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狀病毒(rotavirus)腸炎是由輪狀病毒所致的急性消化道傳染病。病原體主要通過消化道傳播,主要發生在嬰幼兒,常由A組輪狀病毒引起,發病高峰在秋季,故名嬰兒秋季腹瀉。B組輪狀病毒可引起成人腹瀉。
流行季節
每年的9月份到次年的1月份,是秋季腹瀉的流行季節,其中10~12月份是流行的高峰期。秋季是嬰幼兒腹瀉的高發季節,故稱之為秋季腹瀉,是由輪狀病毒感染引起。發病特點是嘔吐,腹瀉,大便呈水樣或蛋花湯樣,顏色淡黃,大多沒有特殊的腥臭味,每天可達十幾次。
易感人群
6月齡至3歲的小兒是主要的易感人群,但以6~11月齡的嬰幼兒發病率最高,營養不良、佝僂病、貧血和體弱多病的嬰幼兒更容易患病,而且病情嚴重,病程較長。小於6個月的小嬰兒,由於體內有母親的抗體保護,不易患秋季腹瀉,母乳餵養的小嬰兒,更少得秋季腹瀉。3歲以上的兒童,消化道功能和免疫系統逐步完善成熟,也很少患秋季腹瀉,即使患病,病情也會輕很多,病程短。成人也會感染秋季腹瀉,症狀與兒童的症狀相似,但病情輕,病程短,一般2~3d即可痊癒。
症狀表現
1、起病急,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狀,如咳嗽、鼻塞、流涕,半數患兒還會發熱(常見於病程初期),一般為低熱,很少高熱;
2、大便次數增多,每日10次左右,大便呈白色、黃色或綠色蛋花湯樣,帶少許粘液,無腥臭味;
3、半數患兒會出現嘔吐。嘔吐症狀多數發生在病程的初期,一般不超過3天;
4、腹瀉重者可出現脫水症狀,如口渴明顯,尿量減少,煩躁不安;
5、病程有自限性,病程一般5-7天,營養不良、佝僂病和體弱多病者,腹瀉的時間可能更長。
治療方法
1、中醫藥治療:秋季腹瀉為輪狀病毒感染所致,抗生素治療無效。由於秋瀉患兒大多伴有嘔吐,口服藥物相對困難。我科運用中藥辨證敷臍、推拿及捏脊治療,無創傷、無痛苦、不良反應極少,可縮短病程,操作簡單,兒童易接受,是治療嬰幼兒秋季腹瀉的一個有效的輔助措施。每天1次,療程3~7天。有輕至中度脫水者,配合服用口服補液鹽。
2、外治敷臍法:丁香、肉桂、吳茱萸各等分研末過120目篩混勻裝入密封瓶備用,用時用黃酒調成厚糊狀,取直徑1cm,厚度0、5cm大小塗於脫敏膠布中央,置於神闕穴固定。
3、中藥經皮導入法:中藥經皮導入法治療小兒腹瀉起效快、藥效強、療程短,避免了小兒不易口服藥物及同時因腹瀉時藥物難以吸收的缺點,是治療小兒腹瀉的中醫外治法之一。藥墊主要成分為黨參、當歸、白芍、茯苓、丁香、五味子、馬齒莧、白扁豆等。
4、推拿法
(1)、溼熱瀉,以清熱利溼,健脾止瀉為主。處方:清補脾土200次,清大腸200次,清天河水200次,退六腑100次,摩腹50次,推下七節骨100次。
(2)、脾虛瀉:以健脾益氣,昇陽止瀉為主。處方:補脾土200次,補大腸200次,推三關100次,揉外勞宮100次,摩腹50次,推上七節骨100次,揉龜尾50次。
預防護理
1、注意飲食衛生每次給寶寶換尿布後、餵奶前、衝奶前、給寶寶餵飯前都要洗手。母乳餵養的嬰兒,媽媽在餵奶前,應將乳房擦洗乾淨。人工餵養的嬰兒,要特別注意奶具的消毒且不要吃變質的奶。冰箱內放置的食物必須煮沸後食用,更換一個乾淨的容器放置。在常溫下放置的剩奶,不能超過4個小時。容器再使用時,一定要煮沸後再使用。
2、添加輔食有講究秋季添加輔食時,一定要注意先從少量開始,在花樣上每次只能增加一種,以使寶寶的消化道有個適應的過程。另外,添加輔食時應從半流食開始,逐步過渡到固體食物,過早地加固體食物,易導致腹瀉。給嬰兒製作輔食時應選用新鮮的食物,現吃現做,不要給嬰兒吃剩食。做輔食的餐具(菜板、刀叉、過濾紗布或漏網、榨汁機、各種容器等)用後晾乾,用前清洗,開水衝燙乾淨。
3、不要嚼飯給寶寶吃千萬不要給寶寶嚼飯,這可能導致嬰兒腹瀉。有的媽媽怕燙著孩子,喜歡用舌尖舔一舔,試試溫度,這是不好的習慣。還有的媽媽喜歡啄一下奶嘴,嘗一嘗奶的溫度,這更不好。成人口腔內的正常細菌對寶寶來說可能就是致病菌。
4、避免接觸其他腹瀉患兒少帶寶寶到病兒集中的醫務場所,少去公共場所,儘量不接觸患有腹瀉的寶寶。
5、肛周護理每次便後應用溫水清洗臀部,儘量保持會陰部及肛周皮膚乾燥。如出現紅臀可塗以鞣痠軟膏。應選用消毒軟棉尿片並及時更換,避免使用不透氣尿片,如皮膚破潰、糜爛,外用紅黴素軟膏或百多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