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經期浮腫
由於雌激素具有瀦鈉保水的生理作用,所以當經前期雌激素水平增高時會出現眼瞼、手指、足踝部等的浮腫,其程度輕重不等,發生部位也可因人而異。來潮後尿量增加,浮腫逐漸減輕。必要時可服利尿劑。
二、子宮內膜異位囊腫
這也是多見於青春期少女的疾患,平時即可有小腹部疼痛不適,經期加重,經血量也多。這是因為異位的子宮內膜隨著週期性月經來潮,但有時不能順利地排出體外,結果經血逆行經由輸卵道進入腹腔,瘀積在盆腔和腹腔內,故引起下腹部疼痛。
三、經前期膝痛
由於月經時雌、孕激素比例失調,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分泌不協調,可引起身內水鈉瀦留,膝關節內組織水腫,脂肪墊腫脹,壓迫神經叢,造成經前一週左右的走路或伸膝時疼痛,休息和屈膝時好轉。平時應多鍛練身體,嚴重時可服用布洛芬,每日三次,每次20毫克。
四、月經週期性精神病
起病於青春發育期,尤以初潮年齡多見;病程呈週期性,每月規律性反覆發作;每次臨床症狀都十分相像,如都是在經前7天左右開始,經過十天左右,經淨病癒。發病時可有興奮、吵鬧、哭叫、驚恐不安等情緒改變,也可有行為紊亂和片斷的幻覺、妄想等精神症狀。發作前的先兆症狀包括失眠、頭昏、鼻衄、發熱等。各人症狀不一,但每個人的症狀卻相當固定;發病急,結束也快,說好就好,判若兩人。緩解期精神狀態正常,無任何遺留的精神症狀;發作期間可有閉經、痛經、月經週期延長、行經時間偏短、經量減少、陣發性心動過速、手足冷、頭冒汗、體溫微升、四肢未端輕度發紺、毛髮增多、皮膚色素沉著等內分泌、植物神經和血管運動障礙的症狀和體徵。常用的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無效,而口服避孕藥或活血化瘀的中藥卻可收到意外療效。
五、月經疹
有些婦女在經前期會出現一些蕁麻疹、紫瘢、眼圈周色素沉著、紅斑皰疹等月經疹,它們系變態反應,是女性對分泌較多的孕激素過敏所致,必要時在經前期服用乙烯雌二醇可以預防,再服用一些抗過敏藥。女性有時因這時抵抗力下降,使平時潛伏的病毒興風作浪出現單純皰疹,月經過後則不治自愈。
六、乳腺囊性增生
由於經期黃體分泌孕酮減少,雌激素相對增多,導致乳腺間質或小葉良性增生,從而經前或經期出現一側或雙側乳房脹痛,有時還可摸到大小不一的腫塊。這種腫塊與月經期有關,經期腫脹加劇,腫塊加大;經後腫脹疼痛消失,腫塊縮小。
七、經前期綜合徵
在月經前5天左右便開始出現生理與心理的異常,如頭痛、嘔吐、疲倦不堪、情緒不穩(易怒、不安、抑鬱),甚至狂躁。多呈週期性發作,與雌、孕激素水平在經前期失去平衡有關。每個人的感受和程度均有很大差異,大約70%的婦女會出現或輕或重的經前期綜合徵的表現。有些婦女在經前期性慾增強,導致性生活頻率增加,之後出現經前期綜合徵症狀,於是有人認為是婦女子宮和骨盆部分器官發生輕度細菌感染並影響到內分泌的正常分泌,服用抗生素後症狀緩減或消失似乎可以證實這一推測具有一定道理。
治療處理的方法很多,首先是自己和家人都要認識到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所以要能正確理解並得到家人體貼和關心。平時少吃糖,以穩定血糖含量;減少食鹽攝入,避免經前期身體腫脹;戒掉咖啡或刺激性飲料,以減少煩躁;少量多餐也可使血糖和身體狀況在經前保持穩定;保持心理平靜,控制焦慮、憂愁和緊張等往往能有效減輕症狀。
八、精神病病情惡化
如情感性精神病的抑鬱症患者,表現為情緒低沉,悲觀厭世,經期往往加重或伴月經週期紊亂、閉經。精神分裂症、癲癇、神經症等若處於發病期也會發生痛經、停經、功能性子宮出血等月經障礙,當她們處於康復期,月經週期也恢復正常。從另一方面看,精神分裂症等在經期往往症狀加劇,因此一定要注意在經期的護理和治療。
九、倒經
有些女孩月經來潮時陰道出血甚少或不出血,卻常有周期性鼻衄或吐血,這可能是因為她們體內的生物鐘節律紊亂造成的。鼻中隔前下方有一個血管豐富而脆弱的區域,它對雌激素十分敏感,行經時鼻粘膜血管增生、腫脹並破裂而出血。
十、便血
當卵巢功能低下或紊亂,正常生理功能受干擾,勢必導致行經錯亂,經血反其道由肛門而出。它可能涉及緊張,焦慮等造成的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