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甚麼懷孕期間特別容易蛀牙呢?附一醫院婦產科胡繼芬主任說,懷孕期的女性體內激素水平發生改變,唾液偏酸性,黏稠。還有飲食習慣也變了,很多準媽媽喜歡吃甜的、酸的,這些飲食習慣都是有利於細菌利用產生酸導致齲齒的。在懷孕初期的時候,孕吐反應比較嚴重,這時候孕婦覺得比較勞累,會忽視口腔衛生。這些原因加起來,導致孕媽更容易得口腔疾病,如齲病、牙齦病、牙周病等。
此外,孕婦雌激素代謝增加,荷爾蒙作用在牙齦的微血管上,使得牙齦充血腫脹,降低牙齦對發炎反應的抵抗力,也容易發生妊娠期牙齦炎、牙周炎。如果懷孕前就有牙齦炎、牙周炎,症狀還會加重。因此,建議在懷孕前要把口腔問題處理好。
孕婦何時看牙較好
在懷孕期間有牙病,該怎麼辦?治療牙齒時照X光片,會不會對胎兒造成傷害?這些問題也讓準媽媽們很糾結。對此,專家建議說,可以先由婦產科及內科醫師會診孕婦及胎兒的狀況後,再去找牙醫師診察比較好,並儘量避免在懷孕的初期與末期做治療,牙齒若有不適可請牙醫做暫時性處理,或者可在懷孕中期治療。
懷孕初期(1~3個月),正是胎兒重要器官(手腳、腦脊髓神經系統、牙齒)形成的三個月,若在此時服用不當藥物,或是接受過大劑量的放射線,可能會造成自然流產的威脅,也有可能形成畸形兒,所以大多數牙醫師在此時只作緊急處理,不會做太過激烈的處置。
懷孕中期(4~6個月),可做侵犯性不大的牙科處理,在適當的保護下(穿鉛衣)也可以照射X光片。
懷孕後期(7~9個月):此期只適合做緊急處理,而且要避免維持頭下腳上的姿勢太久,以免突然坐起來的時候,造成姿勢性低血壓。
準媽媽如何擁有一口好牙
母親在懷孕期要攝取充分的營養,蔬菜、水果、米飯、魚、肉、蛋、奶類皆要均衡攝取,才能供應胎兒牙齒所需的鈣質、磷質、維生素等等。特別是鈣質(如:牛奶、小魚之類),不但有助於胎兒發育及建立堅固牙齒,也可維護媽媽自己的健康。同時懷孕期間也要比平常注重口腔衛生。
牙醫師建議最好在懷孕前就養成定期檢查的習慣,如果懷孕前沒有檢查牙齒,最好在懷孕中期找個時間作牙齒檢查及洗牙,以免口內有嚴重的蛀牙及牙周病,等到發生比較嚴重的症狀(如引起牙痛或身體不適)時再尋求治療,對胎兒反而更不好。