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7-25 06:51

  寶寶成長的每個階段都有具體的發育指標,家長們可以根據這些指標評判自己孩子的發育情況,並做些輔助工作,讓寶寶健康成長。那麼學齡前兒童有哪些發育特點呢?學齡前(3-6歲)孩子的身體發育相比較3歲以前,現在發育速度相對減緩。但是比後期發展還是要快得多。在3-6週歲這個階段,兒童的身高大約年增長4-7公分,體重年增加4公斤左右。這個時期由於兒童的各項生理的發育速度很快,因此新陳代謝比較旺盛,但是由於身體的生物機體的機能發育還不成熟,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以及對疾病的抵抗能力都較弱。

  這個階段兒童的骨骼硬度較小,但是彈性非常大,比較而言可塑性強,因此一些舞蹈、體操、武術等項目的訓練從這個階段就開始了。也正因如此,如果兒童長期姿勢不正確或受到外傷,就會引起骨骼變形或骨折。

  肌肉的發育現在還處於發育不平衡階段,大肌肉群發育的早,小肌肉群發育還不完善,而且肌肉的力量差,特別容易受損傷。這個階段肌肉發育的特點為,跑、跳已經很熟練,但是手的動手還很笨拙,一些比較精細的動作還不能成功完成。

  這時兒童的皮膚非常嬌嫩,特別容易受傷或受到感染,對溫度的調節功能比成人差,因此當外界溫度突變時,容易受涼或中暑,因此要及時增減衣服。

  所以隨著寶寶的骨骼和肌肉的發育,以及神經系統的不斷完善,寶寶的肢體運動也逐漸開始發育了。

肢體運動發育指甚麼相關文章
寶寶肢體發育不良有哪些表現呢?肢體運動發育不良指的是小兒運動發育比正常同齡兒童較為落後。對於小於6個月的嬰兒出現以下情況,家長應多加關注並且及時諮詢醫生再作出處理。 1、嬰兒身體發軟,運動明顯減少,這是肌肉張力底下的表現,在嬰兒一個月時期表現為多;身體發硬,即是肌肉張力亢進的表現。 2、反應遲鈍,大多表現在於聽力以及視力上面。這是聽力系統損壞或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現。 3、頭圍異常,頭圍是腦發育的形
發布於 2023-07-25 07:05
0評論
寶寶肢體運動發育都有哪些指標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1個月內:第一週,胳膊和雙腿還沒有完全伸展開,蜷縮著身體,當他感覺到很大的聲音或突然的動作時會自動拱起背來,伸開手臂和腿,但這些運動多屬無意識和不協調的;一週後,寶寶會四肢會伸展,出現一些特定的肢體反射運動,手有抓握的能力。大人把手指放入小寶貝的手掌中,他們會立即有回握反應;觀察他睡覺時手是否有自發的握拳和張開的動作。 2個月:兩個月時,寶寶俯臥
發布於 2023-07-25 06:58
0評論
許多寶寶剛出生時腿都有點彎曲,爸爸媽媽常誤以為寶寶是O型腿,其實這主要由於寶寶在母體中,呈現蜷曲的姿勢造成的,是正常的現象。隨著寶寶一天天長大,腿自然就直了。相反地,寶寶一生出來,腿是筆直的,那可要小心注意了,極有可能是先天畸形,要及早檢查治療。 一歲以前,寶寶正經歷骨頭漸漸從軟變硬的過程,在這段歷程中,切忌寶寶骨骼承受過多的重力。許多家長給孩子買了學步車,希望他們早點邁出人生的第一步,殊不知學
發布於 2023-07-25 07:18
0評論
發育遲緩是指在生長髮育過程中出現速度放慢或是順序異常等現象。發病率在6%~8%之間。發育遲緩的早期表現發育遲緩早期並不明顯,很難發現,有些遲緩可以隨著生長髮育逐步跟上正常發育水平,如若一直存在落後現象,應引起高度重視。1、寶寶3個月內易驚、啼哭不止2、寶寶哭聲尖銳,或哭聲無力3、寶寶3個月還不會抬頭4、寶寶4個月還不會自己玩弄雙手5、寶寶6個月還不會翻身,不會主動抓起玩具6、寶寶8個月還不會坐,
