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8-01 00:33

  敷貼方法 三伏貼敷療法3~5年為一個療程。每年分為三個階段,即頭伏、中伏和末伏。 今年初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分別是7月19日、7月29日、8月8日。一般每伏貼敷3次,每次貼4個穴位,即貼4片。兒童每次貼2~4小時,成人每次貼6小時。因為今年有2箇中伏,所以比往年多出一伏的治療機會。也就是說,今年三伏可以貼敷12次。但根據個體差異、患者的病情,醫生會對貼敷時間、次數做適當調整。

  適應症 該治療方法適合三類人群:一是患有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反覆上呼吸道感染的人群;二是患有慢性鼻炎、鼻竇炎的人群;三是患有慢性咳嗽、反覆感冒的人群。而有嚴重心肺功能疾病患者、對藥物過敏者、皮膚長有皰、癤以及皮膚有破損者、疾病發作期(如發燒、正在咳喘等)患者不宜進行貼敷治療。此外,2歲以下的孩子由於皮膚嬌嫩,貼敷容易引起感染,所以不宜進行這項治療。

三伏貼的敷貼方法相關文章
冬病夏治是傳統中醫按照自然界變化對人體的影響,推算出氣血運行在每個節氣的變化,並依此制定出傳統的治療方法。根據“春夏養陽”的原則,由於夏季陽氣旺盛,人體陽氣也達到四季高峰,尤其是三伏天,肌膚腠理開洩,選取穴位敷貼,藥物最容易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能通過經絡氣血直達病灶,所以在夏季治療冬病,往往可以達到最好的效果。 按慣例,小孩、老人和年輕白領是伏貼的三大主要人群。其中孩子最多,絕大多數是患呼吸系統
發布於 2023-08-01 00:19
0評論
冬病夏治三伏貼三伏貼的貼敷原理是於夏季三伏日,自然界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根據中醫“天人相應”的觀念,此事人體的陽氣也最旺盛,經絡氣血流注也最旺盛。此時採用一些生薑、白芥子等辛溫的藥物,貼在疾病相應的穴位上,兩陽相合,能夠很好地治療一些反覆發作性及過敏性疾病,以達祛病保健的作用,以呼吸系統疾病的療效更佳。經專家組研究證明,該療法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對治療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
發布於 2023-08-01 00:39
0評論
三伏貼對於虛寒性病症是很有效的。 “三伏貼”是根據中醫“冬病夏治”、“春夏養陽”等理論,在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以辛溫祛寒藥物貼在人體背部特定穴位以達到振奮陽氣、驅散內寒,提高抗病能力的一種中醫外治法。 三伏貼對於經中醫辯證論治屬虛寒證的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體虛感冒咳嗽、風溼與類風溼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慢性胃腸炎、潰瘍病、慢性腹洩、小兒厭食、遺尿、虛寒頭痛、頸肩腰腿痛、胸腹痛
發布於 2023-08-01 00:13
0評論
“伏貼”價格有明文規定。對於冬病夏治消喘膏穴位外敷,每人次收費30元,其中包含藥費;對於不受季節限制的穴位貼敷療法,每人次7元。但一些醫療機構仍採取就高不就低的做法高額收費。有的醫療單位不按規定以人次作為收費標準,而是按穴位數量收費,例如消喘膏每人每次應收費30元,但有的醫院以穴位數量為標準,每次兩個穴位就收取了60元。還有的用藥不規範,就高不就低,把每人次7元的穴位貼敷療法以穴位外敷的30元標
發布於 2023-08-01 00:26
0評論
自入伏以來,各地中醫院冬病夏治紛紛開展,貼“三伏貼”的人絡繹不絕。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三伏貼”屬於醫療行為,貼完以後應注意以下事項,才能讓它發揮最大的作用。貼敷之後用手掌按壓膏藥15分鐘,以便藥物與皮膚充分接觸。敷貼的部位儘量不要沾水,也不宜過度活動,因為出汗會影響粘貼效果。敷完藥6個小時以後再洗澡,要用溫水沖洗,不要揉搓貼敷的部位。單次貼敷時間不宜過長,成人一般不超過6小時,12~18歲4~5
發布於 2022-12-10 00:52
0評論
一、治療原理: (1)方藥作用:中藥穴位貼敷通過藥物的發散走竄,藉助腧穴,透入肌膚,憑藉諸穴部位對藥物進行吸收, (2)經絡腧穴作用:經絡的傳導和調整,糾正臟腑陰陽的偏盛或偏衰,以達到驅邪和扶正強身的目的 (3)節氣作用:“熱在三伏”,在三伏天應用貼敷療法,機制體現“春夏養陽”,充實人體真元之氣,保持機體陰陽平衡,以其順應自然界的變化,獲得人與自然的統一。 二、治療作用: 三伏天貼敷藥物經穴位由
發布於 2023-06-02 23:12
0評論
支氣管哮喘(BronchialAsthma,簡稱哮喘)是由多種細胞包括氣道的炎性細胞和結構細胞(如嗜酸性粒細胞、肥大細胞、T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平滑肌細胞、氣道上皮細胞等)和細胞組份(cellularelements)參與的氣道慢性炎症性疾患。這種慢性炎症導致氣道高反應性,通常出現廣泛多變的可逆性氣流受限,並引起反覆發作性的喘息、氣急、胸悶或咳嗽等症狀,常在夜間和(或)清晨發作、加劇,多數患者
發布於 2023-03-19 23:46
0評論
三伏天是按照我國古代的“干支紀日法”確定的,二者都起源於春秋時期,中醫理論也在這一時期日趨成熟。夏至以後第三個庚日(干支紀日中帶“庚”字的日子)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合起來稱為三伏。出現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是我國大部地區一年中最熱的時節,俗話說:“小暑大暑緊相連,氣溫升高熱炎炎”。中醫認為天人相應,人體具有抵抗外邪作用的陽氣在這時也最旺盛,對於季節性的養生保健原則,
發布於 2022-09-29 11:29
0評論
穴位敷貼療法是中醫學中的一種外治法。它與針灸一樣,是在中醫理論,特別是經絡學說的指導下,對人體穴位給予外用藥物刺激的一種治病方法。就其施治部位和治療原理來講,屬於針灸學的範疇,實際上是一種獨特的穴藥結合的治療方法。用藥特點不是所有的中藥成方製成膏藥,皆能外治而有效。可供外用貼敷的藥物多有以下特點。1、走竄開竅、通經活絡:多選擇含有揮發油、刺激性較強的一些藥物,如冰片、麝香、丁香、薄荷、細辛、白芥
發布於 2022-12-05 21:21
0評論
輪狀病毒(rotavirus)腸炎是由輪狀病毒所致的急性消化道傳染病。病原體主要通過消化道傳播,主要發生在嬰幼兒,常由A組輪狀病毒引起,發病高峰在秋季,故名嬰兒秋季腹瀉。B組輪狀病毒可引起成人腹瀉。流行季節每年的9月份到次年的1月份,是秋季腹瀉的流行季節,其中10~12月份是流行的高峰期。秋季是嬰幼兒腹瀉的高發季節,故稱之為秋季腹瀉,是由輪狀病毒感染引起。發病特點是嘔吐,腹瀉,大便呈水樣或蛋花湯
發布於 2022-12-09 03:37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