲症,降低電壓或改變其他參數時症狀消失;有2例病人發生眼瞼下垂,參數調整後好轉;1例病人術後性慾增強,其他均為一過性的,如肢體麻木、頭暈等。

  討論

  1、STN-DBS治療PD:DBS治療PD被認為是左旋多巴部巨以來所取得的最重要的進步[1],雙側DBS手術對PD症狀的改善非常全面,包括關期的運動不能、震顫、僵直、步態和平衡障礙,還可以消除藥物引起的運動併發症,如“開-關”現象和開期異動症等,尤其是在“關”狀態下,UPDRS運動評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評分顯著下降[2];雙側STN電刺激術後,病人左旋多巴藥物用量也有不同程度減少,一組資料報道25例病人有2例未服藥,大多數病人服用小劑量的左旋多巴,持續的STN刺激後1~3個月,左旋多巴的劑量可以降低[3];本組資料中,亦有2例病人術後未服抗帕金森病藥物,術前和術後平均藥物用量有顯著差異。而文獻報道Gpi電刺激藥量沒有減少,如果左旋多巴的劑量保持最小,STN電刺激的長期效果要優於Gpi電刺激,不僅如此,一項非隨機、多中心包括96例STN-DBS和38例Gpi-DBS的研究發現:除了左旋多巴導致的運動障礙兩組均有明顯減輕以外,所有結果都有利於STN組[1]。雙側的STN刺激還可改善術前對左旋多巴有反應的中線症狀,這也是雙側DBS手術取代雙側蒼白球毀損術(PVP)的一個原因,更重要的是無論同期雙側或分期雙側PVP手術,術後造成的暫時或永久性功能損害高達25%[4]。

  除了立體定向手術固有的併發症以外,DBS“額外”的副反應主要有刺激系統的硬件問題和開啟刺激器後的副反應,前者國內報道較少,後者儘管常見,但引起持久的神經功能缺失相對少見,且可通過參數調整消失或降低,多為一過性的;國外報道約見於3%的病人[5],這其中包括一些不確定的症狀,如抑鬱、肥胖和性慾增強等,我們也發現1例67歲病人,雙側STN-DBS術後性慾增強。準確的靶點定位和精心的手術操作不僅手術效果好,也有助於減少併發症。

  嚴格的適應證和正確的病人選擇與評估是治療成功的關鍵,也是對預後判斷的重要依據,即使藥物有經驗的醫生對原發帕金森病的診斷也存在一定的誤診率,客觀的預測指標是對左旋多巴的個體敏感性,DBS只對那些左旋多巴效果最佳時能夠改善的症狀起作用,術前可採用左旋多巴藥物實驗幫助確診。手術時機的選擇也是人們關注的一個問題,一般認為當PD發展到一定階段,經過系統的藥物治療,藥效已經衰退或出現藥物引起的副作用,這時可以考慮手術干預,目前正在國外進行的一些研究試圖採用客觀標準來定義“關期”運動症狀和異動症的嚴重程度,作為外科手術的入選標準:其中包括UPDRS運動評分不低於30分;或者至少有一側肢體存在嚴重異動症或震顫。筆者認為在一般原則下還要考慮個體化,個別病人雖屬於Hoehn-Yahr分期中的II期,但藥物無法控制震顫,也可手術治療,本組資料中有兩例此類病人,術後對震顫控制滿意。

  動物實驗顯示STN-DBS可減少穀氨酸在黑質緻密部(SNc)的釋放,使STN活動引起的對SNc的持續性興奮毒性下降,從而對神經細胞起到保護作用[6、7],如果這一理論成立,可減緩疾病進展,早期DBS手術就是可行的。

  2、STN-DBS治療肌張力障礙:肌張力障礙被定義為不自主的運動障礙,其特徵是重複的、固有的或持續的肌肉收縮導致的扭轉動作或姿勢異常,故國內又稱之為扭轉痙攣,然而,臨床類型更為廣泛,還包括其他的一些運動異常,如肌震攣、震顫、運動遲緩和肌張力的增高與降低。由於治療效果的差異和不確定性,肌張力障礙的臨床分型至關重要,根據病因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根據症狀又可分為局灶性、節段性、全身性和偏身性。