發布於 2023-03-08 13:01
0評論
睡眠週期性肢體運動(PLMS)上海德濟醫院神經內科尚麗PLMS曾被稱為夜間肌陣攣(NM),但其發作持續時間較真正的肌陣攣長。PLMS主要出現在淺睡期,尤其是N1、N2睡眠期,表現為突然腳趾或踝部為主,重複而形式固定的背屈服運動,形式與Babinski徵相似,嚴重時可伴膝及髖部的屈曲,偶可累及上肢。發作持續時間0.5~5s,每隔5~90s週期性重複出現。PSG可檢測到反覆發作的肢體運動,同時有睡眠
發布於 2023-03-16 05:01
0評論
肢體不等長是指單個或多個骨短縮或生長過快導致雙側肢體不一樣長,肢體不等長的原因很多,有些是先天性的,有些是出生後在生長過程中逐漸產生的。上肢的肢體不等長一般不容易察覺,而在下肢則由於可能出現異常的步態、功能性的脊柱側彎而容易被察覺。醫生主要通過詢問病史以及體格檢查來了解肢體是否一樣長,會使用一些工具來確定肢體的長度,如利用皮尺測量肢體的長度或者利用已知厚度的木板墊高來判斷肢體長度是否一致,進而再
發布於 2023-01-20 18:46
0評論
一旦身體感到麻木就應該引起注意。老年人出現麻木應立即停止鍛鍊,及時就醫檢查身體。 運動鍛鍊中出現的肌肉酸脹的現象,是由於肌肉中代謝產物乳酸積累過多,刺激神經末梢而引起的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只要循序漸進,酸脹感就會逐漸減輕或消失,此時運動量可逐漸加大。 老年人在鍛鍊時會有關節疼痛等感覺,這和自身患有各種老年性疾病有關,表明身體某一部分肌肉或肌腱有隱性炎症反應,此時運動量應減少、減輕,以免炎症擴大。
發布於 2023-09-18 08:18
0評論
運動發育落後功能障礙1、運動功能:坐位平衡差,不能爬行,骨盆控制能力差,體位轉換困難。2、姿勢矯正:分離運動差,軀幹伸展不充分,雙下肢的交替屈伸困難,未建立正常的姿勢反射,以右側肢體為甚。3、語言交往能力:4、生活活動能力:上肢的精細動作差,上肢的協調功能差,對聲、光的反應差,康復目標:腦癱兒童經3~6個月康復治療後預期實現1、運動功能: 提高坐位平衡能力,促進爬行運動發育,提高骨盆控制能力,促
發布於 2023-03-20 11:41
0評論
拇指發育不良是手外科和整形外科的難題。3B型以上的拇指發育不良幾乎沒有特別有效的保指手段,一般都推薦使用示指拇指化手術,這也意味著孩子將面臨只有4個手指的窘境。面對沒有功能但有指甲的拇指,棄之可惜,留之無用。我們九院手外科為3B型以上的拇指發育不良創造了嶄新的術式,由於尚未發表,我只能和大家分享一些片段:手術來源於一次歐洲出差,在佛洛倫薩靜坐時,忽然靈光閃動,在壯麗的油畫前奮筆疾書,作出了手術設
發布於 2023-02-11 23:57
0評論
共濟失調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一)少年脊髓型遺傳性共濟失調症 為最常見的一類遺傳性共濟失調,通常呈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早年起病常伴骨骼畸形。臨床表現:青年期發病,緩慢發展,最早症狀步態不穩,步態蹣跚,站立時身體搖晃,醉漢似步態。閉目難立徵陽性。肌張力低,膝踝反射消失。病情逐漸進展雙上肢動作不靈活而笨拙,意向性震顫,出現小腦性構音困難,說話含糊不清。下肢的位置覺和震動覺消失。神經系統檢查發現: ①
發布於 2023-09-27 22:46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