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患者因腰痛就診,檢查MRI、CT後常常會得到“腰椎間盤膨出”或“腰椎間盤突出”的診斷。為此會感到恐慌,擔心自己的病很嚴重,其實這只是一個影像學診斷,並不是臨床診斷。影像學診斷並不是一定存在 “疾病”,而是有引起疾病的影像學表現。通俗地講就是具備發病的一些基礎,但不一定就是患有疾病。
腰椎間盤膨出與腰椎間盤突出不同,是腰椎退行性改變的表現,腰椎間盤突出也不一定是疾病,只有當腰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而引起疼痛或相應節段感覺運動障礙,這時才稱其為“疾病即腰椎間盤突出症”。
大家要注意,我這裡在腰椎間盤突出後面加了一個“症”字。如果有突出而沒有症狀時不稱其為"疾病",壓迫神經出現相應的症狀時才稱其為"疾病"。還要注意我又用了一個詞“相應”,意思是說壓迫神經引發的症狀必須是被壓迫神經的症狀。比如,椎間盤突出壓迫了L4,而疼痛表現的位置是在L3神經支配區,其診斷也不能確立。只有表現為L4神經支配區的症狀時診斷才能確立。因此,希望大家不要只看影像學的報告來給自己做出診斷,要以臨床醫生的診斷為準。
下面我想介紹一下“腰椎間盤膨出” 的生理與病理基礎,以便大家更好的理解。
椎間盤是脊柱運動的基礎,它與後側兩個關節突關節完成脊柱的運動。椎間盤是鏈接椎體間的樞紐,上一椎體下部與下一椎體上部的骨質緻密,形成緻密骨板叫終板,分別形成椎間盤的上、下端。兩個終板間的結構稱為椎間盤,椎間盤周圍由強壯的纖維環,形似汽車輪胎,上下附著於終板上。纖維環幾乎佔據椎間盤半徑的外二分之一。中間部分為髓核,髓核為膠凍狀,被密閉在纖維環與上下終板形成的密閉腔內。椎間盤的功能主要是承載壓力,壓力由上一椎體下終板通過椎間盤傳導與下一椎體上終板上,椎間盤起到緩衝壓力的作用,髓核為膠凍樣物質將壓力均勻分佈於終板及纖維環上,纖維環具有彈性,使得壓力得到緩衝,猶如汽車輪胎一般。可以形象地將椎間盤比作人體的“減震系統”。
隨著年齡的增加,人體各種器官或系統的機能在減退,椎間盤的退變是脊柱退變的基礎,也是脊柱退變的始動因素。退變表現為髓核水分的丟失,纖維環結構老化出現鬆弛,這種變化是均勻一致的,使得椎間隙變窄。於是在MRI表現為髓核信號減低,纖維環鬆弛向周圍膨出,CT及X-線表現椎間高度降低,椎間盤向四周均勻膨出,隨著時間的推移出現骨質增生性改變。
總之,椎間盤的膨出是脊柱退變的表現,不能診斷為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