  立體定向手術治療嚴重的肌張力障礙已有幾十年的歷史,包括丘腦切開術和蒼白球切開術,許多學者如Task、Andrew、Cooper等人對此進行了深入探討,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以蒼白球切開術效果更明顯,甚至有個例報道雙側蒼白球切開術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雙側手術固有的較高併發症所造成的不可逆損害限制了它的發展。近年來,DBS的出現使肌張力障礙的治療開創了一個新紀元,DBS以其微創、雙側手術副作用小而取代蒼白球毀損術的趨勢,對於原發性全身肌張力障礙(PGD),特別是DYT1突變基因攜帶者,雙側Gpi-DBS手術效果最為理想;一組資料顯示15例PGD病人術後,其肌張力障礙評分平均下降81.3%,其中7例DYT1-陽性的PGD病人中,BFMS運動評分平均改善90.3%[8]。其他研究者採用Gpi-DBS治療後也獲得了很大改善,包括7例PGD病人,其中僅2人有DYT1突變[9]。

  對於繼發性肌張力障礙的病人,情況比較複雜,DBS治療後的症狀改善不一,有報道兩例偏身性肌張力障礙的病人在單側蒼白球DBS治療後有改善,與之相反的是4例缺氧後肌張力障礙病人改善不完全或根本沒有改善,另有報道外傷後肌張力障礙的病人DBS術後症狀有改善,解釋這種差異的原因可能是外傷病人有單一、明確的病變部位,而缺氧病人的病變廣泛彌散[10]。而本組資料中的3例病人均為繼發性肌張力障礙,其中的1例繼發全身肌張力障礙病人,也有早產缺氧病史,STN-DBS術後1個月症狀改善50%,但27年病史使病人出現四肢攣縮,完全康復比較困難;因此,建議伴有嚴重功能障礙的病人應儘早行DBS手術。Volkman認為,全身性肌張力障礙發展至嚴重功能障礙或危及生命的階段,偏側或節段性的肌張力障礙引起嚴重的運動功能損害和疼痛,是當今立體定向手術的主要適應證。對於底節區病變的局灶性肌張力障礙的病人,未見有DBS治療的報道,本組中1例病人MRI顯示雙側底節區病變,STN-DBS術後1個月,肢體僵直、語言有好轉,遠期療效有待進一步觀察。本組另1例為抗抑鬱藥物引起的繼發性全身性肌張力障礙,也稱之為遲發性肌張力障礙(TDt),STN-DBS術後3個月症狀改善達90%以上,顯示了令人振奮的效果,病人生活可以完全自理。Trottenberg等[11]利用雙側GPi作為靶點進行DBS手術治療1例TDt的患者,患者症狀也迅速緩解;更令人驚喜的是本組3例病人均採用雙側STN電刺激,國內亦有采用STN-DBS治療PGD,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國外尚未見此報道,這開創了STN-DBS治療肌張力障礙疾病的先河。

  一般認為DBS術後症狀的改善需要時間,早期多次參數調整和程控是必不可少的,3個月後的全面評價更有意義,但術中也可以觀察到一些症狀的改善,如異常運動、僵直和震顫等,病人的主觀感覺也有助於對療效的判斷,術中症狀的改善預示著術後有良好的效果,此外,術中微電極的功能定位也起很大作用。

深度腦電刺激治療運動障礙相關文章
肌張力障礙是臨床一種複雜的運動障礙性疾病,許多患者採用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效果仍然不佳。腦深部電刺激術作為功能性外科手術的一種,越來越多地應用於藥物難治性運動障礙疾病的治療中。簡介肌張力障礙是一種以持續性或間斷性肌肉收縮導致異常運動或姿勢的一種神經系統疾病。目前治療藥物包括抗膽鹼能藥物、多巴胺、苯二氮卓類、四苯喹嗪、巴氯芬等。針對靶點肌肉的肉毒毒素注射也可緩解症狀。外科干預手段包括針對嚴重頸部肌張
發布於 2022-12-01 20:56
0評論
腦深部電刺激(DBS)-治療帕金森氏病帕金森氏病是一種常見於中老年人的運動障礙性疾病主要表現為靜止性震顫、肌肉僵直和動作緩慢等,患者行動不便,嚴重時甚至諸如進食、喝水和書寫等簡單運動都會變得非常困難,許多患者伴有抑鬱自閉症狀,生活質量很差。腦深部電刺激(DBS)屬神經調控療法被認為是近三四十年來帕金森氏病治療的最重大突破,其有別於以往的外科手術,通過植入腦深部電極,刺激腦內控制運動的相關神經核團
發布於 2023-01-11 09:41
0評論
深部腦刺激(Deepbrainstimulation,DBS)是通過立體定向手術將刺激電極植入腦的深部神經核團或其它神經組織並進行電刺激,從而改變相應核團或神經環路的興奮性,用來治療某些神經精神疾病。在過去的20年,DBS技術治療飛速發展,現在已經成為臨床治療帕金森病、特發性震顫和肌張力障礙等運動障礙病的重要療法,並擴展到治療各種其他疾病,如:抽動穢語綜合症、強迫症、抑鬱症、神經性厭食症、難治性
發布於 2023-02-10 03:32
0評論
梅傑氏綜合症主要表現為雙眼瞼痙攣、口下頜肌張力障礙、面部肌張力失調樣不自主運動。此病中老年女性多見,多以雙眼瞼痙攣為首發症狀,瞼下垂和瞼無力也很多見。部分由單眼起病,漸及雙眼。其餘首發症狀有眨眼頻度增加、精神疾患、牙科疾患、其它部位的張力障礙(主要在顱頸部)。瞼痙攣在睡眠、講話、唱歌、打呵欠、張口時改善,可在強光下、疲勞、緊張、行走、注視、閱讀和看電視時誘發或加重。嚴重的病例甚至有頸部肌肉的痙攣
發布於 2023-02-10 01:52
0評論
病史:患者24歲,男性,5年前由10米高處跌落,造成腰1處脊髓損傷,曾行內固定減壓術。目前:臍上3指以下淺感覺減退,腳底深感覺減退,皮溫下降,腳底可見2cm黑色潰瘍,小腿外側見多處瘀斑;運動:用單拐行走,雙踝關節活動嚴重不足,腓腸肌和脛前肌肌力1級;膀胱功能:排尿終末期淋漓不盡感,尿瀦留約15ml;大便不規律,每週3次;性功能嚴重減退。診斷:脊髓損傷後遺症;深淺功能障礙;輕度尿瀦留;性功能呢障礙
發布於 2023-02-27 04:16
0評論
近年來,非線性科學成為當今科學界最活躍的學科之一。利用混沌與分形理論等非線性動力學原理和方法來研究和分析大腦的功能活動狀態,已經成為腦科學研究的新熱點和前沿。大腦是人體內功能和結構最複雜的器官,它包含上千億個神經細胞,神經突觸更是達到了數萬億的數量級。作為大腦基本的結構和功能單位的神經元,彼此之間通過軸突和樹突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巨大而又複雜的神經網絡。由於腦電圖每個電極反映了成百萬的神經元的活動
發布於 2022-09-24 23:44
0評論
甚麼是肌張力障礙?患者的身體出現不自主的持續性的肌肉收縮,引起的扭曲、重複運動或姿勢異常,嚴重干擾日常生活及活動。肌張力障礙是常見的運動障礙病,每10萬個人中約有39個肌張力障礙患者,中國患病人數約46萬。肌張力障礙分幾類?根據患者身體受累的肌群分1、局灶型肌張力障礙:眼瞼痙攣、痙攣性構音障礙、痙攣性斜頸、書寫痙攣和鼠標手等,為單一部位肌群受累。2、節段型肌張力障礙:Meige綜合症,軸性肌張力
發布於 2023-02-09 21:42
0評論
多動症是兒童期、尤其是學齡期常見的行為障礙,是由種種心理和社會因素協同作用造成的綜合徵,在學齡期發病率約3%~10%,並有逐年上升趨勢。多動症患兒存在認知功能和執行功能的缺陷,而中樞興奮劑的治療雖然可以有效地改善行為症狀和部分認知功能缺陷,由於其藥物的副作用及潛在的認知毒性,導致一部分家長對用藥產生顧慮。腦電生物反饋治療是應用操作性條件反射原理,以腦電生物反饋治療儀為手段,通過訓練選擇性強化β頻
發布於 2023-03-15 01:31
0評論
神經電刺激對於周圍神經損傷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目前廣泛運用於各種原因造成的周圍神經損傷及疾病的治療中,是現代康復醫學不可或缺的一種治療手段。對於程度較輕的神經損傷,神經電刺激與其他康復治療手段相結合,對於緩解因神經受損而產生的麻木,乏力等症狀有著很好的療效。而針對臂叢神經損傷等嚴重的神經損傷,神經電刺激治療則在患者的術後康復中也有著顯著的作用。研究表明,術後針對性的給予神經電刺激可以促進神
發布於 2023-03-29 09:26
0評論
我們總結了蒼白球內側部(globuspallidusinternus,GPi)腦深部電刺激(Deepbrainstimulation,DBS)治療藥物難治性抽動穢語綜合徵(Tourettesyndrome,TS)的長期療效。方法:對2006年1月至2013年5月在天壇醫院神經外科行GPi-DBS的13位難治性TS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在術前,術後一月,及每6個月對患者進行抽動嚴重程度量表(theY
發布於 2022-10-20 19:19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